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 降 天下無道將亂矣 上知天命能順應 聖人教民以仁德 母心慈悲濟眾生 降靈開示以垂訓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2年06月28日【歲次癸卯年五月十一日】

下 無 道 將 亂 矣
知 天 命 能 順 應
人 教 民 以 仁 德
心 慈 悲 濟 眾 生
靈 開 示 以 垂 訓


仁 人 之 心 表 裡 一
方 圓 徑 寸 有 天 地
混 而 相 拘 善 惡 機
但 能 留 有 方 寸 地
才 能 傳 與 子 孫 耕
當 路 莫 栽 荊 棘 樹
他 年 免 掛 子 孫 衣
人 生 在 世 數 十 載
但 能 融 洽 相 處 來
何 用 計 較 兩 相 厭
今 生 相 見 不 容 易
緣 起 緣 滅 應 時 有
若 是 心 中 不 願 意
各 奔 前 程 留 不 住
世 事 無 端 常 改 變
何 況 歲 月 不 饒 人
豈 能 此 心 永 相 連
吾 觀 諸 生 習 道 業
進 展 不 多 俗 事 繁
歧 見 不 能 有 共 識
諸 多 紛 擾 在 心 神
本 宮 如 何 再 延 續
教 導 無 光 失 光 彩
道 業 未 成 果 未 就
無 端 瑣 事 扣 心 胸
若 是 不 能 再 釋 懷
勞 燕 分 飛 南 北 去
若 是 一 場 業 障 考
冰 釋 前 非 可 再 造
百 年 基 業 不 能 毀
重 整 旗 鼓 可 發 揮
望 能 三 思 且 覺 悟
原 本 更 加 要 深 入
轉 折 未 成 卻 迷 路
履 踐 天 光 業 可 成
今 生 無 有 歲 月 春
希 望 諸 生 再 省 思
成 就 道 業 不 容 易
何 去 何 從 歸 何 處
了 結 心 胸 可 開 闊
休 提 過 往 從 新 做
語 重 心 長 應 知 意
回 歸 正 道 修 道 業

嘉義 菩聖宮 天上聖母 降

天下無道將亂矣 上知天命能順應 聖人教民以仁德 母心慈悲濟眾生
降靈開示以垂訓

仁人之心表裡一 方圓徑寸有天地 混而相拘善惡機 但能留有方寸地
才能傳與子孫耕 當路莫栽荊棘樹 他年免掛子孫衣

人生在世數十載 但能融洽相處來 何用計較兩相厭 今生相見不容易
緣起緣滅應時有 若是心中不願意 各奔前程留不住

世事無端常改變 何況歲月不饒人 豈能此心永相連 吾觀諸生習道業
進展不多俗事繁 歧見不能有共識 諸多紛擾在心神

本宮如何再延續 教導無光失光彩 道業未成果未就 無端瑣事扣心胸
若是不能再釋懷 勞燕分飛南北去

若是一場業障考 冰釋前非可再造 百年基業不能毀 重整旗鼓可發揮
望能三思且覺悟 原本更加要深入 轉折未成卻迷路

履踐天光業可成 今生無有歲月春 希望諸生再省思 成就道業不容易

何去何從歸何處 了結心胸可開闊 休提過往從新做 語重心長應知意
回歸正道修道業

【聖訓解析】

天下無道將亂矣

《道德經》「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如果天下人,都能夠學「道」,體會「道」是什麼。
戰亂時期,在郊外任何一匹馬都要抓去充當戰馬。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無用,故放馬歸林。
老子用「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這個例子說明「知足」「寡欲」的道理,
即「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老子˙德經˙第四十六章》治理天下合乎「道」,
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
有道的時候,戰馬可以用來耕種糞田。無道的時候在郊外駐馬屯兵。
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現在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木鐸。
廣宣教化於天下,利益全天下的黎民百姓。木鐸,施政教時所振也。
言天將命孔子制作法度,以號令於天下,如木鐸以振文教也。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上知天命能順應

何謂「知天命」,知道活著的意義和目標。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人生已經過了一大半,思想越臻成熟,
很多事已成定局,該順應天命,了解自己在人世中的定位,對於名利也
不再這麼汲汲營營。
上等人,順應天命。下等人逆天行事。
樂天知命,君子順應天意,則自強不息。
孔子說不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
「畏」是「敬畏」的意思。
人對天命的恭敬之心、順從之意,以及知命而行。
更重要的是,人到了這個歲數,不管聽到什麼言論,遇到什麼坎坷曲折,
都能做到不激動,冷靜地思考,使自己的情緒順應客觀環境,順應事物規律。
人能知天命,才能順應天道,正所謂「天人合一」,這才是人生最根本生存意義。
才能體會孔子「樂在其中」的原因。
一個人、一個國家、民族,只有知天命,而後體天命,才是順應歷史,順應潮流。
知天命、知天意、知天道,知道自己的使命,有使命感,從而順應既定的條件、
背景和憑借,順勢而為,百折不撓地向著命定的方向前行,完成。
懂得了順其自然,不再起執念。
「知天命」能將天賦發揮極大效益,並信賴聖言,以求知之。

聖人教民以仁德

上位者以德化民,不待言詞訓誡,而天下平治。
聖人施行的教化,不依靠語言,而是以德政感化人民,以仁德取勝。
「聖人之學」兼及「內聖外王」之旨,故聖人在上,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物,
天道行而萬物順,聖德修而萬民化。
孔子一生弘道崇德,倡導以道德規範人的思想和行為。
鼓勵人修身、知人、知天、成聖,為後世做出了楷模。
孔子認為行「聖人之道」者,要「敬天知命」,達到與天地相通、天人合一。

仁人之心表裡一

天下之無道也久矣。現在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木鐸
廣宣教化於天下,利益全天下的黎民百姓。
今天下之衰亂無道,拯弱興衰屬在夫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者,
木鐸,金鈴木舌,施政教時所振也。號令於天下,如木鐸以振文教也。
仁人之心表裡一」,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表裡一致」,心內心外,若是不一致,這種人不能相處在一起,
表裡要如一,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方圓徑寸有天地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意爲:凡事不必過於追求圓滿。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
「方圓徑寸」,是說人的心。

混而相拘善惡機

人的好惡之情,除了來自世俗的感性欲望,與需求,也來自是非善惡之道德判斷。

但能留有方寸地,才能傳與子孫耕

為人寬厚,有利後代。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指心而言。種德食報者取之,其言未為無理。
方寸地,是良心,就是說為人必須心地善良,後代方能得福,你心地好,會給後代。
把自己一片純潔的心田留給子孫去耕種。
修身積德,使子孫得積善餘慶之福。
把正直的心地留給子孫後代耕種,耕種更多的是德、是心。
心地善良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德行高尚的人,財富也跑不了。

「當路莫栽荊棘樹,他年免掛子孫衣」

不要在路邊栽種帶刺的樹,免得今後掛子孫後代的衣服。
這句賢文,啟迪我們要多積陰德,不做惡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當路」:就是今生今世,就是此時此刻。
「荊棘樹」就是刺人的植物,就好比霧霾天。
意思就是做多了惡事,會冤冤相報,禍延子孫;而善積陰德,會惠及後代。
南懷瑾語錄「身體心臟部分方寸之地,中國人形容良心。
做人一輩子要心地寬厚,做人不好,後代的子孫受報受罪」。

履踐天光業可成

《玉皇心印妙經》「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 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 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 一紀飛昇
知者易悟 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 呼吸育青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回歸正道修道業

八正道是: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方法,
包括: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落實生活八正道,回歸正道好修行。

【天上聖母開示言】

眾聖神仙佛,都本著度眾生,慈悲心懷,不計小節,大開方便之門,讓你們來聽聞
一些聖道、一些經典、一些道理。甚至說,現在開始要進入另一階層的進展階段。

其實在這段時間當中,你們大家在道業上,並無甚麼進展,無甚麼收穫,真真正正有深入的,
有進展的,只有我的學生。

我不是自己誇讚我的學生,因為除了認真上課以外,也有認真在研悟,又再進入另一階層,
有真多真多的東西,你們都無學到,當然你們每個人俗事,境遇不同,見識不同,
吸收猶原也是不同。

我可以說,今日我學生,若是像你們大家一樣,我差不多考慮說要放棄,
因為都無進展,我對上天無法交代,好家在我這個學生,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其實他學多少我知道,我一清二楚,他還知道一些,你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他和我聖母、菩薩、伯公和文財神、濟公,接觸的到,聯繫的到,他又有認真用心做,
所以他要吸收的,他要的,得的到,雖然進展不是很快,但是一步一步都有在進展。
比起在座每一位,知道更多,他知道天地之間,你們不知的事情,當然有一些機密,
誠如你們說的「天機」,他不會亂講,我也沒跟他講,守口如瓶。也不會變一些花樣,
非非亂亂做,一步一腳印,比較踏實,無輕浮,所以這點,讓我們無那麼簡單就放棄,
假如說,你們大家都讓我教不起來,只有學生我能教起來,我們也是算有成績。

因為就連聖人孔子,是至聖先師,三千學生,教出有72位賢人,當然他們是聖人,
我們只是普通人而已,所以才能讓我們有此動力,再繼續。

當然要維持一個道場,無那麼容易,有好幾種因素,與關係,和一些要素,
與存在必要的條件,這大家應該都能了解。所以,說實在的,咱資源也無那麼充足,
咱不可能動不動就舉辦去哪裡,出門都要費用,若是一半次,大家還不打緊,
若是次數一多,變成大家一個負擔,到時增加大家負擔,這樣也不好,
變成修持的一個重擔,如此也不可取。
所以咱真樸實,真實在。當然去與人結緣,也是真好,但是咱資源不充足,
若是人家也再與我們結緣,如此我們也應付不來,所以只有忍耐一點,
自己自修,充實自己,道業若有成就,天涯海角走去到哪裡,人家都會歡迎。

若是肚子空空,無半步,你說啥,人家也不給你信道,因為真正的工作也做不出來,
與人一接觸、一說話,一出口便知有沒有,內行人說內行話,道行高人,一眼就
看清楚,就了解,也不用和你說太多。

所以修是修自己,咱得多少,別人搶不去,維持一個道場,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
現在全島宮壇廟宇之多,有人真的能繼續一直維持嗎,有人半途收起來,當中
就已背負一個業,所以道場要維持,真的不簡單。

看歷史記載至今仍存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浙江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峨嵋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
山西五台山,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地藏菩薩大願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都是世界真出名,歷史有紀載,至今還存在,能千秋萬世,當然這是道業成就的。

大神大道,咱小小菩聖宮,修自己,來菩聖宮縱然能得啥,那也都是你的,
別人也搶不走,真真正正修咱自己。
主事者,要有能力,學生好在有點能力,接神能接的到,不會只照自己意思黑白在吹噓,
吹幾句就被看破手腳,無人給你信道。

所以雖如此來說,我也是支持學生,因為芸芸眾生,要度很多,有緣的就來,
無緣的就走。因為當中,學生和我做出,你們來此,保護眾生,大家平安順事,
雖然有一些小毛病,那是人之常情,一定有的。

但是你平安順事,人在最好,人不在,啥都免說了,所以這一點我和學生,
「有做之事在宮」,你有來就有受抵蔭,你無來,我也不會給你拜託,
這是你自己放棄你的機緣,你的緣分。緣起緣滅,這是時常之事,
緣起之時,不珍惜,緣滅就沒辦法了。天下本無事,都是庸人自擾之。

今日訓文,當中7句補充一下。

仁人之心表裡一 方圓徑寸有天地 混而相拘善惡機 但能留有方寸地
才能傳與子孫耕 當路莫栽荊棘樹 他年免掛子孫衣

「仁人之心表裡一」,
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不一定說是要有仁心的人才是。
「表裡一致」,這是做人的原則,心內心外,我跟你說這樣,心裡想相反的,
就是表裡不一致,這種人不能相處在一起,做人做事,裡外要一致,
不能心想這樣,話說成那樣,不是做人的起工、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原則。

「方圓徑寸有天地」,
「方圓徑寸」,是說人的心,這心,想天想地,包含天下間所有的事情,都在心裡面。

跟著「混而相拘善惡機」,容納天下間的事都在心內,人的心偏左,所以人都是偏心的,
心思都是歪的。所想的,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就是因為心都是偏的。
所以今日才要來修心養性,把心修正,修的表裡如一。
人的心讓人無法預料到,是非善惡都在一念之間。

所以古人說:「但能留有方寸地,才能傳與子孫耕」,
留一些好的德行,做好事,說好話,留給子孫以後好種植。
給子孫得到光榮,不會被人唾棄,說你祖先都做壞事,
就是古人勸人做好事、說好話,留方寸之地,留給子孫好種植。
這是古人勸我們要做好的典範,雖然我們的心都歪的,扶正做正。

「當路莫栽荊棘樹 他年免掛子孫衣」,
當路:在人生道路上,胸懷寬闊,做功德、做好事。
我們說:「因果循環,三世因果」。
道教說:父母,自己,子孫。佛教說:前世、今世、來世。

人生道路上,不要種有刺的樹,會傷到人。因果循環走不掉,也是會有報應。
三世因果,在人生的道路,不要去傷害別人,鼓勵我們做好事、積好德。

但是「混而相拘善惡機」
相容,人的心容納天下間之事,都在心內,無在正中都偏左,所以人都偏心的,
心思都歪的,都不正,思想都歪,所想的,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誰要剖心讓人吃,
怎這樣,就是這樣。

所以是這樣,今日才來修心養性,修正,修的表裡可以一致,這才對,所以人心無正
是非善惡,都在一念之間,都在心肝你自己知道。以後報老鼠冤,也放在你的心。

所以人心,讓人無法預料 古人說咱要「但能留有方寸地」咱要留方寸地留給子孫好種植,
就是人要做好事,三世因果 鼓勵咱做好事 好積德 簡單解釋這樣

「他年免掛子孫衣」,
三世因果的報應,這代、前代、子孫,為著你的子孫
為著你的臭名,子孫被連累到,這事誰掛的,留名萬世,如此不好。
你們要道業進展,你就要好好學習,以後再說的,有基本功夫才說得下去,
如何做好已經說真久,一些經典,一些道理,都搬出來了,真功夫就是在後面。
雖然時間寶貴,歲月不留人,看大家因緣,看大家的造化。
以上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