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降 天下之理參不盡 上順天理應人事 聖人立法三千載 母以慈懷佑眾生 降靈勸化垂訓文

114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三)

民國114年8月13日【歲次乙巳年閏六月廿日】

天下之理參不盡 上順天理應人事 聖人立法三千載 母以慈懷佑眾生
降靈勸化垂訓文

參不盡者,天下之理。《警世通言》「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學然後知不足,愈博學的人愈謙虛。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上順天時,下察地利,成就萬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所謂道,就是人所走的道路。但萬事萬物卻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回哪裡去。道、對宇宙萬物的包容廣闊無邊,知命、認命、順天應命,自助人助天自佑助。俗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古人認為天人可以相互感應,天象和人事變更直接對應。天是主宰人、社會命運及賦予人以吉凶禍福的存在。「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人的善惡行為能夠被天所感應到。

二六時中,一呼一息、行住坐臥中,不失去人生的價值,人生最高的價值,是在與道契合。聖人立法三千載,昔日栽花今日開,聖人留下來的經典,給末世眾生承受、草生草死根還在,聖人立法三千載,昔日栽種今普開,古聖賢智者制定了法律和規範,這些法律和規範已經存在了三千年。”聖人”指孔子、孟子等古代中國的思想家,他們的教誨和規範,對後世道統文化以祖師為引領,以天命為核心,以天道、天理為運轉,以人道五倫八德為實踐,與上帝為依歸,也就是歸根返本。

天上聖母,慈懷佑眾生。是萬民心靈的港灣,是夜海的指路明燈,以慈光撫慰世間的苦厄;以慧心指引眾生得安寧,天上聖母 降靈勸化垂訓文。

天下之事見不盡 天下之書讀不盡 昔日栽種今普開 人無喜事精神減
運到窮時落寞多 常將有日思無日 莫待無時思有時 居安思危莫放逸
若待平安少妄念 生活常道要修身 欲望障礙修身路 生活清閒煩惱少
妄念太多傷身心

《警世通言》「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天下的事,是無論如何都經歷不盡的。天下的書,是無論如何都沒辦法讀完的。天下的道理,是無論如何都參透不盡的。

聖賢的思想和教誨,在當今仍然具有普遍的影響力,在過去的時代播下種子,現在這些種子已經開花結果,對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人沒有喜慶的事,精神就會衰減;時運不好時,就顯得失意潦倒。人在缺少喜事時精神萎靡、時運不濟時愁悶煩擾的現象,通過“喜事”與“窮時”的對比。反映境遇對情緒的直接影響,落寞、困頓引發的愁緒。

有錢的時候,要想窮困時的辛苦,不要等到財富用光了,再後悔前時生活得太過奢華。勸人要節儉,有備無患。《增廣賢文》「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好時,要常想想以前貧困的時候。生活困頓時,更不可以像以前富裕時,那樣鋪張浪費。

讀書明理,要有「居安思危」的見識,雖在昇平時代,勿忘艱困危難之境,不要沉迷於安樂的陷阱之中,時時要體念無常,提高警覺,慎勿放逸。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放逸不知居安思危。「若待平安少妄念」,這是一句佛教禪宗的語錄,出自《六祖壇經》意指如果想要減少妄念,就要先追求內心的平安。妄念是指紛亂、不真實的想法,而平安則是內心的寧靜和穩定。內心平安與減少妄念之間的關係,是禪修中一個重要的體悟。平安不是指外在環境的平順,而是指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它是一種心境,不受外界干擾,也不被內在的情緒和想法所左右。妄念指的是各種不真實、不必要的想法,例如執著、貪婪、恐懼、煩惱等等。這些妄念會干擾我們的思緒,使我們無法清晰地思考,也無法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若待」是「如果等待」。這句話暗示了,我們不應該被動地等待平安的到來,而是要主動地去尋求。平安少妄念:如果想要減少內心的妄念,就要先追求內心的平安。

在修身歷程中,要自心清淨,生活樸素的人,不為形役、不為物轉,對於生活中的一切所有,重新估定價值的看法。樸素的生活可以使人知足常樂,更能使人趨向真理。修道的工夫,態度自然端莊。望人休過,怪人休深,自家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蓄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只記人好處,則天下人皆友。修道如何讓人生更美麗,不要一直惦記著別人的缺點,要注意別人的優點。二六時中,時時刻刻能夠感謝,只要每天存感謝的心,不管你在哪裡,都受益無窮,別人都喜歡你,這道理要做可不簡單。修道莫過於修身、修心、修性。修身莫過於慎言行。修心莫過於寡欲。修性莫過於除罪過。君子在日常生活中修身正己,生活中處處修身。人身難得,既然獲得了難得的機緣來人間,就要好好的修,來人世間走一遭,要問自己學到了什麼?做了些什麼?留下了什麼?很值得我們深思的。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好,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之道。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怎麼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和充實,實現自我的價值。

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克制自己,把欲望減到最底,以回復自己的本性,最後能夠成佛作祖,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如何破除人性的欲望?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修道,一定要把七情六欲之妄想,大掃除一番,清理得乾淨。七情是修道的絆腳石,有了七情的妄想,就不能專心修道。眾生最大問題就是對欲望執著,欲望是苦的根本、輪迴的根本。要放下欲望,學佛從經教學起,先得開悟,明白了,障礙放下了。

有些時候該放下就要放下,這樣才不會被煩惱困擾,被事情纏繞,被情緒左右,才能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才能過上清閒的生活。人生有許多煩惱和焦慮,雖然時代和科技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沒有任何一項科技,可以完全消除人類的煩惱。不論是窮苦還是富足,都會有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問題存在。整理生活就是整理人生。簡單,並不是隨便,是讓我們在生活中,減少煩惱。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因此我們應在樸實的生活之中知足,認真活在每一個當下,而不是留戀過去、擔憂未來。生活越簡單,煩惱越少、痛苦越少、憂愁越少,人生就越輕鬆。人的一生能享受「清閒」就是最大的福氣,精神上的清閒,意味著內心的寧靜和平和,能夠遠離煩惱和憂慮。這需要一種平和的心態和積極的心態,以及對生活中各種挑戰和困難的積極應對能力。

妄念太多,一定要靜下來,不要照顧妄念,因為越怕妄念多,妄念就越多,不去理會它。如果是在念佛,就專注在佛號上。無論是善念也好,惡念也好,統統不理會。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時故。當知念只是一,隨於正,則謂之正念。隨於妄,則謂之妄念耳。正念有力,妄念即消。妄念就是業障。沒有妄念,業障就沒有了。對治妄念,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些方法都是對付妄想分別執著。如何能在雜念浮起時,加以化解,如何做到思考時,不覺得累﹖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心中妄念很多該怎麼辦?如何轉煩惱為菩提?他人之惡不上我心, 此事與我何干。不理妄念,是對治妄念最好的方法。

百載歲月莫蹉跎 人生道理要認知 人人追求富貴勢 且看命中有沒有
大富大貴本難求 小富小貴道德修 各有因緣莫羨人 除了命中之宿緣
自身修德種善因 業業障障若除盡 應可超脫本命因

時間如水,歲月如流,時光總在不經意間流逝。一天、一月、一年,迎來了多少新人,又送走了多少故友。而今當自勵,歲月莫蹉跎,在歲月流逝中沉澱自己。歲月不等人,我們不能在猶豫和徘徊中浪費時間,而應該堅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而不是在歲月蹉跎中,白白地度過年月日,虛度年華一一「莫蹉跎」。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人生不是客觀的經歷,是主觀的過程。物理規律是給予越多,剩下越少;而人生的規律是,給予越多,收穫越多。我們感受到的外界,是內心世界的鏡像,如果改變內心狀態,我們和他人不是分離的個體,每個人的「真我」都是相連的。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人生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旅程,我們需要不斷地思考和學習,才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並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價值。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起起落落和變化,正如一棵樹的花開花落一樣。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人生中,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和處理這些挑戰呢?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從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觀察,因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只有眼觀其變,才能明白。領悟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闡明人生真相。

命中沒有財星,說明自己對錢財看的比較淡薄,不會用自己的權勢撈財,是一個清官,有貴氣卻不富裕,對於追求富貴,許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能達到富貴的的境界?」結論並非單一,而是由多種原因構成。富貴人人想,有的人能富卻不能言貴,有的人貴卻不富,有的人先富後貴,有的人先貴後富,有的人富貴雙全。其實這一切無不與個人命局高低息息相關。富貴的生活是人人都在追求的,許多人窮盡一生努力就是為了追求更多的財富與更高的地位。但是一個人是否能富貴,除了與先天素質、個人努力、運氣等有關係,與一個人先天的八字命格也有關係。但是人生的價值不應囿於追求富貴。所謂「命中有的終須有,命中沒有莫強求,」每個人都想發財,但是很多人都不能如願,這就是我們說的命中注定有多少財,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命中註定要有的,終將得到;命中沒有的,計較也無用。這句俗諺蘊含著生動的深意,迎合天命,不計較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發小財、能節省、勤勞、肯去做,沒有不富的;既懶惰,又不節省,永遠富不了。大富大到什麼程度很難說,但大富的確由命。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人生哲學,富貴兩字往往連著講,富了自然就貴,不富就不貴,所以「富」字已經包括了「貴」。也就是財富及地位。只要富貴合乎正道,不論職務高低,都可以勝任。『富莫富於蓄道德,貴莫貴於為聖賢。貧莫貧於未聞道,賤莫賤於不知恥』。一般人認為有錢、財產多就是富。古時候萬貫家財可以稱富。現在沒有億來億去以上,大概不稱為富豪。弘一法師說:「普通人不要求大富大貴了,因為福禍相倚伏。大富大貴意味著大劫難,要是真來了,德行不夠的話,是接不住的,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累積財富。」淨空法師:「大富大貴是怎麼修來的?小富小貴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貴不動,厚福無疆。」小成就驕傲自滿、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氣候。大成就而不驕傲的人,福報深厚無邊。大安法師:「富貴修道難,釋尊作為大富貴者,能夠在富貴當中感覺到生命本體上的苦、空、無常、無我,所以能夠超拔出來。」在佛的比丘弟子中,有很多釋迦族的王子與貴族,他們是受佛陀德望的感召,毅然決然而出家。壽、富、康寧、修好德,不富就不貴,小富由勤,發小財。

佛慈悲示現往昔造惡因,於成道後,仍須償宿懟,讓眾生知宿緣不可免,要除諸苦,須從因上努力,知因識果,善護身口意三業。宿世因緣,過去世所結之善惡因緣。以宿世之惡緣為宿緣,愛欲未除,宿緣是畏。宿緣是命中早定的因緣。宿世之生存狀態,稱為宿命。宿世所有之習慣,稱為宿習。宿世所結之因緣,稱為宿因。宿世所造之業,稱為宿業。「自身修德種善因」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人是自己的園丁,人生要活得幸福、美滿、快樂,就要培養善因善緣。當一個人遭遇逆境、挫折時,只要肯改變自己的因,並且廣結人際之間的善緣,就有美好的未來。「善因善緣」這顆善因的種子,經得起周圍很多的緣來考驗,叫「深修善緣」。在這複雜的五趣中,起一念善心,用善法與人結好緣。種善因,得善果。種下人生的善因,會得到善果。圓滿的人生靠“緣”和“圓”。能夠真正的理解自己,才能超脫自己,如果不能理解自己,永遠超脫不了自己。當一個人遭遇逆境、挫折時,只要肯要改變自己的因,廣結人際之間的善緣,就有美好的未來。

消除業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需要透過持之以恆的內在轉化與外在實踐,深切懺悔與真心改過,這是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從根本上消除業障?業力現前時該如何應對?才能真正轉化業力、突破障礙。必須親自證悟才能真正明白其真義。業障消除,從懺悔、習氣對治,到超越因緣,業力是從因緣生的。「生死果報,既由業力而來,那麼想解了生死,把業力取消了就得。可是,業是不能取消的。真正的功夫在於實踐,就不會造成感生死報的業;已有的業,如沒有煩惱的助成,也不會招感生死的果報。如煩惱斷了,就不會再造新業;過去舊有的無邊業力,也就失去了感報。植正因、成正果,業從惑起,斷除了惑,生死解脫。

人生價值非榮華 一味追求終究無 遺憾未補仍歸土 識得道理修身心
煩惱憂愁能遠離 清閒自在好修身 不枉今生走一回

人生真諦:同是人,同是區區數十寒暑,一天同是廿四小時,究應如何作為,生命最具價值,生活最有意義,這正是人生最真實的道理所在。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是什麼?假使生存而沒有價值,不僅生存的本身變成多餘的,而且也浪費了許多資源。凡夫是來受報還債,菩薩行者是來修道還願。人生的意義:人生之真,在於修養而非功利。人生之善,在於奉獻而非擁有。人生之美,在於歷程而非目的。人生之本,在於勤奮而非逸樂。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富貴名利的多寡,而在於利己利人。不在於處事經驗的多寡,而在於能無怨無悔。人生的價值究竟值多少,端看你處於哪一個位置,看你在過程中的努力。當然也看你能做出什麼成果。一個人的人格、道德、信仰,假如輕易的被金錢所買動,他的人生就只值那麼多。句句大智慧值得珍惜。人生像一隻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人生的歲月有限,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成功後的榮光,在於信念的樹立與堅持的過程。堅守信念,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內心的真實,人生的價值是一場深刻的、結合了主觀感受與客觀貢獻的實踐。

人活著可以有多種追求,可以追求知識,可以追求財富,可以追求美貌,可以追求權力,但這些真的可以追求到,而且永遠不會失去嗎?我們一味的追求,卻迷失了最初的自己。今天努力修行,不是說越修,身心繃得越緊,越修越厲害,一直炫耀自己,修行的法門多高,一味地向外追求。《大智度論》「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當事與願違、求不得時,必然感到痛苦。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快樂,我們每每祝福別人的時候,總會希望對方永遠幸福快樂,而我們自己過去一直也在追求快樂,但到頭來我們有得到了甚麼?致力於追求高遠的目標,終究落得沒有成就。「厭卑近而騖高遠」人心若無止境,終日皆苦。《不足歌》說盡人生貪念本性。「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明代朱載育在《不足歌》,說人性的無盡的欲望。從求溫飽、求權勢、求長生、求不老,人生的煩惱,從未因滿足而終止,反而因欲望而層層疊疊。要修行到一味,須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問。人我兩忘。為何學佛無法成就,無品無德者、急功好名者。以追求自己的幸福為目標的人,是壞的;以博得別人的好評為目標的人,是脆弱的;以使他人幸福為目標的人,是有德行的。

生命的真相與本質:「人本塵土,終歸塵土。」自古多少英雄志士早已是塵歸塵、土歸土,全化作了塵埃,沉澱在歷史的山河湖海之中,再也不復存在,何況吾輩布衣草芥平民。結束便是開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繁花凋零,即使曾經爭奇鬥豔,最後也不過是化作一坏黃土;其實,生命也是這樣,即使曾經再怎樣的輝煌,最後也不過是化作泥土。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另一番起航。

「拋卻身心見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想見到宇宙真理,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就要拋卻身心,不計較一己的榮辱得失,真心法王自然會顯現出來。在人間自在修行,言「種子」,其實即是所謂的「習氣」,它可以經由薰習而產生,所以說「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或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都是在說明藉由善法的薰習,必能轉疑惑成智慧、轉染垢成清淨、轉癡闇成光明、轉凡成聖、轉生死為涅槃。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倘若平時認識到我這個身心,全屬幻妄。求一個我的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然沒有我,哪有因外境、因他人,而生起煩惱的事呢?這是從根本上,最確切扼要的解決方法。「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絕不是說妄心外面還有個真心,那就找不到了,那就真心也沒有了;所以說「真妄不二」,就是這個道理。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真心就現前。事修就是磨鍊身心,對治習氣。心地法門成熟以後,修六波羅蜜,一方面懺悔業障,一方面積集資糧。在歷事煉心當中,一方面消除我們無始的罪障,一方面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透過修持靜慮,能夠淨化我們內心的粗重,淨化了粗重以後,我們的身心都會因此而堪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迷了則生生世世流轉生死。身心是四大五蘊,不但身心是真心變現出來的,一切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全是我們心變現出來的。意識的念力薰修意根,通過意識引導修行實證,闡述證得身心非實有的解脫境界,修道修心的真諦。古德云:修道修心,萬法唯心。心是身體作用的指令,也是本性作用的表現,修道自是修心,無庸置疑。修道,亦是心地耕耘,也是首要,行為的是善是惡,即會產生。

人生在世,煩惱無量,人生沒有筆直路,坎坎坷坷過一生。時間是不停留,沒有必要傷春悲秋。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人生的路很長也很短,煩惱也好多。佛說:「一切唯心造」,遠離煩惱。不要在煩惱裡苦苦糾纏,人生是一場放過,是一場心胸的歷練,更要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千年昨日同為塵,一絲一線不在心」,學會放手,讓過去成為已經過去。我們能把煩惱的原因放在一邊,就可以遠離各種煩惱習氣,化解一切煩惱的究竟法門:「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放下煩惱憂愁,讓煩惱隨風而逝。心靜,方得自在,探索內心平靜之道。遠離煩惱,不是逃境安心,或離開人間,因為這樣並不能真正脫離煩惱。如果我們心當中有「貪、瞋、癡,」不管到任何地方都有是非、煩惱。總攀比那些無法攀比的,總幻想那些不能實現的,心靈怎能安靜。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殺手是煩惱和憂愁。煩由心生,同一樁事,想得少則無憂,想得多則是自尋煩惱。雲靜得以悠閒,水靜養育萬物。同一個問題,看到光明的一面則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則憂。只有心靜的人,才能遠離煩惱和憂愁。

在這世界上,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這人對我好,那人對我不好,有這種分別執著心,怎麼能「清閒自在」呢?只有放下了分別執著,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這時候自然就是「自在仙」了。要超凡入聖在此機,希望都能把握這個時機,好好在心中立定志向,效法聖賢仙佛,才『不枉來此人間走一回』。順治皇帝位居九五之尊,統領天下,猶有「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之嘆,況我輩凡俗,倘碌碌於衣食,不肯把握善緣,精進修持,當真是「空在人間走一回」。一首偈語:「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在人間走一回。」每個人來到這世上,家人無不歡欣,但走的時候呢?「不枉來此人間走一回。」立聖賢志,心胸寬大,就得涵養,培養心量,將小愛化成大愛,有聖賢的胸襟。「一日清閒自在仙」,一個人有人間的清閒,就是神仙的境界。「六神和合報平安」就是福。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因此我們應在樸實的生活之中知足,認真活在每一個當下,而不是留戀過去與擔憂未來。古來聖賢多垂訓,奮勉精勤立世間,半百方知勞苦後,人生難得是清閒。清閒自在好修身,不枉今生走一回,一日清閒自在仙、清閒自在仙。

流年天運今不佳 末劫末世災難多 天災難避又人禍 處處逢蹇日不安
望自本份莫妄為 一切災禍有定數 天力人力無可比 再多文明難勝天
紅塵混濁待澄清 拯救大千有時日 有待聖賢天光現

流年是一年所行的運勢。流年不利,就是時運不佳,每個月的運程變化或是每日的運程變化。流年不利,流年運勢會隨著每年的情況而有所不同,有吉有凶,吉則迎祥納福,凶則禍事連連。流年不佳,由各種因素造成,例如 流年犯太歲、沖煞、刑剋等,應儘快進行化解,以趨吉避凶。流年運勢,它是由天干地支、五行生剋、陰陽調和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事業、財運、健康、等各個方面。流年運勢好,則凡事順利、心想事成;流年運勢差,可能會諸事不順、災厄不斷。

當今日世界各地災劫遍起,人禍橫流,舉世擾攘,爭戰聲響時,我們應有的認知是什麼?災劫從何處來?
從人心敗壞、冤債討索、氣數已到而來。有各種災劫、災難,還有藉著恐怖組織活動、恐怖分子而引爆可怕的恐怖事件,這也是人類的共業、共劫的顯現。如何渡過末劫年?仙佛一次次之聖訓文,可以了解「末日浩劫」之可怕,末法時期,災難頻仍,世界性災劫不斷發生,許多地區原本從未有過的浩劫,卻在一夕之間,成為眾生無法抹滅的傷口;面臨天災的到來,多麼令人無奈!如何在災難中蒙神保佑,從921大地震、美國出兵伊拉克、911恐怖攻擊事件、南亞大海嘯、俄烏戰爭等等災難,我們發現,近年來天災人禍層出不窮,一件比一件更慘重,三期末劫,極大之災劫,非常慘烈。

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是難以避免且難以預料的。天災是自然災害,如颱風、地震等;人禍則多指人為造成的災難,例如戰爭、交通意外、人為疏失等。天災是自然界發生的災害,人類無法完全控制或預測。
了解這些災難的成因和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和預防。自然災害威脅人類社會的自然物理變化,在傳統社會中,人類慣於將這些自然災害稱為天災,視為是不可預期、難以管理的災禍。潛在的全球災難危機包括各種天災與人禍。隨著人類科技發展,例如:人工智慧叛變、生物技術危機、奈米,風災後的重創,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證嚴上人憂心叮囑:末法時代已臨,在小三災──饑饉、刀兵、瘟疫示現人間的當下,人類該如何在這天災人禍中自處?二○二五年是動盪的一年,從戰爭、天災,到美國總統川普反覆不定的政策,搞得天下大亂。川普想讓美國再次偉大,不要戰爭,經濟及財政優先;才過三分之一,但天災人禍頻傳,已讓民眾人心惶惶。命理師分析今年整體運勢,指出2025年正逢「太陰化忌」,預測天災、人禍環境難題,威脅全球經濟,包括極端的天氣、各國對於氣候變遷的調適失敗,以及重大的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森林大火,這是天災;另外人禍,最近天災人禍的新聞特別多。

在日常生活中,舉凡起心動念,所言所行,都要自我謹慎防患,才能自我淨化。「莫字訣」非分之想莫起。 無益之事莫作。佛經:「無始無終、不生不滅,無量壽、無量光」我們這念清淨心、無為心、不動心、平等心。老子說:「不肆意妄為,不為所欲為,不刻意而為,要順應自然而為。」如此,才能達到「無所不為」,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為人處事,「一切災禍有定數」。佛說:「命裡一尺,難求一丈,一切皆有定數!」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有人千方百計地想出名,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災禍,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等福報享盡,災難便會接踵而來。佛經說:「人的福報,冥冥之中都有定數。」人的一切都由福報主宰,生活中有不順遂,都是因為福報不夠。生命的短長,是一個定數,生活的質量和內容,也是一個定數。易經:「福報的多少是有定數的」佛法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皆有因果,沒有一件事的發生,是可以離開因果的,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了解災禍發生的原因。「善良正直」才有“知因果,明得失”的幸福。遠離是非,就是遠離災禍。每個人一生的能量,皆遵循“守恆法則”,一個人的福澤與恩賜,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看到一些人,十幾個億、幾十個億的時候,想他們特別會運用天力,而不只人力。曾國藩認為,道德學問,全由人力。功名富貴,半由人力,半由天意。但是盡人力,又能成就功名富貴的必要條件。曾氏自己就說過:天下事常由命不由人。諸葛亮才華冠絕三國,卻不能興。天意乎!人力乎!天意和人為的力量,哪一個更為重要?人力不可為的事情,許多難以說清的事情,都可以歸結為天意。在天力與人力上共同創造財富的豐盛,財富上,天力上,就是順勢而為,人力上,每天精進。在生活中,往往是有人力的精進,而沒有天力的助力,有些是做白日夢的想法,卻不曾在落實的層面上,在做中精進。天意與人力,我們是否應該聽天由命,隨遇而安呢?做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意。人力豈可奪天力。萬事萬物都應遵循天時、地利、人和,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帶來的傷害是無法說準。人力有限、天力無窮,帝命天賦、人力難違。「再多文明難勝天」,若謂古人亦有倡言「勝天」者,而所針對之天,主要是對人類產生負面作用的天災。這是傳統中「勝天」的基調。在許多的思想中,對於「天」都抱持著尊敬的心,並以順天應人的方式,期許能夠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在比較傳統的說法,「人定勝天」並非是指「人意一定能夠戰勝天意。最近的災難不斷,能否有穩定的生活,就看老天地的臉色,人類近三十年來的科技文明,對整個地球的破壞力增加了許多,因此大自然的反撲也就更為激烈。現代人都說『人定勝天』這種認知,天、地、人是一體,人定難勝天,必須合作代替對抗,然後依順著環境改變進行發展。了解天地運行,順勢而為,方能事半功倍的發展,進而樂於生活。事實證明,人定不能勝天!所以人還是須順從天意。人為的力量,可以巧奪天工,所謂人事勝天。「人定亦能勝天,天定亦能勝人」,意思是「人」與「天」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其實這些都只是鼓勵人不要因命運崎嶇而放棄努力。

悟一生因果,結一世紅緣,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古時,人們把繁華熱鬧的地方,比喻為『紅塵』。紅塵世界總是渾沌無明,撲朔迷離,善惡共流,神魔同源,非大智慧不能解。古人說「天人合一」,是要能把充滿假象的意識心丟掉,把真我還原呈現,不加任何修改、不計較、不落心機。

世界之大千,有時浮雲蔽日,有時桑田滄海,窮盡一生的腳步,也不過原地踟躇。人生於世,猶如管中窺斑,攬盡世上的風景,其實只是須臾剎那。

讀經典、聖賢的書、學做聖賢,這件事是不是我們生命的頭等大事呢?所謂「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聖賢以泰山的巍峨崇高自我期許,希望從小我到大我的道德,都是巍巍乎如泰山一樣,這是聖賢立身之道。火候煉足性光現,博文約禮法聖賢。謙恭和藹,低心下氣,高尚人格,標竿模範。天上無弗功德之神,人間無不忠孝之聖,德立則冤孽可消,業債不清,必召魔考,「觀聖人,則知天地」——通過聖賢之氣象,可體悟天地之德。聖賢之氣象同具天之高遠與地之深厚,故聖賢氣象即天地氣象也。孟子所言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養吾浩然之氣」之「大丈夫」境界,同樣是指內定外靜之聖賢化境和述說聖賢之道。聖賢心法非言傳,正知正見悟其玄。私心偏見惡習改,正理修之品格端。指引迷津明道義,隨宜說法真理傳。一門深入經義究,知行合一實踐全。培植道德忠義輔,剛正不阿明善兼。修行佛道,達於見道以上之階位者,稱為聖;而未達見道,僅離惡者,則稱為賢。

天下間一些道理,你了解不完,因為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參不透,參不盡。

但是咱只要上順天理,下應人事,只要不去違背天理、違背道理,如有違背就不好。

自古早聖賢出現之時,教化人民、教化庶民,制定法條,制定禮節,已經也3000年了,真多到現在還在沿用。所以說,要遵守「天理天道」,遵守聖人聖賢的教化教導、尊敬聖賢的精神。

聖神仙佛都以慈悲心懷來護佑著眾生,只是咱眾生,有些有感受的到,有些無感受到,所以觀念不相同,想法做法都會不一樣。自己的作為、修為,都無檢討,有時還怪天地、聖神仙佛,說無公平,無保佑,其實若是無保佑,你今天有否可能還在此自由自在,縱然人生在世都有宿世因緣,與天地之數,這是無法來違背的,除非你這輩子,一生有真大真大的頓悟,真大的覺悟,藉著修心養性來見你的本性,來超脫你的今生,來消除累世業障,所以咱一般庶民可能是真困難,真不容易能達到的境界,致使在人間、在凡間,遭遇到種種的困擾煩惱,種種喜怒哀樂,無盡的一些雜事、一些煩事來纏身,致使你無清閒的一日,連晚上睡覺也都會做夢、都會去苦惱、都會去掛心,這都是人生最大障礙,所以凡俗無法超脫這情境,致使眾神仙佛勸化鼓勵咱要修身養性,種一些善德、善因,能給你一生的煩惱也好、障礙也好、身體種種,做人做事各方面,都能比較平安順利,雖然隨著天地流年的運勢,有起有落、有好有壞,這是天數無法度,了解天下間大道理來超脫這境界,如此你的人生真有價值,真有意義,縱然是輪迴,也不會受苦,受到一些無妄之災。無妄之災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悲的,可以離開無妄之災,可以超脫你的今生,就是要靠自己頓悟,與自己的修心養性,要讀書、要明道理。

做人難做,做事也真難做,人生大富大貴本難求,但是人人都在求,都在追求,你一生也真累了,但真少人可以來頓悟這道理,感覺說一天過一天,生活要一日比一日好,只是一直拚、一直衝、一直求,但是不只你在求,眾生也在求,眾人也在求,為何大富大貴就那幾個,大部分的人追求一生,也是遺憾一生,所以一些人生的道理,咱除了追求生活的安穩,要超脫這層,了解人生另外一層層面,如此才有意義。不然人生就是這樣,其實無啥意義,不說醉生夢死,人生苦海苦不盡,聖神仙佛伸手給我們救,度我們去到彼岸,但是能達到彼岸的人畢竟少之又少,一般人都還在那裡浮浮沉沉,不知要等何時何日,只有自己覺悟、頓悟。現在世界,真無平靜,大家一直追求的文明,一直追求物質的滿足,但是卻忽略了,卻不知過度的文明所帶來的災難,大家都能了解,都也看的到。天道為何自古早到現在,全都無改變,因為它有一定的規矩,規是圓的,矩是方的,無超出這範圍,簡單說,月光再來月暗,月圓再來就是月缺,月圓月缺一定的道理,都無一點差別。但是人心就無這樣想,人心無法知足,月圓永遠保持圓,無可能,天道都是這樣了,何況是大千世界當中咱如一隻小小的螻蟻,所以咱要體悟,要認識天下間這個大道理,要了解除了物質文明,但是也要了解精神層面的超脫,和境界,如此才是真真正正的人生。好,我就簡單解釋這樣,你們若有其他問題可以提出來參考,現在社會真的無平靜,好事壞事一大堆,年運水火風災劫連連,還有流行疫情,一波又一波,現在最新疫情說「屈公病」,確診了無特效藥,怎樣說,大家要有辦法保護自己,好好認識天下間大道理,人生的道理,不做太超過之事。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天下間「一個人若有沖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無啥問題咱繼續。老實說時常說「覆巢之下無完卵」,自己去深思,咱台灣蓬萊仙島的未來,這些我不能說,不能講,大家有目共睹。「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百姓很少居安思危,蓬萊是最好的米,開始變質了,不是土地問題,不是種植問題,當然蓬萊仙島的未來,猶原是在生活,只是一些政治人物,是要歷史留名或遺臭萬年,大家都是善良百姓,咱自己修心養性,可以超脫今生,再來要怎樣,「種啥因得啥果,修啥德得啥功」好,我說至此,換你們說:::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