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 聖人之愛為仁也 聖人之惡唯義也 天道愛惡無變易 聖人仁義教天下 設教立壇教化民 以通神明之德也 106-11-22

106菩聖宮言啟示錄(十五)

【民國一0六丁酉年十月五日】
天道無有愛惡之  上古至今依如是  聖人卻有愛惡心  母為萬物之資始
降靈聖宮垂訓示  聖人之愛為仁也  聖人之惡唯義也  天道愛惡無變易
聖人仁義教天下  設教立壇教化民  以通神明之德也  觀今俗世之混濁
人生價值之異同  實在令人憂心也  倒行逆施之亂象  異教紛擾世俗亂
旁門左道之引誘  致使思想之歧異  天之災劫降於斯  欲挽狂流救眾生
代天宣化眾神降  斯此機緣能救渡  若能及時覺醒悟  彼岸淨土等待汝
過此劫期一切無

 

【聖訓解析】

天道無有愛惡之  上古至今依如是

天地無心,仁而不愛,不愛便無惡;
天道無「愛、惡」,根本無「得、失」。
聖人有心,即有愛惡,立於中庸;
凡人有心,即有愛惡,偏於私慾。
愛本乎「仁」,惡本乎「義」;此「人道有得失」,得則吉,失則凶。
爻象之動,即人心之動,慾念俱生,促使愛惡相攻,便計較得失。
自古至今是我們堅持不變的真理。雖然社會巨變,傳道應變,但是真理永不改變。
看到今天的國際情勢,社會政治、經濟科學,無不樣樣日新月異的改變著,
雖變化萬千,但真正的道理是不變的,可以不變的「正」,應萬變的「化」,
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古至今,許多修行人,捨棄榮華富貴,而去求道,修道,
為的只是求一個真正的我,而我又是誰?
當我們死了,失去所有知覺,只有看到那肉體,而看不見的我是什麼?
它就是我們不知道的「靈性」,佛家所講的叫佛性。
追求人生的真理,真理是不變的,亙古不變,從古至今依然不變。

聖人卻有愛惡心  母為萬物之資始

《道德經˙常德章第四十九 》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意思是說:
「聖人如修行成道,成道的人是以人生無常,不偏私的心處世,
對待百姓以百姓的想法為考量。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的方式對待之,不良善的人,我亦善良對待之,
用道德及善良的心去感化之。
有信用的人,我亦相信。沒信用的人,我亦相信之,
是以德感化之,使他成為有信的人。
聖人之被天下稱為聖人,應當非常小心謹慎之,
並不間斷的修行,並常布施道德法門。
因為天下的百姓皆是渾濁的心,而且只注重頭腦的知識領域,
只注重耳朵所聽、眼睛所見,才要相信,因此而成為我執的人,
百姓是因為頭腦的思想無法停止。
聖人是因為已經停止頭腦的知識領域,達成真理智慧。
每個人原是清淨明亮的本性,因為學識領域的頭腦,以及我執我見,
造成無明的因,蓋住原本清淨明亮的心靈,
所以天下人皆我執,唯有修行成道的聖人,
皆已修行至回到家的本性,
回到孩童的心靈,本來清淨明亮的心裡狀態,
所以聖人皆如嬰孩般的率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宇宙萬物的由來,天地陰陽之說。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坤順承乾,乾坤合德的關係。
《乾•彖傳》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坤•彖傳》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乾元為天地之始,坤元為萬物之母。
乾動而直,其體本剛,故資始而有父道。
坤靜而翕,其體本柔,故資生而有母道。
兩者自相配合,包含萬化。

降靈聖宮垂訓示  聖人之愛為仁也  聖人之惡唯義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君子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說:「你若是一個君子,會成全人家好的地方,不會去成全對方的不對。」
聖人之道,或以仁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禮、以智、以信為仁。
仁、義、禮、智、信,各兼五者,聖人之言,言有無之弊。
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

天道愛惡無變易

對於天道、人道之體悟。
天道者:抑強扶弱;
人道者:扶強鋤弱。
故,天道好還、人道難長。
天道: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之所。
阿修羅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懷嗔心而好鬥,於天界向天神發起戰爭。
人道:人類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報而生。
有些特殊的情況使得在三善道中福份不全,如天道中的五衰的天人,人道中貧苦殘弱者。
一般常講的所謂易「三義」或「三易」之說,也是源自於此。
第一個易,後世猜測很多,但從後文「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簡易立節」
推理而得即「簡易」,也是難易的易。
簡易、變易、不易。易之三義,也成為後世闡釋《易經》本質的基調。
天道不是修行的地方﹐因為福報大﹐沒有什麼痛苦﹐天人容易溺於玩樂而懶惰﹐所以不修行﹐
天上修行因為沒有什麼考驗﹐必須修很久。
天人福報盡後﹐根據祂的因果轉生他界。
人道,半善半惡的世界﹐人們根據自身的因果和努力決定一生的起落。

聖人仁義教天下

老子言:「正言若反」,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以及「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等的一貫涵義。
此章言道,重在明道以為教。
自古聖人不因自修立言者,
其著說也,無非以教天下者,
必世之忘仁義也。
仁義固天性之德,
忘仁義者,遂失其性,
天性不全,何語於道?
老子不談仁義,世尊不言是非,
真聖無善惡,實賢無是非。
儒家的學說,以仁義為立足點,
定下一條公例,行仁義者昌,不行仁義者亡。
古今成敗,能合這個公例的,就引來做證據,
不合這個公例的,就置諸不論。
此所以見儒家與道家在思想上的差異。
儒家以仁義為修己之聖道;
道家真正的道是無為。
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出自《易經‧恆卦》。
聖人貴有恆,有恆方能使德行堅固。
聖人長久堅持德教,天下的教化才可成功。
沒有不長久堅持而可以成就德教的,
也沒有無德而可以長治久安的。

設教立壇教化民

方方闡教化愚頑,化迷醒悟振綱常。
老子教人,不要違背天意,不可仗恃兵強力壯,而去逞強取得天下。
為闡教化人之地,溯自開壇闡化。三教聖人教人,俱要先破我執。
又曰,無為而治,心同則無形礙。
『公者,天心乃為大,德者,仁存教化民』
我心即是佛,我心是真佛,我心若無佛,何處覓真佛。
孔子之言曰:「吾聞西方有大聖人焉,
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以通神明之德也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
我們老祖宗,畫八卦,就是要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觀今俗世之混濁  人生價值之異同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改變人生的一句話。
當我們的社會經濟繁榮,物質豐盛之時,仍應努力實踐道德理想,
才能使社會更合理,人生更完美。
有了正確的人生觀,一切也就本自然,
如此人活在這世上就順其自然的生活,而不只是每日為了生存。
人生意義在哪裡?人生目的是什麼?
科技只能改善物質生活,最先進的科技,也測不出人具體的心理活動,
科學也無法證明人有精神現象。
對於人類精神境界的提升根本無能為力,
使自己的行為合於社會角色典範,
並以此做為自我期許的最高目標,
將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得自我挑戰,
體認超越人際層次的自我。

 

實在令人憂心也  倒行逆施之亂象

政治亂象,如同水就濕、火就燥,是順從『自然法則』,
逆天行事、倒行逆施,違背『自然法則』。
佛法強調『三世因果』,現今社會亂象,殺、盜、淫、妄,之惡業層出不窮,
乃是招來後世『冤親債主』之索債。
一向以法治自詡,淪落到無法無天,荒腔走板,而管治更是亂象。
法治精神是賴以成功的基石,也是核心價值。
改善民生爭朝夕,匡正法治待從頭,知病之所起,方能治之。
近年社會亂象紛呈,甚囂塵上,
亦如民主之濫用,此所以有社會亂象之由也!
這世上是有「因果」的,一句話、一件事,離棄寶貴的信仰,甚至倒行逆施,妄語謗法,
上焉者,懂得及時追悔,猶可挽救;下焉者,一路錯誤到底,真是無可救藥也。

異教紛擾世俗亂  旁門左道之引誘

現在的人心,五濁的惡世,人的心態,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呢?
人群中的紛擾,就是世俗的道理,世俗人,凡夫的煩惱,
也要一一去體會,智慧也要通達,芸芸眾生無明的心態。
三界無安,人生最苦,皆因無始以來,迷而不覺。
眾生自從無始以來,由於愚癡煩惱而造作種種的善業及惡業。
善業的果報,生於人間及天上。
惡業的果報,生於地獄、鬼趣、傍類眾生。
受報是苦諦,造業便是集諦。
「苦因」造作身、口、意三業。
「身」發動作、「口」出言語、「意」起念頭。
仔細觀察,吾人貪、瞋、癡,就整個六道眾生而言,
每一道眾生各有其身體、壽命、依報環境。
無明,即與貪等根本煩惱相應而起,
眾生煩惱之根本、迷妄不覺之心,
為無始以來,流轉生死的根源。
只因眾生迷而不覺,不知有此妙體,
猶如空花水月不可得,妄想而已。
《俱舍論》中說:「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
人生所以患了這個痴病,完全是因為迷而不覺。
人生的八萬四千煩惱,人生的死死生生,均為「無明」所障蔽,處於迷而不覺,
由此可見,苦的根本在於無明,在於「迷」。
從「無始無明」到「本來清淨」,
對已覺悟者,明瞭其乃無始以來,即如此清淨。
對未覺悟者,就根本不知道、不明瞭「何以為清淨?」
所以這道理,雖昭昭存在,可是大部份眾生卻都不知不覺。
為不知覺故,乃稱之為無始無明。
眾生迷見,謂其是樂。出世樂皆言是苦。
虛無道術等都是旁門左道,是「騖外」,
學者不可受引誘,而胡亂追求,失卻本心的正軌。
教訓門人,要以本心追求孔孟聖賢之道。
我們的心若走向正道,便會拒絕旁門左道之引誘。

致使思想之歧異  天之災劫降於斯

當今日世界各地災劫遍起,人禍橫流,舉世擾攘,爭戰聲響時,
我們應有的認知是什麼?災劫從何處來?
從人心敗壞、冤債討索、氣數已到而來。
道因劫而降,無魔不顯佛。
不必言為仙為佛,祇此迓天而修人事,總由時積善心,而言自無不善,
言者心之聲,亦行自無不善,
天命之謂性,道劫並降,災劫一來,要知道。
「聖嬰現象」,是怪異的氣候所造成的天災,
是人類先破壞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平衡力量的關係。
若太平盛世降道,不知道的可貴;只有,災劫。
道,普遍於世界,人人發揮道心的力量,化人心為良善,才能改善生態與氣候的不平衡。
若真不願災劫至,速挽沉淪,借假修真。
若人人只當作馬耳東風,凶災劫煞臨頭之時,
呼天不應,喚地無門,徬徨無路,急似燃月之際,
誰能警覺惺悟,誰肯改惡向善,
來求這個淡而無味的其道呢?
故道非時不降者,當人的私心累積到沒辦法改變的時候,災劫就來了。
道因劫降,劫因心召,只要以道化挽人心,劫難也就自然跟著轉化。
世人總謂因果、鬼神、無形無影,看不見,摸不著,遂謂鬼神可欺,實乃謬誤之甚也。
世人謂無鬼神,勿迷信,但為何又怕鬼?
試問,若無鬼魅之在,為何全世界皆傳有鬼屋及靈異事件之傳說?

欲挽狂流救眾生  代天宣化眾神降

苦海渡人舟,永使群生悟,常教累劫修,人間超大難,世上挽狂流。
使社會人心得以淨化,浩劫可挽,眾生可救。代天宣化,濟佑生民。
開迷啟悟,借假修真。
善書也者,乃上天慈悲欲挽世,勸渡有緣眾生之一大事機。
亦是仙佛、菩薩,降鸞苦心著作之造詣。
善書乃仙佛菩薩無言的說法;
藉以啟開眾生善智慧之橋樑。
以期廣助有緣眾生,明因識果,知修善道,
以提升、擬聚、天地間的能量。
皇恩罔極化民安,聖意無私救苦寒,奧理悟明真道得,普施慈憫挽狂瀾。
五教聖人本無分大小,只是世間眾生缺失人道,為爭名奪利,計較多端。
萬劫千生,未得返故家鄉,空負慈娘倚門而待,望眼成穿。

斯此機緣能救渡

三曹普渡的意義:以天道救渡三曹眾生的靈性超脫生死。
上渡天曹眾生(氣天大仙),
中度人曹眾生(人間善男信女 ),
下渡地曹眾生(地府幽冥鬼魂)。
三期末劫大開闡,為何尚有三不渡之說呢?
常說,佛有三不渡,即無緣者不渡,無信者不渡,無愿者不渡。
佛既然慈悲為本,以渡世為愿,佛法中的有緣人,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
所謂機緣成熟,是指外因須得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是種客觀現象,並不玄乎。

若能及時覺醒悟  彼岸淨土等待汝  過此劫期一切無

是因為彌陀的護念,我們才能到淨土去,“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保護我們,憶念我們。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
《佛說十地經˙卷六》「於一切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慧到彼岸,以為增上。
因為有更多眾生等著救度,這種緣未熟者,就等待未來的因緣,轉入來世而由人間菩薩來救度;
汝等當一心一意,堅修念佛法門,若心志一堅,不必等待來世往生淨土,志求淨土,
時時莫忘西方,深知娑婆極苦,西方極樂,一心念佛,以冀彌陀接引,誕登彼岸。
修道者,必遵之規範,而行修至無之靜止,方可達到彼岸,而登極樂天者也。

以上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