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天上聖母降 天地生人成萬物 上下左右彌六合 聖賢善導教化民 母德留芳儀天下 降靈本宮訓勉生 俗言世上苦人多 斯謂經典之著語

108菩聖宮言啟示錄(十七)

108-06-12【己亥年五月十日】
天 地 生 人 成 萬 物
上 下 左 右 彌 六 合
聖 賢 善 導 教 化 民
母 德 留 芳 儀 天 下
降 靈 本 宮 訓 勉 生
俗 言 世 上 苦 人 多
斯 謂 經 典 之 著 語
果 真 事 實 如 此 否
諸 生 明 眼 可 見 知
如 此 老 天 公 允 否
為 何 苦 人 何 其 多
富 貴 之 人 又 何 如
人 人 不 願 做 苦 人
難 道 乖 舛 命 已 定
亦 或 蒼 冥 之 安 排
天 道 豈 是 如 斯 為
其 中 大 有 因 果 論
各 家 論 述 自 不 同
是 是 非 非 各 定 調
莫 衷 一 是 有 差 異
結 果 當 然 有 區 別
今 日 簡 單 做 說 明
天 生 為 人 有 天 命
善 惡 之 分 自 有 數
因 果 業 論 各 自 造
先 後 天 數 境 不 同
天 賦 本 性 初 本 善
物 以 類 聚 人 群 分
各 自 境 遷 變 化 異
造 就 往 後 之 作 為
成 長 過 程 亦 不 同
各 有 因 緣 之 不 同
意 念 欲 望 之 差 別
貧 富 落 差 心 不 平
競 爭 手 段 真 可 怕
代 代 相 傳 無 寧 日
恩 怨 情 仇 都 相 爭
富 貴 貧 賤 漸 區 分
人 之 欲 望 永 不 盡
當 然 富 貴 人 較 少
爭 取 之 人 比 皆 是
因 之 苦 人 之 突 顯
故 有 世 上 苦 人 多
言 未 盡 意 訴 不 完
後 續 再 言 即 此 止

 

天地生人成萬物  上下左右彌六合  聖賢善導教化民  母德留芳儀天下
降靈本宮訓勉生  俗言世上苦人多  斯謂經典之著語  果真事實如此否
諸生明眼可見知  如此老天公允否  為何苦人何其多  富貴之人又何如
人人不願做苦人  難道乖舛命已定  亦或蒼冥之安排  天道豈是如斯為
其中大有因果論  各家論述自不同  是是非非各定調  莫衷一是有差異
結果當然有區別  今日簡單做說明  天生為人有天命  善惡之分自有數
因果業論各自造  先後天數境不同  天賦本性初本善  物以類聚人群分
各自境遷變化異  造就往後之作為  成長過程亦不同  各有因緣之不同
意念欲望之差別  貧富落差心不平  競爭手段真可怕  代代相傳無寧日
恩怨情仇都相爭  富貴貧賤漸區分  人之欲望永不盡  當然富貴人較少
爭取之人比皆是  因之苦人之突顯  故有世上苦人多  言未盡意訴不完
後續再言即此止

 

【聖訓解析】

 

天地生人成萬物

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推演萬事萬物的變化。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萬物都是藉由陰陽二氣的互補調和而生存。
是為天地合德之辰,天地生心之所見端也。
是取死而忽生之義,以生萬物、以成萬物為職,
而其用在于日、月,一陽一陰,差別在于一顯一隱,而同在生成萬物。
天地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搆勝精魄,自然成妙用。
《老子》,所謂:「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家將天地之生人,比喻作橐籥。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

上下左右彌六合

彌六合:充滿四方上下整個宇宙間。
天地四方為六合,放之則彌六合。
始無極、漸兩儀、入三才、吞四象、涉五行、
彌六合、踩七星、通八卦、踱九宮、合十方。

聖賢善導教化民

周文王,治理西周時,仁慈愛民,積善修德,奉行德治,
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的從政理念。
推行教化,指出:「為人君,應依仁而行,為人臣,應立足於謹慎,
為人之子女,應立足於孝道,為人之父母,應立足於慈愛」。
君子有機會為人民做,大好事,積大德,行正道,是最好的示範和教化。
自古以來,聖賢早就告訴了世人,社會的興衰榮枯,端在人心道德。
因此,他們為世人奠定基礎、立下榜樣,告誡人們要堅守正道、謹守法度。
孔子說:「聖賢治理教化民眾,一定是刑罰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
最好的辦法是用道德來教化民眾,並用禮法加以約束。
其次是用政令引導民眾,並用刑罰加以禁止。
如果教育之後還不能改變,引導之後還不聽從,以至於違背道義而敗壞,
如何幫助世界人類真正培養中國傳統文化。
儒、釋、道三家的優良師資,光大聖賢教化,
實乃建設和諧安定的大同世界最重要的基礎,
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

母德留芳儀天下

聖賢傳修身為本,率性之道就是本源。
自天子庶人修省,存忠恕天下一人。
人心正 天下和順 母德留芳 母儀天下。

降靈本宮訓勉生  俗言世上苦人多  斯謂經典之著語

經典研究,領悟其中經典的教育原則。
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啟發教育等,
如此才會懂得經典起源於何處。
這段時間,讓人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M型社會拉鋸日益嚴重,各行各業、
尤其是底層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辛苦,
希望高層能夠體察民意,重視庶民經濟,
勿忘世上苦人多。

果真事實如此否  諸生明眼可見知
如此老天公允否  為何苦人何其多
富貴之人又何如  人人不願做苦人
難道乖舛命已定  亦或蒼冥之安排  天道豈是如斯為

天道就是如此的尊貴,又如此的莊嚴隆重,實在太殊勝了,
盼望著能好好修行。

其中大有因果論  各家論述自不同  是是非非各定調
莫衷一是有差異  結果當然有區別  今日簡單做說明
天生為人有天命  善惡之分自有數  因果業論各自造
先後天數境不同  天賦本性初本善

孟子說:「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符合仁義禮信的。天生的善良本性會知道,
會喜歡,會學的很好,會願意去做。
我們要保持純真潔淨的善良本性,就是要學習仁義。
佛教的業是道德因果規律,輪迴是其必然結果。
佛教的業與輪迴相互關聯,它們是互為因,互為果的。
不管有無帶天命,都應當修行。而帶天命的人更要修行,
要不然拿什麼能力幫助人。
誰人不帶天命,投胎為人,誰不應該好好過日子。
佛菩薩有說放棄誰,或誰比較不重要嗎?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謂性,「天生萬物」,因而上天所賦予的叫作性,
就是生而既有的。每個人都有天命,就像「人生導航系統」,
只要遵循這個設計,無論做任何事都能好好發揮,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思考自己身而為人,想在生涯中達成什麼。
闡述自己的天命,並不是一種發明的過程,而是探索的過程。
“天生丞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孟子˙告子上)上天生養萬民,事物都有法則。
百姓把握常規,喜愛美好品德。
“丞民”乃一切的人。
“則”是法則,做人處事的法則也就是“為人之道”。
“秉彝”是天賦予人的。

物以類聚人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意思是說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人的價值觀不同,個體的素質差異,決定了人群的色彩,
所以有著各色各樣的團體組織,它們的緊密或鬆散,
有形的如宗旨、章程、紀律,無形的如道德、信仰。
這就是內外分別的不同,每個人有不同樣的特色,
但是會吸引類似的人群聚在一起。就是人的吸引特質,
比方說:有錢的人會想跟上流社會的有錢人在一起。
啊!有錢的人多的很,一山還比一山高,不用去跟人家做比較。

各自境遷變化異  造就往後之作為  成長過程亦不同
各有因緣之不同  意念欲望之差別  貧富落差心不平
競爭手段真可怕  代代相傳無寧日  恩怨情仇都相爭
富貴貧賤漸區分  人之欲望永不盡

真正的生命目的,不應該與生活的欲望相平齊,
如果生命的目的只是出於現實的欲望,
那麼很容易導致為了生命的存在而放棄目的。
一個堅持理想的人則不然,他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為了目的而放棄生命。
無欲無求,則力量不盡。災要自己消,福要自己造。
多造福,就可增無量的福報。
愛是無盡的財富,施比受更有福,
人之氣質本難變化,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人生劇幕的安排,是有意鋪陳,但也往往是無意之間自然水到渠成,
要達成這個夢想的路徑可以有很多種,如果某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路走。
選擇是奮發向上,而不是得過且過;
是追求卓越,而不是怨天尤人。
每個人的一生,皆由一連串因緣際會組合而成。
今生遇到任何事、任何人,皆是由累世因緣造成的。
所謂「今世劇本前世寫」,
故今生遭遇的任何事,又何必怨天尤人。

當然富貴人較少 爭取之人比皆是
因之苦人之突顯 故有世上苦人多

 

故生卑賤之家,形容枯槁,飢寒交迫,逼惱身心,是為苦。
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苦人多,人生在這個地球上不平等。
現在這個世界上最苦的、最可憐的,是非洲人,非洲每年餓死的不知道有多少。
為什麼會生在這些地方?業報。
所以人到這個世間,佛在經上講得好,說「人生酬業」。
來酬償你的業報,是過去你所造的。
自聞佛法,世上一切學說,不足惑我,一樂也。
自修佛法,一切聖賢功夫,包羅無遺,二樂也。
自悟佛法,曠劫生死之迷,一旦打破,三樂也。
淺信之人,偏生疑謗。竊嘗論之。
世間一切苦人,求閒不得,故不能念佛。
今閒矣!又聞此念佛之法。
務須綿密接續,振作收斂,方能不負光陰。
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濟事。
虛延歲月,辜負四恩。
一朝無常忽到,將何抵對耶?

言未盡意訴不完 後續再言即此止

言猶未盡,意猶未了,情猶未終,
言有盡,意也無終,卻偏偏這麼不了了之,
而在極其沉痛的喟歎聲中,全文也就此結束。

口業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
一種是製造是非,這都是口舌的惡業。
有些人的口業只是一種習慣,他們沒有想到是否造口業,
只是愛講來講去,口沒遮攔。
每當知道一件事、或想到一件事,馬上告訴人家,
而且加油添醋、誇大事實;
例如,聽說某人吃了一塊大餅,他會說成某人「偷」吃了一塊大餅,
這是他的惡習。
如果他不是預謀,也沒有惡意,我們只能說這是有病態的人,
沒有什麼造業不造業的問題。
如果,你明明知道是造口業,明明知道會使人受到傷害,
也明明知道不可隨便亂說,你還是說了,
而且還製造了一套假證據來告訴別人,那就是造口業了。
你造的口業使別人受損越大,你的果報就越重。
到底是什麼果報?要看人家受到什麼樣的損失。
不一定是對方再造相同口業來傷害你,
有的是從人而來,有的是從環境而來,造口業者會受果報的。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是做人的美德。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口業的好方法。
有的人是在造口業之後才知道已造了口業,
他知道那些事說不得,只是脫口而出,
並沒有預謀或挖空心思要使人受害,
講完之後就馬上後悔:「怎麼搞的,我不該這麼說的,怎麼又說了?」
有這種毛病的時候,就要懺悔了。
如果你說了什麼人的壞話,
而他知道了,你應找到那個人,對他懺悔。
如果那個人根本不知道你對他造了口業,
也未對他造成損害,你就不必對他懺悔,
否則反而使他困擾,此時就用自我反省或對佛懺悔的方法。
養成懺悔的習慣之後,造口業、犯口過的機率就會越來越少,
因為懺悔本身就是糾正自己的一種方法。
到最後,便可以口業清淨了。
懺悔的方法,是每犯一次口過,只要懺悔一次,
不需要為了某一次口業的過失而不停地懺悔;
老是懺悔會變成自怨自艾,會把自己弄得沒有信心。
懺悔就是承認。如果相同的口過已懺悔過了,
卻又一再發生,那還需要一再懺悔。
懺悔過後,又是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一個人。
並非犯了過失之後,從此再也抬不起頭來,
而是要像不倒翁一樣,倒了之後要懺悔,懺悔之後站起來,
如果又倒了,就再懺悔。知道自己犯了口業的過失,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
不是不說話,而是要惜言慎語。
搬弄是非、傳播流言、論人臧否、背後批評,
都是犯口過造惡業,每一個人都應該避免。
禍從口出,口業造下無邊的罪業,
提醒人們不可輕言。
但因有一念悔過的善根,真誠懺悔還可改變命運。
又因發心學佛,最後脫離六道,證得阿羅漢果位。
還有口業容易被傳播,這樣每個傳播者都會增長惡業,
最先造口業的惡業增長最快最大,果報更可怕,
所以不能說他人是非過錯,不傳他人非,方是修道人。

 

【天上聖母開示言】

晚上這個題目,實在是真平常的題目,
但是若要認真寫也真多,寫整晚也寫不完。
因為時常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什麼樣的人都有,
什麼樣的事情,在這個世上每天都在發生,
不說寫不完、說不盡,只是眼睛所見,也看不完,
所以世間上為何說甘苦人會較多,在金字塔頂端的人較少,
我們時常也不平說,你出生在有錢人家,就能過富貴的日子,你出生貧窮人環境之下,
自你開始懂事,做工作以來,至今還未出頭天,如何拼也拼不贏,
大家都想做富貴的人,誰人要作甘苦人。
甘苦人有時看有錢人不慣,有錢人看窮人也看不慣,所處環境有不同,
人生價值觀不同,你所受的教育不同,你所接觸環境與人都不同,
你是窮人要入有錢人的人群,或是有錢人,腳也走不入來,所以這現象在社會上愈明顯,
不說人與人,家與家,社會與社會,國家也有有錢國與貧窮國之分,
所以你要說這是上天不公平嗎?你要怨嘆上天不公平,不如說你出生在不對的地方,
你不就又要去怨嘆你的父母嗎?為何你會這麼貧窮,這麼甘苦,這要說來,也是樂樂長,
因為這非單一原因,不是單向的道理,天道永遠是公平的,為何說天道永遠是公平的,
因為日夜之分,日出日落,白天日頭出來,他不會分你是有錢人,就多照幾個小時,
你是甘苦人,先讓你黑暗沒看見,該日出就日出,該日落就日落,春夏秋冬四季,
時間一到,該啥季節就啥季節,所以天道是公平的,有錢沒錢之分,不能怪天道,
說來反而要怪自己的作為,看你今日的富貴,是靠你自己的雙手打來的天下,
或者是祖先所留下來的財產,一代傳一代、一世傳一世,你是辛辛苦苦賺來的,累積來的,
或是說:「人說,牛無吃險草不肥,富貴險中求,或是以不法手段爭取來的,
如果是辛辛苦苦自己累積來的,一代傳一代,傳給子孫,你也無作壞事,沒做啥惡業,
子孫得到你的教化、教育,一代傳一代,富貴的行列,真謙虛沿襲下來,
還有一種的富貴,當然真大家產、家業,祖先所留下來,所打下來的天下,
只是你比較好命,出世在這家庭,必須要承襲真大家產,雖你佔富貴行列,
你在富貴當中,你過著是否快樂的日子,你也是要辛辛苦苦打拼你的事業,
辛辛苦苦經營產業的發展,才能繼續發展,發展當中,無形中也要有帶天命,
維持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幾千人,或是幾萬人的生計呢?
你的事業若敗去,是否真多人會跟著你甘苦呢?雖富、貴、貧、賤,各有因緣,
在冥中也各有天數,尤其社會的進步,每個人對價值觀認同的不同,
所以你追求的目標與手段不同,每個人產生今日社會紛紛擾擾,國家對國家也在爭取相拼,
社會上最大件的中美貿易之戰,這影響幾千萬人的生計,這影響是真大,
希望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可以將損害降至最低限度,和平落幕是最好的結局,如果若不能圓滿,
圓滿當然是無圓滿,但是和平結束中美貿易戰爭,影響一些人民生命與財產問題,
這可能也是災難的開始,所以今日,尤其咱自己,咱蓬萊仙島為著爭大位,當中就有人說起,
「世間人甘苦人較多」,你難道不知道,當然這句話說出來,有些人聽不習慣,有些人,
庶民就很認同,甘苦人總是要拼、要做,才能生活,要過富裕生活當然比較不容易,
但是最起碼,平實過日,所以引起著貧富的對立,產生對立的心境,
產生一些無意義的紛爭,因為每一個社會,希望可以進步,可以發展,
為著少數人爭權奪利,引起社會的不安,因為世上甘苦人較多,
這句話不是你說,也不是我說的,經典也有這句話,是哪部經典說出,
當然甘苦人多,有甘苦人難言之處,與他的因果業障,人說富貴險中求,
這是小部分的人的作法與見解,不一定每個人都吃險草,吃險草是兩面,
一面求有,另一面求無,來生再見,這也是一件真可怕的事情,
險中求,險有過,有得到,也要保的住,若無,富貴一個月,一年二年,
來又溜溜,那時要打拼感覺更加疲勞,更感人生無意義,
感日子一天比一天甘苦,度日如年,所以我們自己要認識自己,
我們是在啥環境,過啥日子,應該作啥事,盡量可以「遏惡揚善」,
人說好的壞的,向善去做,向好路去行,最好可以修心修持,積功德、積善德,
縱然這代你都不能得到富貴的天命,也看你下一代看能得到,
你這世無法達到,一代傳一代,必然的因果,不然就無人了。
所以咱除自己要做好,要行功積德之外,也要教育下一代,
如何來「行功積德」,來走入有錢人富貴的行列,雖然在座,不是人說的都算甘苦人,
在座大家日子都還過的下去,還真樸實,但是在樸實當中,也因為有修持,行功積德,
能達到富貴的天命,能擠入富貴的行列,這是今日給諸生大家勉勵。
這個月都是由我天上聖母當班,再來的三節課都是由我,今日只是以此題目與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有所認識與了解,若想更加進一步,靠自己平常對經典的了解,
再進一步做研究,簡單說至此,若有比較特殊或是不明白,才提出來再來做研討。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