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濟公禪師 降 濟救苦難心燈燃 公道仁義在人心 禪宗法門破三關 師門訓誡謹記心 降靈開示會諸生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2年09月15日【歲次癸卯年八月一日】

嘉義 菩聖宮 聖訓文 開示言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
https://chiayipsk.designhosts.com.tw


救 苦 難 心 燈 燃
道 仁 義 在 人 心
宗 法 門 破 三 關
門 訓 誡 謹 記 心
靈 開 示 會 諸 生


六 十 年 來 實 狼 藉
東 壁 打 拼 到 西 壁
如 今 收 拾 已 歸 來
依 舊 是 水 連 天 碧

悟 道 證 道 豈 容 易
江 山 可 易 性 難 移

何 期 自 性 本 清 淨
何 期 自 性 本 具 足
何 期 自 性 不 生 滅
何 期 自 性 生 萬 法
何 期 自 性 無 動 搖

人 生 出 世 在 塵 間
到 底 是 為 何 而 來
來 時 空 空 去 亦 空
如 煙 似 塵 一 陣 風
如 是 為 何 定 要 來
榮 辱 一 生 何 意 義
欲 知 此 中 因 果 由
必 要 開 悟 修 道 果
何 來 何 去 不 迷 惘
時 至 今 日 之 大 千
三 界 應 時 應 期 運
實 在 令 人 真 可 怕
災 變 不 斷 生 靈 傷
天 運 屈 伸 變 化 則
一 切 全 然 無 可 免
吉 凶 禍 福 看 造 化
安 身 立 命 最 重 要
能 知 天 命 可 安 然
快 快 修 行 保 安 身
冥 思 三 度 空 間 中
魂 升 魄 降 度 虛 空
如 今 修 持 猶 太 遲
更 待 何 時 才 領 悟
希 望 諸 生 知 吾 意
渡 此 狂 瀾 安 太 平
筆 短 言 長 未 盡 意
下 次 會 晤 再 敘 述

嘉義 菩聖宮 濟公禪師 降

濟救苦難心燈燃 公道仁義在人心 禪宗法門破三關 師門訓誡謹記心
降靈開示會諸生

六十年來實狼藉 東壁打拼到西壁 如今收拾已歸來 依舊是水連天碧
悟道證道豈容易 江山可易性難移

何期自性本清淨 何期自性本具足 何期自性不生滅 何期自性生萬法
何期自性無動搖

人生出世在塵間 到底是為何而來 來時空空去亦空 如煙似塵一陣風
如是為何定要來

榮辱一生何意義 欲知此中因果由 必要開悟修道果 何來何去不迷惘
時至今日之大千

三界應時應期運 實在令人真可怕 災變不斷生靈傷 天運屈伸變化則
一切全然無可免

吉凶禍福看造化 安身立命最重要 能知天命可安然 快快修行保安身
冥思三度空間中 魂升魄降度虛空

如今修持猶太遲 更待何時才領悟 希望諸生知吾意 渡此狂瀾安太平
筆短言長未盡意 下次會晤再敘述

【聖訓解析】


濟救苦難心燈燃 公道仁義在人心

濟利天下方稱公。
《靜思語》心燈燃:燭燈有形,心燈無形。點燃心燈、照亮心田。
啟發良知、發揮良能。燈火能使黑暗綻放光明。
不分晝夜恆常光明,照亮人間。
濟公為何成為「活佛」。
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
高僧成了「活佛」。道濟成佛後的尊號〡
「大慈大悲 大仁大慧 紫金羅漢 阿那尊者 神功廣濟先師 三元贊化天尊」。
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
濟公因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成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
廣泛親和力。
濟公身為禪宗高僧,撰有《鐫峯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
他跟唐代隱士「寒山、拾得、豐干」(即三賢)一樣,
也受到了佛教禪宗的薰染。
永寧村在古城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
濟公家族,歷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稱得上是天台的望族了。
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今已建成一片民居),就屬於這個家族所有,
人們還稱作“李家垟”。

禪宗法門破三關 師門訓誡謹記心

「禪宗三關」:為初關、重關、生死牢關。
參破第七識,稱之為「破初關」。
再者是「破重關」。
開悟之後,還要繼續精進修行,悟後起修是真修。
再用參話頭的方法破除法執。破初關,就是破除我執。
破重關,即破除法執。破生死牢關,即破除煩惱無明,契入清淨。

六十年來實狼藉,東壁打拼到西壁,如今收拾已歸來,依舊是水連天碧

道濟《辭世頌》
六十年來實狼藉,東壁打拼到西壁,如今收拾已歸來,依舊是水連天碧
「依然水連天碧」。形容「天連水來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現在要走了,再看一看,我的心,也依然是清淨的。
我原來心裡是清淨的,現在依然清淨。並沒受到世間這些有為境界污染。
這就是他心裡面有金剛般若。所以一切時、一切處,心都是清淨的。
在清淨的境界是清淨,在雜染的境界還是清淨,不受世間有為、有漏,
境界的影響。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辛辛苦苦修行六十年,總算體驗到
「東壁打到西壁,如今回頭看看這一生的成果,才發現,
悟前,水連天碧。悟後,依舊水連天碧」。

悟道證道豈容易

尋道容易悟道難;悟道容易修道難;修道容易證道難;
證道容易行道難;行道容易了道難。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中,以「難中還有難中難」故,
斷惑與修道的進路〡「尋道、悟道、修道、證道、行道、了道」。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功夫總是閑,能信不行空費力,
空空論說也徒然學習道理,總比覺悟道理容易得多,
可是,若不踏實精進,學道畢竟無益。
再者,若相信道理,卻不去實踐,所以悟道證道豈容易。
一直心是自己的世界,常行一直心是自己的本份、是自己的事。
所以《六祖壇經》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華嚴經》「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靜」。
永嘉大師:「本自非動,豈有速耶?」
本來就沒有來,沒有去,有甚麼快慢的。
人的慮就是妄想,妄想不容易停止,不容易不動,妄想不動就是靜。
靜慮也就是修得如如不動。
中和之道,豈小焉哉!
四時代謝,春夏秋冬四時,春而生物,夏而長物,曲徑搬弄,
亦謂有道。再不就證高明,終身守持,牢不可破。
永嘉禪師,開悟時寫《永嘉證道歌》,也是很有名。
你真正能夠悟道,自然不容易犯戒。
簡單地講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悟道後還要修道。下輩子在阿賴耶識中有悟道的種子。
這輩子悟道沒證道,下輩子要重新悟道嗎?
那下輩子悟道會容易些嗎?
要看這一生的程度,會好一些。
其實,六祖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又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如此不但容易走火入魔,
還會退失道心。因此,參禪打坐,還未進入「定」境的時候。
我們這個慮,也就是個妄想,這個妄想不容易停止的。
那麼在這個時候,你湛然常寂,寂無所寂;什麼也沒有了,
空到極點了,欲豈能生啊?
古往今來,求道者多如牛毛,悟道證道者鳳毛麟角。
誌公〈大乘讚〉云:「斂容入定坐禪,攝境安心覺觀,
機關木人修道,何時得達彼岸?」
木人修道,何時得達彼岸?求佛施功早晚成。
木人學佛,豈有成功之日乎,小乘斷六根,二乘斷一念,
皆是木人修行,難成佛道也。放四大。四大者,地水風火假合之身。
「識心達本,解無為法」這兩句話通大乘、小乘。
無為法就是菩提心、涅槃性,所以無為,就是要證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有四種層次:「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涅槃」、「自性清淨涅槃」。
其中「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是證悟「空性」。
「無住涅槃」、「自性清淨涅槃」是證悟到菩提心。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涅槃,都是指我們這念心,只不過深淺不同,
也就是悟到空性的深淺;或者是證到空性,定力入到空性中有多長。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乃至一念生淨信者,種諸善根。
佛說:至道容易,貴在莫分別。

江山可易性難移

山河的面貌隨著年月日時,而有變化,而人的稟賦性格卻根深蒂固。
比喻人的本性極難改變。
為甚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所有人都想養成好習慣、破除壞習慣,但「改變行為、重建習慣」難度極高。
想要戒除壞習慣,力不從心。想要養成好習慣,卻又老是半途而廢。
是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也不免被自己的個性所害,
一般人就更不用說了。然而,正因為個性影響太深,學習的重點,就在改變個性,
而不只是追求。人總會對自己感到不滿,時常希望要改變、改善、改進,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很可惜的是,正如俗話所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個性非常難以改變,
使得人們的命運一再重複掉入固定的循環模式之中。
為什麼個性如此難改呢?
因為個性就像一隻豹子無法改變它身上的豹紋一樣。
一個人很難改變他的性格。意思就是積習難改。

何期自性本清淨 何期自性本具足 何期自性不生滅 何期自性生萬法
何期自性無動搖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猶言豈料。表示沒有想到。
「道」,氣化天,孕化地;「道」運載。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這是六祖得法時所講的「見性偈」〡四本一能。

【濟公禪師開示言】

濟救苦難心燈燃,公道仁義在人心,禪宗法門破三關,師門訓誡謹記心。

「六十年來實狼藉,東壁打拼到西壁,如今收拾已歸來,依舊是水連天碧」。
這是道濟禪師於南宋寧宗嘉定二年(西元一二○九年),
圓寂於杭州的淨慈寺時的臨終偈語。

說歷盡了六十年的顛沛流離,從東到西,四處奔波。
道盡一生奮鬥,18*9歲出家,修行佛法到後來。
奮鬥一生,60年回來後,就是依舊是水連天碧。
依舊是見山是山還是山,見水是水還是水,吾「明心見性了」。

今日這篇聖訓,一些句讀,我有用比較隱晦的詞句描述,
主要前4句,留在來世真有名的四句偈:
「六十年來實狼藉,東壁打拼到西壁,如今收拾已歸來,依舊是水連天碧」。
以前我濟公,是在一個世家,吃穿不愁,書也讀了真多。
但是我是讓我的父母給求來的,我是羅漢來轉世。

所以我們咱這輩子在修,是修下輩子的,這輩子讀書「是讀來世的。
所以咱一些因因果果,業業障障,都是與前世是有關係的。
我在18*9歲出家時,去學佛,當時我對佛經已經是有相當的研究了。
當然對道教、儒教,也都有研究。
奮鬥一生,60年來修持,歷盡一些風霜,受盡一些苦楚,也都忍耐過去了。

18*9歲時雙親不在了,決定不在富戶人家。
我的前世是羅漢,比較無注重外表。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所以人說我不忌酒肉,但是我對佛道都有相當研究探討,
這是我一生的奮鬥史。

四句偈語,經典也有記載,「依舊是水連天碧」,明心見性了。
是「見山是山還是山」「見水是水還是水」。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人生三境界。
已經是一個相當的程度了。

禪悟的層次,主要禪宗法門破三關,「初關、重關、牢關」。
「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這是一個過程。
依禪宗規矩,「不破本參不入山」,不破本參,就是沒有破初關,
就不能住山,沒有住茅蓬的資格。
「不到重關不閉關」,如果到了重關,那就有資格閉關了,
再追求更進一步,破第三個末後牢關。

六祖名言「何期自性本清淨,何期自性本具足,何期自性不生滅,何期自性生萬法,
何期自性無動搖」。
悟道證道豈容易,江山可易性難移。人生出世在塵間,到底是為何而來。
為何此時我要說六祖,五祖傳六祖之時,六祖不識字,五祖本是傳弟子神秀,
六祖主要是有開悟,前世所讀的都顯現出來。

五祖有個徒弟叫神秀,比其他徒弟,水平已經很高了。他作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意思是說,我的身體已經是菩提樹,心也像明鏡臺,我每時每刻都擦洗它,
不讓它惹上一點塵埃。

菩提樹,原本只是一種樹,當年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悟道。
所以這種樹就叫菩提樹,菩提引申為開悟的意思。

人身,如一棵能自我覺悟的樹,人心,好比一面清明光亮的鏡台;
時時刻刻不忘勤加拂拭,莫讓身心沾染世俗的塵埃。
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
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
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

當年神秀大師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聽聞此偈,便知神秀,未見本性。
這兩則偈,到如今都讓學佛者所津津樂道。

凡人就是欠開悟,只會與人爭執吵架,就是無悟,因為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三昧真火牙起來,二敗俱傷,又何苦來哉!

癸卯年,今天八月一日,再來快到中秋了。
一年又將要過了,中秋到,年關近。年怕中秋月怕半,大家注意一下。
你們有這福運,有此機緣,說給你們聽。

今年癸卯年,明年青龍,因為這是天災地變,後面大水大火,
天地顛倒反更嚴重,讓你們防不勝防,天運就是這樣行。

有時神佛要救你,手腳伸不到,也無法度,人說有緣救在先,
無緣救路尾,問題是有時間可等否?我們看了真的有在驚慌,
當然咱不知道,不知天地幾斤重,不知天地在變化。

其他就是苦勸「修心養性」。
天地間要變化之時,有浮出現象出來,有時看到奇奇怪怪的現狀,
比如說今天本想要去哪裡,突然又不想去,結果不去,又正好閃過災厄。

「冥思三度空間中,魂升魄降度虛空」,
三度空間,飄來飄去的有夠多,陰陽殊途,無相犯來說,
平平路也會走到跌倒,你不知如何會跌倒,說要安分守己,
守到啥程度,自己去樽節,神佛多,眾生也多。

媒體報導,近來各國天災不斷,不僅北非發生1960年以來
最大的芮氏規模6.8強震,鄰近的利比亞近日也遭遇歷史性洪災,
加上大壩潰堤,其多個城市淹大水。

冥思三度空間中,魂升魄降度虛空
父屬陽為日,謂之「火」。母屬陰為月,謂之「水」。
所以三度空間當中氣氛真亂,真危險,你們看每天都有,走路的,
騎車的,如何又如何?犯到啥,莫名其妙,所以若無啥事
不到處趴趴走,是比較好,神佛祖先,要救也救不到。

因為各有因果業障,游離在此空間的有夠多,
有能偎,有些不能偎,要如何,成群結黨去偎人,
所以亂,亂到何時?

亂到出聖賢,聖賢何時出來,還在隱遁,看天運,
太平時機才遇的到,這局勢還沒辦法,
有認識,不認識,都一樣,遇到就是了,真可怕,
我們看了都害怕,當然你們沒看見沒感覺怎樣,
說不害怕,要說也太慢了。

時機已然變到這樣,「天運屈伸變化則」,
「屈伸」,一年四季,潮起潮落,也有一定,
一部分,說一些事,玄機之事,不能說太白,
其他自己去想看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