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福德正神降 福禍皆由人自造 德脩成林培善根 正誼明道誠信也 神明助佑欲善功 降靈啟示諸門生 造端善惡是何因 一念未起之時機 念起之後善惡分

109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八)

109-05-20【民國一0九年四月廿八日】

福 禍 皆 由 人 自 造
德 脩 成 林 培 善 根
正 誼 明 道 誠 信 也
神 明 助 佑 欲 善 功
降 靈 啟 示 諸 門 生
造 端 善 惡 是 何 因
一 念 未 起 之 時 機
念 起 之 後 善 惡 分
天 堂 地 獄 就 此 分
皆 因 妄 念 所 誘 也
人 之 欲 念 無 窮 盡
榮 華 富 貴 皆 追 求
欲 富 且 貴 天 命 也
冥 中 定 數 早 安 排
非 是 機 巧 來 爭 取
事 與 願 違 常 如 是
怨 天 尤 人 皆 四 起
非 是 命 運 來 捉 弄
榮 辱 得 失 皆 有 因
找 出 問 題 之 癥 結
才 能 解 決 諸 問 題
莫 把 責 任 怪 別 人
反 躬 自 省 對 錯 否
一 切 因 果 有 論 述
善 惡 之 報 有 論 定
樂 天 知 命 才 安 然
心 中 無 憂 才 安 心
心 無 妄 念 才 安 身
世 道 已 經 衰 敗 也
安 身 立 命 不 容 易
潔 身 自 愛 亦 不 易
在 此 染 缸 能 脫 俗
清 心 寡 慾 為 要 因
共 勉 奮 進 多 努 力
靜 心 修 持 為 上 策

福禍皆由人自造  德脩成林培善根  正誼明道誠信也  神明助佑欲善功
降靈啟示諸門生  造端善惡是何因  一念未起之時機  念起之後善惡分
天堂地獄就此分  皆因妄念所誘也  人之欲念無窮盡  榮華富貴皆追求
欲富且貴天命也  冥中定數早安排  非是機巧來爭取  事與願違常如是
怨天尤人皆四起  非是命運來捉弄  榮辱得失皆有因  找出問題之癥結
才能解決諸問題  莫把責任怪別人  反躬自省對錯否  一切因果有論述
善惡之報有論定  樂天知命才安然  心中無憂才安心  心無妄念才安身
世道已經衰敗也  安身立命不容易  潔身自愛亦不易  在此染缸能脫俗
清心寡慾為要因  共勉奮進多努力  靜心修持為上策

 

【聖訓解析】

福禍皆由人自造

禍刼冤孽皆由人自造的,因為人人放失本心,棄了八德,血心用事,
所以作為悉違反良心,不合天理正道,所以結冤孽,造因果,
殃連禍結,久而久之,遂釀成古今未曾有之大浩刼者,
皆由世人失道,故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想得開,沒有災;想得過,沒有禍。
災禍和幸福不是注定,都是人為造成的。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間菩提】福禍皆在一念間,求道可以消禍劫,福禍相倚伏。
按照自己的步調,走慢點也無妨。凡事都要以守為穩,
遇事萬不可強出頭,也不要想求捷徑。

德脩成林培善根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從一棵樹到一片樹林過程的艱辛,不可以只為了一棵樹,放棄了整片樹林。
多勤培善根,方能德脩成林。

正誼明道誠信也

「正誼明道」為西漢董仲舒,以「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之做事做人原則,垂訓後世,史稱醇儒。
期望子孫銘記在心、身體力行。凝聚宗族情感,團結和諧,薪火相傳,
善盡社會責任,並進一步形成社會風氣。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做事時絕不把自己利害放在裡頭,為什麼於我不利我就不做,
對我有利我就做,這是自私自利。
應當事事以社會大眾利益為前提,以廣大長時於眾生有益為思考,
做任何事情應該匡扶正義,以眾人利益為主,而非為一己的功利做打算,
把真相闡明時,卻不自己邀功。
想想是否應該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汲汲營營呢?

神明助佑欲善功

無「陰騭」,就是沒有積下功勞,也就沒有「神明的助佑」了。
無陰功,即無陰騭。如果運途多舛,是沒有神明助佑的。
但如積有陰德,即有陰騭時,雖同是命生不辰,也可逢凶化吉的呢!

降靈啟示諸門生
造端善惡是何因

人之一生,善惡混雜,所獲果報,究竟是善惡分開,或是功過相抵?
善不離心,惡不離心,善惡由心造,離心無善惡,離善惡無心。
心是善惡之體,善惡是心之用。當善惡果報現前之際,是截然分開的。
心只有一個,不能同時有善惡兩個心之存在,
兩個心即有兩個佛性。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
功過確實不能抵銷,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瓜的因不好,代表惡,豆代表善。
我的瓜種下去了,現在知道錯了,
我現在豆種得很多,瓜會不會變成豆?
人雖負我,因果不負。善因善果,惡因惡果。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自作自受,無人代替。
因果不昧,善惡有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

一念未起之時機

心念是一種能量,常常抱著利益眾生之心,就可以永遠不離喜樂。
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點點滴滴細微處,都有功過。
你的「一念正,是天堂;一念邪,是魔鬼;一念歪,便墜入地獄」。
要上要下,都在一念未起之間。

念起之後善惡分

善念與惡念,一字之差,起心動念跟善業、惡業,因果報應之間,人的命運就有天壤之別。
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不斷的充實著人的善念,抑制人的惡念。
古人在親身實踐中,也證實了善念與惡念,會給人的命運,帶來的不同結局。
生活中時常面臨選擇,而在善惡之間的選擇,往往只是念起之間。
有道是「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
「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惡,即陷地獄」。
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善惡的標準,當然很危險,他很可能根據本能去做事,
不管對別人、對環境會有什麼影響。在這個世界上,不論個人、團體或全人類,
都需要善惡做標準,怎麼可能不思善、不思惡呢?

天堂地獄就此分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的轉念之間,不是天堂就是地獄。
這個世界是不會有相同的人,就是因為轉念之間,你看到了什麼?
你就會想到了什麼?或者是你想到了什麼?你就會看到了什麼?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同,也是自我的產生。
心念是一種能量,常常抱著利益眾生之心,
就可以永遠不離喜樂。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點點滴滴細微處,都有功過。
你的「一念正,是天堂,一念邪,是魔鬼,一念歪,便墜入地獄」,要上要下,
只在一念之間。

皆因妄念所誘也

降伏妄念,藉假修真,人生活在世界上,必定會有慾望,有慾望便有失有得,
有得失便心生煩惱,本心也因此而晦暗不明。
永遠不要被過去的負累所纏繞,要學會放空自己,將內心歸零,
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獲得放鬆,得清心之歡樂。
放空自己,並不是放棄自己的初衷,相反,這恰恰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
故有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有的煩惱痛苦皆因人而起,
同時也可以因人而滅。
《六祖壇經》「煩惱即菩提」,凡人常在八識中打轉,
而造下了無數的罪業,皆因妄念所導致也。只有善於放空自己,
我們才能除卻妄念,達到寧靜專一的狀態,
才能更加深刻地體驗到生命的清純、美好與完美。

人之欲念無窮盡

欲念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榮華富貴皆追求

人人皆追求榮華富貴,兒孫滿堂。(「追求」盡力尋找、探索)。
《菜根譚》「不稀罕榮華富貴,不迷戀升官發財,自有一番作為。
我不去追求榮華富貴,又何必擔心名利和利祿的誘惑呢?
我不想升官發財,怎麼會恐懼官場上潛伏的各種危機呢?
《周敦頤˙愛蓮說》『文言經典閱讀與賞析』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愛菊花的人,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有聽聞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欲富且貴天命也

孔子的「天命觀」真義: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里仁)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孔子說:「堅守信譽,努力學習,誓死主持正義」;
不入險地,不住亂世;國家太平則一展才華,社會黑暗則隱姓埋名。

冥中定數早安排

為什麼我們常說「一切自有定數」,
常聽到一種說法是「人的命,天注定」,
在很多人看來,人的命都是由天注定的,
自古以來,就有「死生由命、富貴在天」的說法,
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
如果過于強求就是一錯再錯。我們無法知道無常與明天哪個先到。
生命中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不是指「命中注定」,
而是指這一切的發生都是為你而打造。這一切指的是困境的來臨,
及無常的發生。生命的意義,不該只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透過不斷的努力這一切而成長,
進而活出精彩人生。

非是機巧來爭取  事與願違常如是

「事與願違」是經常會發生的事。遇到「事與願違」的情境,
要如何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如果事與願違了,就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把所有的考驗,當作是挑戰。
如果你正在遭遇逆境,告訴自己,要勇敢堅持,因為所有失去的,
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唯有相信自己,相信時間不會虧待你。
分享給正在奮鬥的你,凡事非只靠機巧來獲得。

怨天尤人皆四起

《論語》「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下學而上達」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孔子說:「我既不怨恨天,也不責怪人,只是從人事上去學習,
依循天理,日求上進,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就要自我反省,
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却往往背道而馳。
有了問題,不要怨天尤人,更要反躬自省。不怨天、不尤人,是為做人的準則。

非是命運來捉弄

若是遭到命運來捉弄,正如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說:「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力量」,
貫徹了這點,且證明毅力能勝過力量,以溫柔的順從,抵抗命運的造化。
人的自信,來自「自知之明」。有些事情,要自己體會後才能明白。
與其感嘆命運捉弄創治,不如努力地去奮鬥,改寫命運。
不必抱怨上天不公,也不必抱怨命運坎坷,真正勇敢的人,
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只有勇於接受真相,不和過去的任何事情懊惱,
才有精力,去創造未來。

榮辱得失皆有因

榮辱得失皆有因果,你今天得到的,都是你自己爭取來的,
天上從來都不會掉下禮物來,誰都不可能不勞而獲。
你捨去了什麼,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別人無法強求你做什麼。
該是你的,總是會來。
一陣子的快慢,一時的得失,一天的榮辱,都算不了數的,
今日的因,明日的果。
時間是個偉大的作者,它必將寫出完美的答案。
厚道之人,必有後福;踏實做事,必會開花結果;
人若欠你,天必還你。
最後,送給大家三句話:【來源網路˙責任編輯趙麗】
待人:不管別人善不善,自己要心善。
做事:不管別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好。
處世:不管別人對不對,自己要選對。
但做好人,莫問未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菜根譚》「此身常放在閒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
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
使自己常常處在閒適的環境中,
那麼世間的榮辱得失如何能夠左右我?
使自己的心境經常保持安寧平靜,
那麼世間的是非厲害如何能夠欺矇我」?

找出問題之癥結

癥結:比喻事物困難的所在。
所以只要找到問題的癥結點,那麼困難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才能解決諸問題

有正知、正見,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修行。
其實,所有修行的真正目的是,打開自性本具的智慧。
有智慧就能分辨是非、善惡,對宇宙真相有正知正見。
有智慧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所有佛法的修行,都是不同層次的修禪定。由定生慧。
所以遇到事情,就好好地就事論事吧!

莫把責任怪別人

推託,把責任推給別人。推諉。諉過於人。
當你把責任怪給別人的時候,那麼你的人生就再也不是你的人生了!
你的人生,只是別人幫你規劃出來的人生,最終這個人一筆,
那個人一畫,這一筆一畫,畫出來的人生,會讓你後悔和遺憾。
凡事不知檢討自己,只怪別人,這樣言行不符,言不顧行、
言行不一,自相矛盾,難圓其說、前後不符、自打嘴巴。

反躬自省對錯否

為人處事,與人接觸,難免都會出現一些波折。
當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是無處宣洩地怨天尤人,還是常思己過,反躬自省呢?
《禮記》有云:「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意思是說:遇到事情,如果不能反躬自省,反而將自己的好惡全部表現出來,
是沒道理的。

一切因果有論述

業爲因,報爲果,因和果,輾轉相生,謂之「因果報應」。
一切皆有因果,唐朝的寒山、拾得兩位大師有一段對話。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你且忍他、讓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係之說「以慈悲心關照社會、關照一切眾生, 就是一種善緣;
善緣成就了,就有福德,就能夠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善業。
古德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僅心中要嚮往善法,還要如理思惟,然後付諸實行,
採取行動,若能將善法確實成就,將來就形成一種善業、善報。

善惡之報有論定

《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只要從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自然能夠贏得他人的敬重,
而引來身外的功名富貴。
善惡感應,不差分毫,如同人做一件善事,起初沒有想到會有善報,
但善報自然會來,做了一件惡事,起初也沒想到惡報到來,
但惡報自然到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惡就人心言。報就天理言。形正影正。形斜影斜。總是一毫不爽。
善因樂果。惡因苦果。
聖人言之甚詳,無奈愚人不信,遂爾背善向惡。
蓋見今人。善或坎坷。惡或壽考。現世所受。種種不一。
遂謂有不報之善惡。因果似不足信焉!抑知世無數百年之人。
天有未即結之案。純善純惡之人既少。可善可惡之機最圓。

樂天知命才安然

唯有放下執著、放下煩惱,心才可以安然自在,有為者亦若是,有心就有褔。
五柳先生以「樂天知命」「安貧樂道」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的窘境。
顏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可見,孔顏之樂的內涵,是以心不違仁為樂,是安貧樂道,是樂天知命。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心中無憂才安心

哪裡無憂,哪裡就是淨土。
如果我們總把自己的心裡掛滿煩惱,
那麼什麼時候,才能擺脫塵世的喧囂,
才能找到心中的那片淨土?所以我們要學會熱愛生活。
我們要明白,老天不會專門去虐待你。如果是,那只是老天對你的偏愛,
是為了成就一個與眾不同的你。

心無妄念才安身

心無妄念,則身不會老。宣化上人坐禪此一法,乃修行必經之路。
此云「思惟修」,亦云「靜慮」。
心無妄念,口無妄語;口無妄語,心就無妄念。
自己清靜了,給自己更多空間,也給別人更多空間。

世道已經衰敗也

世道:社會風氣;日益衰敗。社會風氣一天天地敗落。

安身立命不容易

「安身立命」是有了容身之處,生活有了著落,精神上有所寄託。
「安身」,是許多人努力一輩子都難以維持的水平。
尤其在人生起步階段的社會年輕人,以目前普遍低薪的就業環境,
能安身立命已經不容易,更不要想能累積財富。
安身立命,接受現況,追求卓越,拿所應得,大開大闔。
路想走得好,各自需要不同的準備。

潔身自愛亦不易

孟子曾曰「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此諺語在華人文化中流傳千年,
是用來警惕後代子孫「創業之艱難,守成亦不易」。
雖然富不過三代,看似成了一種桎梏,
還是不乏有成功延續家族財富的例子。

在此染缸能脫俗
清心寡慾為要因

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操;
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共勉奮進多努力

一句激勵人心的話語:昨天是使用過的支票,
明天是還未發行的債券,今天是現金。
所以讓我們好好把握現在,快樂地生活著。
昨晚多幾分鐘的準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正確的方向,積極的思想,堅持不懈的行動。
成功就在你手中。當努力成為一種習慣,你很難不優秀。
努力去做事,努力學習,努力提升,能展示就儘管去展示,
好運氣自然會找上你。

靜心修持為上策

靜心於心性修持。
語云:「上根之人修心性,中根之人修善行,下根之人修福報」。
以上三種根器之人,自己是屬於那一種人呢?
人有三種心,時善時惡,時迷時覺,同是修行,果位有別,
非因事功關係,與內心修持有關,所以同檯食飯,各自修行。
珍惜光陰,每心以修持心性為重。
修道非十年八載之事,若不真心修持心性,
縱修一世,亦老死無成,修道成與敗,非看表面,蓋棺論定。

 

【福德正神開示言】

晚上這些訓文是白話文,大家應該都看有懂,道理也都了解,
只是一人看一法,一人做一樣,一人想一款。

因為這個社會,己經是多樣化,也多元化,所以存在著一些真多
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所以在這社會當中,
為人處事,要做到真圓滿、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容易,是不簡單。

你有時候,在不知不覺當中,說這個,得罪那個,你自己不知到哪裡做不對,
哪裡犯了錯誤,所以一些誤會,一些是非,因此就來產生,
所以在這多元化,多樣化的社會當中,恩怨情仇,是是非非,
總是不斷在各角落,不斷演化、變化、不斷的產生。

所以做人,要做到真圓滿,不容易,但是我們既然在社會當中,
為人處事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盡善、盡美之時,
我們反躬自省,我們最主要出發點,要以善念為出發點,
不能只是利益自己,不管是否傷害他人否?

有人就無考慮那麼多,但是大多數利益自己之事,大家都比較願意去做,
有時在不知不覺當中,傷害到別人,有人想說管他的,但是事實真相,
總有水落石出的一日,那時才要來爭論,要來辯駁,要費一番心思,
一番心血,那要費盡一番苦心,那都白費,都浪費。

最主要在進化的社會當中,大家不斷求進步,說好求更好,想說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都向這目標在期求,在爭取,或是什麼辦法,不管用手段,反正就是以達到目的為原則,
這樣才會致使產生了一些是非,一些恩怨。

一人一款命,畢竟落土時不同款,先天所帶來的,是什麼命,落土時就給你注定,
因為關係因果論,有上一代的因果積德,善惡,都會影響下一代的報應,
不管是好的報應,或者是壞的報應,要叫一個人認命,實在是不容易。
因為要叫他如何認命,難道他的一生,就如此這麼樣嗎?是墮落,還是進步,
這些各有論述,但是咱人生你要知道,這世你身為人生,你若是無做一番大事業,
無做一番偉大的任務,你就只是做一個平凡的人。

但是在平凡當中,你要爭取榮華富貴,這樣就比較不容易,有前因,論後果,
「前因後果」,實在真難來做一個論定,因為嚴格說來,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但是一些社會現象,你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看他的人,不在善,為何那麼好。
有些人讓你覺得說,此人值得你同情,值得你讚賞,但為何他那麼差,
所以這當中的因因果果,這個論述,一時三刻說不清楚。

因為每個人有他的落土時命,有他的生活環境,有他的祖德,
有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習相遠」,愈差就愈遠了,越離就越遠了。

各人的生活環境、各人的教育程度、各人想法、看法、做法,當然不能一致,
所以在此存異求同的社會當中,要安身立命,實在是不容易,你和這人好,
有時就會和那人不好,與那個人好,就又與這個人不好。

所以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總是不能來清楚,不能來了結。
到最後只有是能來「反躬自省」,想自己,可以修心養性,清心寡欲,才能減免一些
是是非非,一日也是跟人一樣,吃三餐飯,所睡六尺四方眠床,要如何心安理得,
又如何晚上不做噩夢,不會自己嚇自己,又嚇到別人,這就是要靜心。

這妄念,這念頭,不讓它隨時來起。
所以仙佛也是由人做起,仙字怎樣寫,
人旁一座山。「仙」為何由山來做。
山,穩重安靜。人要修那程度,才能成仙。
「佛」不是像人,人旁一個弗,像仙像佛。
如何做,就是要清心寡慾,減少妄念。

雖然現在住樓房,想說有別墅更好,所以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
只有是靠修持,去靜心。你可以消除一分妄念,就得一分清心、
得到一分靜心,消除十分妄念,就得十分清心。

在靜心當中,你去徹悟,了解「天地之道」,理中有氣,氣中有理,
這「天道之地」,徹底了解,你到那境界,就超脫凡塵,就能明心見性。
到後來就能如你所願,就可以得道。
以上與諸生,分享至此,下一節也是由我來主持課程。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