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降 天垂雨露潤萬物 上下無分同霑恩 聖光普照消災苦 母心奧旨救眾生 降靈指點且開示

113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二)

民國113年3月20日【歲次甲辰二月十一日】

晚上的訓文,大多數都是白話文,大家都看有才對。
《王維˙酌酒與裴迪》唐˙王維,苦勸朋友一首詩: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王維請朋友喝酒,苦勸朋友,因為朋友為官失志,人生不得意。
那時的世情與反映到今日世情局世,全都差不多,只是現在時,
比較早前更嚴重,更重大。
所以我是簡單七句,給大家做勉勵、鼓勵,簡單做個解釋、補充。

「世事浮雲不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
朱門先達笑彈冠,青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這是王維詩,苦勸朋友,人情的冷暖,世事就是這樣,所以說,做人難做。
在重大利益之時,人情義理撥一邊,所以會感慨說,世人不知是
「有情還是無情」。包括親兄弟、朋友、親人,在重大利益之時,
全都是差不多。所以說「世事浮雲,不值得,讓你一件一件來問。」
人生短短,不值得,讓你用那麼多心思,那麼多心情,讓你不得清閒,
世間事,像天上浮雲,風吹就散了,散了,慢慢又積起來了,
世間事,像天上浮雲那麼多,無窮盡,那是只是浪費你的時間,
浪費你,人生的歲月,咱凡人每天面對面說的,不都是一些繁雜事,
有幾人探討人生的意義。都是一些世事,都是一些煩事,人生就是煩煩煩,
日復一日又一日,也是憨憨過。

說世事浮雲,不值得你去問,不如吃飽、穿暖、睡足,身體養好,
要理會這些閒事,不如每天睡飽飽,若是要理睬這些閒事,身體顧乎勇,
不必一直找醫生,都在吃苦的,甜的少吃真多。

這是一般普遍的人生,說不如吃飽、睡飽,身體顧勇健,還更平安無事。
所以其他的「人情」,如何說人情?人情義理,以今日來說越淡薄了。
為何說淡薄?因為在一些重大利益前面,你所盤算的,是對汝的利益,
若損到你的利益,管你皇親國戚,喊變臉就變臉。

先變臉再說,先保護我的錢財、我的地位,其餘的都再說,人情變臉像海浪,
無風無浪之時,叫做「風平浪靜」,都不起風波。若有一些利益關係時,
看啥條件,就品條件,用文用武,隨在你來。

所以人情真難說,無標準答案,法律也無法給你規定,法律只規定不能做壞而已,
做壞,後面有好的利益,推波助瀾之下,壞的也會變為好的,所以人情反反覆覆。
無事之時,大家是「親兄弟」,有事之時,「便看」,若遇到事情,不是起風浪,
起風波,再大艘船,也翻船,也沈船。

王維勸友放下,人生,人情世事,就是這樣,不然怎麼辦?
氣死、逆死、跳海,也是這樣,事情也是這樣,沒辦法。與友喝酒。說喝酒,
喝酒澆愁,誰知喝了,愁更愁,這些說勸化人生,其實無簡單,這輩子誰人讓你
吃虧很大,我不相信你這輩子看得開,放得下,沒報冤,這口氣怎吞的下,不然
人生的恩恩怨怨,恩怨情仇,怎樣來的。

你今日對我真好,當然你對我好,我也一定要對你好。怎樣好又多好,有一天不小心
去妨害到利益關係的時候,一夕之時,多好就變多壞。所以咱一切看開,雖然無法全放下,
但是看開,比較不會凝心,比較不會煩惱。

朱門,以前為官,前門都是漆紅色的。「朱門先達笑彈冠」,朱門先達,八拜之交,
都是好友,看能否被牽成。朋友先去為官,說麻吉的,但是他自己賺越多,官越大,
自己高興。而你想說快把帽子拿出來,把灰塵,撢一撢,等朋友來給你牽成。

在這重大利益之時,你與他是好友,你幾斤重他就很清楚,他怎有可能牽成你。
你比他能力好,怕你會勝過他,牽來和你相拚嗎?他若無才,差很多,又給你纏腳拌手,
真的「憨人」,無法度,世事、世情就是這樣,你我都無奈,到哪裡只要是人,
都是差不多有這種心理。

「花枝欲動春風寒」,
春花要開,人說春天後母面,氣溫變化。遇到「春寒料峭」,忽然變冷,要開的花,展不開,
這就是「世事無常」。都喜歡四季如春,但是天氣的變化,大地變化無常,你無法可以預料、
適應,受周圍環境影響,主要是這幾句描寫,苦勸朋友,你的心一切看開,因為世事、世人,
都是這樣,無法去左右,有些人會巴結,攀附權貴,可以步步高升,但是有一天若失意之時,
一旦跌落神壇,比一般人更痛苦,若是做不正,更糟糕。所以人生,真正說的完,也說不盡,
每日都有不同款的一齣,對人情細事,所有事情,要放得下,看得開。

只有是聽聞到聖神仙佛的勸化、勸導。

「人生到底何作為」?知道今生來到世間,為何會受苦受難,世間本來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之事。
孔子五十歲才知天命,才知道來世間要做啥?
孔子官運不好,無做官,周遊列國,去到哪一國都沒人敢用,因為學問高深,去到哪一國,
都不被任用。他的理想「大同世界」,大家做不到。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是道德經的經典。
水,啥人都需要。水,也解決世間萬物的問題,因為所有的星球,不管是地球、月球,
土星、火星、木星、金星。盤古開天來說是球,但是也是水,慢慢受到天地間萬物的變化,
有些凝固變固體,經過生化的演變,經過催化,經過大自然的變化,慢慢分出有液體、固體。
也是一種人生的變化。想說人也是水變的,氣變水,水才變人。

說為何埃及金字塔是三角形?
你想,人也是三角形,2個眼睛,1個鼻子,一個嘴,也是三角。
身軀來說,這2點、肚臍,也都是三角。人出生也是逆來,萬物都有由來、典故,只要有
用心探討,研究,就知道大自然的變化。

「道法自然」就是這樣。一切萬物,都是自然的變化,人就是無法順應自然,
因為人有欲望太大,欲念無法節止,致使真多真多欲望。以前若有人類,是可以與天道,
是天地精神共往來,因為無欲望。

今人沒辦法,因為欲望有夠多,一個實現又一個,一個頭腦,每天24小時不斷的都在使用,
一覺醒來開始想事情,頭腦開始迺,心開始想,一天下來,一些事在干擾,連睡覺也還在做夢,
潛意識還未休息,所以你一個腦,一個心,一天24小時不停地使用。如一個機械,不停運用,
也會壞了,壞時機械有得換,人能否有得換,換有時又會產生不合,不是換了下來,就妥當了,
所以說人的壽命無法與天地共長存。

但是這是一個世間萬物,天道的生滅,咱只是透過修持。
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生滅,是就事物的自體存在與不存在上說的,一法不立,就是實相。
心生萬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具足一切智慧、具足一切功德,
所以稱之為實相,也可以稱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說「照見五蘊皆空」,也就是照見我本來是空的,就是「無我」。空如水性。

人生在此凡間,數十年,一定有生有滅,但是滅了又再生,生了又再滅,這是一個天道循環,
一些事情,慢慢看開,慢慢開懷,生出你的智慧,對每件事情,不固執,不著相,
就是看不開、放不下。

佛教說一句話,「成、住、壞、空」,世界萬物,包括人類,就是在「成、住、壞、空」。
人會生病,假體壞掉,到後假體沒去,空。萬物都照順序,照大道、天道循環,所以生生不息,
你們好好去體悟一下。

每一次的訓文,不管是我聖母、菩薩、福德正神、文財神、或是濟公禪師,當中多少,
都有包括真理在,道理在,只要我們心靜之時,就能看出當中意境,不然就像看故事書,
看過認為那有啥?都認為我都懂。

你知。(ㄗㄞ)。要慢慢長大。知要栽培、澆水。才有用,不然,人生就是如此過去,
六道不知道那一道?這輩子,你做多少好事?做多少壞事?好壞你自己知道,有悟出啥道理否,
今日的修持,累積你來世的功勳。
深深探討,因果循環,恩恩怨怨是怎樣,有些是因果業障,遇到冤親債主,時間到,境到,
就遇到,你就無法度,再說平常若無善知識的吸收,一些道理就無悟道,純粹在利益當中追求,
無法趨吉避凶,閃不離,就是這樣,今時因果循環,報應,速度是很快的,好、壞報應,最快。

得到免太歡喜,失去免太煩惱,人生短短,有活著,有存在,才有機會,若無,一切更多,
也是枉然。一切再缺欠,誰給你彌補。一切因果業障,總是自己擔當,自己要承擔。
時間無那麼多,越拉越遠,今日我就補充說這樣。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