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財神大天尊 聖訓解析【民國一0五丙申年四月廿四日】105-05-30

105眾聖神仙佛(五)

天地覆載之萬物

天地無私:天地覆載萬物,沒有私心,大自然是公正不偏的。
可用來形容待人處事公正無私。
天地無親、天道無親、天公地道。
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
人卒雖衆,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為也,天德而已矣!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為為之,之謂天,无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
這個道,上順天時的循序變化,下依水土之特性,是如此的自然。就好像萬物受天地的覆載,自然的、沒有拘束的生長;好像四時交替運行一樣;好像白天太陽、晚上月亮,日月輪替,照明大地。萬物同時在天地之間生長發育,而不互相傷害,仁民愛物,止於至善。
古語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古人認為上天造就萬物並賦予其美好的德性,為其制定了法則,生成萬物一片仁慈之心。從「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出發,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仁愛精神。
古聖仰觀俯察之哲理,洞悉宇宙造化之玄妙。陰陽消長、日月運行,週而復始;四時有序,天地覆載,萬物,各具有其生長之理,曰「天理」。悖於天理則無以存矣!為人處事,務必遵守道德行為規範,使天理流行。有理行遍天下,凡事成就圓滿也。
常存感恩心,人生很幸福,感什麼恩,天地恩,天地對世人有覆載之恩,假若沒有天地,萬物無法生存 天地有好生之德,長養萬物。

 

官吏為民謀福利

諸葛亮《誡子書》『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志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嘆窮廬,將復何及!﹄
在此誡子書中,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
富國之本在於富民,同時也是寓富國於富民之中,也就是說,法家是以為人民謀福利,
君即為民謀保聚。蓋君猶心,而民猶體。體安心始泰,未有百姓困阨於下,而君臣能相安於上者也。
誠能發積儲以救群黎。
『賢能之士』能出人頭地,為民謀福利;貪贓枉法之官吏速得嚴懲。
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行政倫理,例如中國傳統的官吏
不盲目附會,勇於任事;不推諉塞責。並以「利他精神」為工作原則,積極主動為民謀福利。
作官之後,懷抱著偉大的責任和理想,不管職務大小,盡心盡力,為人民謀福利,這種官吏,我們稱之為『良吏』。

 

財利人人皆欲求

好花欲求取,勸君直須折,莫待好花過,無花空折枝。
窗外有藍天,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聖人教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為仁。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孔子說:行仁要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居敬而行簡」即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儒家的基本原則。
「敬」是心平氣和、專注當下,使自己的一切思想、言行皆合理化
對於自己的修養要嚴謹,對待別人則是恭敬寬容,又能厚待別人,如此才是行仁的方法。
喜悅人生:以戒為師。
修道是為自己而修,非為別人,不修人情道,要依法不依人。
修道要心甘情願,法喜充滿,越修越快樂。
送佛要送到西天,以德性來引導眾生,用愛來包容眾生。

 

神明應驗眾所求

「至誠通神」,人心有誠才能感通神明,而有所應驗。敬神最主要的是心意,有虔誠的心意,表現得體。

大道無情善德居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佛說:「『仁、義、禮、智、信』,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大道普傳,頓法法門已開,有緣佛子速速求真,勿再受塵情所迷,世間一切皆幻境,到頭來總是空。

 

天意如此弗逆之

日出日落,自有定時。潮漲潮退,井然有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天意不可違,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順著天意做事,逆著個性做人。
意思是順著天意做事,用正面的角度來看,就是要跟著環境走,不要太過於自己,
因為自己的個性如此,對不認同的事情強烈攻擊。逆著個性做人,對於和自己個性相逆的人,還能相處的很好,才是會做人。處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遇上形形色色的人,如何相處。

尊天敬地如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天地無私,以德為尊,禮賢容眾,化育萬民,妙法不二,無字經文,覺路印證,率性之門,宏儒懷志,
,扶正綱倫,窮力贊天,浩氣長存,格物除欲,唯理可陳,淑世之用,人里為親,圭皋彰顯,教化之根。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恩歌天地之間人為貴,以德為本孝當先;為人應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孝悌齊家家和諧,孝悌治國國泰安;兒女能把父母孝,家庭和睦一世安。自古忠臣多孝子。

 

日月合明照萬物

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風以幹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物長。
人者何?聖者,通也,道也,聲也。道無所不通,明無所不照,聞聲知情,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
陰陽化,列星朗,非其道而物自然。
故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
神明接,陰陽和,而萬物生矣!
故高山深林,非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為飛鳥也;
流源千里,淵深百仞,非為蛟龍也。
致其高崇,成其廣大,山居木棲,巢枝穴藏,
水潛陸行,各得其所寧焉!
夫大生小,多生少,天之道也。
故丘阜不能生雲雨,榮水不能生魚鼈者,小也。
牛馬之氣蒸生蟣虱,蟣虱之氣蒸不能生牛馬。
故化生於外,非生於內也。
夫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割於陵,蛟龍,鼈屬也。
日月照,列星朗,陰陽和,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夫道者,藏精于內,棲神于心,靜漠恬惔,悅穆胸中,廓然無形,寂然無聲。
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凝結為地;天為陽氣,地為陰氣,二氣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可見,陰陽是兩種哲學上(非科學),故陰陽可無限細分。
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
《管子》:『是故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時者,陰陽之大經也。刑德者,四時之合也;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者。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寒極生熱﹐熱極生寒。超過陰陽正常的消長限度﹐事物必然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人體生命過程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在動態的相對的平衡之中﹐顯示出人體生命過程。
陰陽消長平衡:陰陽對立、依存關係非靜止不變,而是處於「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不停變化之中。陰消陽長,陽消陰長不斷的運動變化。在絕對的運動中包含著相對的靜止,在相對的靜止中又蘊伏著絕對的運動,在絕對的消長中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在相對的平衡又存在著絕對的消長。陰消陽長﹐陽消陰長,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例如日夜的轉換﹐四季的變化,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在正常情況下,陰陽雙方應是長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過了這一限度,一般說來,陰陽的消長是指陰陽雙方在數量上的減少或增多,故可視為事物變化的量變過程。陰陽的消長變化一般有兩類不同的形式:一是陰陽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
陰陽消長是指事物對立著的兩個方面,不斷運動變化,一直處於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恆動之中。陰陽之間的消長關係,在一定限度內,保持著動態平衡,以維持事物的正常發展和變化。如果任何一方消得太快或者長得太多,超過正常限度,必然破壞。
如陰陽消長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則平衡被打破,在自然界則引起災害,在人體則引起疾病。
在陰陽消長過程中,事物由「化」至「極」,即發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陰陽正常消長的閾值,事物必然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
臟腑組織器官的器質和生理功能發生某方面變化,往往會破壞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這樣也必然。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易繫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直接影響萬物的榮枯生死,人們如果能順從天氣的變化,就能保全「生氣」,延年益壽,否則就會生病。
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故陰陽,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為能盡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
浩然無害,則天地合德;照無偏繫,則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則四時合序;酬酢不倚,則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後能無方體;能無方體,酬天地合德,日月合明,「萬物皆備於我」,
言萬物皆有素於我也;「反身而誠」,謂行無不慊於心,則樂莫大焉!
立義云:「聖者,通也;道者,聲也。道無所不通,明無所不照,聞聲知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均被尊為聖人,這些古聖都是德配天地,中庸之言:「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
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

 

天若未陽一切闇,燭龍未照何有光

言天的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這地方之所以有光,是由燭龍所照亮。
現在研究這些也都認為是「龍」的早期形象。實際上,想想這些東西跟甲骨文文字對照,
證明古人想像的「龍」就是這個樣子。
耿,光也。介,大也。既遵道而得路。遵,循也。路,正也。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天問屈原的詩˙天問˙翰廬
增城九重,其高幾里?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虬龍,負熊以遊?
雄虺九首,儵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璺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燭龍:千百世代的古今奇緣。
羲和(主日月之神)。
將燭龍與日月並列,問天上沒有日月之際,燭龍如何把天照亮?
「仰望繁星萬點,人不能不覺悟」
堯、舜所以有光,大聖明之稱者,以循用天地之道,舉賢任能,使得萬事之正也。
夫先三后者,據近以及遠,明道德同也。五臣云:循用大道。
何桀紂之猖披兮,桀、紂,夏、殷失位之君。

 

一切自有吾作主,訾詈弗已無用處

如來告曰:『囊昔刹中,有一僧人,自恃才辯,與人談論,必欲爭勝,稍或拂意,即生瞋怒,遍指獸名
,訾詈弗已,究之咒詛於人,只害己身,積孽愈深,罪報愈重,萬劫寒冰,無能解脫,豈不悲歟!如是諸大弟子,諦聽斯言,互相誠謹,皆願眾生,永斷口業,無墮惡趣,然業有四端,誹訾毁謗。

 

謗訾的意思

訾詈弗已:鄙薄人,譏訕人,詈罵人,輕辱人。觀其說法。如雷如霆。要處如約如契。用處如日如月。合處如父如子。故一時英奇博達之士。皆重其道德。

訾詈弗已「真常之道,各具於當人之身。凡人之動靜語默,皆此真常為之妙用,應事接物,曲當弗遺,儒謂『至誠無息』,道謂『真常得性』,釋謂『常性真心』。
天下之本,實惟君身,身脩之化,至疾至神,脩身之功,正心誠意,由身而推家齊、國治、正心、律已,罔有弗恭,意誠及物,幽明感通不誠、不信不正,曷令顛迷昏狂,咎惡滋甚,仰惟聖哲,夜寐夙興,如對上帝,如承神明,制事以義,制心以禮,内外夾持,罔或過舉,聲律身度,左矩右規,一言一動。

 

遐想猜疑亦無謂

失卻的溝通萌生的猜疑,輕易疑忌,學會說服自己,自己給自己釋懷,也許我們的人生會少了許多的無謂。醒悟時,人生中原來過去堅持和固執的,都是輕描淡寫、不足以道的無謂,誰會知道最可怕的敵人是自己那份猜疑,世人紛紛,無限遐想。

金言玉律就此推
把聖訓垂示,奉為圭臬的金言玉語,金科玉律。藉著古人的智慧,將一些名言或一些哲學觀念。
金言玉律鎮邦國,禍根就此無生處。
饒啊饒,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
耐耐耐,耐一時,火坑變成白蓮池。
《陰律無情》判官說:「死後才懺悔已經太遲了!」

諸君望月照當前
非言語可形容,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萬有一切自有數。

若問宇宙萬有是誰創造的?究竟是上天所創造。世間萬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法數,這些規則法理自有
在萬有之先,遠比一切崇高,自有永有。
早於所有創造至高之主宰,蓋過一切,遠超創造物,宇宙及塵寰,在萬有產生之先。
神是造作萬有,統管萬有,並且調度萬有的神,祂是包羅萬有
的,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豐富,一切正面事物的實際。

 

萬有有成毀,(有一物剋一物者、有一物剋數物者)更替隨時空,每日有人來世、每刻有人去世。
宇宙萬物之運行
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盡的時間為宙。有為、無為、色心染淨一切萬法,假名萬有。
一切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一切萬法,若自有者,不應待緣,眾緣生故、即無自體,亦無自相,非有而有,幻相不實,有即非有,當體即空。
人類的本能秩序和法則,是物質界的基礎。
隱藏的意義是『世界的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數啊!
看重自己,看重別人!此一含藏萬有。聖靈光照,人才能真正認識那創造天地萬有的主宰,明白一切的真理!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