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第五集 菩聖宮言啟示錄 之二

菩聖宮言啟示錄(五)

 

                                           民國九十六丁亥年二月十五日︼
至誠如神悅服之
宗廟之美百姓福
聖賢教之以善德
白雲悠悠水潺潺
人生歲月幾無常
五光十色染凡塵
常使庶子溺其中
欲持聖德先修身
才能耕耘福田園
聰明智慧怎開啟
仍須善根善果種
莫言上蒼不公允
大富大貴誰可得
且問前世修幾何
小富小貴勤儉持
善功善果問前因
流年運勢看批命
誰人先得神仙應
果報福田種滿因
如今世人真難渡
百樣理由百樣情
終日祈求神仙賜
此等因緣誰際會
恍如江河會海流
願吾門生知領會
海闊天空自由行
吉凶禍福自可趨
呈祥納福自可待
時下世情並不穩
好自為之有感應。
問君此刻心想何
賜財賜福最快樂
如若言中心所思
可解千愁萬般憂。
百善總是孝為先
清明佳節在眼前
慎終追遠無可疑
前人種樹後人涼
每逢佳節倍思親
源遠流長不可忘
記取教訓仿效之。
聖誕千秋照往常
典禮科儀不可忘
簡單隆重有意義
菩薩關懷門生情
感念之恩在永懷。

︻聖訓解析︼
  

︻至誠如神悅服之,宗廟之美百姓福,聖賢教之以善德,白雲悠悠水潺潺︼

  ﹁至誠如神悅服之﹂︽中庸˙第廿四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
,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
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古今中外,聖賢共入之境,至誠受命;
反之,不至誠,不能受天之明命也。所以說:﹁至誠的人,感應如同神明。﹂﹁
宗廟之美百姓福﹂︻論語˙子張第十九︼子貢言:﹁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孔
儒之美與富,在宮牆之外是看不到的,必須摸得著門路,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一
窺堂奧,不經學習是難以窺其堂奧的。原本一句子貢讚美孔子學問高深的話語。
﹁聖賢教之以善德﹂五教之真理,皆是聖賢之教化,聖賢教導,聽聞學習,能喚
起我們好善好德的本性。以聖賢之道教人,不若以聖賢之道治己,並以聖賢之道
躬行而克終。﹁白雲悠悠水潺潺﹂悠悠是空曠遼闊,無邊無際之意;安閒暇適的
樣子。悠悠白雲、潺潺水聲,﹁白雲深處去悠悠,溪水潺潺終日流。﹂道不遠人
法自然,德在人心常自明,啟發我們的心靈的人生哲學,讓我們洞識卓見、歷久
彌新、亙古長存。
  

︻人生歲月幾無常,五光十色染凡塵,常使庶子溺其中,欲持聖德先修身,
才能耕耘福田園︼
  ﹁人生歲月幾無常﹂人生無常,世事無常,名與利實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的虛幻。﹁五光十色染凡塵﹂人生凡塵中,受到凡塵五光十色的誘惑與污染,矇
蔽自性,是故修行人在凡塵中必須去除私慾,方能﹁五光五色見如來﹂︵啟一頁
︶。﹁常使庶子溺其中﹂凡塵俗子沉溺五光十色中,不可自拔,忘記回鄉之路。
回向文:﹁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面見阿彌陀佛,早成無上正等
正覺、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持聖德先修身,才能耕耘福田園﹂修持聖
德修持身,福德田園如何耕耘?持修積善,辛勤耕耘福德田園,田園茂盛,自然
是得到福報,耕耘收穫兆豐年。﹁修身之要,貴乎養心。﹂天上聖母勉勵修持律
銘:﹃改變天性、天性難改、修心養性、改變天性。﹄︵啟一至啟五︶依此而修
,必證聖果。
 

 ︻聰明智慧怎開啟,仍須善根善果種,莫言上蒼不公允︼
  ﹁聰明智慧怎開啟,仍須善根善果種﹂佛門三皈依﹁自歸依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開啟人生的智慧如海,有聰明知道如何回應問題,有智
慧知道如何面對問題。但大部分的人聰明絕頂,但卻沒有智慧,有善念的聰明才
算得上真智慧,才會帶來心靈的平安與恆久的快樂,多讀好書多增廣見聞,多傾
聽多涵養氣質,只要有心有意,先天聰明加上後天智慧,真正有聰明又有智慧才
讓人心悅之、誠服之。每個人所具善根不同,所種善果不同,善根深厚是福報,
靠自己修持,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日就月將。﹁莫言上蒼不公允﹂種下的是善
根,所得的自是善果;各人善根各人修,各人造業各嚐果。上蒼真的會不公平嗎
?否也!不論世人多麼有錢、有權,上蒼就是不會受世俗影響,上蒼是公平的,
以生生世世觀之,上輩子所欠,這輩子償還,這是天經地義的,但若只是以這一
世來看,才會感覺上蒼似乎不公平。
  

︻大富大貴誰可得,且問前世修幾何,小富小貴勤儉持,善功善果問前因︼

  

﹁大富大貴誰可得,小富小貴勤儉持﹂所謂﹁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勤勞
是致富的秘訣,懶惰是失敗的主因。人人須養成節儉的美德,在儉樸的生活中享
受清心寡欲、優遊自在的喜悅。﹁且問前世修幾何,善功善果問前因。﹂三世因
果經:﹁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祿深,前世修來今生受
,今生不修何來生,今生積德蔭後人,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流年運勢看批命,誰人先得神仙應,果報福田種滿因︼
  

﹁流年運勢看批命﹂大運流年運勢,以生辰八字也可以算其流年的運勢,以
易經也可以預測自己的命運,推算自己流年運勢的吉凶禍福。聖母說:﹁如果能
被算準,那也表示沒在修持。﹂﹁誰人先得神仙應﹂人與神佛的感應道交,所謂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早逢春就是要向陽︶,誰人有修持,
誰人不被流年批命算準,誰人早得神佛的一臂之力。﹁果報福田種滿因﹂每個人
都關心自己的命運,都希望能大富大貴、無諸疾苦、無諸障礙,但要如何才能使
自己得大富大貴呢?就是要了解因緣果報與命運的關係,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
即感一個果報,起了壞的念頭多,就會感應了惡的果報多;當然起了好的念頭多
,就感應善的果報多,果報的福田裡種滿滿福報的因子。
 

 ︻如今世人真難渡,百樣理由百樣情,終日祈求神仙賜︼
 

 ﹁如今世人真難渡﹂讓眾生﹁真的了解﹂很難,所以才說:﹁佛法無邊,不
渡無緣,只渡有緣。﹂無緣的眾生不能接受,有緣就是能歡喜信受奉行。﹁百樣
理由百樣情,終日祈求神仙賜﹂每個人的際遇各不相同,但相同的,卻是滿心所
祈求的,都是求神佛怎樣的保佑,怎樣的賜予,卻不見自己許下承諾,要怎樣的
要求自己努力。一般人常常會埋怨說:﹁為什麼我這麼誠心的祈求神明保佑,為
何神明不保佑我?﹂人有誠心,神有感應,心誠則靈,神明一定會幫你。但聖母
說:﹁求助神仙要智慧,絕非點香地上跪,諸如所求所作為,全然皆知照理規。
﹂︵啟一頁︶
 

 ︻此等因緣誰際會,恍如江河會海流,願吾門生知領會︼
 

 ﹁此等因緣誰際會,恍如江河會海流﹂好的機緣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來的
時候,就是要好好把握,因緣際會,際遇得時,就像雲之從龍,風之從虎,因緣
成熟,就如江河會海流那樣的自然、順暢。﹁願吾門生知領會﹂領悟力強,容易
理解,善於了解道理事理在,同樣一句話,每個人所領會的又不同,經過多時的
薰陶和感化,多多觀照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片天,願門生能真正領會、體悟聖訓的
真實義。
  

︻海闊天空自由行,吉凶禍福自可趨,呈祥納福自可待,時下世情並不穩,
好自為之有感應。︼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之一生若只是在是非中打轉,是多麼
的可悲啊!若能敞開心胸,則山河大地無不融入心靈世界,待人退一步,愛人寬
一寸,那麼人生道上就可以﹁海闊天空自由行。﹂﹁吉凶禍福自可趨,呈祥納福
自可待。﹂趨吉避凶、呈祥納福,招財進寶,年年有餘,人定勝天。﹁時下世情
並不穩,好自為之有感應。﹂當今時勢不穩定,經濟環境差,道德觀念淡,政治
的對立、緊張,造成時下局勢的不穩定,所以聖母要大家﹁明哲保身、好自為之
。﹂,遇到事情自能趨吉避凶,遇難呈祥,免難消災障,諸事順遂,好自為之,
會有所感應的。
 

 ︻問君此刻心想何,賜財賜福最快樂,如若言中心所思,可解千愁萬般憂︼

  

請問門生此時此刻又作何感想,如果被聖母說中了心中所思、所想,應可說
出讓聖母幫助解決。︵聖母邀請門生打破沉默,親口說出來。︶
 

 ︻百善總是孝為先,清明佳節在眼前,慎終追遠無可疑,前人種樹後人涼︼
  

﹁百善總是孝為先﹂孝敬父母如敬天地,感恩圖報在心中,古人把孝道看的
如此重要,孝道是人類行為的根本,是我們敦品勵行的人本精神,烏鴉尚知反哺
之恩,小羊跪著吃奶表孝恩,身為動物之靈長的人類豈能不知孝道,試問?不孝
的人能成就大事嗎?孝順父母更是道德的根本,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
母,孝之始也,千經萬典,孝義為先,為百善之道。﹁清明佳節在眼前﹂清明時
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就到了。﹁慎終追遠無可疑﹂慎終追遠理所當然,緬懷祖先
優良傳承由來久矣,在清明時節更具意義。﹁前人種樹後人涼﹂前人為後人造福
,今天才能享用祖先所留給我們努力的成果,俗云:﹁吃子,拜樹頭。﹂也就
是人要飲水思源頭。
 

 ︻每逢佳節倍思親,源遠流長不可忘,記取教訓仿效之。︼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逢年過節,就更加思念起親人,千百年來,遊子思
鄉的情懷,多少遊子思鄉之心情,多少遊子的心聲,表露無遺。﹁源遠流長不可
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弘揚固有文化,與倫理道德,不可忽視,不可或忘。﹁
記取教訓仿效之﹂從挫折中學習成長,深切的記取教訓,才會進步,才不會重蹈
覆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失敗並不可恥,以別人的經驗作為學習仿效,作為
處事的借鏡。
  

︻聖誕千秋照往常,典禮科儀不可忘,簡單隆重有意義,菩薩關懷門生情,
感念之恩在永懷。︼
  

聖母提示門生,菩薩聖誕千秋慶典科儀如昔,雖然只是簡單但仍不失隆重才
有意義,菩薩關心眾生,我們更應該時時感念菩薩救苦救難的大悲心,感恩之情
永遠銘記在心。
  

眾等將菩薩的愛深植心田,口念、心行。﹃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聲聲入
耳,佛佛入心,家家觀世音,戶戶觀世音。

︻民國九十六丁亥年三月一日︼
傾聞道法本立生
且問今夕所求何
萬物消長有定律
四時八節漸循序
無有錯亂無有私
反觀爾時濁已混
人心不古真難渡
時下風俗已走異
所求欲望更無章
教條規則誰守信
始終如一有幾人
三寸氣短非議多
尊師重道已漠視
富貴排列在前面
晨鐘暮鼓依然響
道心不知已飄然
逢此末劫若安命
還望能夠上法船
願吾門生保平安。
萬家燈火已通明
萬物作息有規律
明心見性是否清
東日西月是否知
凡吾門生應該知
道途今日走至此
非是吉凶禍福論
該有一定之準則
諸生內心是否文
亦或不知所云何
一文一字已千篇
諄諄教誨已無數
是否該有心得呢
尚望歲月不白流。
願成夢現滿心悅
白雲故鄉在何方
扉心所指是何路
只要幸福樂無憂
庶人曾經問道否
本立道生問青天
眾神仙佛若此現
怎知祈求是首先
風雲際會若緣起
定教諸生似神仙。

︻聖訓解析︼
 

 ︻傾聞道法本立生,且問今夕所求何,萬物消長有定律,四時八節漸循序,
無有錯亂無有私︼
  ﹁傾聞道法本立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如是所聽聞,道效法自然
,根本建立,道自然生焉。﹁且問今夕所求何﹂請問今日門生還求什麼?﹁萬物
消長有定律﹂天理自有循環,有多必有少,有得必有失,太極之下,互有消長,
道家思想,倡導自然無為,順應萬物天性,因時制宜,各司其職,各安其位,不
妄求,才是合乎道。﹁四時八節漸循序﹂﹁四時﹂春、夏、秋、冬。﹁八節﹂立
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四時八節﹂為一年,日月
循環,為四時八節之所行也。﹁無有錯亂無有私﹂︽禮記︾孔子門生子夏,問道
孔子:﹁何為三無私?﹂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聖人法
天象地,明併日月,為而不恃、功成弗居。︽道德經˙第七無私章︾﹃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聖人沒有私心,反而能成就他的偉大

 

 ︻反觀爾時濁已混,人心不古真難渡,時下風俗已走異,所求欲望更無章,
教條規則誰守信,始終如一有幾人︼
  眾所週知,今世道澆漓、人心不古也實情,時下風氣也混濁,物慾橫流的現
實社會,令人堪憂,人心思變、墮落,殘酷的現實,人們成了物慾的奴隸,心情
為其而喜,為其而憂。能服膺﹁教條規則﹂也不多見。亙古不變的規則,只要是
合乎理性,即是真理,在修持的道路上能一本初衷、有始有終的幾希矣!
  ︻三寸氣短非議多,尊師重道已漠視,富貴排列在前面︼
  ﹁三寸氣短非議多﹂聖母說:﹁三寸氣短就會易起爭執,易惹爭議,惹是生
非。﹂﹁尊師重道已漠視﹂尊師重道表示對師的敬意,修行人以自性為師,以諸
佛為師。自性是一切萬法的根由。現今社會,尊師不若從前,漠視師道,也時有
所聞,為人要懂得﹁尊師重道,敬老尊賢。﹂俗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啟三頁︶﹁尊師重道﹂更是中華文化的優點,不作出使師蒙羞的事情,才是尊
師重道的真實義。﹁富貴排列在前面﹂子曰:﹁吾視富貴如浮雲。﹂富者,為人
人之所欲也,貴者,亦為人人之所欲也,人生求富且貴也是天經地義,但能不求
富貴者,堪為聖賢也。富貴如浮雲,多少富豪權貴可以體會,可以視之為追求第
一目標。
 

 ︻晨鐘暮鼓依然響,道心不知已飄然,逢此末劫若安命,還望能夠上法船,
願吾門生保平安。︼
 

 ﹁晨鐘暮鼓依然響﹂晨鐘暮鼓是勸人醒悟,聖母之諄教,猶如暮鼓晨鐘之敲
響,依然不停的教化。﹁道心不知已飄然﹂這些如晨鐘、如暮鼓的話語,不知能
否喚醒大眾執迷的心。﹁逢此末劫若安命,還望能夠上法船,願吾門生保平安。
﹂值此三期末劫普渡之期,得聞真道,得遇明師,若能領悟安身立命之道,就能
平安搭上慈航普渡的法船,聖母保佑門生、眾生,平平安安。
  

︻萬家燈火已通明,萬物作息有規律,明心見性是否清,東日西月是否知,
凡吾門生應該知︼
  

﹁萬家燈火已通明﹂盞盞萬家燈火通明,正是天色已暗的時分。﹁萬物作息
有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萬物作息的規律。﹁明心見性是否清﹂
明心見性能見性成佛,超生了死的重要關鍵,是否清楚。﹁東日西月是否知,凡
吾門生應該知﹂聖母說:﹁東日西月要知道,︵一個字﹁明﹂︶東是震卦,代表
日。西是兌卦,代表月。按照河圖洛書的易理,以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
政八卦九宮,層層演化表達東日西月中和,天南地北交泰的中土涵義,東日西月
不改變,人情世故有改變,思想做法亦有異,凡吾門生應該要了解。
  

︻道途今日走至此,非是吉凶禍福論,該有一定之準則,諸生內心是否文,
亦或不知所云何。︼
  

今日走上修持之路,並不只是論吉凶禍福,就是吉凶禍福、能趨吉避凶,也
有一定之準則,內心要真正清楚明白,長久以來聖訓文中所言,入木三分要真工
夫,不要頭腦空白,不知所云無奈何。
  

︻一文一字已千篇,諄諄教誨已無數,是否該有心得呢?尚望歲月不白流︼
  ﹁一文一字已千篇,諄諄教誨已無數﹂︽聖恩宮三菩薩序文˙生貝品︾︵啟
一︶

﹃一字千百文﹄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眾聖神仙佛,一個字一
個句,諄教之言,不厭其煩的勉語,累積千百字成千百文,篇篇渡化眾生的訓文
,不計其數。﹁是否該有心得呢?尚望歲月不白流。﹂時間歲月,一點一滴在流
逝,一分一秒在過去,時光如流水,日月如影千梭,青蔥歲月,長路太短,人生
道路,能留下永恆的是什麼?寒暑易節、春秋換季、歲月不居、時光荏苒,彈指
人生,歲月易逝,還望歲月不白流,人生道上不留白。
 

 ︻願成夢現滿心悅,白雲故鄉在何方,扉心所指是何路,只要幸福樂無憂︼
  ﹁願成夢現滿心悅﹂願望如心、夢想實現,心想事成滿心歡欣的喜悅,不言
可喻。﹁白雲故鄉在何方﹂白雲飄飄心杳杳,就像我們的內心世界,那麼的不定
、不可捉摸。﹁扉心所指是何路﹂人心在每個人的意念中,如何觀照內心世界的
一片天。﹁只要幸福樂無憂﹂今生如能好好來過渡,快樂無憂,就是平安幸福。
  

︻庶人曾經問道否,本立道生問青天,眾神仙佛若此現,怎知祈求是首先,
風雲際會若緣起,定教諸生似神仙。︼
  ﹁庶人曾經問道否﹂庶人是平民、凡夫。庶人不問道,而只求仙佛,是為不
立本。蜿蜒溪流,涓滴匯聚而成江海,凡事之成亦復如是!︽大學︾﹁自天子以
致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本立道生問青天,眾神仙佛若此現,怎知祈
求是首先。﹂︽論語˙學而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若從根本建立,
就是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道生就是根生,就是本立,本立而道生,常把青天問
原由,不問自心佛中求。﹁風雲際會若緣起,定教諸生似神仙。﹂︽易經˙繫辭
傳︾﹁雲從龍,風從虎,龍能興雲佈雨,虎可風起雲湧,聖人作而萬物睹。︵比
喻聖主與賢臣的遇合。︶﹂虎嘯而谷風至,風至而霧散。風雲際會若緣起,不要
讓好的緣起緣又滅,諸生定能快樂逍遙賽神仙。

︻民國九十六丁亥年三月十五日︼
暑來寒往在更替
一切運轉不容易
四時八節有時序
所有處事照天理
不能有所來悖義
為人處事同一理
忘恩負義最可議
誠信守則要遵守
諸事掌握在手中
許多道理應該知
終為始之一初起
萬事循環永不休
諸事了結並未終
希望了解其中理
許多變化在冥中
是好是壞各自通
時世變遷亦快速
為了生活自奔波
好壞與否心中知
訴諸神佛亦有知
時代快速在演變
不知腳步跟上否
今歲逢吾聖誕辰
諸生期許是何事
可在話中訴清楚
各自一本難念經
經文深淺各不同
各行各業有所求
可要一並來論述
諸生共同齊努力。
風兮雨兮滋萬物
盈滿損益要中和
所求各自有不一
過之不及均無益
好壞總是說清楚
如人飲水冷暖知。

︻聖訓解析︼
  

︻暑來寒往在更替,一切運轉不容易,四時八節有時序︼
  ﹁暑來寒往在更替﹂︽易經˙繫辭下傳︾﹃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
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暑來寒往,四
時在更替。﹁一切運轉不容易﹂不容易,是不容變易。一切運轉是不容許有所改
變的。﹁四時八節有時序﹂四時是四季,四時八節的運轉,與天地同在,與大自
然同存,大道運轉乃是自然,依照四時八節時序在運行。
  ︻所有處事照天理,不能有所來悖義,為人處事同一理︼
  為人處事要照天理,不能常被私慾所矇蔽,要照天理行事,不能有所違背。
在這社會中,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可是一門大學問,為人處事重要的道理,人同
此心,心同此理。
  

︻忘恩負義最可議,誠信守則要遵守,諸事掌握在手中,許多道理應該知︼

  

﹁忘恩負義最可議﹂忘恩負義心態最可議,忘恩負義的人,通常會將別人對
他的恩惠與幫助,視為理所當然,所以若無自愧內疚之心,容易過河拆橋,或是
唯利是圖,如此其心可議,其行可誅。﹁誠信守則要遵守﹂﹁誠信﹂是為人處事
,待人接物的要訣與根本,聖母說:﹃人言有信,言而有誠,人言有信誠。﹄﹁
諸事掌握在手中,許多道理應該知﹂你是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
很多道理自己要先明瞭。
 

 ︻終為始之一初起,萬事循環永不休,諸事了結並未終,希望了解其中理︼

  ﹁終為始之一初起﹂以終為始,觀始知終,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
,必象其德。﹁萬事循環永不休﹂萬事萬物因果循環永無止盡,所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便是因果循環的自然定律,如今凡塵俗世,因果循環不已,牽纏
不休。﹁諸事了結並未終﹂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很多事情表面是
風平浪靜,但事實上並未結束,因緣會遇時,又再生起。因果循環的公平性,善
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時也非佛力可扭轉。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
巨海,能障聖道。﹄﹁希望了解其中理﹂在聖母苦心教化之下,相信能有所體會
和領悟,生活中的啟示,給予世人作為警惕與了解。
 

 ︻許多變化在冥中,是好是壞各自通,時世變遷亦快速,為了生活自奔波,
好壞與否心中知,訴諸神佛亦有知,時代快速在演變,不知腳步跟上否?

 

︼面臨快速變遷環境的當今,若跟不上社會進步的腳步,勢必然就是要被淘汰
,物競天擇,故因應環境迅速發展變遷適當的對應策略,也是勢在必行的。人與
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還是要學好溝通,與人際間的圓融相處之道。全方位多
元化的社會,若不知全方位的學習發展,跟隨時代的腳步,演變快速的流行文化
,是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腳步。
 

 ︻今歲逢吾聖誕辰,諸生期許是何事,可在話中訴清楚︼
  每年聖母聖誕千秋慶典科儀中,慈悲一如聖母,總是為門生或是消災解厄,
或是消願祈福。聖母問問大眾,親口說出,期許是何事?希望又是如何?都可以
向聖母說清楚、講明白。
  ︻各自一本難念經,經文深淺各不同,各行各業有所求,可要一並來論述,
諸生共同齊努力。︼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經,一本比一本難念,包括各行各業,凡有所求皆能滿願
,能夠奮發圖強,各人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眾生一起努力吧!
  

︻風兮雨兮滋萬物,盈滿損益要中和︼
  ﹁風兮雨兮滋萬物﹂春夏秋冬,四時有雷霆鼓之,有風有雨,滋潤萬物繁榮
滋長、生生不息。﹁盈滿損益要中和﹂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盈滿虧虛,都是隨
著時序運行的。聖母說:﹁在損益的平台上不要重頭輕,應當斟酌量力使其中和
。﹂
  

︻所求各自有不一,過之不及均無益,好壞總是說清楚,如人飲水冷暖知︼

 

 人終其一生,庸庸碌碌,有幾人能知所求為何?所作為何?過猶不及均是不
足取。﹁如人飲水冷暖知﹂唯有過來人,才能體會這些,個人事情自己才能體會
,別人無法得知。

︻民國九十六丁亥年三月廿三日︼
慶祝禮儀圓滿成
過程安排待加強
共襄盛舉神人同
諸生補庫有機運
各人自會感應受
機緣可遇不可求
感應越多惠亦多
下次有緣再修補
祝各位門生齊福
諸生可要告訴吾?
點滴心頭瑣事多
諸言在喉口難說
人生旅程起伏多
如何平伏心洶湧
諸事吉祥人人求
且看神佛助何人
願吾所求有所應
往事東流難回頭
一切如意看今後
希望祈願有所成。

︻聖訓解析︼
  ︻慶祝禮儀圓滿成,共襄盛舉神人同,諸生補庫有機運,各人自會感應受,
機緣可遇不可求,感應越多惠亦多︼
  聖母說:﹁聖誕千秋慶典科儀中,能參加補財庫,是很幸運的,聖母處理方
式、方法與眾不同,採取最簡單的方式、最有效的方法,來做這次補財運的科儀
,來呼應著眾生對天上聖母聖誕千秋慶祝的回應。所以眾生若對天上聖母、觀世
音菩薩、福德正神等,有恭敬之心、有虔誠之心,你們的心思沒讓你們白費,我
總是對諸位門生有相當的回應與補償,這也是對你們切身有幫助。﹂
 

 ︻諸生可要告訴吾?點滴心頭瑣事多,諸言在喉口難說︼
  ﹁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生活上繁雜的瑣事多,甜酸苦辣,都是一些
令人難以啟齒、難以說出口的事,真是欲言又止,欲語還休,猶豫到底該說或不
說。
 

 ︻人生旅程起伏多,如何平伏心洶湧,諸事吉祥人人求,且看神佛助何人︼

  人生有如一趟旅行,旅途中所遇種種,難回首!我們要從人生高低起伏歷程
中學習到更多,了知自己這趟人生旅程重要的是什麼?其中的曲折艱辛、起伏不
定、顛沛流離,諸如此般,如何平復內心的起伏,如大海般的翻騰,如波濤澎湃
洶湧。所以諸事吉祥,圓滿如意,為人人之所欲也。所謂﹁天助自助者﹂,﹁自
助者人恆助之。﹂神佛是幫助肯自己幫助自己的人,自助者天助也,要得到神佛
的助力,須要自己先努力。
 

 ︻願吾所求有所應,往事東流難回頭,一切如意看今後,希望祈願有所成︼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對神佛有信誠心,神佛
也會對我們的祈求願望有所回應,往事有如東去的流水,不可能有倒流的一天。
一切如意是福,心想事成是福,平安是福。此刻若不努力更待何時?人生之所以
精采,是因為有自我要求、自我期許、自我磨練,持之以恆,假以相當的時日必
然會有所成。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人們只要努力
,人人皆可為堯舜,人人皆能有作為。聖母說:﹁希望我們所祈求都能有感應,
人生過程先苦後甘,頗有倒吃甘蔗,漸入佳境,苦盡甘來,得意的一天。﹂

︻天上聖母開示︼
  諸位修心養性,修持的功課,進展總是有限,每一位大概都會說我是一個平
凡的人,所做也都是平凡的事情,每日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都是負
擔,社會景氣並不好,為事業、家庭、前途,在奔波、打拼,有人較平順,有人
碰壁,當然每個人運氣有好壞、高低,但是我時常說起一句話,事業與道業可以
齊頭並行,能聽進實實在在做的,屈指算算寥寥可數,說是說,做出來又是另外
一回事,人生來來去去數十寒載,有的人一輩子就是在缺欠,伊的目標終其一生
,就是一個目的,就是無改變,有人到一個坎站,人生的方向盤就轉向了,在如
此競爭的社會一個人的心要安定下來,穩定下來,實在是不容易呀!常言:﹁天
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誰知明日又是如何?有人面對明天是一片美
好,七彩彩虹,對明天有希望,對將來有勇氣。但也有人很可悲,看不見明天的
日出,如此是否可憐可悲?一件事情的對錯、好壞,有不同角度,分析、看待,
有不同看法、見解,是是非非當中怎樣才是正確的呢?真理何在呢?就是修心養
性、修持求真理,一理通、萬理徹,誰人說了才對,無標準答案,人說趁趁彩彩
啦!只要我的希望、願望能一一實現,有人認為如此就好,有人胸無大志,無法
做大事業,能過就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夜長長,世事皆不知不曉,一天
過了又一天,天增歲月人增壽,數十寒載的人生歲月,寒來暑往真快就過去,有
人想說如此就好,後世再來,但是你深深做個思考,若是無善知識,無善德,無
好好修持,哪有後世好將來呢?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