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六悔銘》讀懂人生大智慧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3年1月31日【歲次癸卯年十二月廿一日】

《六悔銘》讀懂人生大智慧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六悔銘》讀懂人生大智慧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出自《清代》,這二句話,蘊藏着做人處事的大哲理。

意思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簡單的十四字,蘊藏著深厚的人生大書。

世事洞明,自有學問。人情練達,亦大有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句話的哲理,包含了對於「道德學問」的透徹領悟。

更蘊涵了對於「世事人情」的接納、了解與包容。

以佛法來說,就是包含了「智慧」與「慈悲」,「悲智雙運。」

所謂「大塊假我以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鄭成功這則碑文的意思,不外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在讀書、反省之餘,

留一點平常心,觀看世間的人、事、物,你將發現「道」就在你的身旁。

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

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

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小事必問,大事必聞,才算學生。

世事洞明,用以教育,人對社會的事、生活的事要明白,這就是最

實際、最有用的學問。

為人處事六時悔

《寇準》一生的才華,及為人處事,與《六悔銘》勵志相關。

清朝名臣曾國藩也對此文,推崇備至。

〈六悔銘〉奇文賞析,讀懂它,就不用後悔了。

為人處世,是人一生都在學習的學問。

〈六悔銘〉,實可以做為吾人警惕箴言。

官行不正,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人生有六大後悔事,聰明人「六不做」,以免後悔莫及。

人生當中,好像總會有幾件後悔的事,有些後悔事,也許只是一個小遺憾。

有些事,就會讓人承擔很重的後果,每次想起來,可能都會難過。

北宋名相〡寇準,「忍耐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與人共事,態度要安詳、從容,不可衝動、毛躁。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有時常因生活上的一點小事,

不能忍一時的口舌之快,因此惹禍上身。

北宋名相寇準寫下了一篇奇文,全文六句話,四十二個字,

道盡了人生六大悔事。

聰明的人,不做不應做的事情。清廉的人,不追求不應當有的。

這是為人處事一種最安樂的方法。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平安是幸,知識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知足的人,才能保持快樂!感恩的人,才能珍惜幸福!

修身養性、為人處事、啟發人生。

《論語》是值得晨昏相依,時刻相隨的經典。

不同年齡重讀,有不同領會與啟發。

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與所思所感。輕鬆讀懂的智慧與哲理。

為人處事名言:

事繁勿慌。時閑勿荒。有言必信。無欲則剛。

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

佛於晝夜六時中,慈眸恆視諸有情。

諸眾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別皆明知。

諸眾口中所言語,永無混雜一一聞。

無數人將它奉為經典,時刻用於自省。

《六悔銘》官行私曲,失時悔。如果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作為一種為人處事的道德準則,時時刻刻約束自己的私心或欲望,

由此來感悟人生的真諦,就能度過一個無悔的人生。

無咎,為沒有大過失之意,要時時保持謙遜謹慎,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過錯。

這樣懂謙退的人,為人、處事,皆擬議以謙恭之心對待,必受人尊重,

因此名譽地位也能長保。

《為人、處事、心境、品德》為人,有人緣則有福。

當你計較時,想想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何必處處計較,步步不讓。

官行私曲,失時悔。

意思是說,為官之人,如果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者自己的地位,

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中飽私囊、胡作非為,他日東窗事發,

那時再後悔,就為時晚矣!

見事不學,用時悔。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私曲,邪曲,不正派,徇私舞弊。儉用:節儉有度,不大手大腳。

當官時徇私舞弊,失事時就後悔了。富貴時不知節儉,貧困時就後悔了。

說明「做官做事,都應及早自律,以免後悔。」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以權謀私、清正廉明,是一個為官者的基本要求。

為官之人,心要如秤,不能為誰,而任意輕重。

《六悔銘》:讀懂人生大智慧!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為人處事六時悔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