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觀世音菩薩降 觀今誰是見性人 世人來來又去去 音妙玄曲誰人識菩薩處處無盡意 薩訶摩訶波羅蜜 降靈開示諸門生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2年05月31日【歲次癸卯年四月十三日】

今 誰 是 見 性 人
人 來 來 又 去 去
妙 玄 曲 誰 人 識
薩 處 處 無 盡 意
訶 摩 訶 波 羅 蜜
降 靈 開 示 諸 門 生
凡 人 來 去 有 定 期
將 來 之 時 不 能 卻
其 去 亦 是 不 能 卻
未 生之 時 從 何 來
既 生 之 後 憑 何 立
若 是 不 知 這 真 性
將 不 知 其 所 歸 何
欲 知 這 個 真 性 何
人 生 怎 能 不 修 持
今 生 機 緣 皆 俱 足
若 是 再 不 去 修 持
枉 費 今 生 走 一 回
榮 華 富 貴 留 不 住
榮 華 富 貴 原 如 夢
未 有 神 仙 不 讀 書
人 生 轉 折 幾 多 時
一 日 淡 飯 腹 中 飽
人 生 萬 事 隨 緣 了
有 人 指 點 只 說 好
如 此 我 心 無 煩 惱
他 人 心 中 亦 無 惱
平 息 煩 憂 和 惱 火
心 中 平 靜 無 波 紋
好 生 修 為 見 真 性
方 知 今 生 為 何 來

嘉義 菩聖宮 觀世音菩薩降

觀今誰是見性人 世人來來又去去 音妙玄曲誰人識
菩薩處處無盡意 薩訶摩訶波羅蜜 降靈開示諸門生

凡人來去有定期 將來之時不能卻 其去亦是不能卻

未生之時從何來 既生之後憑何立 若是不知這真性

將不知其所歸何 欲知這個真性何 人生怎能不修持

今生機緣皆俱足 若是再不去修持 枉費今生走一回

榮華富貴留不住 榮華富貴原如夢 未有神仙不讀書

人生轉折幾多時 一日淡飯腹中飽 人生萬事隨緣了

有人指點只說好 如此我心無煩惱 他人心中亦無惱

平息煩憂和惱火 心中平靜無波紋 好生修為見真性
方知今生為何來

【聖訓解析】

觀今誰是見性人

明心見性,或稱明心、見性,佛教術語。
明心」與「見性」是不同的意思,是指明證、悟解本心,是自性清淨心。
明心見性的重要性:是破迷啟悟的關鍵,也是轉凡入聖的樞紐。
見性是見到自己本有的佛性,也有人說是見到了自性。
或者說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其實意義是一樣的。
「見性」是修行人修行的一大目標,有些人修行了好幾世,
仍達不到「見性」的境界。

六祖開示: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
套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是見到一切眾生普具的佛性,此性即佛,名為佛性。
見自佛性者,當下與諸佛無異。

禪宗的宗旨,有名的四句話︰「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眼見佛性時,一定會看見自己的佛性,非常真實,自己親自證明
佛性是常住不壞的。

何為見性?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
見性是見無所見,沒有一點東西的。

世人來來又去去
人生如夢夢如煙,歡笑悲傷留不住,
春夏秋冬來來又去去,往事誰嘆息。
人生如夢夢如煙,日子一天天過去,
世人在來來又去去中,來來又去去。

音妙玄曲誰人識

二六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心中常愚,我修「般若」。無形相,「智慧」性即是。

菩薩處處無盡意

無盡意菩薩,不忍見無窮盡的眾生,長期受諸苦惱,就從內心深處,發起無盡悲願。
願度無盡世界中的無盡眾生,令無盡眾生成佛,而後自己方成佛,所以稱為無盡意。

薩訶摩訶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用大智慧來超越一切煩惱的事實。
《六祖壇經》中所講的自心,是清淨心,無念是指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不被愚迷、憍狂、嫉妒等心念所染。
摩訶是「大」的意思。「摩訶薩」就是大菩薩。
何名「波羅蜜」?
此是西國梵音,唐言「到彼岸」。

凡人來去有定期
「凡人凡事」,指宇宙萬象和人世間一切現象。
「定期」,指神所安排的時間。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天下萬物指出於人的意思所作的。

將來之時不能卻,其去亦是不能卻 未生之時從何來,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
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誰?
生從死來,不生就可以不死,有生才有死。
這首偈語,出自清朝順治皇帝的〈讚僧詩〉。
我們哪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人有「隔陰之迷」,在五趣六道裡流轉,
換了一個身體就不知道前生後世。
父母未生下我之前,我知道什麼?
總而言之,未生之時,從何處來?

既生之後憑何立

六祖金剛經「凡夫之人,生緣念有,識在業變,習氣薰染,因生愈甚。
故既生之後,心著諸妄。妄認四大,以為我身。

若是不知這真性,將不知其所歸何
欲知這個真性何,人生怎能不修持

了解生命是無常而短暫,所有的事物都不斷地在變化,
沒有任何東西能恆久不變,這就是佛家所謂的痛苦本源,
也是人不得不面對的無常之苦。

所以觀察痛苦的成因是很重要的,人總要有一點端正身心的修持,
要能持之以恆,恆常發心,並且要日常化,所謂平常心是道。
在平常的生活裡,自己要有所作為,要有恆心毅力,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口,能像刀劍傷人;口,也能做功德;口,也能修行。
有時候我們讚美別人幾句,卻產生無窮的影響力,所以我們要多多用口修行,
不妄語,不說假話。
常講「欲速則不達」,你很著急,因為你是情緒,那是煩惱,
很急的時候,煩惱起現行。
由此可知,身心都需要修行,只有修身不修心,不能出三界。
專修心而不修身,雖有出離三界之可能,卻難以證得最高品位。
我們不應將「生活」與「修法」視為截然不同的兩者,而應善加結合,
視為一體地來修持,讓「生活」和「佛法」雙運,讓兩者能並肩同行。
修定要有所成就,則須持戒。所謂「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

今生機緣皆俱足,若是再不去修持,枉費今生走一回

今生若不行正道,後世受苦悔無門。
心要定,要靜,要悟,要珍惜今生今世的慧命,
努力去實現個人夢想和使命,如未能把握,一旦失去人身,
難復為人,空入寶山,枉費人世間走一回。

榮華富貴留不住,

榮華富貴如浮雲,留不住的時間,譬如過去的人王們,都想把擁有的榮華富貴留住,
實際上是留不住的,說這些是為告訴人們今天的世界也是如此。
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稍縱即逝,如同曇花一現,
人一輩子,留得住的不需用力,留不住的不需費力。

榮華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人生如夢轉瞬間,富貴榮華如雲煙,少管閒事少發言。
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呂純陽之意,未有不讀書明志而能超然物外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歷來富貴如夢一樣,就連神仙也要讀書。
寓意是,富貴如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再聰明的人
也要靠讀書來養生。

人生轉折幾多時

《臨江仙˙送錢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任歲月匆匆,生活幾多轉折,看潮起潮落,花謝花開,
生命中的每一個轉折,都是激發潛力的機會。
轉折點常常是改變生活的催化劑,也是轉換人生跑道、
朝目標前進的機會。

寒山拾得 忍耐歌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祕訣。

觀世音菩薩 開示門生

人生轉折幾多時,一日淡飯腹中飽,人生萬事隨緣了,
有人指點只說好,如此我心無煩惱,他人心中亦無惱,
平息煩憂和惱火,心中平靜無波紋,好生修為見真性,
方知今生為何來。

【觀世音菩薩開示言】

「觀今誰是見性人」,
觀今世人可以見性的有幾人,除了得道的那幾人。
但是得道也有深淺,有否真正「明心見性見如來」,有相當程度的問題,
所以這是一門較深奧的學問,較深的修持的道果。

「菩薩處處無盡意」,
《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
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八十無盡,悉能含受一切佛法,從是得名,名無盡意也。」
無盡意菩薩得名因緣非常殊勝,是位發大心的菩薩,聽聞佛陀讚嘆觀世音菩薩能施無畏,
於是「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
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

無盡意菩薩回應釋迦牟尼佛,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於行為、於功德,百千萬億劫
無有止盡,而且他的福德因緣、所有的利益都是無量無邊。

持誦觀世音菩薩,有如上所見的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不僅於現世的當下,能免一切苦難災厄,
能得福德智慧的子女,亦能於未來的百千萬劫,獲福無盡。
所以可以說處處都能看到觀世音菩薩,而到處都有他的化身。

施無畏者,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佛在宣說觀世音菩薩以無比的大威神力,護衛眾生脫離三毒的侵害。

又對無盡意菩薩說: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因為有這些大威神力,護持眾生得到很多利益。
總而言之,沒有完了的時侯,是故名為無盡意。

因為這三種意思,所以無盡意菩薩,欲把這無量世界,變成極樂世界。
欲將無盡的眾生都教化。

當中有一句話說,仙佛的學問都很好。
所以如清代詩人《舒位》有句詩說:
「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這是真正的名言,要想學神仙的,書一定要讀好,才有希望。
推薦給修行之人必讀書。

呂祖也說:「未有神仙不讀書」。
我們現在還沒成為神仙,更應該多讀書,而且要經常讀古書。
呂洞賓,是八仙之一。
他在道教的地位,相當於六祖在佛教的地位。
後世的內丹派,多以呂洞賓為祖師。

呂祖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爲不爲,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潛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未有神仙不讀書」,修仙也要苦讀書,神仙不讀書也是一俗漢。
歷來富貴如夢一樣,就連神仙也要讀書。
寓意是,富貴如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再聰明的人,也要靠讀書來養生。
富貴功名都如過眼雲煙,人還是需要在讀書中修身養性。
神仙尚且讀書,何況是人呢?
所謂「蓬萊隔弱水,常以經典為徑。」
諸善信,當以勤閱道書,以經典為師,未通大理,當常看正統經教,以備求道之功。

「順治皇帝脫下黃袍換紫裟」,
順治貴為帝王,必然於累刼以來自性般若之智,俱足福德深厚,於降生在帝王家,
待因緣際會成熟,即脫下黃袍,換上紫袈裟,袈裟被身,導引心性,素得其位。
穿上長衫為吾志,脫下長衫亦精彩。
可喟當年一念差,因何流落帝王家,我本西方一衲子,黃袍換卻紫袈裟。

與天地長久,與日月爭歲,與天地同壽,是不可能的。
歷史說,秦始皇統一六國,拿到帝位,為了長生不老,派人到海外尋求靈藥。
生命長久存活,永不衰老。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則:
「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秦始皇統一六國,先後按順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說一些修持的道理,也要說怎樣調理身體,
「一日淡飯腹中飽,人生萬事隨緣了」。
不說太計較,不太爭執,假如今日有缺失,遭受指點也好,指責也好,
只說一句「好」。爭贏又怎樣,爭贏也是輸,可以指點出,哪裡欠點,
不管人家說怎樣,都說好。

第一不成冤家,不賭氣,天下本無事,何處惹塵埃。
你說好,他就說不下去了,第一不生氣,他也不怒火,省事事省。

各人修各人的,你為這件事,一口氣拼到贏,何苦呢?
有智者,因事了事,無智者,因事多事,所以仙佛,不斷勉勵,一些為人處事要點。

最主要今日踏入道門,修身養性,加減也要得一些。
了解修持修啥持啥,今生到此,人生不是過得很如意,很快樂。
看如何改進,如何改變人生的命運。

各人修持各人得,只要你走到某個坎站,你就能悟到別人所不知的奧妙的道理。
這無法去言說,只有自己親身去體悟,別人無法去感受與悟覺。

所以今日我並無說真多真多大道理,何況平常已經時常說。
天年不好,天災地變,人心不古,說到三期末劫收圓,大家要趕緊修持,
修圓說救苦救難,要怎樣走,就是修持的要領。

說修持靜坐,只是當中一點點,時間說「子午卯酉」也不一定,最重要
配合天地,天地造化萬物,如何採取日月精華,精氣神充滿飽滿,弱身無用處。

魂魄要自在,魂在肝,魄在肺,修持就是修 坎離水火,精氣神飽足,
這樣身體才會勇健。
今日訓文最主要是「生死由不得自己」,生死都有一個定業,要生不能推卻,
要死不能再來,所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一日淡飯腹中飽」,只是說樸實,勿貪口腹之慾,不必山珍海味,
營養均衡 能吃飽就好,這也是修持的基本。

「人生萬事隨緣了」,人一生在世,俗事萬千,不必太計較,太爭執。

「有人指點只說好」,今日我們若有缺點,人家來指點我們,我們都說好,
不會起爭執,平和。

配合卦理真奧妙,若能知此真理,若能掌握天地運作,要修持很快,
留得三寸地,好讓後代以春耕,如此我心無煩惱,他人心中亦無惱,
平息煩憂和惱火 心中平靜無波紋,好生修為見真性,方知今生為何來

永遠不要去怪任何人,好的人,給你快樂。壞的人,讓你成長。
關心你的人,給你溫暖,傷害你的人給你經歷。
感恩所有的遇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怪別人,抱怨別人,只會增加自己的怨氣,讓自己心累。
不如看淡點,換個角度思考。想開了,其實也沒啥好見怪。

二至還鄉一九宮
二至者,冬至、夏至是也。
一者坎宮、九者離宮也。
冬至一陽生於子,故冬至節居一宮也。
夏至一陰生於午,故夏至節居九宮也。

煙波釣叟歌
陰陽順逆妙難窮,二至還鄉一九宮,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來一掌中,
軒轅黃帝戰蚩尤,涿鹿經年苦未休,偶夢天神授符訣,登壇致祭謹虔修,
冬至陽一局開始,夏至陰九局逆行。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