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 降 天道運行以軌則 上下陰陽順調和 聖人立教啓其蒙 母教安身處事道 降靈開示以訓勉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2年10月25日【歲次癸卯年九月十一日】

嘉義 菩聖宮 聖訓文 開示言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
https://chiayipsk.designhosts.com.tw

道 運 行 以 軌 則
下 陰 陽 順 調 和
人 立 教 啓 其 蒙
教 安 身 處 事 道
靈 開 示 以 訓 勉

修 身 修 道 有 法 則
勿 以 似 黠 而 實 癡
以 管 窺 蠡 測 之 見
而 無 明 師 來 指 導
出 正 入 邪 猶 不 知
貽 誤 今 生 之 道 業
虛 度 此 生 可 惜 哉

聖 賢 經 典 千 古 傳
好 書 不 厭 百 回 讀
深 思 研 悟 應 可 得
修 身 立 言 及 修 道
書 中 皆 有 精 言 語
只 要 用 心 去 研 讀
自 有 妙 理 在 其 中

神 仙 哪 個 不 讀 書
個 中 道 理 自 可 知
希 望 諸 生 知 吾 意
時 局 當 前 不 平 靜
混 塵 濁 世 已 不 堪
注 意 身 體 保 平 安

又 有 金 風 將 亂 起
明 幽 兩 襲 要 留 意
保 重 身 體 為 首 要
榮 華 富 貴 莫 妄 求
一 切 低 調 來 行 事
萬 事 莫 要 強 出 頭
自 我 安 身 立 命 要

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 降

天道運行以軌則 上下陰陽順調和 聖人立教啓其蒙 母教安身處事道
降靈開示以訓勉

修身修道有法則 勿以似黠而實癡 以管窺蠡測之見 而無明師來指導
出正入邪猶不知 貽誤今生之道業 虛度此生可惜哉

聖賢經典千古傳 好書不厭百回讀 深思研悟應可得 修身立言及修道
書中皆有精言語 只要用心去研讀 自有妙理在其中

神仙哪個不讀書 個中道理自可知 希望諸生知吾意
時局當前不平靜 混塵濁世已不堪 注意身體保平安

又有金風將亂起 明幽兩襲要留意 保重身體為首要 榮華富貴莫妄求
一切低調來行事 萬事莫要強出頭 自我安身立命要

【聖訓解析】

天道運行以軌則

天道法則,天道規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懂得天意,受益終生。何為天意,就是天道運行的法則。
天道:道的運行規律。鼓動萬物的運行規律,這就是天道。
天道的運行,是無心的,遵循陰陽之氣 運行變化的規律。
循規蹈矩,承載萬物的生長。
天道,天之道,天的路,天走過的路,天將走的路。
天正在走的路,天的運行軌跡,存在的規律與法則。

上下陰陽順調和

黃帝問道?
應當如何調和陰陽呢?
岐伯說:如果懂得了七損八益的養生之道,就能調理陰陽。
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陰陽失調,就會過早衰老。
八八 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上下卦,上下兩卦之間,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
三爻與上爻。三組相對應位置的兩爻,若是一陰一陽,則謂之應。
反之,若是兩爻都是陰,或是兩爻都是陽,則是不應。
例如:天地、白黑、日月、晝夜、暑寒、牝牡、上下、
左右、動靜、剛柔、刑德,以「陰陽」的概念表述。
彰顯「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意涵,謂之「氣」。
《道德經》中,以「陰陽」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
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
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
調、和也。順也。人之陰陽水火。榮衛氣血。表裡上下。
皆當和調。逆調則為病矣!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最終落實到人體,無非是陰陽氣血失調最一般的機制。
那麼落實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
把氣血都納入到陰陽,調整陰陽。

聖人立教啓其蒙

蒙卦:為上艮下坎,山水相交,陰多陽少,以陽為貴,而陽反在上。
其氣下行,與屯相背,屯上蒙下,屯進蒙退,一往一復,一降一升。
而成循環,是氣之自然,理之自至,天地轉軸,生化推移,物之定序。
懵昧之人,全賴親近剛明有道之士,以開其蒙而啓其悟。
三教之道,聖道而已。儒曰至誠,道曰金丹,釋曰真空。
皆太虛一氣,貫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
惟聖人獨探其原,造其極,與天地虛圓無二,是以成為聖人。
能剛能柔,可圓可方,無形狀可擬,無聲臭可拘,
所由神靈變化其妙無窮,有不可得而窺測者。
天地立宗,聖人立教,假名宗教,亦真名宗教。
天地之間,人居其中,萬物亦居其中,相互調和。
天地之間,本俱陰陽,相互對立又對待,互生共榮。
聖人,被大眾認為具有美德和神聖的人。
在中國,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學造詣高深者,
稱之聖人。

母教安身處事道

成功之道,待人處事唯以感恩、尊重、愛,與人無爭、與事無爭。
天上聖母教化,人生正確的方向,安身處事,人生的方向要正確。

修身修道有法則

「修身修道應有的準則」,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人君要以道來修身,以仁來修道。
仁,是人與人相處的法則。
義,是適處理事物的法則。
修身修道的法則:
修身,則道。假肉身有生有滅,終會消失。
真靈性,則不生不滅,恆常存在。
至聖先師孔子 論治理國政的道理。
來說明在於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修身做人的道理,言
天下之達道,曰: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
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修道用事:辨別是非真假,該行、不該行之事,各人有自知之明。
修道者,遵守規矩,以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為修道之基礎。
此乃正心、修身、智慧,之大用。
修身,必須依據天下共遵的法則。
修道,要依據仁慈博愛。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
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修身立德:修道要有德,時時刻刻要記得培德。
孔子說,「仁」為道體,是真理、是我們的本心。
「道本一體,理無二致」,真理是不會變的。
世間最有力量的法則:修心、修道。
守道修身氣自和。無須苦心細琢磨。
得大道,而成聖。聚信仰,而成神。
愛之法則,乃世間最有力量的法則。

勿以似黠而實癡,以管窺蠡測之見,而無明師來指導
出正入邪猶不知,貽誤今生之道業,虛度此生可惜哉

《參同契˙第四十八》
似黠而實癡,當疑而反信,此為守迷背道。
出正入邪,不肯自己認錯,轉將錯路指人。
遂以管窺蠡測之見,著書立言,貽誤方來。
古人著書,尤其道家、佛家,著作很慎重。
《諸葛亮˙經典名言》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喜不應喜 無事之事。怒不應怒 無物之物。
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信。
值得學習,受用終身,受益匪淺。

聖賢經典千古傳

以聖賢為師,以經典為友,以禮運大同為理想,琅琅讀篇章。
幽幽續心香,漸仁摩義,默化潛移,人人讀經讀心,
讀出聖人之精神。行出聖賢之智慧。
孔門聖勇〡子路。曾子孝行傳千古。
燭之武說退秦兵。弦高智退秦兵。
豫讓為知己者死。商鞅變法垂青史。
孫臏智鬥龐涓顯英才。屈原以身殉國。
從古自今,有成就的人,都讀誦經典。
是千古流傳且兼具德育與智育的讀書方法。
千古的智慧根源,是以實現德育為教育目標,
能啟發學子效學聖賢典範。從孝悌實踐倫理道德,
紮根良好的心靈品質,促進家庭和諧、社會教化。
涵養兼濟天下。
「書傳千古心,讀書知不易。卷中對聖賢,所言皆吾事。」
經由聖賢生命的展開和表現,走進經典的字裡行間,
就是走進聖賢的生命和智慧世界,融入經典的字裡行間,
現代教育需要有聖心聖德者。先賢先聖的智慧,彌補短視功利、
被錯置的價值觀。
用千古經典,作育人才,培養國家優秀的人才,奠定基礎。
涵養內在、締造德行教育。
學習經典的方法,須從文字先讀誦、背誦開始。
然後將義理反覆研討,在潛移默化中,學思並進。
內化聖賢經典教義,融入生活,深廣的開展智慧。

好書不厭百回讀,深思研悟應可得

一本好書,除了能使讀者感動,更能使人身歷其境,進入作者的世界。
蘇東坡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傳承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需要通過閱讀塑造自信自強的品格。
好書不厭百回讀,尤其是那些歷經時間淘洗、經受反覆檢驗的好書。
反覆熟讀。對經典著作,應當「不厭百回讀,反覆誦讀,久而久之,
爛熟於心。自然能夠融會貫通。即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熟讀深思,自然會有自己的體會。書之好壞,不在新舊。
讀書比拼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一本書可以不厭其煩地讀上好多遍,讀的遍數多了,深入思考了,
自然瞭解書中的意思。
好與人爭,好與人辯,無益有損。喜歡和別人爭議或是喜歡和別人辯論,
非但沒有意義,也沒什麼好處可得,自損而不知。
深思為人在世是為了什麼?
「趁早趕路天未亮」,應及早研悟「生從何來、死歸何方」之道,
才能獲得永生之真樂也。

修身立言及修道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政事完全取決於用什麼人,要得到適用的人,在於修養自己。
修養自己,在於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從仁義做起。
為政在人:人者,指賢臣也。
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
夫政也者,蒲盧也。為政在得人,而賢人如何得呢?
《中庸》所以施政的關鍵,在於得到賢才的相助。
要想得到人才,必須以修養己身來感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禮記˙中庸》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孟子》論人的「善端」,仁、義、禮、智。
呂純陽祖師:人指德政君子,治國必用德政君子。
故曰:為政在於人也,「身」指自身也,欲取德正君子,
己必正心修身以感召其來輔,故曰取人以身也。
修身惟道是從,以身作則。

書中皆有精言語,只要用心去研讀,自有妙理在其中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帶來的好處,可謂是無窮無盡,經世致用。
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也是通往知識的橋樑,更能啟迪
善美人心。只要在生活中多用點心,就會發現其中妙竅。用心改脾氣、
去毛病。深味其語意。
孔子深究道體之精微,則見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獨知之妙。
「天獨知」,生命修行的自我踐履是「天獨知」的過程。
修行,從來不是「你的事」,而是「天和你」的事。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世上之書很多,當然無法每本都去研讀,但只要能用心去體悟觀察,
必可知其中之妙。
道非深,而是人心自誤鑽營而誤理。多開悟自己,就可明得。
讀書需要自己切身體會,能夠有所體會,才算理解。
其實「言盡意」與「言不盡意」的本質上是「論」。
是一思想家對語言表意的功能所持的立場,雖然「言意之辨」,
言之不謹,心不存也!心存則言謹矣!
掌握有限生命,開創無限慧命。現今對修行稍有覺悟的人,
就自以為這一生的道業已修學圓滿了。為何是如此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能不欲雜。皆有以自處之正道,以成其德行。
由是而亦能平心觀其個人與他人之一切得失,真正修出有智慧的人。
能悟出古聖賢的警世經文,這些經文才是真正的寶,都是教人從內心
反省修德,所以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神仙哪個不讀書

呂仙祖說:「未有神仙不讀書」。
祂在道教的地位,相當於六祖在佛教的地位。
內丹派,多以呂洞賓為祖師。
為何天下沒有不讀書的神仙?
「天下沒有不讀書的神仙」是道門的訓語。
所有神仙,都是勤奮好學、積學成聖的。
王重陽祖師嘗云 學書之道,要從書本文字中「取其義理」,
從領悟及實踐中「得其神趣」,並加以印證及「記之於心」。
修仙也要苦讀書,神仙不讀書也是一俗漢。
呂祖說:「由來富貴原是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也就是說沒有神仙是不讀書的。
陶弘景煉丹服藥,也不忘讀書,一事不知,還深以為恥。
《聖言善語》之「讀書至善」。
「由來名士多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讀書畢竟只是一種手段,使營營凡欲轉成點點清虛。
此則儒家所言「轉變氣質」。

個中道理自可知,希望諸生知吾意,時局當前不平靜,混塵濁世已不堪
注意身體保平安,又有金風將亂起,明幽兩襲要留意,保重身體為首要

榮華富貴莫妄求

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榮華富貴。自天作主。天已付之。
自然福壽無涯。
如海,言福之廣遠。如山,言壽之堅。
為人要知足,不可妄求。只要一心向善,努力工作,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
「我欲」是貧窮的標誌。事能常足,心常愜意,人到無求品自高。
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不自重,則取辱。不自長,則取禍。
孔子聖人教導我們,富貴不能夠以不義的方法手段去取得。
我們現在人希望得到榮華富貴,但不用道德仁義。
榮華富貴人人愛,得之,固然歡喜。不得,內心也別苦惱。
沒有付出努力,就想妄求,更是空花水月,虛幻不實。
如因緣具足,富貴榮華自會有。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到頭來一場空。
人生的過程,富貴分定,切莫強求,或是妄取。
名利固然人人所希望的,但須以正當的行為,只是妄求身外之物,
貪名圖利,高官顯爵,榮華富貴。
若與之談經,而却又心不在焉。與之講道,又付之馬耳東風。
富貴榮華莫妄求,千萬別將名與利看得太重,放不下,徒增內心的煩惱。
粗茶淡飯,安閒度日,隨緣就好。

一切低調來行事

低調是一種美德,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也是一種態度。
高調行事的人,他的眼界會只局限於他所看到的那些。
低調行事的人,他卻能看見更寬闊的路。
行事低調,人活一輩子,若真正做到行事低調,還不算太難,
只要稍加努力,便能達到自己想要的。
不過關鍵在於你是否保持著一顆赤誠的心,不斷矯正自己。
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姿態,低調做人。不喧鬧、不嬌柔、
不造作,學會藏拙,謙虛,低調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
豁達大度。
端正心態,提高理解別人的能力,增加讓人理解自己。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基石。低調,是最了不起的才華。
低調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調為了生活在別人的生活裡。
真正的低調,並非刻意造作,而是對生活有更通透的領悟。
做人、做事低調,是人生的最佳姿態。
懂得低調,做人做事,不驕不躁,低調也是一種修養。
低調的人生,充滿著自信,充滿著正能量,水低方能為海。
人低才可能成王。低調不是被邊緣、被遺忘,更不是無能。
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和安於低調。
聖者無名,大者無形,句句在理。人不畏其低,方能服眾成王。
放低姿態,放空自己,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低是高的發端與緣起,高是低的嬗變與演繹。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低調,不是壓抑自身的慾望,而是自然而然,修養品性。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能為人著想,能顧全大局,能合作共贏。
一切低調來行事,低調是思想境界。
真正有學問的大學者、大成者,都是生活簡樸,為人低調。
身居簡出,不事張揚,寬容有度,得到人們從心底的尊敬。

萬事莫要強出頭

學會思考,頭腦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勿自我陶醉。
槍打出頭鳥,凡事莫要強出頭,因為你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說得有道理,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見到需要幫助之人,
能做到力所能及即可,不要強出頭,做一些讓自己無法
承受的事情。
背後莫談旁人短,遇事莫要強出頭。
山上石多黃金稀,路上人多君子少。
學會放下,堅持原則。痛苦只是一陣子,過後回頭看看,
其實那不算什麼。
把謙虛、內斂,作為做人的美德。
成熟的人,一定不是鋒芒畢露、處處爭強好勝之人。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人生在世,莫要強求。屬於你的,永遠屬於你。
不屬於你的,就算暫時得到了,都將會失去。
人生有無限可能,莫管歲月如何,都要堅韌活著。
灑滿汗水的道路上,總會是風光旖旎。

自我安身立命要

立命者,就在為己立命,以弘道為己仁。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價值旨歸。
「立命」,在於讓心為身做主。
居仁由義,安身立命、主宰知覺之所。
命自我立,乃是一切由我做為主宰。
立誠之說,只在為自身立命。
主敬以存誠,存誠以誠身,精密不忒,方為明哲保身。
安身立命之道:
儒家:內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種哲學的精神生活方式,這就是安身立命
之道。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所謂「思誠」就是以「天」,作為終極的價值目標,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聖人的「安身立命」,不過是仁之熟,義之精,從容中道而已。
人生有道有德,當步步著實,允蹈性命,而不可有一毫違越。
若能以「從心所欲,不踰矩」,則退可以「立命安身」,進可以「開物成務」。
「安身立命」,是慎獨的,道不離身。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可以同其他信念相兼容。
一個人認同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並不妨礙他接受任何宗教信仰。
只要這些信念有助於人格的自我完善,儒者都尊重。
「安身立命」,命立則身安而盡性。「安身」者有道,在於以道安身。
以道安身,乃藉由「立命」以弘道。弘道而不離於道,則命自在立,而身自能安。
儒家選擇的是內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種哲學的精神生活方式,
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
被人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是因為三十歲開始「修身」,
立志成為「聖人」,可見「修身」是「立命」之本。

【天上聖母開示言】

今日訓文,我寫比較少句,32句。
我儘量用白話的句讀,大家都看有的,才不用翻經典,只是當中有一些比較隱晦的詞句,
比較要去轉一下,去深思一下,其餘的,大家看了,應該都能一目了然,我簡單也是
再做個補充。

「天道運行以軌則」,

第一句,天道的運行,有一定的軌跡和準則,地球我們看,和月亮轉不同的方向,
地球轉這樣,月球轉那樣,轉這樣,轉那樣,無同向,只是若是說無軌跡和軌道,
越轉不知轉哪裡去了,春夏秋冬,就大亂了。

所以天道運行,有一定的軌跡和準則在轉,何況是人呢?
人,日夜生活,科技時代,一些人,日夜顛倒反,說來這些是違反天道,
但是因為現今科技的進步,現實的社會,時代的潮流,就是這樣演變的,
咱人如此的做法,雖然是違背了天道,但也是不得不這樣做,要這樣
晚上做,白天在睡覺。

「上下陰陽順調和」,

天地就是陰陽,有一定軌跡和天道,何況是人呢?
日夜生活,科技時代,一些人日夜顛倒反,說來這是違反天道,
因為科技進步,現實的社會,時代潮流就是這樣演變的。
農業社會說,因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定的軌跡,一定的順序,
千古不變,只是現在說科技時代,大家追求科技,一切都改變,不相同,
雖然是違反天道,但是時代潮流,也不得不這樣做。致使產生一些後遺症,
人的精神會錯亂,黑白想、黑白做,甚麼事情都會發生,甚麼事情全都有。

天地就是陰陽而已,陰陽若無調和,暴風驟雨,是否天災、地變。
萬物就要損傷。陰陽調和,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陰陽顛倒反,無調和,天災地變,所以天道,這是萬古不改變的。

「聖人立教啓其蒙」,

聖人聖賢,設立宗教,來給我們開智慧,給我們說一些人生的大道理,
一些事情,天文地理全都有在教化,讓我們知道天地間萬事、萬物、萬象的變化,
咱在此一些聖神仙佛,也包括我,順著這機會,教育教化咱眾生、門生。

如何「安身立命」,「為人處事」,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些善德,一些天下間,
人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你若黑白來,做了一些失德之事,因果循環,受報應,
雖然一時閃避過法律的制裁,但是老天有眼,都有記載,一點一滴,難逃老天法眼,
走不了的,朗朗乾坤之下,躲不住,躲在地洞鑽的,也是一樣。

所以一個人來出世,出生後,哇的一聲,哭出來,接著天地之氣,開始後天
人生路途開始,等到你學會說話,天靈蓋起來,以後就是自己一切的作為,
當然這些因素有真多,包括環境教育,種種一切,個人每個人的造化,
無始劫所帶來,轉到這世,做怎樣,大部分,都是自作為。

所以在此,聖神仙佛苦口婆心,苦勸我們要「修心養性」,當然人心是最難修的。
人的心若要扶正,要開刀,不然不偏右,也偏左,大多都偏左比較多,所以這個
「心」,要修正,也實在是不容易。
「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這個性,時常說,無始劫來所帶來本性,要改不容易,
真正是真難改,所以說,要透過咱的修持,才能慢慢轉過來,有人轉一輩子,
也改不回來,沒辦法,真難改。

主要每個人堅心不夠,受到周圍環境變化,與親朋好友的影響,你怎有可能不會變動呢?
大家也無法像老和尚一樣入定,就是天要掉下來了,也不會動心,這樣就入定了。
這是一個鼓勵,一般凡夫俗子,一般人也比較做不到。

「母教安身處事道,降靈開示以訓勉」,

簡單說一例,都不影響啥人,無啥原因,丟了3元5元,會感覺無啥?
就找不到。若是丟掉300,500,就真找了,就問大問小。
就如丟了,3000,5000,不吃不喝了,想好幾日夜,這是人之常情。
一般人也差不多都是這樣,所以這是一個譬如說。

「修身修道有法則」,

所以聖神仙佛,鼓勵咱修心養性,要修道,修道更加困難,因為大家都想要修道,
想看能否得道,修啊修,溜溜秋秋,修到樹尾溜,不是環境影響,就是人為因素,
反正修不下去的原因,有千百萬種,各人有各人的理由,不在此限,也說不完,
所以呢?後面說,咱不管是

「勿以似黠而實癡」,

老師也好,仙佛也好,教咱修道,教我們修持,你有心要修持,當然你不可以
認為說,你很敖、很巧。

「似黠」,認為自己都會,一說就都知道,實在你知道是知道一點點,
是一知半解,說多話是「白癡」,修道是那麼簡單,容易的嗎?
當中還要有一些知識,一些稜稜角角,不要自己認為說我知,一句「我知道」,
很吃力,你走的對不對,有走偏否?一句說我知,自我認知,就會耽誤你的一切。

不要說「以管窺蠡測之見」,
若像以管窺天,看天這麼小,看東西也是這麼小,「蠡測之見」,你知識淺薄,
水準不夠,認知不夠,要做這麼大的事情,怎做得到。

「而無明師來指導」,

要有明師指導、指點,哪裡要轉彎,不然你一直走,永遠走不到,若有明師指點,
轉個彎,轉個路,就到了,要有明師指導,但是我們的明師是誰?

一是聖神仙佛。二是有得道者。當然不好找。各人機緣不同。但是咱要有謙虛的心,
接受人家的建言,人家的意見,不要說,我認定不錯,而且書中,也是這樣寫,
因為你的認知是這樣。

「出正入邪猶不知」,

「出正」出發點是對的,但是實際,已經走入偏門了,因為,第一無明師指導,
第二認知不同,誤入歧途,就無法回頭,越陷越深,甚至到後來走火入魔,
甚至帶個神經病,如此人生,就無光彩了。

所以聖神教我們要修持,大目標、大宗旨,是正確的,過程當中,要明師指點,
真多妙法都在經典裡面,聖賢千古留下的智慧,都在經典中,萬物都在經典內。

不管道教、佛教、儒教,都是一樣,只是咱用心不夠,所以咱無正式走入
一條正確的道路,尤其今日教育,注重科技,一些經典無涉獵,都是說科學的,
譬如現在流行手機,不會用就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那是現在社會現象。

一些經文、經典裡面,就是修心養性,妙理妙法,功夫都在裡面,只是咱無用心
去研讀,不然實在說修心修道,方法經典內,都跟你們說了,只是你們堅心不夠。

因為每個人,白天上班賺錢,哪有時間研究經典,看無讀也無,所以慢慢就流失去了,
現在一般社會說的,很多旁門左道,修一個月三個月,差不多讀幾期,就出師了,
就都會了,那顯然已經是走偏去了。

那就是「出正入邪猶不知」,
哪能說讀了幾個月,天文地理,每樣都會,你不要騙我那麼多,那都已經
走入旁門左道去,真正正道,沒人選擇在走,有決心走正道,不聽人黑白說。

上一節有說,「蓮花童子」也是一個門道,修起來,問事也是真準,
但是永遠無法「證道」「入聖」,要取信人家會準,說事會準,
就被讚美這位是「大仙」、「大師」,其實真正是無值得咱推崇和追求的。

正道有正道的法則,有這法門與規則,一定要照這樣遵守,旁門左道,都非正道,
所以沒辦法,科技的時代,大家追求文明的科技,就是都讀科學的,與一些經典
都脫節了,現在都要速決的,追求了一輩子,後來也是不了了之,也無法得到
「正道、果位」。也無法抵蔭自己或是祖先。要拔薦九玄七祖。也無簡單。
所以是社會亂象。

「又有金風將亂起」,

「金風」暗藏說「金融、風暴」,大家要注意,現在世界不平靜,中東戰爭。

所以金融風暴,在暗的,這是一個大變動若發生,真的戰爭,就不好玩了,
說大環境變化,不是草民可以影響,只是我們看這局勢。

「明幽兩襲要留意」,

「明幽」明的、暗的,暗中都會有變化,尤其秋冬流行感冒,是真嚴重,
要特別注意,現在每天也有很多人離開,所以大家要真小心,
身體顧好,要注意顧身體,當然大的天災地變,我們不可抗力,
只有自己的身體可以注意小心,不是誰的作為。
一些事情不要強出頭,點到為止,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算了,注意的到,
無法度,是大環境變遷,不是說誰人作為。

當然「國家政策」影響國計民生,看每個國家領導人德行,有心理應對,不要到時,
亂了手腳,煩惱不能解決事情,處理無法解決,最起碼把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程度,一些事情不強出頭,一些事情這我看就對,就好的,你為何不接受,
如此說來,是你九怪,還是他十怪。

因為你認為是對的,人家不一定同意,人家看法不一定。認為是的,點到為止,可以接受就接受,
不可以接受就算了。
像今日我說給你們聽,你聽得下就加減聽,聽不下就隨緣,該說的我有說,該聽的,聽多少,
隨便你,話就說至此!

任他滄海桑田,由我清閒自在,閒事勿看、勿管,萬事放下。
一切隨緣,能得自在。努力學習。一念心轉,則心開意解,福就來。

一念清淨,則心誠意正,運就通。

下一節課 由福德正神。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