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天上聖母降 天道不違行不悖 上善至德民所歸 聖人法天地之行 母慈悲度化眾生 降靈訓示以垂教 人生一身之所為 大都是易始難終 天下義理本無窮

111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

民國111年3月2日【歲次壬寅年一月卅日】

天 道 不 違 行 不 悖
上 善 至 德 民 所 歸
聖 人 法 天 地 之 行
母 慈 悲 度 化 眾 生
降 靈 訓 示 以 垂 教
人 生 一 身 之 所 為
大 都 是 易 始 難 終
天 下 義 理 本 無 窮
是 故 有 所 知 之 也
亦 必 有 所 未 知 也
亦 有 所 其 未 知 矣
更 有 所 從 未 知 也
人 非 都 是 無 知 也
所 以 有 真 知 假 知
真 知 可 格 物 致 理
假 知 偽 其 一 生 也
莫 明 之 事 何 其 多
做 人 處 事 去 個 偽
信 誠 行 遍 天 下 矣
上 下 皆 孚 不 欺 騙
紅 塵 濁 中 有 淨 土
做 人 一 生 要 清 楚
禮 義 廉 恥 莫 忘 記
聖 訓 教 言 要 銘 心
莫 羨 鏡 中 之 花 朵
莫 撈 水 中 之 明 月
務 實 真 實 之 人 生
歲 月 流 逝 永 不 回
珍 惜 當 下 所 擁 有
來 之 不 易 去 不 回
不 知 諸 生 有 所 覺
無 平 不 陂 要 警 惕
將 有 事 情 來 臨 頭
看 似 風 平 且 浪 靜
世 上 沒 有 早 知 道
就 怕 是 不 知 道 也
但 祈 上 蒼 好 生 德
一 切 災 殃 化 為 塵
天 道 好 還 自 為 之
希 望 一 切 平 安 過

天道不違行不悖 上善至德民所歸 聖人法天地之行 母慈悲度化眾生
降靈訓示以垂教 人生一身之所為 大都是易始難終 天下義理本無窮
是故有所知之也 亦必有所未知也 亦有所其未知矣 更有所從未知也
人非都是無知也 所以有真知假知 真知可格物致理 假知偽其一生也
莫明之事何其多 做人處事去個偽 信誠行遍天下矣 上下皆孚不欺騙
紅塵濁中有淨土 做人一生要清楚 禮義廉恥莫忘記 聖訓教言要銘心
莫羨鏡中之花朵 莫撈水中之明月 務實真實之人生 歲月流逝永不回
珍惜當下所擁有 來之不易去不回 不知諸生有所覺 無平不陂要警惕
將有事情來臨頭 看似風平且浪靜 世上沒有早知道 就怕是不知道也
但祈上蒼好生德 一切災殃化為塵 天道好還自為之 希望一切平安過

 

【聖訓解析】

天道不違行不悖

以正心正念行之,不違正道,不悖正德。
天地之道,萬古遵行。上行下效,恪遵師範。
行誼落實,不有偏差,必能真誠應之。
按步真行,體現大道,讓人人皆能有所成就。
故天道自誠,性之本也;人道致誠,教之用也。
本與用者,終始之義也。本如是,用不違;始如是,終不悖。
性之合於道也,道有德以成其行,德不至則道不凝。
所以不害不悖者,小德之川流。
所以並育並行者,大德之敦化。
小德者,全體之分。大德者,萬殊之本。
川流者,如川之流。脈絡分明而往不息也。
敦化者,敦厚其化。根本盛大而出無窮也。
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
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

上善至德民所歸

「至德」德之至極。《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以水喻有德行的人。
水有三項特性:
一是滋養萬物,利益眾生。
二是柔順無形,不與人爭。
三是就下而流,低卑自處。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聖人法天地之行

聖人法天地之位,象四時之行,以治天下。
四時之行,有寒有暑,聖人法之,故有文有武。
天地之位,有前有後,有左有右,聖人法之,以建經紀。
春生於左,秋殺於右,夏長於前,冬藏於後。
生長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
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聖人法之。
《道德經》「天地無私,施而不饋;聖人之德,本為一誠」。
天地之道,生育萬物,長養萬物。生育者,施而不求饋,
長養者,化而不求勞。
天道無私,施而不饋。地道無私,化而不勞。
天地以其無私,而天長地久。
聖人之德,本為一誠。
有誠則無私,無私則無我,無先無後。

母慈悲度化眾生 降靈訓示以垂教

聖母慈悲度化眾生,並且引導眾生學習正法,邁向解脫之道。
般若智慧,亦是善巧引領不同根器眾生的法輪,能破除各種煩惱、執著的邪見。
「慈悲度眾生,般若為究竟」,菩薩道的修持應是慈悲為根本,
般若智慧為方便。不捨眾生,慈悲度化眾生,訓示以為教導眾生。

人生一身之所為 大都是易始難終

古語云:「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物資,提供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而這些事物的便利、物資的存在,平時看去好像都是理所當然,
但人們卻往往忽略了,一切物資的存在,是因為各行各業有人從事該事物的生產,
各自恪盡職守。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依存,食、衣、住、行一切生活所需,
皆仰賴眾人的供給,才不虞匱乏,所以不能離群索居。
人無法獨自存活,必須生活於群體之中,
「一日之需,百工為備」這句話,提醒我們生活中
「取之於人者多,出之於己者少」,在工作的當下,
便能生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熱忱,也樂於竭盡所能,
為人群做出奉獻。「大都是易始難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即使被冷落,即使被孤立,不放棄初衷,
不諂媚,按部就班,腳踏實地行去,內存善心,外行善事,
將來自有善報。

天下義理本無窮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是故有所知之也 亦必有所未知也 亦有所其未知矣
更有所從未知也 人非都是無知也 所以有真知假知

孔子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不知道的事物採取存而不論的態度,
當然不可能樣樣都知道。
承認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種老實的態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智慧」。
莊子「真人、真知」,其本質是主張對「道」的回歸,
對本真生命的把握,更是強調以「真宰」的價值觀去認知整個世界。
《養生主》中「假知與真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始已」。
所以知行必須兼顧,不可偏廢。
其次,真知必行,不行假知,注重躬行實踐。
王陽明:「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以謂之知。」
意思是說,真正的「知」必須付諸實行,
沒有「行」的「知」,就不是「真知」。
所以人不必以自己之所是,非他人之所是。
這樣,人在心靈上就能與道為伍,獲得徹底的自由。
因此,莊子追求真知,是以人的存在自由與自由的存在為鵠的的。
這正是莊子“真知論”的包容性與高明之表現。
莊子「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的現代啟示意義。
這種懂或悟,實際上是一種假懂或假悟,而不是真懂或真悟。
何為真悟呢?所謂真正的開悟,即:「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陽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古人有真知、常知之辨。程顥說:「真知與常知異」。
嘗見一農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
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農夫乃是。
真知需經實踐而得形成,有「知」離不開「行」的意思。
「真知」為什麼從實踐中來?真懂的話,離開悟就不遠了。
所以,唯有實踐才會有「真知」,沒有人可以例外。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實踐為前提,就算你窮盡一切書本上的知識,
也不可能獲得「真知」,更做不到王陽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

真知可格物致理

「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
「格物」有三重境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則修其身。
修身,齊家,治國,明德,明德天下。
格物,是最基礎的事情。
「格」是深入;「物」事物。就是確實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後明辨事物,盡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理: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格物致理,是非常艱難的被動的學習,因為天下永遠有格不完的事理。

假知偽其一生也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
若上不崇師,下不尚禮,那麼盡其一生,也不過是一介凡夫而已。
要窮究聖人的智慧,尋求仁義的根本。
從禮法入手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捷徑。

莫明之事何其多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
故日月不高,則光明不赫;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
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
禮義不加於國家,則功名不白。
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
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

做人處事去個偽 信誠行遍天下矣

「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說,「人言成信」,「誠從成言而得」。
要做到「信」,必須說話誠實,言出必實踐。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論語》「言必信,行必果」。

上下皆孚不欺騙

孚者,仁德也,誠信也。
《泰卦》言乎「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而不言乎尊卑上下之禮。萬物交通才是眾心所願、天地之心。
《象傳》「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為人所信服,深孚眾望,如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

 

紅塵濁中有淨土

化紅塵為淨土,使人世間所有的矛盾和積冤,得到化解。
國之需才,猶魚之需水,鳥之需林,人之需氣,草木之需土,
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做人一生要清楚

做人要方,做事要圓。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能忍是聰,會讓是明。
凡事看開,幸福一生。做人如何成功及快樂。
人這一生,做人做事,既要有樂觀的心態,清晰的目標。
時而中,不偏不倚,一以貫之,事不強求。
是中庸的智慧,即做人的出發點,和著眼點。
做事與做人,態度決定行動,信念決定方向。
看準了要積極地去做,矢志不渝。
做人,一生靠自己。
自己去克服生活中的挫折。
自己去戰勝內心裡的心魔。
自己去保護意識中的道德。
自己去堅守真善美的人品。
沒傘,我自己撐起人生。沒錢,我自己奮鬥掙錢。沒路,自己開闢道路。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斷,做人,一生靠自己,才是王道。

禮義廉恥莫忘記

「禮義廉恥」,與「信仁智勇」四德完全相通。
禮通於信——守禮的人必能崇信重諾,誠篤不欺。
義通於仁——存之於心謂之仁,施之於事謂之義。
廉通於智——唯見理真徹,始能明辨公私是非,慎其取捨。
恥通於勇——有恥不若人的覺悟,纔有犧牲奮鬥的勇氣。
要挽回末俗,復興國家——必須尚義崇信,以救浮偽;
重義興仁,以砭澆薄;明廉啟智,以矯貪縱;勵恥致勇,以振衰頹。
2020年7月8日新聞報導「今日上午近7時,媽祖於客厝國小停駕15分鐘,
再次和「禮義廉恥」同框,一名信徒就語重心長地說:
「這是媽祖的教誨,祂在教大家明白做人的根本」。

聖訓教言要銘心

聖訓教言教化,不可以小覷之,它是非常好的天梯,若依此銘記在心,
力行實踐,成佛有餘。

莫羨鏡中之花朵 莫撈水中之明月

一朵鮮花鏡中開,看著極好取不來,勸你休把鏡花想。
奉勸人們,不要只是追求一些看似美好,實際上無法實現的事物。
就像這鏡子裡面的花朵,好看,卻是虛幻的。
假借四大以為真,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觀音靈籤˙第五十二籤》「太白醉撈明月」
「水中捉月費功夫,費盡功夫卻又無。莫信閑言並浪論,枉拋心力也難圖」。
此籤「貪求費力之象,凡事勞心費力也」。

務實真實之人生

務實面對人生,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與付出,
這樣才能獲得真正安穩的人生。
而有的人自以為才華橫溢,一心想要創出一番事業,
又計劃著一旦事業成功時,要如何享受榮華富貴等等。
務實地規劃人生,做好準備,以預防各種可能的情況。

務實生活,人生態度。
務實是致力於實在的或具體的事情,講究實際。
務實是中國農耕文化較早形成的一種民族精神。

務實的名言:紙上得到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君子之于學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學問不在讀書之多,而在運用之熟。
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
行動是知識最適切的果實。

歲月流逝永不回

《易˙繫辭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青春悄然,留在時間的漩渦中。
有些人,有些事,在歲月流逝後,會變得更加刻骨銘心。
在不知不覺中,記憶裡多少了春秋離去。生命如日出日落,歲月蹉跎,
時光荏苒,時光一去不復返。
物是人非,事事休,歲月不饒人,一切事物彷彿還在昨天。

 

珍惜當下所擁有

啟示我們,要懂得珍惜和把握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放下已經成為過去的。
不要沉湎於過去當中,而失掉了你的全部。
在生活中,財富、地位、名利就如同那一粒種子,為了這一粒種子,
我們忽視了身邊的朋友和親人。
我們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幸福,在幸福的時候,往往都不懂得珍惜,
只在乎最終的結果,卻不珍惜沿途的風景。
但是最寶貴的,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地,而是我們一路走來所經歷的
事和不一樣的心情。
時間不會回頭,人生沒有如果,好好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總有一天,
我們會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磨平一身的棱角。
珍惜擁有,活在當下。擁有時不懂的珍惜,失去時後悔已晚。
珍惜時間,成就美滿人生,把握當下每一個機會、體驗擁有、
精彩的剎那,能讓自己永遠活在美好時刻,屬於快樂的每個當下,
好好把握當下,別讓自己錯過,而感到遺憾。
真正通透的人,懂得看淡過往,珍惜當下。
餘生,做一個真正通透的人,珍惜你所擁有的。
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更精彩。

來之不易去不回

使之來,得到它不容易。財物的取得或事情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擁有了就要好好珍惜,珍惜才會有好結局。
我們的這一生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應當使之有意義。
通過有意義的人生,我們能獲得來世美好的果報,這是必然的事。
一飲一啄來之不易,從點滴處節儉惜福。
要愛惜五穀糧食,不能浪費。
浪費食物就是暴殄天物,是最損福報的。
即便你是億萬富翁,也不能浪費食物。

不知諸生有所覺 無平不陂要警惕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沒有平地不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
在艱難困苦中應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世界上時時刻刻發生的變化,循環往復。
陂是坡地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有去就會有來。
艱是說外在環境的艱苦、窮困。貞是君子內在對貞正的堅守。
君子在艱苦、窮困的環境中,保持內心和品行的貞正,是沒有什麼過錯。

 

將有事情來臨頭 看似風平且浪靜  世上沒有早知道 就怕是不知道也

世上沒有後悔藥,人生沒有早知道。
當你出現「早知道」的念頭,就是轉變的開始。
人生過處唯存悔,知識增時只益疑。
不需太過執著「早知道」,而是要勇於「去知道」。
人生好像很長,其實轉瞬即逝,有些事現在不做,
一拖延就是一輩子,我們總在後悔時才說「早知道」。
只是人生真的沒有「早知道」跟「再一次」。
世上沒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但祈上蒼好生德 一切災殃化為塵

《白衣大士神咒》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怛只哆 唵 伽囉伐哆 伽囉伐哆
伽訶伐哆 囉伽伐哆 囉伽伐哆 娑婆訶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觀世音菩薩 南無佛 與佛有因 與佛有緣 佛法相緣 常樂我淨
朝念觀世音 暮念觀世音 念念從心起 念念不離心 一切災殃化為塵

天道好還自為之 希望一切平安過

「天道好還」意思是因果循環的天理。
勸別人或自勉勵,要好好地做下去。

 

【天上聖母開示言】

晚上的訓文,我全部用白話文來將之詮釋,
應該大家都看有才對,只是你們所看的角度,與深度,
不同而已,你們每一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想法以及做法,
雖然訓文是真簡單,是真白話,可是你若無稍為有悟覺,有深度,
你就不可能一眼就能看穿是在說什麼?

「天道不違行不悖,上善至德民所歸」,
就是咱在這個社會人群,為人處事當中,咱行的正,站的直,咱無違悖天理,
咱無違背天道,所以咱的行為,就不會錯亂,就不會做出「悖理」「逆天」之事,
就不會做出一些令人不齒,令人髮指之事情。
因為天道給我們看,四時八節照規矩,從來不曾跳針,日就是日,夜就是夜,
從來不曾顛倒反,所以天都是這麼「公正」、「公平」,好像日照,無說好人多照一些,
壞人就不照,天下萬物,一樣受著日照,一樣受著月光,都無大小、高矮,有錢、沒錢,
完全無分別,叫做正正當當的天道。
天下間的人類,大部分都受到物欲的矇蔽,來失去了理智,來做出了不該做的事情,
不該有的行為,造成社會的亂象,這就是「天道不違行不悖」。
因為人的行為,就應該不能背天逆理,但是因為人就是這個模樣,所有一切的一切,
都是被物欲給我們蒙蔽了我們應該有,應該可以做的到的。實在是,說來真多事情,
也都是人類自己所造成,所惹出來的事端,以及禍端。
「上善至德民所歸」,最好的「善行」,所謂的「善行」,包括了食、衣、住、行。
「至德」是最高的德行,你們時常朗朗上口的一句話,說「最高尚」。
最高尚,最好的,品行道德,品行操守,「道德」是為人處事的態度。
不虛偽、不欺詐,切切實實、務實實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民心的向背。
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世界,或者是一個社會,以及到一個小小的家庭,大家都是要好的,
喜歡好的。誰人要爾虞我詐、吵吵鬧鬧、打打殺殺,這都不是民心所歸,不是人民所需要的。
但是一些擁有權有勢的人,卻是逆向操作,因為他沒這樣逆向操作,不能顯示他威大、
權大、財富大,啥都比人大、比人高。這樣就不對了,這就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天下間有這麼多的紛紛擾擾、打打殺殺、爾虞我詐,你看網路詐欺,行騙全世界無敵手,
真厲害,不過,這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為與德行。你今天去騙人,明天換人騙你,
騙來騙去,因果循環,總是天邊海角,你就閃不離。

「聖人法天地之行,母慈悲度化眾生」,
所以一些聖賢仙佛,慈悲為懷,下降來到凡間,來勸化眾生,來化解一些災劫,
因為太平盛世,安和樂利的社會,可能不復見。現代人很巧,一個比一個聰明,
用盡心機,出盡力量,為著自己的利益,滿足著無窮的欲望,窮極一生,都是在那裡爭奪,
在那裡爭鬥、在那裡拼命,何苦呢?
當然,父母生你這個身,無法生你這個心,因為每一個人的心,受著不同的後天環境,
與人際關係的影響,為著爭取生活,各顯其本領,各人展出各人力量,
都要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任何事情,所以如此天下怎能不亂呢?一定亂的。
再說,每個人的思維不同,所以說,天下間的義理,是無窮無盡的,正人有正理,
歪人有歪理,邪人有邪理,啥麼款的人,就有啥款人的理由。
只說「道」,就說不盡數,當然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光是我們喝茶也有茶道,
賺錢也有錢道。正道,歪道,正理,歪理什麼理都有。

人生一身之所為 大都是易始難終 天下義理本無窮
是故有所知之也 亦必有所未知也 亦有所其未知矣
更有所從未知也 人非都是無知也 所以有真知假知

到底啥是真?啥是假?因為一件事,經過三個人,說同樣的事情,你就認為是真的,是對的,
但是你沒有思考,是否真是這樣,是否這個第一人憑他的感覺,或者是憑他的知識,
從那聽來,無從查證,說同樣事情理氣,你就認為是正確的,不然誰人,都這樣認定認為,
如果有一天,追根究柢這是不對的,如此是否耽誤你半生或者一生,這樣積時成日,
積日成月,積月成歲,積歲成劫。一直過去,有時你這輩子在錯誤當中,無撥亂反正之時,
因為無這機會,無這這認知。

現在國家大事都在說「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這是一個亂象,這就是亂的開始。
人說,凡事發生之前,事先都有一個朕兆,這朕兆,識道理的,細心的,可查出來,
所以你的食衣住行會特別的小心,特別注意。
就如現在疫情一樣,有真多受害者,他逃不過這關,他要去哪裡申冤,不可能。
所以事事項項,第一:自己要有理智,要明理,不要假知,當作真知,不懂,當做真懂,
這樣會耽誤你的一生。
你的一生都在「假」當中,你逃不出這魔咒,你逃不出這框框,如何拼,也拼不出去,
說如何「一理通、萬理徹」,雖然天下間什麼理都有,但是「真理」只有一,我們修持、
學道,就是要去探討這個「真理」,你知道這真理,才能格物致知。知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個人最怕知道頭、知道尾,中間過程,一無所知,茫茫然然,混混沌沌在過,
猶如人說有體無魂一樣,我們要務實生活,要學道,咱要求真理,當然第一要清楚,
清楚自己,站在什麼地位,守啥本份,不犯重大錯誤,知錯必改,如此才不會誤了一生,
若是將錯就錯,一直錯下去,錯到底,錯到一生就這樣錯過,來生是什麼,你不知,我不知,
誰也不知。所以咱務實今生的一切,把握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珍惜你周遭親朋好友所有的一切,
可以助汝修持,雖然不見其長,但是日有所增,到後來,等有一天豁然貫通之時,
會感覺有如站在雲上,你是居高臨下,不是像萬物,在祈求的人生,那時候真正就是
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人生一身之所為,大都是易始難終」,
所以咱大多數的人,他的一生不管為人處事,或什麼大小事業,開始都真簡單,
喊開始就做,但是不能堅持到最後,都半途而廢,無去探討失敗在哪裡?
錯誤在哪裡?從錯誤當中改善成功的路途。所以開始真簡單,當朋友也是一樣,
一開始把酒言歡,稱兄道弟,禮物送來送去,大家真滿意真歡喜,但是忽然間聽到
一句背後話,有的人當下就變面,就拒絕往來,更嚴重的刀槍相見、拳腳相向,
這些都時有所聞,在社會當中,不是新鮮事,也不是舊事,無時無刻在發生,
輪迴在這濁世當中,走不出這框框,這框框若能突破,你就是人上人了,
如此你所看事的角度,所看的一切所作所為,就會與眾不同。

因為道理在人說,想法,一人一個頭腦,隨便他怎樣在想,同樣的正常人,
也有正常人的想法,所以百樣人生,但是記得天下間真理只有一,
就是時常說的「格物致知」,可以窮其理,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莫羨鏡中之花朵 莫撈水中之明月
一朵鮮花鏡中開,看著極好取不來,勸你休把鏡花想。
奉勸人們,不要只是追求一些看似美好,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事物。
就像這鏡子裡面的花,好看卻是虛幻的。
假借四大以為真,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務實真實之人生 歲月流逝永不回 珍惜當下所擁有 來之不易去不回
不知諸生有所覺

無平不陂要警惕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陂是坡地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有去就會有來。

艱、貞是兩個詞,艱是說外在環境的艱苦、窮困。貞是君子內在對貞正的堅守。

但祈上蒼好生德 一切災殃化為塵 天道好還自為之
因果之事,難說難信,苟能澄思深慮,捫心參之,則又因種果生,歷歷不爽。
識其理者,謂禍福在我;昧其義者,言天道好還。實則天猶可欺,我心難負。
一念之微,未必待及神知,心田之中,已播因種,萬世禍福,由斯決矣!
百般遇合,不勞天定,誠可謂:自作自受,唯人自招。

雖然無法達到顏回聖人的程度,最起碼是順著他的路在行,不會走偏去,如此就是正道。
若走其他路,當然思考、思維、作法就不同了,這就是看你選擇走啥路。
所以人說,一出口就知有沒有,你的言語行止,有啥本事,有啥才華,
一些先知者,就能知道你有啥本事,有啥才華,明眼人看在眼裡,思考在腦裡,
天下間事情,說不盡,說不完,但是也是我們大家要注意,有啥大事情要臨頭,
當然我也不能說出來由,只是點到為止,大家隨時心裡有所警惕,不說準備,這都不知啦!
所以就是可能有事情,只是不能明言,不能明說,當然上天有好生之德,
上天對芸芸眾生有在看顧,但是你若是逆天逆道,他就給你收拾起來,這也是正道,
若無天下大亂,像現在烏俄戰爭,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真悲慘、真悲哀,
幾百年前就有人預言了,只是不在意。今日能平安過,大家怎知明天發生啥事,
所以沒有早知道,一些事情都是過了才知道,有人過了一輩子也不知道,如此就真悲哀了,
今天這白話文大家看了都知道,只是像我說,你思考深度,角度不同款,大家好好過日子,
平安順事,修持的工作不停止,如此就好,以上互相勉勵至此!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