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 武德宮 天官武財神

105眾聖神仙佛(五)

天 薫 香 液 髮 蓮 露
官 相 莊 嚴 敬 三 聖
武 貌 玉 慈 文 殊 賢
財 象 法 王 普 賢 惠
神 題 道 疆 贊 香 凛

天 樹 楊 柳 河 岸 堤
官 滔 折 月 心 無 乘
武 旅 江 戶 彩 旭 飛
財 策 仙 侶 乘 翼 馬
神 踪 道 駒 騁 馳 揚
徐 州 精 義 岳 中 翎

武貌玉慈文殊賢  財象法王普賢惠

普賢菩薩給我們的啟示

很多人對《華嚴經》很陌生,對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也比較陌生,不像觀音和地藏,還有阿彌陀佛,你要是生病了,或者遇到災難了,都是觀音菩薩在管,死了阿彌陀佛來接。那普賢菩薩在管什麼呢?普賢菩薩其實就告訴你一個事實,就是你不要忽略了你生命中有富貴的部分。

如果去了解歷史,就會發現,中國有很多所寺院,叫做華嚴寺,或者曾經被皇帝命名為華嚴寺,後來又改名了。為什麼叫做華嚴寺,就是來自《華嚴經》。佛法的目的,是告訴我們生命中有富貴的部分。

很多人學佛,是抱著一種求現實利益的心來學的。當然,這個是引導你進入佛門的善巧方便。但是你入了佛門,還是如此執著世間物質的享受,那說明離佛法太遙遠了。佛法的精髓,就是你要開發出內心的富貴相。

什麼叫做富貴相。不是說,金銀珠寶就是富貴相。貧窮就是沒有福報也沒有智慧。那為什麼會貧窮,就是內心不富貴,就是你常覺得自己很缺乏。記得,這就是貧窮相。

你有沒有常覺得自己很缺乏,錢永遠不夠多,名利永遠不夠大,時間通通用來賺錢,也沒有空念經。總感覺自己很缺乏,這就是貧窮相。禪宗講的,見到本心,本性。那是什麼?首先你要發現自己內心的莊嚴和圓滿。

永嘉大師說:窮釋子,口稱貧,實則身貧道不貧。道不貧就是他已經發覺了內心的圓滿。這時你才會想到去付出,去奉獻。那些真正發心把自己奉獻出去的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圓滿。

一般覺得,我福報不夠,所以要布施,讓我更多福報,賺更多錢。這個心態,其實是不夠究竟的。雖然可以促成你布施的動力,但同時你會常常覺得,自己仍然很缺乏。哪怕當了皇帝,把整個江山布施出去了,可是你仍然覺得很缺乏。

達摩來中國時,見梁武帝。梁武帝就問他,我一輩子建寺齋僧,功德大不大?這說明了梁武帝還覺得自己有缺,因為有缺,他就沒有信心,就去問達摩祖師,希望達摩給他認可。但達摩說,沒有功德,只有福報。什麼是功德,是開發了內心的富貴,才是功德。

大家到廟裡去,你去布施,祈福,求世俗事業。這說明我們仍然在第一層次。所以我們會有所求,這就是你資糧道不足。記得,修行一定要資糧道足夠,上路就很快。很多人一直在找方法。如何消業障,如何開悟,如何成佛。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具足我們的資糧道,好比我們的糧草。

真正進入修行,是不容易的。開悟的人,是三朝天子命,七代狀元才。這些就代表你資糧道很足夠,你要成就就特別快。

《法華經》說,佛陀修行,是聚沙成塔的修,經過無數長的時間。這麼長時間內,佛陀都在累積他的資糧道內。

其實開悟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快的。就相當於臨門一腳。禪宗公案,祖師大德看到花開了,他也開悟了,聽到聲音,也開悟了。為什麼這麼快?因為他資糧道已經足夠了。所以,在修行前,先累積資糧道。

每個人內心都是富貴的,就是你不缺少任何東西。但目前雖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但不受用。為什麼呢?

這就是資糧道不足,你無法啟用。那先培養福報,積累福德資糧,就按照普賢菩薩十大願來做。禮敬諸佛,稱贊如來等等。

當你受用時,你的心量就打開了,那你要做事業,就比較容易。祖師也是活一輩子,他那一輩子為什麼就是死而不亡,死了人們還記得他。就是他不僅心態富貴了,而且也做了許多富貴的事業出來。

學佛一定要啟用,道理可以講,但轉化出來最有用。祖師就是會做事的人,他們建寺,弘法利生,踏實的兌現出來。這才是真修行者。單單只會說,不會做,那不算大富貴。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本文引自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5/248241.html

普賢菩薩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