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觀世音菩薩降 觀照一切法皆真 世道碌碌無以張 音樂旋律悅人心 菩提妙法聞聲救 薩婆薩婆摩訶薩 降靈垂教訓示文 人無貪則心常足 人無逸則身常健 人無求則心志安 人無怠則業日精

110菩聖宮言啟示錄(十九)

民國110年11月10日【歲次辛丑年十月六日】

觀 照 一 切 法 皆 真
世 道 碌 碌 無 以 張
音 樂 旋 律 悅 人 心
菩 提 妙 法 聞 聲 救
薩 婆 薩 婆 摩 訶 薩
降 靈 垂 教 訓 示 文
人 無 貪 則 心 常 足
人 無 逸 則 身 常 健
人 無 求 則 心 志 安
人 無 怠 則 業 日 精
三 際 求 心 心 不 有
寸 心 覓 妄 妄 原 無
妄 原 無 處 即 菩 提
是 則 名 為 真 得 道
世 上 求 道 者 眾 也
然 而 得 道 者 鮮 矣
時 已 入 冬 堅 冰 至
視 時 之 勢 有 何 為
塵 勞 瑣 事 處 不 盡
人 生 何 期 有 多 時
莫 待 夕 陽 黃 花 落
一 切 往 塵 盡 皆 空
聖 神 示 言 要 記 得
當 有 不 言 可 喻 時
保 身 安 命 為 首 要
留 得 青 山 可 開 墾
能 夠 言 寓 只 於 此
有 餘 空 間 自 思 量
希 望 諸 生 皆 平 安

觀照一切法皆真 世道碌碌無以張 音樂旋律悅人心
菩提妙法聞聲救 薩婆薩婆摩訶薩 降靈垂教訓示文
人無貪則心常足 人無逸則身常健 人無求則心志安 人無怠則業日精
三際求心心不有 寸心覓妄妄原無 妄原無處即菩提 是則名為真得道
世上求道者眾也 然而得道者鮮矣 時已入冬堅冰至 視時之勢有何為
塵勞瑣事處不盡 人生何期有多時 莫待夕陽黃花落 一切往塵盡皆空
聖神示言要記得 當有不言可喻時 保身安命為首要 留得青山可開墾
能夠言寓只於此 有餘空間自思量 希望諸生皆平安

 

【聖訓解說】

 

觀照一切法皆真

何謂觀照?
觀者觀自本心,照者照自本性,
也就是透過觀照的功夫,以恢復光明的本性。
觀照的實際益處。
《六祖壇經》「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
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世道碌碌無以張

面對世道紛擾,面對名利爭逐,
以佛家的「空」與道家的「忘」,
映照出新的人生體悟。
「空」在佛家思想裡意旨,
將世間萬物,視為子虛烏有,
你在意的事情根本都不存在,
包括名、利、恩、仇,皆屬
身外之物,眾人不只該不重視,
而是要完全捨棄、遠離,因為人世間
沒有任何事物值得計較與糾結。

 

音樂旋律悅人心

音樂旋律,悅人心懷。
音樂具有非凡的力量,既可以使人回復平靜,
也可以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心情愉快。
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抒發心中的喜怒哀樂。
古往今來,音樂幾乎存在於每一種文化當中,
也一直觸動著人們的思想和心靈。

菩提妙法聞聲救

觀世音菩薩  聞聲救苦 千處祈求千處現  苦海常做度人舟。

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  因其悲心廣大,尋聲救苦的願力,在民間信仰中影響深遠,
故有一句話來形容:「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又譯為觀自在菩薩,意思是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
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同為阿彌陀佛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與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並稱為中國四大菩薩。

 

薩婆薩婆摩訶薩

摩訶薩埵(梵語),佛教名詞,簡稱摩訶薩。
具稱摩訶菩提薩埵(梵語),意譯為大士、聖士、大有情、大菩薩、大心、大眾生、
大覺有情。偉大的存在。進入聖位的大菩薩,為指七地以上的菩薩。

 

降靈垂教訓示文  人無貪則心常足

知足常樂,多貪則憂。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古訓:「知足常足,終生不辱;知止常止,終生不恥」。
一個人如果知道滿足,就會常常感到滿足;
知道適可而止,就可以明白一切事情都有止境的道理,
這樣也就可以一生不受恥辱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使人有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其讓別人在面前奉承你,
不如讓別人不要在背後罵你。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之所以會有看不透別人的現象,正是因為人的虛偽心。
造物造人,兩其手,兩其耳,兩其目,而一其舌,
使多聞、多見、多行、而少言也。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
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
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人無逸則身常健

「無逸」,推之於勤則壽考,逸則夭亡,歷歷不爽。
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
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
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則為餘辜。

 

人無求則心志安

「無求」兩字,「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無論你的境遇順或逆,你必須活出英雄的志氣。
無論你的歲月長或短,你必須活出生命的光輝。
無論你的事業成或敗,你必須活出永恆的價值。
無論你的地位高或低,你必須活出偉大的奇蹟。
無論你的學問多或少,你必須活出無限的智慧。
無論你的時運好或壞,你必須活出人生的完美。
無論你的未來會如何,你必須好好的奉獻自己。
無論未來的日子怎麼樣過,無論修道路途是怎麼樣坎坷,
希望保持這一顆心,直到永遠。
雖然你只是一滴水,但是在沙漠中,這一滴水是甘泉。
雖然你的思維相對於宇宙智慧來說,只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但這滴水卻凝聚著海洋的全部財富,
是質量上的一,而非數量上的一。
你的思維擁有一切宇宙智慧。
位置低的人向位置高的人奔走時會覺得很溫暖,
但是一旦停下來就會感覺到寒冷。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凡事能夠知足常樂,內心則能感到泰然;
人能夠不貪求的話,人品自然可以高潔。
這裏說的「無求」,是告誡人們要捨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
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
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人無怠則業日精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懈怠而荒廢。
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
勤奮努力,學業荒廢是由於懈怠。
德行的修成,是因為慎思。德行的敗壞,是由於自甘墮落。
人無怠則業日精,成功離你會越來越近的。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三際求心心不有

心,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處處皆是,時時存在,
要到哪裡找尋?
心既不可以形相取,也不可以蹤跡尋,又說無處不是,
無時不有,那麼,心究竟在哪裡?
唐朝懷讓與坦然兩位禪師,有一次去參嵩山安禪師,
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達摩血脈論「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泛觀諸家禪說一切經文,原其至當之理,
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來真佛。
達摩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謂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此靈根也。
以氣言之,為浩然正氣。
以德言之,為秉彝之良。
此氣此德,非色非空,不有不無,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
頓者、使人頓時解悟。
漸者、使人依次修行。
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
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
皆依性體而起。
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人無貪則心常足 人無逸則身常健 人無求則心志安
人無怠則業日精 三際求心心不有 寸心覓妄妄原無
妄原無處即菩提 是則名為真得道

應知佛眼乃五眼之最。
求其致極。不出覔三世心不可得處而見。
所以諄諄教誨。菩薩發心度生。
嚴土。皆不可得的。
實無。有法而為心者。
此也。故可禪師求達摩安心。

修道心法
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念無,妄原無處即菩提,
生死涅槃本平等。
菩提即性體,生死涅槃本來平等。無二無別。
體即自性妙體,用是自性妙用。
用雖千般,體即一如。
即體即用,即用即體。
得無所得。

三世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原無。
妄緣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佛陀示現的肉眼,凡夫所不能及;
諸天之眼界亦無法相比;
二乘慧眼,縱有他心神通,亦不及此;
菩薩雖具法眼,尚未能徹見知曉。

明朝的憨山大師,常常坐在木橋的橋墩上,聽著溪水的聲音。
有一天,他坐下以後,頓忘身心,念頭一動就聽見流水聲,
不動即不聞,最後眾響皆寂,根塵俱泯。
又有一次,他在室中打坐時,又進入坐忘的境界。
直到聽到耳邊數十聲磐,才微微覺醒,睜開眼睛。

黃檗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曰: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
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
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

 

寸心覓妄妄原無  妄原無處即菩提  是則名為真得道

得道的人,肯定有不同于凡夫俗子的。
有功夫的人不一定有道,但真得道的人一定有功夫。
說的功夫不是指武術,是指三明六通與凡夫不同的境界。
是經年累月的積功累德而來的,故稱其為功夫。

世上求道者眾也 然而得道者鮮矣

自古以來,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

 

時已入冬堅冰至

二十四節氣已過霜降,天氣也逐漸轉涼,近期天氣也已出現早晚偏涼,
時序已入冬了,氣溫還會持續下降。不過不少人看著氣象預報,
對於冬季氣候出現的冷氣團、寒流,等帶來的氣溫變化,
總要做禦寒措施。

 

視時之勢有何為  塵勞瑣事處不盡  人生何期有多時

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人生很多事情的結果,並非如你所願,但會發生這些事情也絕非偶然。
被你遇上了,一定有它的原因,它可能是要教會你一些事情,
所以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遇見了不同的人,
面臨了不同的挑戰,那都是我們該遇見的人。

 

莫待夕陽黃花落

醒世詩:
富貴從來未許求,幾人騎鶴上揚州,與其十事九如夢,不若三平兩滿休,
能自得時還自樂,到無求處便無憂。而今看破循環理,笑倚欄杆暗點頭。

戈盾隨身已有年,閑非閑是萬千千。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象簡金魚渾已矣,芒鞋竹杖興悠然。有人問我修行事,雲在青山月在天。

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仙家說也麼。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錦衣玉食風中燭,像簡金魚水上波。
看破紅塵待若何,猶如新燕補舊窩,辛苦到頭還辛苦,奔波一世枉奔波。
積金萬兩空白首,爭名奮利盡虛浮,算起萬般渾是夢,無如急早念彌陀。
榮辱紛紛滿眼前,不如安分且隨緣。身貧少慮為清福,名重山丘長業冤。
淡飯盡堪充一飽,錦衣那得幾千年。人生處世道宜修,貧富榮枯勿怨尤。
勤力經營堪飽暖,勉身節約度春秋。無驕無諂常安樂,利己利他得志酬。
守分無過真快意,活然善養樂悠悠。石火電光瞬息遷,浮生若夢日流年。
蝸牛角上爭何利,螞蟻窩中受苦煎。醒世詩詞 句句箴言 慢慢吸收覺悟。

 

一切往塵盡皆空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人生即有八大苦,生、老、病、死、恩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怨憎會苦、
憂傷別離苦等,欲界眾生欲海執取諸欲,名、色、財、食、睡,
更是受五塵之苦,色界天界眾生雖能斷欲,但還受有色身及輪迴之苦;
無色界眾生雖已無身之苦,但天壽盡還是再受輪迴之苦。
諸多之苦,祇有用般若智慧來照破我們對世間一切法之執取,
才能來度一切苦。

聖神示言要記得  當有不言可喻時

不言自明的,或不容置疑的。
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善於學習的人,老師很安閑,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
學生更把功勞歸諸於老師教導有方。
對於不善學的人,老師教得很辛苦。

保身安命為首要 留得青山可開墾 能夠言寓只於此 有餘空間自思量
希望諸生皆平安

 

【觀世音菩薩開示言】

今日訓文,重點在後面,我無說到真透徹,無說到真明瞭,但是「語帶玄機」,
因為有「不可說」之事,有「不可言」之故,所以就這樣比較扼要、簡要的帶過去,
只要你可以用另外一面的角度,來思考另外一層的意思。

時常說:「天機不可洩漏」。
什麼叫天機?
未來會發生的事,現在不可說,這也是「天機」的一種。

上天創造萬物,但是也來讓萬物自由去發展,
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是聖神仙佛,就是有「悲天憫人」的「惻隱之心」,
因為有時,有啥大事情要發生,有什麼災難要臨頭,這是天道。
有聖神仙佛曾經說過,這是「天人之際」,上天與人的反應,
有的人當然不是很相信,甚至有人不相信,
但是信者恆相信,不信者恆不相信。

所以一部分命運的創造,都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
現在已經立冬,這個節氣,過來已進入冬天了,立冬再加45天就冬至了,
冬至到,節氣到,就是一年的尾聲了。時間歲月的流失,是真快的,
身邊的一些人,新人漸漸出來了,舊人漸漸在離開,
什麼時候輪到咱自己,無人知。

最可怕的就是意外之災,意外之災,不限男女、老幼、不限年齡。
但是咱所需知的是如何「趨吉避凶」,要如何閃過這個災難。

這個災難也不是短時間所來造成的,也是由人類,一點一滴來造成的。
每一個人所有的業,都是自己來造成的,業障現前。
「障」就是一個阻礙。「業」就是個人所造就的。

所以世間上,無真正公平之事,「公平」無法去評論,無法去比評。
所以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咱今生不向此生修,更待何時呢?

目前天災人禍,還未了結,一波過一波,還未結束,還在發生。
有些人知道怕,有些人不知怕,想說管他的,人家怎樣我們就怎樣,
人家怎樣,你是否要和人家一樣。

一句話說,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你走他逃,走哪裡去?逃哪裡去?
同樣是在一個天地的空間之下,你要走哪裡去?

所以今日這篇訓文,我也只是選擇性的解釋,因為字面上的解釋看起來是無什麼,
平實平實,是一般訓示文,大家看看就過去了,但是其中有一些,不言可喻的,可說,
不可說,不可明說,其實也難來比喻的,只是點到的比喻而已。

就是「天地的造化」,
現在世人,大部分都看在目前的利益,當下的利益,都盡量去在爭取,但是在冥冥當中,
所在運作的一些劫難,你不知要走哪裡去,上天雖有惻隱之心,但是也是「順勢而為」,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只是給各位警覺說,大事還未過,還不是太平時機,大家要小心。

要知道「安身立命」,明天的日出,不是人人都看的到,大家都想說,今日已經過去了,
明天要怎樣,明天再說,但是真多人都等不到明天,明天就無法再說了。

你希望你今生可以有多久?時間的流逝,每一日的日出日落,月圓月缺,
雖然好像同一個模式在運作,但是他的當中是一個「變化多端」,
是隱藏真多無形的「生機」與「殺機」。生機無限,殺機也無窮。

咱就是要怎樣可以自保?要如何安身立命?要如何一次又再一次的再相會?
其實這機密,我就是不能說出來,說了出來,我也是犯了「天條戒律」,
但是,說不定,你們每個人都逃的過,所以言盡於此,希望各位,好好的去深思。

把這篇訓文多遛幾遍,看能否探測出、悟出當中弦外之音,
因為我無明示,也無真清楚說起,但是這篇訓文,有淡薄沉重,
當然希望大家能「平安順事」。

上一節也說過一件事,今日我再提起,另外一件事,主要用意就是希望,
大家都能平安順事,其他,吾就不再多言,你們自己去體悟,
我就簡單說明至此,你們看還有疑問否?
今日訓文我不多做解釋,你們自己去探討看看。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