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 【民國九十七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

菩聖宮言啟示錄(六)

民國九十七戊子年 十二月十五日

「天理循環氣流行,上德君子宜行之,聖訓流傳弘道揚,母盼龍兒鳳女歸」天理昭昭於上,循環不息,道劫並降,善得道,惡遭劫;有因果,有循環,天理報應,奉勸諸眾生及時醒悟,回頭是岸,即得道、悟真理。《禮記》『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積德事。』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薄矣!惜福,現在之福,積自祖先者,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於子孫者,不可不培。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聖訓著書普化永流傳,弘揚道法,濟世利人。菩聖宮宗旨:『道德匡正教化民,慈悲時雨潤蒼生,經典詩書凡吾讀,眾生疾苦吾救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為人父母急切盼望的事;望子成龍,在德不在位,希望孩子們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之心願,似山高、似海深,希望能知曉。

 「觀聞大道出迷途,世間塵襟盡拂拭,音絃五韻調和順,菩薩誓渡凡間子,薩陀梵音繞佛山」紫陽真人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觀聞其所以然者,無非浸淫於利祿聲色而已矣!殊不知利祿聲色,實為伐性命之戈矛、囚一身之桎梏。祇徒掛齒,全是心外求道,口念般若,心不行,要能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間大丈夫。娑婆塵世,沾惹一身塵埃,要能時時勤拂拭,務使纖塵不染。神秀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滅除煩惱盡無餘,凡所有相皆虛妄,勤修清淨波羅蜜,修行無倦經劫海。古云:『世間五欲六塵,這種味道,哪有法味濃?』這必須是唯證方知,沒有契入境界,這個味道是嘗不到,享受不到。辨五聲清濁之韻,若善琴術,則知五調調音之體,則自然應和。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眾聖神仙佛皆有慈悲之心,誓以大願渡人濟世。以梵音聲,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聽聞此法,即發無上道心。「梵音」,清淨之義,佛之音聲,清淨而遠聞也。

「福田靈根要培植,德備道全入凡聖,正義屈伸有道理,神靈默化冥頑子」廣種福田,將靈根善性培植,上天不負苦心人,修持自己,使自己在道程上有所精進。人有生之初,天賦我以靈根,先天太極,本自渾然,如穀之有種,如桃李之有仁,生意中含,萬善具備,是謂性也。神佛德備道全,逍遙通達,合道永生,都是道的化身、道的體現,道德全備,無與倫比,我們從千經萬典中,可以得到至深至奧的知識,可以了悟至尊至寶的真理,可以領受至美至善的教誨而超凡入聖。反求諸己,推己及人,自有潛移默化、易俗移風,而熙熙皞皞,共樂其樂也,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歲歲平安增福壽,末尾枝節不計較,贈語諸生有意義,語重心長望思之」言詞真誠,情意深長,話語真切誠懇,含意深遠,語重心長的叮嚀,大家要將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歲歲平安增福壽,年年有餘增康寧,安和樂利福無疆,春夏秋冬集千祥,東南西北迎百福,福壽康寧年年在,金銀財寶歲歲來。』枝節末端,爭執計較,離善知識越來越遠,遑論切磋互助、賞識關懷。末尾枝節若計較,容易節外生枝,添枝加葉、枝節橫生。

聖訓詞意,有很深的感動,重點不在有多少新的觀念、有多高深的學問,而是它開啟了我們的智慧,別認為什麼都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把自己變得不快樂,對別人也多所不滿。今天的課程,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也願意傾聽我們的歲末感言。以上。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