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降 天運甲辰仲春旬 上天賜福降眾生 聖道垂教普凡間 母恩慈心大如天 降靈開示以垂教

113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二)

天運歲次甲辰年。
五行:每運一個五行。如一運甲木,二運庚金。
六甲有:甲子旬、甲戌旬、甲申旬、甲午旬、甲辰旬、甲寅旬。
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
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天干與陰陽五行、五方。甲、乙為木、東方。丙、丁為火、南方。
戊、己為土、中央。庚、辛為金、西方。壬、癸為水、北方。

「上天賜福」,上天要賜福給人,「先開其慧」,開啓智慧。
「天降之罰」,上天要降罪給人,「先奪其魄」,都有徵兆。
上天賜福,必先惜福。上天少降災劫,賜福眾生。
眾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

浩蕩天恩,垂降聖道。天命明師,應運降世。
三曹普渡,上渡氣天神仙,中渡人間善信,下渡地府幽冥。
根基緣份深厚者,皆可受明師一指,修道回天。

「順天應時」,順從天命,應合時機。
「乾坤」,指天地。「轉乾坤」,比喻將局面整個轉變過來。
通常是指由逆勢轉為順勢。
從「順天應時」看《周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上天垂象,是指自然展示給人的徵象。
上天:在古人觀念中指萬物主宰者,能降禍福於人,即道。
天垂象,見吉凶,倫常顛倒,故四時失序。
每當天有異象發生,往往徵示著即將發生的變化。
這是上蒼給人的啟示,預先警告,讓作惡的人能夠及時悔改。

《道德經》「福禍之道」受福不驕,受禍不苦。
福禍自有天道去調節。人世間的福與禍,開端與結果,相互循環。
福禍互為因果,彼此轉化。有時是福是禍,有時是禍是福。
萬事萬物都是一體兩面。

2024年將正式步入「三元九運」的「下元九運」。
世界未來20年的運勢,都會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2024年正好步入三元九運中的第九運,
九運將從2024年一直到2043年,為期20年。
九運離卦20年,謹言慎行。想安居樂業,就要順勢而行。

地、水、火、風本源,出現在天外天的四極之地,法寶內的真靈,
則凝結成了四相神獸,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分別負責地、水、火、風四極。地水火風四種元素能量。
聖人之下,皆為螻蟻。
佛法講,人是假「四大」因緣和合而形成的。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

今天社會動亂,災難很多,怎樣才能趨吉?怎樣才能避凶?
這要靠倫理道德、要靠因果教育。
就會得到佛光加被,提升能量。
現在世界動亂不安、災害頻傳。我們要想避免這些災禍,所謂趨吉避凶,
佛教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在哪裡用功?在日常生活上,在工作上。
趨吉、避凶,是兩回事,但又互為因果,
追求光明,才可能遠離黑暗。追求健康,才可能遠離病痛。
每個人都想趨吉避凶,但生活上卻常幹傻事。
想盡辦法趨吉避凶,有人只是帶護身符。
但卻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身陷危機的傻事。
善因善感,惡因惡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明白這個道理,世間人可以趨吉避險。
古云:「大丈夫相時而動,趨吉避凶」。
追求吉兆,遠避禍害。趨向美好的事物,迴避災難。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凶。棄惡向善,就能遠離災禍。

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天人相應。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儒、道、釋,三家均有闡述。
其基本思想是人類的生理、倫理、政治,等社會現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
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菩薩觀見過去世中,同共集會諸天人等,至今猶在凡夫之地,不能捨離,亦不疲厭。

我們有錯誤的觀念,是因為不能看到幽玄的根本狀態,需要用般若迴光反照的力量,
才能洞察到這種原理,本來就有的根本之智。

古德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悟的功夫,則用以對治所知障。
吾人有所知障,則於一切所知境界,昏昧無知。
天地雖大,一指即能概括。萬物雖多,如能虛懷若谷,契神真境,
遊刃虛空,不著「有」「無」。唯豁然開悟之境,或頓然覺悟之智,
始能無知而無不知,無為而無不為。
佛說:「眾生都有佛性,將來都能夠成佛」。
無知的凡夫俗子,都不能逃脫世間自然因果法則。

俗語說:「有大挫折就有大覺悟」,換言之,有大覺悟,就沒有大挫折。
在這三界火宅中,如何使人覺悟起來。覺悟起,這個沉迷在這樣的環境。
能覺悟,發心修行,出離生死。如理如法的修持,即可證得。
自利,慧足成就。利他,福足成就。即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
幫助人開悟,幫助自己覺悟,讓自己超越無明之迷失,得到最大的覺悟。

我們開口動舌,用正語來傳法、來弘道。
「欲」,如刀口塗蜜,無知,看到蜜就想吃,用舌頭去舔,
殊不知,刀刃是利的。人在貪欲當中,就像蜜裡藏著利刀。

覺悟的境界,如何才能覺悟?
循循善誘,引導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在正法的路上。
在心思上,降伏自己的「貪、瞋、痴、慢、疑、不信」。
如果這六種惡業不能降伏,如何能覺?
「圓覺」,佛之所以能成佛。即圓滿的覺悟。

守戒律,可讓修行者度過生死河,如寶筏。
守戒律,可讓我們在黑暗無知中得到光明。
無惑,如大明燈,能消長夜黑暗。知道宇宙萬有的一切。
知道變化無常的世態。如法正覺的道心、自性,歷千秋萬世亦長存。

無知是圓滿的般若智慧,是無上正等正覺,成就圓滿菩提涅槃,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達到佛的境界。
無知即是無念,用心如鏡,六根接觸六塵,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
般若無知、無不知。無知,是圓滿的般若智慧,是擁有無上正等正覺。
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即是在說明「般若」的無知,不是龜毛兔角這種本來就沒有的無。
「真智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故能無不知。是故一切種智,即真實智慧也」。
一切種智,就是宗教裡面所講的全知全能。「究竟圓滿智慧」。

蘇格拉底「不知」,但他的不知,並不是無知,而是沉思後對知識的謙卑。
所以至少與「知其不知相比」,自以為「知之」的智者,其實連自己的無知
都無法覺察,甚至不知。無有所知,也無所不知。
所知及所不知,二者是相待而成,屬於世俗見解的假知、俗知、惑智。
但般若之知,非假而真,故可稱為「不知」或「無知」。
因為我們有知。有知,就是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
有知,有所不知,沒有學過的東西,完全不知道。
無知,無所不知,沒有學過的東西,問也可知道。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即「般若」,無所不知是「智慧」。
內不為七情六欲所傷,為「定」。
定於背塵合覺,於境無染,看似無知是般若。
有所知者。取相知也。若有取相知。則無相知也。
又取相此,即忘彼。知事即迷理。故知有所知者。則有所不知也。
以聖心無知,無所不知者。夫有所知,則有所不知。
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故經云:「聖心無所知,無所不知。」佛的智慧和福德的深淺大小。
那就是「無知即全知,無能即全能」。
無知並不等於愚癡,無能並不等於無力。
有和無,是一體的兩面,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無覺知性本智,如像入鏡中,真知無知,無所不知。
以心遍即法遍,以法即佛故。以智通即境通,以境即心故。

《華嚴經》「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遍法界,
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
要即文字以明般若。此般若義也。無知者有二義。一離妄。謂本無惑取之知。
何者?夫有所知。即有所不知。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
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故經云:「聖心無所知,無所不知,信矣!」論說有一個知,就有一個不知。
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也是一個從無知到有知的求知過程。
所有的知(有),皆源自於不知(無),故以「求知即為求不知」。
莊子:人生的至高境界,莫過於「無知」。
「認知對了,世界就對了」。讀《莊子》,提升自我認知。

晚上的訓文,我應該都是以白話文,來寫出來,因為我有發覺到,
都引用經典、詩文,我感覺你們要理解,要深入境界,感覺你們有真多
的不足。因為你們平常,為著生活,所以比較讀一些經典也好,讀一些
四書五經方面的書也好,總是有所限制,不但時間的限制,也有是你知識
的限制,因為咱平常比較少在這方面在研究,所以,我有一個感覺說,寫
太深也無效,走馬看花,也不能深入意境,也不能發揮真實的作用,因為
說,你要知道一本書的意思,說讀書千遍,其意自見。一本經典、詩文,
讀一千遍,這本書真真正正的意思才能了解,否則就像看故事書一樣,
都是一個大概,如此真實的意義無真大,致使我今晚用一些最淺顯的白話,
來說出這篇聖訓文。

今日科技快速,當然報應也真快速,只是有時無注意,靜心看事情的發生,
看因果是怎樣,所以真多事情的發生,都是人類自己的作為,來致使天地
之應。因為做好做壞,總是你的「一念之差」,當然與你的環境與你的生長,
全都有絕對的關係。與你的教育,父母的管顧疼愛,都有關係。但是時代的
演變,像現在每個國家,都在缺「小孩種」,一些小孩一直減少,差不多都生
一兩個,為了過比較好的生活,為著物質的享受,有的還不生。有些更講究
物質生活,求好還要更好,樓房要住大間的,車子也要開好的,要吃好的,
山珍海味,一時的口腹之慾,這都是咱人類,太過注重物質的享受。

當然如古時,孔子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回也不改其樂」。
現在差不多和「白癡」「街友」差不多,隨便有能曲著就曲,身無分文,
肚子又餓,能否快樂得起來,當然人類也是現實的,大家面對現實,都有
一個比較,因為外在的因素,致使內在的不平衡,都有一個比較。

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科技這麼進步,氣死了,儀器也驗不出來。

只注重外在物質,心靈方面,與心性方面,今人少探討,有時這
大道理說給人聽,被倒彈,說三餐就顧不去了,說到會飛天鑽地,騙很大。
如說現在要去台北坐高鐵,2個鐘頭就到了,若是騎機車,也要騎整天。
所以物質的需求與欲望,已經無法滿足咱凡人的心念,致使在宗教方面,
有些人說到「天花亂墜」,真快就能得道,能登天。除非你有真好的機緣去修持,
縱然有天梯讓你爬,你也爬不上去,爬到半途就腳酸手軟,若沒下來也會摔下來,
沒那麼簡單。致使現在人的思維不同款,面對現實,大家說的總是條條有理,說到
真好聽,不錯,錢非萬能,但是沒錢,說萬萬不能,寸步難行,若以平常現象來看、
來理解,不錯,沒錢,啥事也無法做,也走不出去,你們說的,真鬱卒,啥事都要
聽人的。但是那大財主、大財團,比你更煩惱,雖然你表面看他住洋房別墅,吃好穿好,
出門車來車去,生活富裕,但是煩惱錢這麼多,不知要投資啥才能賺更多,怕不多久
都花光光,晚上睡覺也在驚慌,出門也怕被綁票,比庶民還更煩惱。

所以現實的人生,一百種的理由,可以阻擋你去探討心靈的層面,與走修持的路,
說修持也不會飽,還要少吃。今人吃壞了,一些文明病都是吃出來的,無所不吃。
看來真好吃,但是吃了全毛病,但是人類吃銅吃鐵,每樣也吃下去,吃了再來吃藥,
這樣有啥用處。

今日這麼多的天災地變、這麼多的天災人禍,這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所以有啥
「天人之應」,如今外國不平靜,在戰爭,有誰人教你開砲,強國吃弱國,弱國
若不認輸,就要相拚,就掀起戰爭了。

尤其寶島〡台灣,叫做「蓬萊仙島」,真多聖神仙佛,因為就有宗教的自由,
法律也無規定,你要信啥教,隨便你。所以這麼多教門、這麼多派別,致使一些花樣,
五花八門,五花十色,甚麼花樣都有,尤其媒體上時常看見,誰設的宗教,教門多
厲害,又多厲害,不要說多厲害,大多數也是以經濟為目的,真正有功夫的,真正
信仰虔誠的,真正會感應聖神仙佛,會感應天地神明的,能得神助,能讓天助的,
除了你有先天的機緣以外,其餘的都沒有啦!

俗語一句話說「騙吃騙吃」,「騙得過,賺吃得過」,說更嚴重的,很多宗教也是以
賺錢為目的,講究「信者不迷」,才不會影響一個正常的人。有些宗教,說到讓人
放棄家人,違反人道了。

社會亂象有夠多,說不完、說不盡,個人自己深深去體悟,去探討,今日假如真正
有宗教信仰,當然「誠信」第一重要,「信者不迷」,但是「信心要足」,
咱「倫理道德」有在了解,啥是真真正正的修持,要了解,沒有3.5年,就可修成。
「飛天鑽地」,世間無那種事,感應修持,冥中神佛來助你一臂之力,機緣到,
已經就知道怎樣進退,來未來,去未去,可以了解。
所以一些江湖術士,咱要用自己智慧去判斷,,說一個笑話,說算命的,價錢一直提高,
但是他有那麼敖,算自己的命,就算不準,今天賺好幾千,來吃一碗好料的,
出門被車撞了,怎沒算到,修持不是給人算命,所以真多仙佛下降勸化,
勸化世人,也要精神,也要功夫,也要展現一些神機才會信你,沒幾人,
給你信道,所以這樣怎會有信徒、信者。只是說自己要認識,真真正正
去了解,咱今日來近道、聽道,接近神佛,有啥意義存在,當然有仙佛
保佑,讓我們「趨吉避凶」,讓我們平安順利,這是另外層面意義。
主要還是咱個人,咱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咱可以了解一些前因後果,
可以消除無始劫來所帶來一些因果業障,縱然下一次來輪迴,才不會去
輪到有的沒的,不管你轉了幾轉,就不用再來轉了。這是宗教來說,最
高的境界,若沒有,哪一個人說多快活。不管你是多有錢,還是多沒錢,
總是避免不了。

天道是天道,人道是人道,做人,就是要近人道,天不犯你,只是你去
犯他。地也不犯你,人站地上,每天行走,不管好壞,天很高,摸不到,
地也無說你什麼,地也不會給你反抗,只是你若是無做好,有時會自己
受災殃,地上有一個孔洞,你沒看見就掉進去了,那是你自己的作為,
因為你不小心,又蕩漾,沒注意到,還是你避不開這災厄,你要掉入
這「凹子底」。

所以天地自有天地的規律,咱人,做人有做人的規矩,人道若盡,才能
去探求到「天道」。當然「天道」,說來是一門真深的學問,咱一般凡俗
人,咱是每日求一個平安過日子,身體健康,生活雖然無真「富裕」,
生活也能過,如此就要知足,一定要來追求心靈層次的境界,修持
說好話 做好事,是必然要,過程必須要有的「道德」,最重要除了
好德性,也是會「得到」,所以呢?

現在的時代,「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三綱五常」,已經漸漸
式微了,輪到後來,是人類一個禍劫,因為,到後來,真可怕的一個
大災難,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致使聖神仙佛慈悲,苦口婆心,
降下凡塵來勸化世人,知道要修持,修心養性修持,在大千世界,
能過著安和的生活,現在時局差不多快要人吃人的時候了,強吃弱,
弱吃更弱,最弱的若不是被吃,就是要跑路,一定要有深深的覺悟,
體會這輩子除了生活日子可以過,要追求的是甚麼,要有深深覺悟與
認識,才是你真真正正的人生,越說越長。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