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 降 天道好還常與善 上古至今亦如是 聖日聖月照大千 母垂教化以善德 降靈開示諸門生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2年10月11日【歲次癸卯年八月廿七日】

嘉義 菩聖宮 聖訓文 開示言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
https://chiayipsk.designhosts.com.tw

道 好 還 常 與 善
古 至 今 亦 如 是
日 聖 月 照 大 千
垂 教 化 以 善 德
靈 開 示 諸 門 生

方 圓 徑 寸 有 天 地
善 惡 心 混 而 相 拘
文 人 相 輕 自 古 然
宗 教 相 嫉 今 亦 是
修 行 應 要 走 正 道
旁 門 左 道 不 足 取
時 見 累 土 立 壇 宇
朝 暮 叩 首 敬 祭 祀
罔 顧 舉 措 輒 有 違
因 而 悖 逆 失 樞 機
若 是 明 者 省 厥 旨
應 是 曠 然 知 所 由
得 宜 光 明 行 大 道
無 有 悔 吝 及 罪 愆
不 入 幽 冥 九 都 行
道 果 可 證 功 德 名
萬 劫 業 障 可 消 除
反 觀 時 下 之 亂 象
為 名 為 利 罔 有 德
蒙 昧 良 心 在 處 事
上 天 弗 能 再 忽 視
因 果 報 應 極 速 現
人 造 禍 端 油 然 起
適 逢 天 運 災 劫 臨
難 保 安 身 且 立 命
潔 身 自 愛 亦 難 為
池 魚 之 殃 亦 不 及
眾 神 慈 悲 下 凡 塵
救 苦 救 難 濟 眾 生
當 下 醒 悟 已 覺 遲
何 況 喪 德 業 加 深
若 然 能 渡 此 劫 期
應 要 珍 惜 此 生 緣
無 論 好 壞 要 惜 福
人 文 科 學 在 進 步
倫 理 道 德 弗 能 無
文 明 進 步 無 盡 處
固 有 文 化 不 流 失
生 命 本 可 天 地 久
性 命 一 體 而 不 分
人 生 三 寶 要 保 固
魂 魄 相 拘 不 分 離
借 假 修 真 方 知 一
省 思 覺 悟 應 可 得
再 造 人 生 現 光 明

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 降

天道好還常與善 上古至今亦如是 聖日聖月照大千 母垂教化以善德
降靈開示諸門生

方圓徑寸有天地 善惡心混而相拘 文人相輕自古然 宗教相嫉今亦是
修行應要走正道 旁門左道不足取

時見累土立壇宇 朝暮叩首敬祭祀 罔顧舉措輒有違 因而悖逆失樞機
若是明者省厥旨 應是曠然知所由

得宜光明行大道 無有悔吝及罪愆 不入幽冥九都行 道果可證功德名
萬劫業障可消除

反觀時下之亂象 為名為利罔有德 蒙昧良心在處事 上天弗能再忽視
因果報應極速現 人造禍端油然起

適逢天運災劫臨 難保安身且立命 潔身自愛亦難為 池魚之殃亦不及
眾神慈悲下凡塵 救苦救難濟眾生

當下醒悟已覺遲 何況喪德業加深 若然能渡此劫期 應要珍惜此生緣
無論好壞要惜福

人文科學在進步 倫理道德弗能無 文明進步無盡處 固有文化不流失

生命本可天地久 性命一體而不分 人生三寶要保固 魂魄相拘不分離
借假修真方知一 省思覺悟應可得 再造人生現光明

【聖訓解析】

天道好還常與善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養育萬物,是一視同仁的。
天道是不分親疏貴賤,同樣施予恩惠的。
天道對於萬物雖然無私親,卻常與善人在一起。
上天掌握著人間善惡報應,一點也不會有差失。
天道是以自然為體,大公無私的。
天道對於眾生無偏無私,亦無厚薄。
上天,又常常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
天道好還,絲毫不爽。
好還:行善或作惡,各有報應。

上古至今亦如是

亙古時期、荒古時期、太古時期、遠古時期、上古時期。
今亦如是。亦:又,再。上古至今,仍然也是這樣。

聖日聖月照大千

聖日聖月,喻佛平等,佛上諸跡,要且無私。日月光照,清淨平等。
聖日聖月,指身中之日月,乃為人身陰陽二炁之精華。
修煉進入妙境,人身造化,同乎天地。
身中自可出現日月光芒,照徹于丹田。

母垂教化以善德

聖賢有云「善化天下者,止於盡道而已!善教天下者,止於盡德而已!
善勸天下者,止於盡功而已!善率天下者,止於盡力而已!」
只此「盡」字,師道之不求尊而尊矣!

降靈開示諸門生

天上聖母垂教化以善德,降靈垂訓,開示門生
「學習道德觀念,和行為的準則」。

方圓徑寸有天地

方,方方正正。為人處世要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輕易的被他人所左右。
圓,一個人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方圓之間,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無為而治拂功名;修身養性趨復然。
古時候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有了天圓地方之說。
而人立於天地之間,人道的玄機,也就隱藏在這方圓之間。
方圓徑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
為什麼有外圓內方?也有外方內圓?方圓之道的秘密。
方圓雖然是反映地表大小的概念,是指地方,指面積。
所謂方圓,豈是面積這個詞所能替代,因為這個「圓」,始終都「在」。
指的是天空、空間。
「方寸之間,自有天地」,是指在小處有大,從小事上能看出大事來。
一首偈語說:「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意思是說,當我們的心中,生起一念清淨心,一朵清淨的蓮花盛開。
一朵花裡有一個世界,一片葉子裡有一個如來。
這話形容人心的一念,非常甚深微妙。一首詩句,包含濃厚的意味。

善惡心混而相拘

「善惡心混而相拘」,說這個心念思想,在心裡頭陰陽混合,
善惡都在這裡面。
說人內在的心,形容這個心,同心臟有關聯之處。
「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後天修習係以「仁、義、禮、智、信」,為言行、貌好為途徑。
人之善性,養而致之,則善長。人之性惡,養而致之則惡長。
如此則情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
善惡心混,如果人的心念,不受情感的支配,這就是順性。
能順性,本性就可維持它本來的清淨,不受染汙,這樣
起心動念,不但對自己有利,而對他人也有利,這就是善。
反過來說,人的心念,若受情感的激盪,違反本性,
本性就不能維持它原有的清淨,這樣起心動念,皆是損人利己,
這就是惡。
所以說善惡,還是僅就發於內心,並未見諸行動的善惡一面。
若就另一面來說,就是善惡表現於行動的一面,這一面是由
發於內心的善惡心念,推動身體、語言、意識三方面,
造作許許多多對人有益,或對人有害的種種善惡行為。
歸納起來,就是佛經所常講的十善和十惡。
善心、善念越多,心中的惡念就會越少。
要用善念、善心,去轉換心中的惡。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文人相輕自古然

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文人自負,彼此輕視。
是以各有所長,相輕所短。

宗教相嫉今亦是

宗教當中,互相嫉妒,大有人在。
而互相排斥的也很多,許多人將它搞混了,
有信仰的人未必有宗教,而有宗教的人未必有信仰,
抑或是將宗教當成了自己的信仰。說穿了宗教,不過是他人的信仰,
而你只是跟隨他的信仰。
宗教有多種定義,可以是聯繫人與神祇或超自然、神聖存在的文化。
還可以定義為,以熱情和堅定地信念,而堅持信仰的原則,或理論。
也都是由於不同的宗教信仰。
這些宗教,包括個人行為、傳統儀式、價值觀念、世界觀念、
朝拜聖地、道德規範,或社會團體等形式。

修行應要走正道

「人間正道是滄桑」,意思就是人間的光明大道,正確道途,
不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是需要歷經奮鬥,才可以達到
目的地。

旁門左道不足取

旁門800,左道3000,是不列入正派的宗教、幫會或門派。
後引申為用不正當的途徑、方法。
做事專走「旁門左道」的人,終必招來災禍。
現泛指不是正派的。

時見累土立壇宇,朝暮叩首敬祭祀

脫離正道的修行,累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
這是另外一派了,包括修持都是這樣,到處修壇場。
在西藏及印度修壇宇,還要用白牛糞來塗牆壁。

罔顧舉措輒有違,因而悖逆失樞機

「舉措輒有違,悖逆失樞機」。
此數者,為信鬼神之道。
而數祭祀為功,妄想心成。
夢寐亦見以為得道,遂自悅焉!
不知失天命之中,更加不堪也!
諸衛甚眾多,千條有萬餘。
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
言此道與諸旁門小法之不同。

若是明者省厥旨,應是曠然知所由

陰神、陽神、身神及出體。
明者省闕旨,曠然知所由。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
服食三載,輕舉遠遊。
跨火不焦,入水不濡。
能存能亡,長樂無憂。
心歡意喜悅,自謂必延期。
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得宜光明行大道

走穩道,就是要堅定信念,即使立於風雲變幻的潮頭也不易其志。
穩若泰山,做事不求速效,不盲目躁進,穩紮穩打,善作善成。
爲人不驕不躁、不矜不伐、不卑不亢。易經智慧,動靜得宜,
人生自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理,其道光明。
易經箴言,道出人生的大智慧。

無有悔吝及罪愆

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
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
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
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

不入幽冥九都行

陰間,又稱幽冥、陰司、陰府、冥府等,又稱幽都。
是宗教中的概念,指人死後居住的世界。
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重罪刑犯。

道果可證功德名

《法華經》「漸次修行,皆得道果。」
證道之路:「善根積累功德,功德覺悟智慧,智慧機緣得道果」。
一個人的善根多了,可以用來積累功德。功德多了,自然而然
覺悟出人生智慧。智慧多了,只要機緣一到,即可證得相應的道果。
善根如同種子,起善心,發善念,為善行,做善事,得善身。
道,菩提。果,涅槃。由菩提之道,而證涅槃之果,故稱道果。

萬劫業障可消除

消除業障,就要修行自己,修行戒定慧,來消除自己的業障。
運氣變好了。業障減輕的明顯的徵兆就是,運氣會越來越好。
當一個人業障重時,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順之事,這是由於
過去造下了太多惡業,導致的結果,當你運氣開始變好時,
說明你的福報增多了,這其實也正是業障,漸漸消除了。

反觀時下之亂象

反觀時下之亂象,大多喪失自我針砭的反省工夫。
不斷「合理化」自己違禮犯紀的言行,周遭環境不斷惡化,
社會浮現出種種亂象及不安,讓人感到迷失及無奈。
我們唯有振奮起道德勇氣,依循著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
守住「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
撥亂反正。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
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
《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
台灣政治亂象的根源何在?
臺灣媒體亂象,主要台灣 於1980年代解嚴後,很多利用煽情、
炒作與捏造新聞等違反媒體倫理的言論,來增加提高收視率。

為名為利罔有德

《道德經˙三十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
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離「失道」。因此是沒有「德」的。
為名為利。諂誑無慚。詐現持戒。心為業本。終墜生死。不如不受。
無犯持也。但順故業。減損集因。故百論中,罪福俱捨。
為天持戒。名不淨也。又成論云。行者深心。不樂為罪。
其實,不管是為名或者為利,終究都是「過往雲煙」。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真正是「趨利求名空自忙」,白忙一場。
「利名二字陷人坑」,名利就像束縛人心的繩索。
孔子說具有「剛毅、木訥」這四種品德的人,比較接近於仁德。
意思是剛強、果敢、質樸、謹慎。
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蒙昧良心在處事

蒙昧:昏昧不懂事。蒙昧良心,智識未開,不明事理。
處事哲學:處事有良心,待人要真心。
人活著很苦很累,更不能因此缺德害人。
做人、做事,憑良心、本分做人,很重要。
人不能違背良心做事,違了良心,永不安心。
做人做事,很重要,要有人品。
良心是為人處事的標準,良心是做人做事的原則。
做人有良心,是一個人的美好的品德。
人,一旦沒了良心,就會坑蒙拐騙,就會失去做人的良善。
有良心,做人做事,才會光明磊落。
做人要有良心,憑良心做人、憑良心辦事。
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為人處世的箴言。
然而「良心」是什麼心?良心的深刻內涵是什麼?
良心是正直之心。正直之心,是良心之主幹。
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
蒙昧無知,對迷惑之言,深信不疑。
蒙昧,指愚昧,猶朦朧。迷糊、糊塗、不明白。
如:「昏昧」、「昧理」。

上天弗能再忽視

「忽視」:漠視、渺視、忽略、疏忽、無視。
相反的,要著重、重視、關心、注意。
不能不在意、不重視。

因果報應極速現

因果報應有三種:
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
生報,或是前生作業今生報,或是今生作業來生報。
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基因之後的巨大發現。
因果報應的確存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無。
因果報應,是真存在的,萬事萬物,皆是相生相剋,
「你的命運皆在於你自己」。來生結下善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任何事情都是有果必有因。
因果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現世報的形成,多數是「極善」或「極惡」的行為所造成。
現世報的出現,其實已影響了一個人本身原該有的命運。
有人說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命運中有定數及不定數。
因果報應之快速,絲毫不爽。

人造禍端油然起

油然:自然而然。如「油然而生」。
《莊子˙知北遊》「陰陽四時,執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
油然不形而神。」
《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

適逢天運災劫臨

當今日世界各地災劫遍起,人禍橫流,舉世擾攘,爭戰聲響時,
我們應有的認知是什麼?災劫從何處來?
從人心敗壞、冤債討索、氣數已到而來。
認識天時,人有生老病死,萬物有成住壞空,萬物皆有其終始,
這一切都在循環的氣數當中,萬事萬物日月星辰的運行,
人群萬物能共生共存,相容不相殘,都是因為有道的作用。
道劫並降,三曹末劫,天時緊急,世人宜及早求修大道,
以躲「罡風災劫」。否則劫難一來,鬼哭神號,人間一片焦土,
哀鴻遍野,慘不忍睹也。望世人不以所言為虛,從台灣921大地震、
美國出兵伊拉克、911 恐怖攻擊事件、南亞大海嘯…等災難,
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天災人禍層出不窮,一件比一件更慘重,
更令人觸目驚心。

適逢天運災劫臨

道法自然,對災劫的省思。這個「疫」。什麼叫疫?
就是急速的、很快的。如何消弭三災─刀兵災、疾疫災、飢饉災。
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瘟疫不斷,人心的對立,仇恨日漸加劇,
如今「小三災」之現象已在地球上顯現,且日趨嚴重。
經云:「刀兵劫、疾疫劫、饑饉劫,謂人自相殘」。

難保安身且立命

「安身」,居處得以容身。「立命」,修身養性以奉天命。
「安身立命」指居處得以容身,生活便有著落,精神上亦有寄託。
「安身」是出自《呂氏春秋》,有一個故事,說:
老燕雀和小燕雀,居住在某戶人家的梁上,自以為非常安全。
不料有一天,這戶人家突然失火,燕雀的巢也跟著遭殃了。
聖人的「安身立命」,不過是仁之熟,義之精,從容中道而已。
人生有道、有德,當步步著實,允蹈性命,而不可有一毫違越。
若能以從心所欲,不踰矩,為至。
則退可以立命安身,進可以開物成務。
「安身立命」,是慎獨的,道不離身。
「安身立命」,命在我身,或安天理之必然,或幸氣數之或然。
立命立身,以修身安身,則言無過言,行無過行,動無過動。
「安身」,本於「立命」。「立命」,旨在「安身」。
立命安身之始。在於心,為身之主。志為氣之帥。亦即是崇德。

潔身自愛亦難為

「潔身自愛」,相反詞,「同流合汙」。
「修養自身」,保持清白,不與人同流合汙。
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孟子》「歸潔其身而已矣!」
保持自身清白純潔,而不與人同流合汙。
在團體中生活,必須要潔身自愛,才不致招人口實。
為什麼基督的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之內。
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經中記著說:「要愛人如己」。

池魚之殃亦不及

春秋時,宋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逃亡,投珠於池中。
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中的魚,卻因此死亡。
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
例如:在路上若遇有人打架,千萬別去湊熱鬧,
以免遭池魚之殃,無故受到牽累。
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故事。
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
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

眾神慈悲下凡塵

眾神慈悲下凡塵,為中國傳統神話的用詞。
是指居於天庭的神仙,來到人間。在古代中國神話中,
有天庭和人間之分。
天庭中的神仙,必須要有任務,才能趕赴人間,
不是隨意。

救苦救難濟眾生

大聖天上聖母后。功德可參天,救世千餘年。通靈體,登玉箋,
顯化法無邊。心為中華族,海陸種福田。至節又貞義。慈仁覺良賢。
玄闕宮内天后尊神女妃仙。
忠孝綱常持,廉潔萬古垂。降禎祥。黑氣微。吉星永相隨。
天上聖母太元君。能解四煞厄。四煞厄難盡消除。消災延壽保康寧。
天上聖母太元君。能解五行厄。五行厄難盡消除。消災延壽保康寧。
天上聖母太元君。能解六害厄。六害厄難盡消除。消災延壽保康寧。
天上聖母不只是神明而已,不只是民間信仰而已,祂等同菩薩。
「媽祖菩薩」所顯現的神蹟很多,祂是「水域之神」。
凡有水的地方,都隸屬祂的管轄。地位非常崇高。
中國有三大聖人,「文聖人」,就是「孔子」。
「武聖人」就是「關公」。
「女聖人」就是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妙行玉女」顯化在中國及台灣,甚至傳遍世界各地,
不但成為台灣的全民信仰,也成為世界各地信徒恭敬的一位大菩薩。
她的聖善生活,她的和藹慈祥,她的大能,她的慈母精神,
和天地母后的輝煌顯赫。
天上聖母經
或有見聞是經,能轉念受持讀誦者,當知是人,其功德力,莫可稱量。
若有正信男女。曉悟宿因。知福德感。應當一心修習正法。捨離慳貪。
喜結眾善。勤行布施。修齋作福。如精進不懈者。
豈唯只是此世善根深厚。來生智慧。自然增長。
大聖天上聖母后,功德可參天。
功德大。難思議。靈驗多。難盡辭。佈甘露。施法雨。
真言篇。同誦之。至乾隆。淨土寺。大禪師。諸賢士。
乩筆術。諸法備。顯聖跡。揚名譽。遺一經。傳萬世。
虔誦天上聖母經 宮中本命降真寧
虔誦天上聖母經 家門清吉得安寧
虔誦天上聖母經 堂上父母享遐齡
虔誦天上聖母經 過往祖宗可超昇
虔誦天上聖母經 魍魎妖魅永滅形
虔誦天上聖母經 諸般營業必稱情
虔誦天上聖母經 消災解厄運通行
虔誦天上聖母經 無子祈求丹桂馨
虔誦天上聖母經 豪雨暴風即時停
虔誦天上聖母經 疾病瘟㾮可不生
虔誦天上聖母經 四海波濤立刻平
虔誦天上聖母經 注生籍上刪死名
虔誦天上聖母經 神清氣爽保康寧
虔誦天上聖母經 一年四季福祿增
虔誦天上聖母經 善功長保名利貞
「天上聖母」是民間的信仰,祂已經是菩薩。是很偉大的。
我們尊敬的 南無 大悲慈仁 天上聖母菩薩。
天上聖母,幫助眾生,破迷開悟。
讓眾生明瞭災難的起因,然後將其原因消除,
災難的果報就沒有了。這才是真正的救度一切眾生。

當下醒悟已覺遲

佛教上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
能從迷惑、糊塗中清醒、覺悟過來,幡然醒悟,直到今天,
才澈底醒悟,都已經感覺唯恐稍嫌太遲。

何況喪德業加深

更何況不得三寶,不知修;不知修,如何能洗心滌慮發虔誠?
如何能借假修真?如何達本還原呢?
更加深喪德,造作罪業,無量無邊。

若然能渡此劫期

人若能重德行與實踐,是沒有不能達成所愿。
若能適時而處事,沒有不能成功之事。
但願皆能付出至誠之心,篤行天道聖務,
善養自性圓明,闡揚性理,拯救九六原靈,共赴聖域。
無量劫約64億年到幾百億年,
相當於一個宇宙從形成到滅亡的時間。
假借四大以為真,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壇經者,至人之所以宣其心也!
何心邪?佛所傳之妙心也。大哉心乎!資始變化,而清淨常若,
凡然聖然、幽然顯然,無所處而不自得之,聖言乎明,凡言乎昧,
昧也者變也。

應要珍惜此生緣

應要珍惜此生來修行,如果說盲龜和軛木相遇,
尚有千萬分之一的機會,那麼凡夫漂流五趣之海,
想要還復人身,比盲龜值木軛孔洞就更要難上萬倍。
所以說人身難得,今生能夠有機會得到寶貴人身,
一定要珍惜明師,依教勤奉行,成就佛道。
切莫等到失去,再來懊悔。
才能減少遺憾,增加幸福。

無論好壞要惜福

好壞的執取,無論悔恨、憂慮,或是得意、驕傲,都是觸景生情的執著。
如果我們經常把生活重心放在回憶過去,或是憧憬未來,都是對生命的浪費
和損失。聚是因緣、散也是因緣,所有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是因緣。
只要從因緣的角度看待,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我們產生煩惱、
執著,而感到痛苦了。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要珍惜自己的福報,不要浪費。
事情都有結束的時候。所以在種子法則中,當你說了傷人的話,
就像打出一顆撞球,然後自己的生活就有麻煩了。
愛,就是惜。無論好壞,都應該善加珍惜。能夠隨時「惜緣」。
才能廣結善緣。要愛護得來不易的福報,因此必須「惜福」。
無論現況好壞、條件如何,從尊重與喜愛自己的價值觀開始,
認真活在當下,不需要為過去懊悔、更不需要為不可知的未來擔憂。
看清楚自己的狀況,盡力就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全神投入,
繼續開創前進,惜緣惜福,永續成長。
自己觀念的改變,所以很多事情的發生也就見怪不怪,完全存乎一心。
做人要務本、要惜緣、更要惜福。
吾人面對生活一切好壞、善惡、轉變的能力。惜緣惜福,
人依靠因緣生存,日用所需,無一不是因緣的成就。

人文科學在進步

《易經》賁卦的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
在這個領域中研究的主題,包括各種與人類相關的經驗,
活動,社會建構等。其目的在於闡明與擴展對於人類存在的
各項知識,人類與社會,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互動關係,
以及人類思想的探討。這個領域中研究人類經驗的天性以及
歷史性,來了解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

倫理道德弗能無

近年來,台灣社會的種種脫序亂象,常令人感嘆!
人的倫理道德愈來愈低落了。
倫理學又稱道德哲學,是哲學的一門學科,主要探討道德價值。
「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
社會規範是由社會學家指出「人們共同認可及遵守的行為標準」的
一個普遍現象。這些標準包含了某種道德意味,
是被一般人認為是「對的」,是以應當加以遵守的標準。

文明進步無盡處

如果將歷史,專注於文明與文化,那麼技術,就居於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位置,
技術進步與文明進步和文化衍變,息息相關。
用善良的心去擁抱社會,社會用美好回報你,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樂於助人,不求回報,是人的基本美德,互幫互助,更可以給社會
帶來幸福。

固有文化不流失

文化自然競爭、不用特別去保存少數文化的人。
物競天擇,有競爭力的「好文化」,自然會留下來。
不好的文化自然就會被淘汰。
固有文化為什麼會流失?
我們都知道固有文化,正在流失中,並且在未來,只會加遽,
這樣的走向,對於固有文化而言,最大的危機其實不是我們的
無可奈何,而是對於消失的現況無感。
在日復一日規律的生活裡,的確很難特別感受到傳統與現代間
的拉扯,應該說我們幾乎完全生活在充斥著現代化事物的
社會環境裡,而對於傳統消逝的任何體認或自覺,
可說是微乎其微。
每天習以為常地接收大眾媒體所傳遞的主流文化,
吸收種種流行文化的資訊,以便跟上社會變遷的脈動,
這似乎變成現代人的固定生活模式。
尤其在這種快速多變的資訊爆炸時代裡,我們接收最新、
最快的消息,就如同不斷刷新的社群網站動態,即時更新的
新聞訊息。總是會有最新的資訊。
仔細想想,這樣的過程,其實令人焦慮。
但是傳統的危機〡無感覺。

生命本可天地久

如果用另一種語意來表達,便可說天地能長且久而生長萬物。
在人們的眼光中,只從萬物個體、小體的生命看來,有生又有死,
好像是很不幸的事。
但在天地長生的本位來說,生生死死,只是萬物表層形相。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地存在,乃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是為自己。
他們從不為自己的生存而追求什麼。
因而能夠長久生存、運作。所以有道的人,都是用心的修自己。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誕生之前,天地存在嗎?
如果存在,為何叫誕生?如果不存在,從何誕生?
有道的人,凡事都讓別人佔先,反而能贏得愛戴。

性命一體而不分

道教內丹家們,認為性命一體,互相依存,主張性命雙修,安神固形,
以求達到肉體長生、精神不死的生命永恆狀態。
「性命雙修」,如果一方面注重生理的變化,健康無病,絕對的健康無病。
一方面追尋形而上的生命最後的道理,把性命同時修的,
叫做「性命雙修」。
修行要「性命雙修」,才能圓滿成就。
《敲爻歌》為呂洞賓呂祖所做的丹道修鍊之法,呂洞賓不僅是全真教祖師,
也是中國神話中的八仙之一,擁有不少的傳說,自幼就熟讀經史。

人生三寶要保固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三寶是老子為人處世最基本的人生哲學。
人生三寶,要守好,很重要。
養生三寶:精、氣、神。
精滿、氣足、神旺。是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道家修煉之要旨,在於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聖賢之道—老子的「人生三寶」。
「崇儉養德」:「崇儉」,是有而不盡用。含藏培蓄,不肆為,不奢靡。
佛教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都是世間難得,因此要用最敬重的心來接近。
為什麼要敬三寶?
三寶即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
在人間要生活得快樂,必定要有良友來教導、帶領。
宗教的三寶: 佛、法、僧。
大自然三寶:陽光、空氣、水。
說話的三寶:請、謝謝、對不起。
處世的三寶:謙虛、禮貌、讚歎。
修養的三寶:安靜、慈祥、沈穩。
家庭的三寶:歡喜、幽默、體貼。
客廳的三寶:書櫥、盆花、壁畫。
齊家的三寶:和氣、和樂、和平。
飲食的三寶:均衡、節制、感恩。
健康的三寶:步行、少欲、氣和。

魂魄相拘不分離

人身有三魂七魄。魂魄的說法,一以陰陽論魂魄者。
《禮記》「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
《淮南子》「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
以五行論魂魄「魂屬木,魄屬金。」
道家貴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戀魄,魄之性每戀魂,不忍分離。
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離。
魂魄分離,則人死矣!
返還之道,亦是順其魂魄自然相戀之性。
《南史》後用「魂不附體」,形容驚嚇過度,而心不能自主。
「魂飛魄散」。
魂魄不散,百病不侵,瞭解魂魄,方懂休養生息。
如在黎明時分或夜間入睡前,叩齒並呼三魂,反覆三次,
即可神氣常堅,精華不散,疾病不侵,鬼神畏懼。
在哲學,魂魄陰陽對反,魂為陽性精氣,魄為陰性精氣。
五行不順行,龍從火裏出也。
龍性屬陽,為魂。虎情屬陰,為魄。
水中生金,火中生木,真情真性相會,魂魄自相拘束,兩而不離矣!
魂魄相拘,陰中有陽,如坎,如月上弦之金八兩。
陽中有陰,如離,如月下弦之水半斤。
魂藏肝、魄藏肺者、魂既屬天、天氣爲陽、陽主善尚左。
居肝在東方木位。
魄既屬地、地氣爲陰、陰主惡尚右。故居肺在西方金位。
老子云:「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亦云「五氣藏於心」。

借假修真方知一

《道德經˙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
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看看過去的規律。世界萬物,得到「道」的體現。
天得道,才會清明。地得道,才會寧靜。神得道,才會靈驗。
穀得道,才會豐盈。萬物得道,才能生長。
天有得一。道之根本,所以才會清。以道德為本。
天下自然貞靜。其致之一也。天下萬物而至於天地人。
「無名是真」,「有名是假」,「借假修真」,「以真破假」的無上實修法。
以「樸」、「小」,二妙法,次第修證常德,歸於道妙。
惡人可逆轉為善人。善人可轉凡人成聖人。
人間均得甘露,以法樂代替欲樂,安樂無窮。
借假修真,如何修持?
借假修真,四大假合之身,來修佛道。
利用這個假,捨掉這個假來修,這叫借假。
何謂「真假」?
真:真我、靈性。一性是真。
假:假體、假境。萬緣皆假。
人之所以必須修道者,乃因有此假身幻體之患。
若無此身,則個個靈性,本來自在天堂,何必修煉。
老子有言:「吾愛此身,吾患此身」。
此身可行功立德,修行成就。
禪宗法門是「借假修真」,借用「假」的身體來修行。
為什麼說身體是「假」的?
因為色身會生滅,所以是「假體」。
「修真」只要能了脫「假」。借假修真,借事修人,借人修己。
借假修真,用凡人之軀,行高尚之事。成就無上功德。
借事修人,用凡間俗事磨煉道心,堅定己心,追求大道。
借人修己,當世之人,一動一靜,一因一果,皆有定數。
借假修真返本原,都有千變萬化。
這是以四大來譬喻一切諸法的實相。
假,是指精氣神在運用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身形。
真,是指精氣神衍生生命的規律。
這個規律可以妙知一切,是恆常的,所以為真。

省思覺悟應可得

六祖說:「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
「覺悟與省思」的關係是相對的,想做到覺照,必須透過反省。
能透過反省,才能覺照自己。反省就是自己問自己,自己看自己,
自己反省自己。

再造人生現光明

千年暗室,因點亮油燈而頓生光明。
內心昏闇,因懺悔發願而重見光明。
光明人人需要,日月星辰因為給了人間光明,
因此為人所歌頌。
人生的光明,要靠自己創造。
智慧的信仰〡正信。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
如何追求真富貴,解脫生死之意義。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心淨佛土淨。
「三關」,三關指本參(初關)、重關、牢關。
大致來說,破本參指明心見性。
必須要把自性的光明產生出來,
這個才是真正活著的意義。
再造人生現光明。
時光一去不復返,圓滿的人生,是在修心為上的真理之中,
重見慧命的曙光。光明人生,命運掌握自手中,造化全憑心念生,
創造命運靠個人。
勤奮踏實莫怨嘆。廣積陰德善力為。光明人生福自臨。堅守光明初心。
再創輝煌未來,心如明鏡,內現光明,心若清淨光明顯,一切所為皆淨行。
修持拙火五輪開,現宇宙光相融合,修法中,「入我我入」的觀修,
即是自己的光明投入大光明海。
那麼,在臨終也必須心放光明,才得以投入。
日新又新的光明人生,學佛是人生最大的福報,在佛法的薰陶下,
如同在黑暗中,頓見光明燦爛的世界。
學佛前,常把「感恩」和「懺悔」,當成是一種道德觀念來看待。
學佛後,才知道感恩和懺悔也是一種修行法門。
因為逆境,讓自己懂得反省檢討、慚愧懺悔。
在懺悔中,修正自我、蛻變茁壯,學會時時心存感恩。
懺悔,改變的起點,唯有不斷地懺悔,才能不斷地改往修來。
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
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後果,這才是懺悔的功能。

【天上聖母開示言】

說的也是可以,當然比較無深入,有些有解說到,有些比較無解出,
我就補充你們沒說到的。

「天道好還常與善」,這簡單說,也就是因果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日子未到」。
以現在快速的時機,時間真快就有報。

「天有好生之德,上古至今亦如是」,

時常報給好人,你善吃善做,上天不會給你處罰。
你的福運若到,當然給你好的報應,你有累積多少功德,
賜你多少福報,除了祖先所留下的功德,你去承受之後,
其他是你後天自己創造的,所以,才說上天有好生之德。

一般我們說,看戲曲,感覺奇怪,都好人先死,壞人後死,
因為那是演戲,若是壞人先死,戲就沒得唱了。

這也是一個勸化,實際上,不是壞人後死,也不是說好人先死,
各有天命。因為咱每一個人自無始劫來,累世以來,生你這個身軀,
剛剛你們說,魂魄一體,若無一體,魂歸魂,魄歸魄,就死翹翹了。

魂升、魄降。靈魂。魄:體魄。靈魂自在,人就完整。
魂魄不在一起了,離開了,人就不在了。

在這裡插句話說,咱修持,就是魂魄修一體。我們的假體當然會老化。
主要是,以假修真,回到先天,當然修持要到位,再一個形體。
當假體沒了,但是一念之間,現出另外一個形體。能到此境界,
是不容易,不簡單,善惡之報,當然要有一番苦心苦勞。

所以天道好還,當然對善的有利,善惡之報,應該有,一定有,
只是時間問題,時間到一定有。這種事情,從上古至今就是這樣。

「聖日聖月照大千」,

咱這宇宙空間,是一個大宇宙,人是一個小宇宙。
「聖日」太陽,代表陽。「聖月」月亮,代表陰。
陰陽循環,照亮大千世界,誰人都無法逃避,若是無日無月,
這大千世界萬物,不能生存,不能存在,又要回到冰河時期。

這也照應前句,咱人是小宇宙。大宇宙有日月。
人是一個陰陽假體,四大合:水、火、風、土。
這四大合,造成咱人之假體,再須要「聖日、聖月」,大宇宙。
照耀大千世界,照顧咱精氣神,你的人才能存在。才能健康。

「母垂教化以善德,降靈開示諸門生」

天上聖母聖訓文,一言一語,一字一句,給予我們教化。
出發點,主要以善、以德,為行為。
所以善德,咱一定要遵守。當然人之一生,有善、有惡,
有好、有壞,除了自己可以評判,一點一滴,上天也都可以評判,
你走不掉的。

天地,日有聖日。晚上,月有聖月。給你照亮,給你查明,
你難逃上天、下海、遁地,逃避不了的,插翅也難飛。

「方圓徑寸有天地」,

咱的心,不是心臟,是心窩之處。
外面是一個大天地。人體是一個小天地。
人體內,五臟六腑。水火風,五行都有。
天之五行,與人五行一樣,所以「大天地」「小天地」,
都一樣,只是咱將之縮小。

因為咱道行還不夠,眼睛看不見,看見的是外面世界,日月五行。
自己體內,金木水火土,在自己體內是看不到,陰陽之氣無法自己調理,
無法自己平衡,所以大天地、小天地,如何照顧,要透過修行,
可以瞭解天地之理。

返回來說,人是陰陽,與天地五行之理一樣。
五行:金、木、水、火、土。
心屬火、肝屬木、腎屬水、脾胃屬土、肺屬金。

中醫認為五臟與六腑會互相影響其功能,稱此情況為「互為表裡」。
表即是外部,裡即是內部。互相之間是表與裡的關係,指相輔相成。
相互轉化,其是相對應的。
懂得中醫五行陰陽論,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例如:心與小腸、肝與膽、肺與大腸、脾與胃、腎與膀胱。
其中「臟」,為在最深位置,因而稱為「裡」。
「腑」因位於相對較表淺位置,因而稱為「表」。
表裡是指身體部位而言,表和裡相對而存在,猶如陰和陽相對而存在。
如果以表裡分陰陽的話,表屬陽,裡屬陰。
心脈屬心,下絡小腸,上絡於心,心屬裡,小腸屬表。二者經脈相聯,
故氣血相通。生理情況下兩者相互協調,心之氣通於小腸,小腸之氣
亦通於心。謂內外互相配合,共為一體。
肺與大腸相表裡。故包含呼吸系統疾病。也包括皮膚病。
例如當肺首先受燥的影響,腸也容易跟著受影響。
有時咱說腎無好,不是腎出毛病,有時候,是肺有出毛病。
因為金生水。
但是返回來說,理氣要瞭解,有時候脾胃不好,土剋水,這相生相剋,
有一定的調理。
所以中醫上半身痛,不一定醫療下半身,左腳痛,找原因,
有時要醫右腳,所以五行的相生、相剋,平衡真奧妙。
你的知識、學問,要有了解,才有到位。

所以一個修道成功的人,除了上幾節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哪個神仙不讀書」,因為他要瞭解天文地理,與陰陽醫理。
與天地間的道理,陰陽、五行、醫學,才有辦法,修到神仙。
所以天文地理,陰陽五行醫理,要學到神仙,所以神都是識字,
有時是人轉世,升格做神,累世已經讀了多少書,你知否?

我們是一世一世累積來的,已經累積幾世,說我們一生最精華
30年,你這30年讀多少書,做多少事?了解多少事,
一些天文地理,一些人文科學了解了多少?
不可能,所以我們此世讀到此,來世再繼續,有一天得道了,
前世所讀,馬上回來。

誠如五祖傳六祖一樣,六祖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瞬間恍然頓悟,五祖知道六祖,頓悟了,有智覺了,
所以傳位給他。當然也引起真多人嫉妒與不滿。
這是題外話,也是一個過程。

「方圓徑寸有天地,善惡心混而相拘」,

人心看不到,但是好壞都在咱心內,一念之善,上天堂。
一念之惡,下地獄。天堂、地獄,在你一念之間,所以人心
不是都善的,這輩子你敢發誓都沒做過壞事。
好事做點,壞事做點,加減有,當然所謂所做壞事,是否有傷天害理,
害人之事,不可原諒,若是小小錯誤沒關係。
因為孔子聖人,都了解原諒,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為人處事一念之間,世間說「文人相輕自古然」,

尤其古人作詩、做賦,感覺我的詩,比你的優美,所以不願承認說我輸給你。
不說看不起,不說輕視,你不信我,我也不信你,所以才會說文人相輕。
如果是有一技之長,也不是說你多敖,我就要遷就你。
我會的,你也不會,當然你會的,我也不會,所以心才不服。

「宗教相嫉今亦是」

尤其宗教更明顯,派系有夠多,尤其國際,發動「聖戰」,
這國家百姓無信國家宗教,是會被判刑入罪的,好在我們在蓬萊仙島,
有宗教自由,政府無硬性規定,所以啥宗教都有。

「修行應要走正道,旁門左道不足取」,

除了明文正派以外,旁門左道也有。旁門800,左道3000,是很多,
法律無規定,但是宗教當中,互相嫉妒,互相排斥,大家會格格不入,
你說你多厲害,我說我比較厲害。
人家說宗教,不同教門派別,以名以利,更加吃力,我有人緣,收入又多,
旁人看了就不順眼,所以宗教互相嫉妒,自古以來,至今還是依然存在,
還都是一樣。
所以咱「行道」,修行、修心,要走正道,不能走旁門左道,心思被左右,
因為一些旁門左道,練就起來,功夫也是很厲害的。
有練「蓮花童子」,練起來蓮花童子,這是佛教的。
練就起來,天文地理之事,有時比科學還要準確。但是那是「小道」,
修練過程非真是正道,人家去請教,啥事都知道,說出來又很準。
旁邊人看了說,你那麼厲害,我找比你更厲害的。

咱不被旁門左道來影響,須知旁門左道興盛時很旺,但是最後結果,
有些甚至到幽冥九都,酆都地獄,就是下地獄去。

你看他也設壇建宮讓人問事,被評定真厲害,但是他修持過程,
手段若是不正當,天道都有在監察,所以到後來他的結果,也非是真圓滿。

我們要行正道,修正道,修到啥境界,無後遺症,雖然這世當中無得道,
但是減除了身苦病痛,因果業障消除,無一些意外災劫發生,如此你這生,
是否過得平安平順。

有人大起大落,慶幾年,就掉入溪坎了,所以說,走光明的大道,才無
後顧之憂。「才無有悔吝及罪愆」,不必擔待一些因果業障。因為利益關係,
要擔待起來,以後挑人家的因果業障,加重自己的因果業障,雖然你得到
他人的好處,但是得到的壞處,又比好處多,所以說「得不償失」,
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現在放眼看去,設壇、設宮,滿滿是,有些剛設立,頂瓜瓜,熱鬧滾滾,
場面壯大,過幾年後,再來一直沒落,一直沉寂了,這樣有啥意義。
說穿了,啥都無代表,只是那當中,可以得到一些利益而已,其餘的
都沒有甚麼,不能光宗耀祖,不能抜薦祖先,因為那無功德。

所以說「時見累土立壇宇,朝暮叩首敬祭祀」,

這裡開一間,那裡設一間,不是宮、就是壇,再來就靜悄悄,冷冷清清。
反正就不是正道,就是撐不久,不能長久經營下去,不可能。
所以這些值得咱好好思考,好好深思之處。

但是你要瞭解,當你設壇設宮之時,當初的出發點,你是否走正道的,
或者是去學甚麼「旁門左道」的工夫,如此你已經就違背了,人說
「天條戒律」,一些道理。所以你就有違背了一些正道的規章,
說正道的天條戒律,失去了「中心思想」。「樞機」就是「中心」。
你的基本已經就變調了,已經失去了,當初設宮設壇的出發點,
這意義,就失去了,偏離了,不正確了。

「若是明者省厥旨,應是曠然知所由」

《參同契》「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省者,省何旨?知者,知何由?即省此金丹之旨,知此返還之由也。
夫金丹之道,有為無為二法。
上德者,行無為之道,以了性。下德者,行有為之道。
修真之道,一得永得。至簡至易,知而行之。立躋聖位。
在儒謂之中庸。在釋謂之一乘。在道謂之金丹。實乃貫通三教之理也。

「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載,輕舉遠遊,
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
道成德就,潛伏俟時。
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滿上升,膺籙受圖。
若聞道、知道,知其中真理緣由,勤而行練。
己積德之功,遵前聖所述,伏炁求道,
終能得道。若不知道,更不宜虛耗。

所謂功滿三千,大羅為仙。功滿八百,大羅為客。
在功行之,高下雲耳。
惟昔聖賢,懷玄抱真,伏煉九鼎,化跡隱淪。
含精養神,通德三光,津液勝理,筋骨致堅。
眾邪辟除,正氣常存。累積長久,變形而仙。
憂憫後生,好道之倫。隨傍風釆,指畫古文。
「明者省厥旨」,高明的人,懂得真正修道的宗旨在哪裡,
道究竟怎麼修。
「曠然知所由」,先要認識什麼不是道,找一條真正的道,
一條清淨的大路,才曉得怎樣去修道。

《參同契》若是明者省厥旨,「允執厥中」。
子曰:夫民,
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
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
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
信以結之,則民不倍。
恭以蒞之,則民有遜心。

當初設壇,有明白者,有智慧的人知道「厥旨」,中心目標是啥,
不會走偏,學符法,學五鬼搬運術,反正旁門左道很多,非正道修來。
若無智慧的人。無明白之人。就失去「厥旨」。失去宗旨就走偏、走歪。
如果你若是有明白,有瞭解,你就不會這樣做。

「罔顧舉措輒有違,因而悖逆失樞機」

舉措輒有違,悖逆失樞機。此數者,為信鬼神之道。
而數祭祀為功,妄想心成。夢寐亦見以為得道,遂自悅焉!
不知失天命之中,更加夭折也。
諸衛甚眾多,千條有萬餘。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
言此道與諸旁門小法之不同,無法詳解。

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
心歡意喜悅,自謂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舉措輒有違,悖逆失樞機。諸術甚眾多,千條有萬餘,
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因而悖逆失樞機」下世所做累世累積

不用歡喜哪位大師多敖,不用欣羨,人家不知修了幾世,修咱自己,
守咱本分,咱無超越這界線,所以會成就、不會成就,看你自己行為,
看你自己是否有堅持「有始有終」。
人一生30年精華,一過,已經顯露你的形骸,你的魂魄,將要離開了,
一旦魂魄分離,西醫準備開立死亡證明書了,快沒氣了,放眼當下亂象,
為何天地到這時間會來收圓,這是一定的,月圓則缺,月缺則圓,
這是一個循環,人有好壞,無一輩子都是平順的,無一輩子都走
平坦道路的,一定有波折,看汝以啥心境,用啥心態去處理,
都是一個過程,人生過程,人生的考驗不是這樣嗎?

以善德為出發點,害人利己千萬不做,利人利己一直做,所以俗語說: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有時無意中犯錯,小錯沒關係。
不是說像顏回聖人,一生不貳過,凡人常常犯了又犯,說我忘記了
一句忘記,就概括一切,不小心,不知道,我非有意,可以過就過,
不是大傷害,修心養性就是這樣,教我們修心。

「性」是先天無始劫,所帶來的性帶來,住在假體。
說性命雙修,不是旁門左道說,修「長命百歲」,活長命百歲,
最長的說「彭祖」800歲,凡人無那麼厲害,這世好好修,
一方面身體養好,12元神自在,魂魄若離開,人就散漫了。

精氣神旺盛,勸咱修持唯一好處,就是這一點,時間在過也真快,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一時一刻,想事正確,做事明朗。

《道德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
人生,波折一定有,看汝以啥心境用啥心態去處理,都是一個人生過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