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天上聖母降 天地有生生之德 上下同德以共榮 聖人有教化之功 母儀有天下之範 降靈訓示以垂教 施德不有所靳惜 弗為居德而自飫 人之常於情理法

111菩聖宮言啟示錄(二十)

民國111年3月16日【歲次壬寅年二月十四日】

天 地 有 生 生 之 德
上 下 同 德 以 共 榮
聖 人 有 教 化 之 功
母 儀 有 天 下 之 範
降 靈 訓 示 以 垂 教
施 德 不 有 所 靳 惜
弗 為 居 德 而 自 飫
人 之 常 於 情 理 法
大 都 有 所 偏 頗 矣
於 今 人 情 及 世 故
大 都 以 勢 力 著 眼
禮 儀 德 教 趨 淡 矣
現 實 社 會 之 人 生
有 誰 在 乎 誰 是 誰
利 益 順 序 排 優 先
世 故 之 邦 鮮 矣 仁
試 觀 今 日 之 世 道
陰 陽 消 長 之 盛 衰
由 微 察 顯 應 可 知
素 位 而 行 猶 不 保
潔 身 自 愛 遇 池 殃
如 何 自 處 保 安 身
定 是 一 門 大 學 問
細 微 幽 深 察 不 到
顯 眼 明 朗 不 易 躲
朗 朗 乾 坤 何 所 為
唯 有 大 道 坦 可 行
不 會 損 名 及 傷 身
至 此 吾 意 已 甚 明
知 悟 者 為 吾 生 也

天地有生生之德 上下同德以共榮 聖人有教化之功 母儀有天下之範
降靈訓示以垂教 施德不有所靳惜 弗為居德而自飫 人之常於情理法
大都有所偏頗矣 於今人情及世故 大都以勢力著眼 禮儀德教趨淡矣
現實社會之人生 有誰在乎誰是誰 利益順序排優先 世故之邦鮮矣仁
試觀今日之世道 陰陽消長之盛衰 由微察顯應可知 素位而行猶不保
潔身自愛遇池殃 如何自處保安身 定是一門大學問 細微幽深察不到
顯眼明朗不易躲 朗朗乾坤何所為 唯有大道坦可行 不會損名及傷身
至此吾意已甚明 知悟者為吾生也

 

【聖訓解析】

「天地有生生之德」,

上天有好生之德。
《易經》中的「天地之心」。
生之為美,生之為德,這是天地之道德,天地之品質,天地之境界。
生生之德,也是生命價值的基礎。人要從「天」中得到更多的悟性。
《周易》說:「天地變化,聖人效之」。人達到了天地之德和天地之境界。
「生生」既是天地之德,也是人生之的。
《易經》「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傳》天地自然或宇宙的價值在於化生萬物。
《繫辭傳》「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根本的屬性就是「生」。
生生不息,日日更新,不斷有所創造,這才是天地最大的德行。

「上下同德以共榮」,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不管是為官,還是庶民,大家有共同的道德觀念,
守同樣的法,可以共榮共存,共同營造繁榮的社會。

「聖人有教化之功」,

「聖人」,被大眾認為具有美德和神聖的人。
在中國,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學造詣高深者,稱聖人。
聖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諸子百家書籍。但也有聖人是被大眾尊奉為聖人。
天地之數,不能獨以寒暑成歲,必有春夏秋冬。
聖人之道,不能獨以威勢成政,必有教化。
故曰:先之以博愛,教以仁也。難得者,君子不貴,教以義也。
雖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也,教以弟也。
此威勢之不足獨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母儀有天下之範」,

母儀天下,源遠流長,大家都知道的母儀天下,這是一個好的典範、模範。

「施德不有所靳ㄐㄧㄣˋ惜」,

「靳惜」吝嗇;吝惜;珍惜。
《宋˙蘇軾》「上戶有米者,皆靳惜而不肯出,其勢非大出官米,不能救此患」。
做好事,做道德,分享別人,不要吝嗇。做好善德,不要不捨,做善事,
累積功德,功德林越大,寶藏會越多。

「弗為居德而自飫ㄩˋ」,

「自飫」,不要自滿。就是自私,無功德心。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只知沽名釣譽,不知有正法。
但要無染著,不要做那些不潔淨的事情,這就是德。
「若覓功德法身」要立功德;有功德,法身也就成就了。
要建功德,一定要學習古來大德的態度,
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自利、不打妄語,永不退轉。
心念菩提心,永不離開菩提心。
不要自滿,如果覺得自己博學多聞、偉大或高貴而驕傲,
將得不到任何的功德,因此拋掉自滿,在修行上,沒有絲毫的動搖。

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遇到好人好事,學會感恩。
人心是相互的,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人之常於情理法,大都有所偏頗矣」,

做任何事情,我們要兼顧情理法。
中國人一向比較注重人情,所以把情放在前面。
但是,現代化的法治社會,一切依法辦理。
所謂的情理法到底要怎麼用?
「情、理、法」,是處理事情的方式。新聞報導也常聽到,
某些犯罪於情可憫,但警方卻不得不移送,檢方不得不起訴,
為何有所謂不得已,就是因為司法上是法理情,才會有不得已,
雖於情可憫,但於法不容,這時就必需依法移送,不能偏頗了。

「於今人情及世故,大都以勢力著眼」,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同情心。古代的英明君子有同情心,於是有仁政。
憑著同情心,實施仁政,治理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上運轉小物件一樣」。
荀子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順著這種本性),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生而有嫉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
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知世故而不世故」,通曉為人處世的道理,卻不去左右逢源。
「世故」世俗的人情習慣,待人處事圓潤周到。
「人情世故」是一種人生智慧與政治智慧,凸顯了人情世故,不以勢力著眼。

「禮儀德教趨淡矣」,

禮儀教育—品格教育的起步點,孔子所說的「德、禮」和「恥、格」,
要讓學生成為有品格、有正向生命觀的人,禮儀、德教,是起步點。
「不學禮,無以立」。

「現實社會之人生,有誰在乎誰是誰,利益順序排優先」,

現實社會。人善,被人欺。社會太過現實,看淡一點。人與人之間,
無私換來自私,付出換來傷害。說好人有好報。誰在唱狼愛上羊,
永遠都是狼在吃羊。
勇敢面對現實,才不會白忙一場。一個人的處境,確實很殘酷。
尤其,當自己覺得很弱勢的時候,但總得面對殘酷的現實,
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再努力也沒有用,這就是現實。
現實社會「人若沒錢不如鬼,湯若無鹽不如水」。
所謂「誰虛偽誰高人一等,誰真誠誰傻瓜」。
這社會,太現實,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寸步也難行,人和人相處,
你若有錢,周圍全是笑臉,四周盡是甜言。
你若沒錢,誰見了你都煩,這就是現實人生,赤裸裸的人性。
人太善良會被人欺。對人太好,會變成理所應當。
太過憨厚,會被人當傻瓜。太過義氣,會被人利用。
人生就像生意,付出的不一定會有回報,這是社會太過現實的一面。

「世故之邦鮮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中國在清末以前連小說也有道,大家必須學仁,才懂世故人情,懂天理。
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唯心,故唯實。
外在為「禮」,內在為「仁」。
孔子及其弟子認為「仁、禮」是人道之本。
仁者人心之天也!不仁者以偽滅天下。
剛毅木訥何以近仁,其本心存也!
巧言令色何以鮮仁,去本心遠矣!
聖人察其外之所以異,而知其中之所存。

「試觀今日之世道,陰陽消長之盛衰」,

陰陽消長,是指對立互根的陰陽雙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處於不斷的增長。陰陽二氣一日之內的盛衰與其一年四季的
消長變化是相類似的。
陰與陽之間在不斷地進行增進、進退,和發生盛衰的變化,
陰陽消長反應了事物的盛衰。陰陽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
自然界氣候的異常變化和人體的病理過程中,也存在著陰陽的消長變化。
但這並非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的正常消長,而是超出正常限度的盛衰改變。
人生命運蘊含陰陽理論,生老病死、旦夕禍福,是陰陽消長的作用。

「由微察顯應可知,素位而行猶不保,潔身自愛遇池殃,如何自處保安身,
定是一門大學問」,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一些事情,不要「天馬行空」,所有的「沙漠的綠洲」,都是一些幻景。
好像「水中月、鏡中花」,看來真美,但是要去拿,就拿無,
那是不實在的東西,但是人的欲望不斷,時常被物慾望的生生不息,才是一切的源頭。
聖母說:「在這多災,多難社會當中,如何自保?如何求生存」?
災難有時由天降,防不勝防,說有人路上走,有時被撞。
天上也會落下什麼,這實在是有苦難言,無處伸冤。
新聞報導「禍從天降,屏東一名高中女老師,今天一早從家裡出發到高雄上課,途中對向車道,
突然飛來一塊鐵片,當場砸死了女老師」。
人的欲望不斷,時常被物欲牽引,一個心時常無帶在你的身,一個心時常「雲遊四海」去,
所以說「心猿意馬」,要拴住,無那麼容易,這就是要深深體悟、覺悟真理。

「細微幽深察不到」,

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彎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屬僻靜的地方。
洞幽察微,徹底地看到幽深微妙處。
見微知著,恐有估計不到的災禍。
只有明白幽深的事理,才能會通天下的心志。
只有知悉細微的徵象,才能成就天下的事務。
只有神奇地融會《易》道,才能不需急疾而萬事速成,
不需行動而萬理自至。

上節說的啥是「覺照」?
「細心省察」,細心到啥程度,省察到啥程度。
「細心省察」,就是「反觀自照」,
大家大部分都是看到對方,無看自己,因為看不見自己的背,絕對看不到,
除非你能轉頭到後面,但是知道,無可能啊!
所以要覺照,就要「反觀自省」,一些道理,你若有徹悟,人說一理通、萬理徹。
一些比較細微幽深的道理,別人不容易發覺的,你能察覺,洞燭先機,
你就是人上人了。
時常說沒有早知道,都是事後才知道,若能早知道就天下太平了。
給大家共同勉勵,不特別強調什麼,大家應該知道才對。

「顯眼明朗不易躲,朗朗乾坤何所為」,

朗朗:明朗、清亮。
乾坤:《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裏指天地、世界。
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幽幽天地幽幽風。朗朗乾坤朗朗月。
朗朗乾坤,天下的意思。
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光天化日。清清白白。

「唯有大道坦可行,不會損名及傷身,至此吾意已甚明,知悟者為吾生也」。

要知「大道」,才能走上高平、淨直的大道,直達目的地。
在觀察道路時,想到一切道中的菩薩道,唯有善知識,才能正確。
坦坦蕩蕩過生活,簡簡單單走人生。
有修心的信念,在鬧市也無妨。
有淡泊的心念,在功利的社會也可行。
以凡夫心欲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之念,對佛法生起大崇敬心。
大智驪珠,慧發天真,口誦心唯,俯仰皆是。
禪宗「不立文字」,深明文字功用,更知唯有以切要恰好之文字,
方能會歸般若無盡之。
不立文字,過化存神,寬坦可行。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驕泰以失之。君子,以位言之。
道,謂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術。
發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謂信。
驕者矜高,泰者侈肆。生活當中,總有一些人不懂裝懂,
彷彿自己無所不知,其實這種做法非常愚蠢,
真正聰明者,絕不是這樣。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餘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既然如此,還要汲汲於求知,那就只能疲累不堪了。
明知生命有限,但心知的欲望,卻是無窮無盡。
真正的智慧,也唯有如此智慧,才能夠善用有限生命,
轉化成就無限的生命。
吾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
能圓成道德的君子,就有別於凡庸之人。

 

 

【天上聖母開示言】

「天地有生生之德」,
天生萬物,地載萬物,天生地成,這是大自然的條件,生存、變化,生生不息、循環不已。

「上下同德以共榮」,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不管是為官,還是庶民;不管是在上位者,或是一般的平民,
大家有共同的道德觀念,守同樣的法,就可以共榮共存,共同營造一個繁華的社會,
就不會社會事件,層出不窮,當然,這是一個真美滿的遠景,但是往往社會事件,
人情世故,爭鬥吵鬧,這是層出不窮,永永遠遠都沒有停息的一天。
人是群居動物,大家若無法同心、同德,雖然共同處在一個同樣的土地上,
也有不同的紛爭,紛紛擾擾,已經五千年的歷史,就有五千年的爭端,
全都不斷,不管好事、壞事,每天都在上演,這連續劇,永遠沒有結局,
舊的落幕,新的又開幕,這實在是,沒完沒了。

「聖人有教化之功」,
當然聖人功德,不在話下,教我們「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大家都朗朗上口,
都知道的,但是大家都不一定做得到。
「聖人有教化之功」,不是聖人過失,這是聖人不辭辛勞,也是在給我們教化。
經典,一些書籍,真多也是在教化,如何守德,道德觀念,說在說,聽在聽,
做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些因為各人環境不一樣,各人生活條件不同款,就有各種不同看法、
想法、做法,引起著社會上吵吵鬧鬧,爭奪不休的事件。
為著什麼?為著生存,為著利益,為著公平。
但是世間事不絕對公平,你有的,我不一定有。你無的,也不是大家都無。
就是無法都公平,所以世上的事件,就是紛爭不斷,就是無法平靜。
誠如孔子所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真好、真美滿的願景,
但是就是真難來達成。

「母儀有天下之範」,
母儀天下,已經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源遠流長,大家都知道的母儀天下,
這是一個真好的典範,真好的模樣,讓我們看。但是看歸看,做歸做,
也是二回事,二樣情,這也是無可奈何。

「施德不有所靳ㄐㄧㄣˋ惜」,
做好事,做善德,分享別人,不要感覺捨不得,不要吝嗇分享,
不感覺可惜無彩,這就是做好善德不要不捨,做善事,儘量做,
累積功德,功德林越大片,裡面的寶藏越多。

「弗為居德而自飫ㄩˋ」,
你有功德之時,享受功德之時,「自飫」不要自己滿足自己,
就如說,我自己吃飽飽就好,不管你去3721,那就是自私,無功德心,
就是這樣的意思。

「人之常於情理法」,
所以在這社會上,有真多真多的不公平與不如意,因為每一個人
處理任何事情,要兼顧「情、理、法」三樣都顧全,無可能。
因為「情」字,為何排第一,如果對方是你的親友,優先次序就不同,
除了你的親戚朋友,再來就要說理了,評理了,看誰有理有足,讓人評理,
有理、無理來說,是否合法呢?
雖然有理,法律就不是這麼規定,你也沒辦法,所以要兼顧情、理、法,
真難來兼顧,無法可以顧到全部周全。

「大都有所偏頗矣」,
好像天道最公平,上天最公平,但是最起碼,也是分春夏秋冬。
春生,發芽、生長,一些動物,開始出世。
夏生長,秋天收成,秋殺後。冬就休息,一些生機隱伏,等到下一年,
春雷一響,欣欣向榮,大自然一片的生機盎然,又是循環的開始,
大自然的天道,也有循環有順序。

所以情理法,顧周全,實在是真困難,連一個人心,都無法生在正中央,
大部分的人,都偏在左邊,所以人會說「偏心」。
大家都有偏心,若說心在正中心點,可能無啦!
也是少之又少,一萬人中找無一人,大部分都偏左邊。
一個人的心,都無法放正中了,哪裡說你為人處事,哪有法度又兼顧情理法,
何況說現在世局,現在社會,為何紛紛擾擾,爭奪這麼多,不是為了一個「利」嗎?
利是人情之所必爭,這是仙佛時常說的。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都是一樣。

為何會戰爭?也是為了國家利益,不說侵占土地,但是生意上的勾結、來往,
才會引起戰爭,也是為了利益。剛才說賠錢生意無人做,但是殺頭的生意
就是有人做,為了小小利益去做,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利」禾+刀,收成。只要是凡人,逃不出「利」字這關,所以修持,
哪有那麼簡單,看破世情,無那麼容易,離開人群,你的食衣住行,無法打理,
要多大決心,多大頓悟,現在社會,大部分有權有勢的,站風頭,無權無勢,
在風尾,堪忍的,就過的去,不堪忍的,說掰掰,人生也是真卑微,真可悲,
如何看破一切,當然看不破,為著生存,為著生活,越看心中罣礙越大,
心中欲望,永遠無法將之消除,但是人生四大痛苦「生老病死」,無法逃過,
這是人道的循環,有生就有滅,有滅必有生,生生不息,這個社會,才能存在,
所以運有好有壞,有高有低,說陰長陽消,比做小人、君子。

小人得勢之時,必然君子失勢。失勢之時要退隱,等待時來運轉。
君子得勢,小人失勢,這是一定循環的,無法避免。
在這多災,多難社會當中,如何自保?如何求生存?
災難有時由天降,防不勝防,說有人路上走,有時被撞。
天上也會落下什麼,這實在是有苦難言,無處伸冤。

「素位而行猶不保,潔身自愛遇池殃」,
素其位而行,守自己本分,無做超過的事,平平穩穩,也會受意外災殃,
這要如何是好。
也不是要與人爭官奪利,只是安分守己,做一個善良百姓,都會遇到意外之災。
要如何趨吉避凶,要如何來安身立命,看來是無啥門路可走。
所以菩薩說「登彼岸」。
彼岸在眼前,手搆不到,腳跨不過。
用游的,用坐船,::方法很多種,但是就過不過,風平浪靜還好游,
大風大浪,性命攸關,各種都有各種難處和關卡,面對這麼複雜的社會,
面對這麼難處理的人情世故,要如何安身立命,當然這是一門真大的學問。

在當今這個社會,要「獨善其身」,都感覺困難了,何況說你有雄心大志,
要「兼善天下」,不是難上加難嗎?
現在哪一個為官者,心無偏頗,哪一個做的正,放眼天下間,找無這種人,
大家為國家利益,為著個人利益,豁出去,不惜一搏,為著利益,上刀山、下油鍋,
在所不惜,利字真大。「上刀山、下油鍋」為著一個「利」字在所不惜,
咱要好好深思,一些事情,不要「天馬行空」,所有的「沙漠的綠洲」,
都是一些幻景,好像「水中月、鏡中花」,看來是真美,但是要去拿,
就拿無,那是不實在的東西,但是人的欲望不斷,時常被物欲牽引,
一個心時常無帶在你的身,一個心時常「雲遊四海」去,所以說「心猿意馬」,
要拴住「心猿意馬」,無那麼容易,這就是要深深體悟、覺悟真理。

像上節說的啥是「覺照」?
「細心省察」,細心到啥程度,省察到啥程度。「細心省察」,就是「反觀自照」,
大家大部分都是看到對方,無看自己,因為看不見自己的背,絕對看不到,
除非你能轉頭到後面,但是知道,無可能啊!

所以要覺照,就要「反觀自省」,一些道理,你若有徹悟,人說一理通、萬理徹。
一些比較細微幽深的道理,別人不容易發覺的,你能察覺,洞燭先機,
你就是人上人了。
時常說,沒有早知道,都是事後才知道,早知道,就天下太平了。
就是給各位共同勉勵,不必特別強調什麼,應該怎樣做,就怎樣做,
說到此,大家應該知道才對。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