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陰陽生反復 聖母普化不辭苦 降靈本宮垂訓示 教汝經典詩書讀,學得知識窮通理 【民國一0五丙申年六月十七日】

105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四)

105-07-20

天上陰陽生反復  聖母普化不辭苦  降靈本宮垂訓示  教汝經典詩書讀,學得知識窮通理

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能跨越時空限制。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讀詩書形體陋,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死亡。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不從長遠的萬世來思考規劃的人,就算只做短時間的短期規劃,也沒辦法規劃的好,
更何況從全面的局勢去考量規劃。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深奧的經典,以淺顯精簡的文字呈現,適讀性高。
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
教汝千經萬典詩書讀,是學得知識窮通理。研讀經典,不僅在於瞭解人生禍福窮通,實乃借經典哲理,以達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觀萬事萬物。

 

天下萬物有其根  根本原理要知意

《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人有不同的性格,天下萬物也有不同的性格。
像海洋有容納百川的性格,大地有承載萬物的性格。
真樸本源發散為天下萬物,聖人體會運用這個道理,如此才能成為百官之長。
利之大者,嘉惠天下,萬物均霑其利,生者莫不感其德。人若能捨私以就公,化小我而為大我,
以群體之利害為個體取捨之,推己及人。
有人說:「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何謂『小我』?小我是假我,肉身之我,終有一天會毀壞。
何謂「大我」?「大我」是「小我」的對立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是真正的自己。

 

一本萬殊歸一理  因之讀書學道理

《玉皇心印妙經》『聚有散零之妙。既已捷如影響。未必八萬四千毛孔竅,三百六十骨節筋骨尚然。黑暗不通。多塵多垢。有此妙著。何也。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於一本。欲神聚散。先通大千。欲通大千。先通七道。欲通七道。先通南昌。』
無垢子云。『人法雙忘萬事休。百川還海會源流。猛然迸出寥天月。照徹乾坤四大洲。』
得聞聖師秘訣,通竅玄機,總要積功行善,苦鍊勤修,一味勇猛向前。念茲在茲。久久自有通竅光明之樂矣!
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
原由無極元始,一動而生太極,太極含兩儀陰陽,而化三才四象五行。一本散為萬殊,故曰『眾生』。一本萬殊,事物雖然千差萬别,其實本源同一,事物萬變不離其宗,要修道必明曉根本來路,不明曉真來路怎返瑤西。
一散萬殊,自無入有,由理入氣,由氣入象,六會開物之世也。
萬殊歸一,自有還無,三教歸一理。
一歸何處﹖一本散萬殊。
比喻一大摩訶的水,灑向宇宙,無量無邊,萬殊歸一本。
自午會至亥會,自有還無,由象入氣,由氣還理,即萬殊歸一本。
所以,午會是一元之中極大的關鍵,欲觀其萬物之歸,終於自性也。所謂觀其萬殊歸一本之理也。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一個古老而長新的問題。「只說道理」,而不自見其弊者,誤以讀書為儒者正業也。讀書學道理就是要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道理,參合在一起,從而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做學問是,把握一心之原則,把知識融會貫通,實踐在生活之中。自古以來,聖明的帝王,尚且必須努力讀書學習,莊嚴自心、莊嚴萬物。因之讀書,首先要培養一個莊嚴心態。

人要做天地間第一等美事。莫如讀書。要做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朱子曰。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他何用。

是故君子惟道是學。功名富貴。皆視如浮雲。任其去來。而漠然無所動於其中矣。君子惟道是學。曰學道之人。是學其在我者也。心可廣。身可潤。病可癒。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五戒真。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五戒不真。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

 

知其然而所以然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說知道事情的結果,卻不知道造成結果的原因。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能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

 

真心學道勿放逸

時光易逝當珍惜,精進學道勿放逸。普賢菩薩警眾偈:「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年輕人也會很快死去。無常鬼不管老和少,到時候,不客氣捉去見閻王。
所以修行不能等,因為時間也永遠不會等人。

 

豈能昧心逐妄去

既言自然,則非人為可得,造作可就,若眾人以修、以作,作為修行者。人必知苦方思出,苦緣不具豈能知,緣具不知乃真苦,能知即是善生時,一念違真,六根逐妄,隨情造業,趨於迷途墜深淵,迷真逐妄生死轉,背覺合塵竟迷茫。

 

明白到此做何事

所謂的領導者,是明白自己「該做何事」之人。
首先是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其次是要明白事物的道理,做人道理的總和謂之倫理,屬於”德”的範疇;
只要如理如法,時時行好事、存好心、做好人、多行善,必能無求而自得,事事皆吉祥。能明白此真理。護持道場也是修行,是無相布施,因為道場要靠大家共同護持,才能讓更多人來修行。護持道場,同心同德,素位而行,謹守規則禮節,遵循道場倫理綱紀。老實修行,以戒為師。

 

俗心未放不真實  時光易逝歲月去

歲月不饒人,時間不等人!
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歲月無語,時光易逝,青春難留。
歲月在我眼前逝去,珍惜時間更是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時光雖然易逝,曾經我們都是紛白黛綠的容顔,但被歲月的風雨侵襲亦斑駁如今。
感嘆時光流逝、歲月如梭,但是去的儘管去了,流逝的時光猶如河川中的流水,一去不復返。
還是勸諫人們珍惜時光,力爭有所作為。
光陰似箭催人老,人生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

 

一年之數過半矣  不知半載學什麼

學習是為了誰?學習的目的何在?什麼是學問?學問,學了不懂就要問。
學修多年,至今有什麼大徹大悟嗎,一般有很多煩惱習氣也沒有斷,依然俗務牽絆身。

 

不求大道真理何

人生死事大,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藉由真誠的信仰中,了解宇宙真理及開發內在無窮的能量。
心外無法,求佛法、求真理,要開悟、證菩提,然而成佛證道的佛性、菩提,究竟在哪裡呢?
人的本性,來自理天的,在理天謂之無極真理,賦於人身中,乃謂之性,故日「性理」。
追求一個目標、方向,了解生命的本質意義,而「道」呢?
就是一條光明的道路、宇宙的真理,時時刻刻要把真理放在心中,才不會失去方向感。

 

枉為今生作人身

人身難得今已得,中土難生今已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六道之輪若不去  再回六道人身否

若是不去除六道之輪迴,當落葉歸根那天,可以保證來世再為人身嗎?

 

警示箴言處處有  只是未知覺悟否

聖道降寶島,乃眾生之福厚,處處法音可聞。觀今世上刀兵災劫不斷,戾氣沖天,眾生猶未覺悟。
寄塵焉能久長存,得點知性知所以,明德人人在親民,克化古禮復堯舜,一道同風處處春,道大理微難言盡,智者體會悟聖音,玄妙盡由道中蘊,惟憑賢良細參尋 契眾循道勿迷真。

 

時下陰陽生反復  異端之事日日有  吉凶禍福難預測

我們看見,在這段日子裡,出現了許多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之事,本當遠避它們。
但是魔鬼撒旦,他要施展詭計,引誘我們背離真理的道路,踏入錯謬異端的泥淖,使我們深深陷在受欺騙當中。異端之事日日有,像昨天國道火燒車事件,與多起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讓人怵目驚心,避之唯恐不及。

 

安身立命不容易

有了容身之處,生活有了著落,精神上有了寄託,動靜皆自在。層面追求,使我們感覺有依靠、有寄託;但要在精神層面求得安全的保障,也是不容易,好比天上的財寶。「知天命」就是懂得累積天上的財富,以完善生命。說:「安身立命」。為什麼生活的不順利,是受環境左右改變初衷,環境惡劣時,容易隨波逐流,期許求得在穩定安逸的環境中安身立命。

 

窮通事理更要知

五行者,性本乎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
知命知理知言,孔子所說的道,即是學作聖人,聖人是通明之義。
通是暢通無礙,明是光明。窮通得失皆前定,何必怨天又尤人。
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本。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理。事了物未了,人圓物未圓,要知端的信,日影上琅玕
趨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能知天地之外及人的窮通禍福。

 

惜得此刻機緣起  來世不知再識否。

望借此機緣,檢討自己,改善自己的行爲,修持今世與來生。人生不過百年,畢竟生命是有限,如何將這有限的人生,圓融淡定,生命智慧,言生死事大,一生不透一生參,參透人生的真諦。
如何救自己,苦海紅蓮,要勤奮學習。
如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
恍惚一生,將何憑恃。
若來生墮入地獄,出得頭來是幾時?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教說「人身難得」,又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佛教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

 

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悟真篇》『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貪利祿求榮顯,不覺形容暗瘁枯。』
人生如夢亦如影,要離苦得樂,必須修道。
內修克己復禮,外修斷欲去愛。
縱負賢才豈丈夫:你若不求道,不走出迷途,那就辜負你的賢才,也就是智慧德相。

 

萬劫寒冰習難改

萬劫寒冰千輪迴,積孽愈深,罪報愈重,萬劫寒冰。積習難改,無能解脫。

 

六道之趣若不去

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受身,此業報受身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又名六趣。
六道輪迴,佛家說詞,意指六種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眾生的種類。
六道的天道,天道眾生,生活的自由自在,長壽而沒有煩惱,是六道之首。
但是他們迷戀于世俗享樂,當業力耗盡他們仍然下生人間。
念念之間是為中陰,念念之續是為輪迴,輪迴有長有短,長者如生命,短者如思緒、念頭,剎那之生滅。
不了生脫死,死後就要入六道中輪迴,生了再死,死了再生,生死死生永無休止,這是輪迴六道之說。
商有商業,工有工業,行善有善業,為惡有惡業,故古德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總是在六道裡輪來輪去,像車輪一樣地轉,永遠轉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輪迴。
又因此六道是一切眾生乘業而趣向之處,故又名『六趣』

 

再世不知是何物

死後江山換別人,在世不知出五行,跳入三界不輪迴。
阿彌陀佛是淨土,極樂清華長樂界,世人生在五行內,
在知與不知之間,其實只是業跟報之間的轉換過程。
所以終究而言,乃不出幻覺而已。

 

勉旃之語皆惕勵

勉旃之語,在惕勵中精進再精進,語重心長的惕勵大家,要謹記生命無常,及時把握因緣,言行中時時惕勵自己,期能轉識為智。
語云:「君子懷刑」,君子必能戒慎恐懼。
吾日三省吾身,不能不常作如是想。
若處順勢,亦應惕勵,不可或廢。唯勇於反省,如此方能不斷厚實自我,
用來惕勵自己,講經還得依經行。
書人人都會唸,經典人人都能誦,但知惕勵而戒慎不再重犯。

 

望自珍惜均知意。

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有雞犬走失了,就知道要去尋找;失去了自己良善的心,卻不知道去找回它。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珍惜既有,開創未來。

 

讀書士子。誦經讀書。未見有明妙中之妙。理中之理者。何也。于曰。是徒知誦而不知持者也。

是徒知理中尋妙。而不知妙中尋理者也。誦數雖多。有何妙理之得明邪。

三教經典。乃三教聖人道成天上。筏遺人間。為後世眾生超凡入聖路逕。

儒有大學中庸。   釋有金剛密多心經。  道有此經。

非是教人口頭唸誦。  是教人身體力行。

非是教人瞎眼妄行。是教人妙中尋理。

初祖云。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若教紙上尋佛法。筆尖醮乾洞庭湖。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中庸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今人欲明金丹妙理。須要立起

 

超群拔萃之志,始終如一之心。

人之難捨我能捨,人之難為我能為,人之難行我能行,人之難苦我能苦,人之難屈我能屈,人之難受我能受。

思愛不為糾,富貴不能誘,如是可以聞道,可以學道,可以修道,可以行道,可以成道,可以了道。

 

必須誠訪真師。指示修鍊次序。結丹妙處。潛心理會。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自然心花開放。妙理潛明。果熟成丹。超玄拔祖。證佛成真。永享極樂無疆矣!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