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境心牽動真常心 是故心生心緣滅,均是自己心生滅

104菩聖宮言啟示錄(十三)

              【民國一0四乙未年八月廿五日】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境心牽動真常心
吾觀諸生心弗靜,皆因前塵起境心,是故心生心緣滅,均是自己心生滅
【聖訓解析】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你要是起無明心,就不能成佛;你要是起真如心,就會成佛。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有什麼念頭,就有什麼現象與之相應;如果什麼念頭也沒有,現象也就無從生起。
這兩句話是《大乘起信論》中的名句,也可以說是佛教的唯心論。人世間的種種現象不外乎「法」,經中有萬法因緣和合所生之說;「法」是所有人、事、物間所顯現的一種關係。經云:「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也有「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現」之說。「心」依其體性,執著的,是這一顆心;能思索的,也是這一顆心;超越,是用這一顆心;能夠萬緣放下,也是這一顆心。妄想心,生了,種種法就生;妄想心,滅了,種種法就滅。其義理相當深奧,種種妄執隨事攀緣,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平常所結交的朋友,來瞭解這個人的特質。一切法皆是心念的產物,所以尋找自己的真心,唯有迴光返照,認識自己的心,才能找到自己真心不變。是故佛說:『心生種種法生,法生種種心生;法滅種種心滅,心滅種種法滅也。』皆先發於「心」,其後,方現之於「身口」,是故欲成就佛道,須有「廣大心」、「清淨心」與「深信無疑惑心」,進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方能成就「佛道」。
境心牽動真常心,吾觀諸生心弗靜,皆因前塵起境心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容易受環境牽動故修道要修心、煉心,遇到千變萬化的境緣的時候,內心能如如不動。佛之所以能成佛,因佛之修持,能達至心不被境轉,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可以時時保持清靜,修行人能常保內心如如不動。《清靜經》『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真常之道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自在,都可以得到本性中生生之益的道。常常有人會以聽到某個演講,一時的感動、或靜坐到某一種一時的禪悅為道,或以身體一時的輕妙舒爽為道。開啟先天靈性智慧,引導後天自然對應。強健體魄也強壯內在心靈,發揮人類更多隱藏的能量。呂祖云「真常能應物,應物自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迴,氣迴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修行到此,自性清清朗朗、靈靈覺覺,超然物外,心閒而不忙,應事不迷,「事來則應」,常應則無所不應。常者道體也,應者靈機也,言道體可以隨機而應萬變也。「事去則忘」,如浮雲過空,雲過則天又清又靜。悟境心始境,知心境亦清。淨心無染境,了境心無形。心空識無境,眼障耳不聞。真性涵宇宙,意淨天無雲,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徹悟本來我,一通一切通。
是故心生心緣滅,均是自己心生滅
「生滅」說明了宇宙間沒有恒常的事物,只不過屬於物質層面的生滅,經中說言:「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少年時是一個面孔,青年又是一個面孔,到了中年、晚年又是不同的面孔,已經衰老了;其實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一直在邁向衰老。所以佛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所有一切都是無常、苦、空,都是敗壞不安的。這個無常的生命,像是為風吹動,在水上搖晃不定的月影,每一剎那都在變幻、生滅。然以般若觀照,不論世間法或出世間法,均是平等,皆應空卻,才可證實相。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雖然只有七句,內容卻很深奧。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