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菩聖宮 天上聖母降 天道無為而大成 上德下德亦有道 聖賢善德傳千古 母言諄誡要記得 降靈開示教化文

112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一)

民國112年11月22日【歲次癸卯年十月十日】

老子的「無為」學說,便是根據天道自然的至理。
無為而非不作為。
「無為」說明天道的境界和功能。
「無為」與「無不為」的觀念,也是「無為」的道理,
並非是不作為。
所以,有「道」的聖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
不窺見而能明了「天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以天地人三才之道,論人類使命,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以人為中心,人居中道之位,可以把天道、人道、地道,
三才之道,一貫而成就之。人可集天、地、人三才之大成,
致中和,參贊天地之化育,成就聖人。「無為而無不為」也。

聖人之「為而不爭」,乃法天道之「利而不害」。
天道自然之於萬物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聖人則是「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順道而行,
不主觀妄作,所以好像什麼也沒做,就成功了。
這就是「無為而成」。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廣義的德,泛指行為準則和規範,行為表現以及品格素質。
「上德」和「下德」大道的法則,即遵行大道的行為準則。
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的。
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離失「德」,因此實際是沒有「德」。
「上德」之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為。「下德」之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為。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澆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
所以要捨棄澆薄虛華而採取樸實敦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聖賢」,在才德、學問,等方面的修養達完善境界的人。
古代聖賢的精神,可作為今人的典範。
聖賢在儒學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分為聖人、賢人、
君子、士人、庸人。
聖賢即是聖人與賢人,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是實踐了儒學生命價值觀的貢獻,歷史和社會的人物。
天心萬古無改移,上德上善唯聖賢。
聖賢是從善念善行感得的。
孔子傳千古聖賢心學,以內自寡過者,為趨吉避凶之門,
所謂無入而不自得焉!

諄:叮嚀告諭、懇切勸導。
「諄,告曉之孰也」。《史記》:「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諄諄誥誡:懇切耐心地教誨勸告。
諄諄:誠懇忠謹的樣子。勞心諄諄,視人如子。
叮嚀告諭,教誨不倦的樣子。
《詩經˙大雅》:「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則深負我諄諄警誡之語矣!

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
人情淡薄,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

不必計較自己的辛勤勞苦。
萬事本來已經命中注定的。

明天會是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
人生哲理,殊不知,年輕的美好時光,即是短暫的春夢。
多少人總在猛然回首間,才驚覺青春已逝,春夢了無痕。

而我們的一生,不也是如春夢般的短暫嗎?
此句飽含辛酸,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認識。

南宋詞人辛棄疾。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很多,但是能與外人道的卻連兩三件都沒有。

一方面形容世事無常,另一方面也指無知音的人。
天下不順心的事情很多,而可以告訴別人的話卻很少。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可與語人無二三,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因為人與人之間總有一些矛盾與糾葛,這就造成,可與言者無二三。
人們常用此句感歎人生世事的不如意,是唏噓,是感慨,
也是無可奈何的解嘲和勸慰。

世俗社會「友誼」完全建立在黃金上。
與人相處,最難得的就是真誠,就是真心實意,坦誠相待。
縱然口頭上暫時承諾了什麼,實際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樣冷漠。
世俗的人,互相結交,需要以金錢為前提,黃金用得不多,
交情自然不深。

此句言淺意深,寫出金錢對人情的世態。
詩人用精警的語言,揭露了人心的現實。


這篇大多數都是白話文,有一些較有深度,與意思的,其中10句,
引用唐宋詩人,對世事、世情的感嘆,所寫的詩句,抽幾句出來,
勸化勸化、鼓勵鼓勵。因為時機不同,時代在演變,社會在進步,
好壞都有,但是比較可惜的,就是科技一直進步,倫理道德,
卻一直退步。

所以第一句就說:
「天道無為而大成」,
天道無為來說,是無所不為,但是主要是
它無任何目的,所以可以「大成」。
可以成就天下萬物,所以天道,天地陰陽,造化萬物、生萬物。
天道無為,但是無所不為,主要它並無有任何的要求與目的。
所以易經第一,乾卦:乾道滋生萬物。
坤卦:坤道承載萬物。所以天道無為,可以說「大成」。

啥叫「道德」?「道」有一個「主」,帶領你走,這個主是誰,
你心中有主,你自己作主,你想怎樣、你做怎樣,頭腦想怎樣、
心想怎樣,手腳就跟你走,這是心中之主。
「德」,完美一件好的事情,叫德行。

「聖賢善德傳千古」,
所以聖賢的善事善德,所作所為,一切留在經典當中,
可以千古流傳,流傳至今日,我們還在讀、還認同、還在引用,
已經是經典,無法推翻,無改變,所以叫「聖賢善德傳千古」。

「母言諄誡要記得」,
所以天上聖母慈悲,苦口婆心,降靈開示教化文,
一次又一次叮嚀,跟我們再說「做人做事的道理」,
咱都要「謹記在心」,當然做好事、說好話,做善德,
這是做人應該要做的。也可以做好事、做善德,留功德,
給子子孫孫,何樂而不為呢?
為何要橫行惡作,這樣是不是增加自己一生的業障。
你的業障越重,罪業越多,艱苦煩惱越來越多,你的甘苦越多,
罪業越多,就不能去除。
所以說世事,咱人的一生,數十年的歲月,每一天,有每一天
所發生之事,但是一天的時間,真快就過去了,所以世事也是
一件一件,每一天都在發生,但是一天過了又一天。

「世事短暫如春夢」,
就如春夢最快醒,人生只處理這些凡事,無法去排除,就打擾
你的一生。「喜怒哀樂」每天都有,煩惱、憂愁,每一天都還有,
有些煩惱憂愁,又會生利息,說煩惱憂愁,放入江洋大海無簡單。
歡喜之事,一下子就過去了。煩惱之事,不能處理之事,記好幾年
都記牢牢,那不是困擾自己嗎?

唐朝、宋朝時期,有一些人是不得志,有些是小人陷害,感嘆世間、
世事的煩憂,與人生的這種無法度。

人要一生當中,可以遇到真真正正同心的人,可能難上加難,
可以互相關懷,可以知心,以今日來說,可能無啦!

雖然凡事如春夢,一天就過去,但是每天都有,你否能放下。
再說人情薄,人情似紙張張薄,現在人情淡薄,大多數都建立在
利益關係之上。

所以人說,「利是人情之所必爭」,為著利益,甚至上山、下海,
在所不惜。因為利害相關,利益之心,已經迷失了你的理智,
你的判斷能力,一心所要追求的就是那些,所以凡人之心 感嘆世事
與做人的難為,

所以人情淡薄,薄到就像秋天,天上的雲一樣,被薄薄的風飄一下,
就沒了,啥都沒有了,一切看自己、看天命,所以不須要太計較,
太過計較,來勞苦你這個心,歡喜的分不多,有些歡喜的分不到,
勞苦的一大堆,又推不離,來勞碌這個心,甘苦這身體,何苦呢?
所以說不用太過計較。

每天早上睡醒,睜開眼,可以看見太陽,皮膚、臉,搧搧還會痛ㄋㄟ,
好在今日還存在,真萬幸,所以不用太計較,來勞苦此心,
讓此心清閒一些,才不會有心病,才不會雜糟、煩憂、煩燥,
清心點不好嗎?好是好,大家也真願意這樣,但是就比較做不到,
遇冤親債主,再久也記住,所以說,真正做人不要太計較,
無本事可以佔人便宜,被佔了便宜,無傷大雅的,可以過讓過,
不能過,要拚看有否本事,沒本事反而自己得到傷害,得不償失,
更加難為,更加痛苦,更加勞心。

所以世間人,真難說,就要有知覺,若無知覺,一生都在這困擾
當中,何事還未處理,何事未解決,何願望還未實現,一些凡事
煩事處理不完,越計較,是越心煩,不能清心,每日不得安寧,

不然俗語說:「一日清閒一日仙」,你們都是生鏽的仙,你們要
登仙境界還差遠呢?路途還遙遠呢?這實在是一言難盡,說不完,
也說不盡。

每一天有每一天的新鮮之事,每一天有每一天處理不完之事,
到睡前還在想,沒辦法,明天再來,明天又遇新的事情,重重疊疊,
煩上加煩,辛苦一生,勞碌一生,把上天賜的這假體,舞到
一日一日老了,一日一日身體故障了,又無零件可以換,
那才甘苦,縱然換了,也不能使力,怕又壞了,所以做人真是
甘苦做,真多道理,真多理由,咱都知道,但是大部分都做不到,
所以困擾一生,要怎樣離苦得樂,所以今生的業業障障,不但無去除,
還一業加一業,越積越重,越積越駝背了,除了健康因素以外,
也是被業障所壓的,無駝背也伸不直了,

所以人生,真正是一場的苦海,尤其時代的演變,時代進步,
你每樣都要跟上人家的腳步,跟上時代,你是多辛苦,多疲勞,
因為你的生活環境,所有的一切,要跟時代進步,跟時代演變,
全要跟得上,除了你先天條件好,不然你會感覺艱難,真困苦,
有時夜深人靜之時,捫心自問,倍感做人不易。

唐朝、宋朝詩人真多,真多都描寫當時的環境處境,與切身體會,
寫真多詩文,我拿來10句,這10句可以好好體會一下,當然要體會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不可能,但是可以體會當中意義、這意涵。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剛剛有說「十常八九」,都是不如意,
不如意比如意的還多,但是可以與我們知心的,同心的,可以有幾個,
說給他們聽,可以和我們回應的,很少,很少,最多,看有否23個否?
真的無處找。

千里馬和伯樂,歷史上只有這幾對而已。知心知己難逢。
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比喻的正是社會上普遍的現象。能日行千里的馬雖然珍貴。
但如果沒有遇到能識馬的伯樂,那終究會白白浪費了才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所以說知心知己難逢。

還有鍾子期和伯牙。
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與伯牙為知音。伯牙彈琴,
鍾子期聽到琴聲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
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中,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
於是他問明了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
倆人越談越是投緣 越交心,真有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人生在世,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遇上一個「懂你」的朋友。
「知道」對方的意念與情緒,「聽的見」對方未曾明言的。
來年中秋夜,伯牙按期赴約,卻不見鍾子期。
訪其鄉鄰,乃知鍾子期已逝,其墳塋在漢陽之濱聽琴處。
伯牙悲慟異常,遂於其墳前演「高山流水」。演畢,奮力摔琴。
這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奇談。
伯牙、子期,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家與樵夫。
伯牙善於演奏,子期善於欣賞,子期死後,伯牙絕弦,
終生不再彈琴。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有歷史5000年來,真正找到幾個交心的,真的交心的,不是甜言蜜語,
所以難找,難怪說,世間人交往要黃金。

黃金,就是龍交龍、鳳交鳳,份量要有夠,有錢人交更有錢人,
窮人去攀有錢人,黃金不夠多,要深交,免想,無法度,你是你,
我是我,互不相干,事情解決,就隨人了。

很現實的一個社會問題與狀況,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與國不是一樣嗎?
小國被大國輕視,在左右,說東往東,不敢往西,也不敢往南北。
大國遇大國相拚,就犀牛照角,也不知己,大家都建立在利害關係上,
國家與國家都這樣,何況是人和人呢,也是這樣啦!

所以呢,這人際關係,縱然說今日和你說到這樣,條件都說好了,
什麼都說好了,你情我願了,說到大家全都同意了,我現在答應,
暫時的,是暫時的答應,等說完,評估一下,稍有重頭輕,
就不一樣了,所以說歸說,雖然暫時給你的承諾,答應你,好。
沒問題。但是呢?等一下,就如「悠悠行路心」,
一條路,來來往往,走過去的人,你是你,我是我,路人心,
路人之心。

所以說,拿這10句,是唐宋的詩人,所寫出拿出來,做個話題,
給大家勉勵一下,再來都是白話文,應該大家都看有,不必多做解釋。

因為時代進步,演變,就是這樣,大家要跟上時代腳步,全都跟上,
你會勞心苦戰,你會真辛苦,我們當然主要,要能知足,珍惜目前
所擁有的,不要再被流失掉,那就很好了。

有時間,也多讀一些聖賢經典,悟一些聖賢的道理,不管是做人做事,
咱一生在世間,數十年的歲月,真快就過去了,幾年後大家已經忘記
你是誰人,你何苦為著你的慾望,勞心苦戰,拚生拚死,你最終的目的,
是為了甚麼?

到最後還是一縷輕煙,化為灰燼,塵歸塵、土歸土,如此,你的來生,
六道你是排在哪一道呢?你也是不知所以然啦!

所以呢,咱除了日常生活,日子要過以外,咱也要真真正正,
利用時間,讀一些經典,來作一些修行的工作,修咱自己,
不是修別人,自己都修不起來了,還想修別人。

所以修是修自己,各人修各人得,消除自己的業障,不能修到做神做仙,
不然也修自己平安順事,身體健康,不多病痛,好來也好回去,
看你修多少?得多少?永遠會有記錄,來世再繼續,總是這世,
無那麼好的際遇,無那麼好的環境,就能得道,也不夠那本領,
但是咱只有向此目標走。

現在的時局,眼睛看的見、耳朵聽得見,媒體那麼發達,天災地變、
人心惡化、世事難為、做人難做,要安身立命,自己想這樣做,
可是你的周圍會干擾,會影響,親友好友會相找,好康無相報,
壞康每日都有喔!

所以要看自己智慧,當然咱不攀緣太寬,攀緣太寬,一些事處理不完,
只是徒增困擾,你的雜事越來越多,人生難得片刻清靜。

所以清靜,是真正安靜,要達到「一念不生全體現」,有此想法,
就是做不到,你做不到,當然我現在說的不太深,但是你們如有吸收,
我會越來說越深,天文地理,包括易經道理。

因為先天乾坤。後天變坎離。假體身,就是坎、離。
先簡單說這個話題,只要你們有心,我就慢慢帶入,
到修持,如何進入狀況,修到身體無病痛,越來越健康,
自然愈青春,因為現在在後天,修回先天乾坤,後天坎離。
如何抽坎添離,要有功夫,有知識。
有緣以後會再說。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