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第七集 菩聖宮言啟示錄 之一

菩聖宮言啟示錄(七)

 

 

︽菩聖宮言啟示錄 ︾
    菩聖宮言啟示錄。集言成冊第七集。
    水清見底見明心。路遙方能知馬力。
    走過痕跡還清晰。依然記得來時路。
    回眸深望亦噓唏。多少歲月已過去。
    記得曾經留何許。或然遺忘些甚麼。
    白紙黑字來記取。能將時空倒回去。
    看看曾經做何許。希望諸生盡點力。
    共同留下些回憶。應是著手來處理。
    筆下留言千年語。心語陳跡留歷史。
    點點滴滴在陳述。感應你我莫遲疑。

 

【天上聖母序言】︻民國九十八己丑年十二月十五日︼
甫自出書六集已
論述涵蓋博雜也
為人處事及修身
修齊治平一一論
深淺不一無定文
一般庶民皆可讀
門生註解亦費心
偏勞諸生苦心作
傳佈宏道有作為
隨方施教應天運
悲天憫人渡眾生
弘道佈法千百種
應時應運三才合
此時七集將出書
搦筆序言來鼓勵
亙長綿久不變異
  
水月鏡花象真筌
務本實腹可沖虛
涵養內斂至沓和
淵識之博無以得
虛懷若谷可聽聞
人生百歲匆匆過
來時空空去亦空
役其身體耗精神
一切財氣名利空
三途六道輪迴轉
欲脫幻身假寓身
唯有志命來修真
  
【民國九十八己丑年十二月一日】

菩子傳播已萌芽
聖善功德為無為
宮址遷移氣象新
言詞文句串編書
啟發智慧增善識
示文淺顯容易知
錄記成冊贈有緣
第次漸進內涵豐
七字文句譜書曲
集言成章閱眾生
將有非凡之意義
出乎門生所想像
書贈有緣佈道傳
希望門生有共識
望吾聖宮輝宏時
諸信大德亦相應
生在宮中應有成
相互幫忙及照顧
扶佐本宮之宮務
持之以恆到永遠
千萬莫要等閒之
古道流傳至今日
留取今時之智慧
名稱莫要隨意改
史上有名永留芳
  

【民國九十八己丑年十月二日】
【菩聖宮遷移新址】
己丑年陽月孟冬
菩聖宮喬遷新址
本宮今日定此根
門生相互來扶持
希望門生有始終
慎終如始定有成
怡情養性見明心
有道處之安泰然
己丑年陽月孟冬,菩聖宮喬遷新址。

還有許多事情未完成,還要多用一些心思。移宮遷址是大事,許多細節未處理,
事出有因亦無奈。門生眾生的心聲,對聖母、菩薩、福德正神的祈求,寄予無限
的希望。聖母說:『今日贊助菩聖宮的光采,來日定有回應機。』不要錯過這難
逢的機緣。何以要珍惜緣分?緣分就是機會,機會來時稍縱即逝,在這一生當中
機緣難遇。人生能遇千載難逢的機緣,如果失之交臂,將會成為終身遺憾,吾等
要珍惜機緣。『刻骨銘心,感佩不忘』無法磨滅的痕跡,一生能有幾回,真的要
珍惜,也許錯過它,將難再逢遇。

「聖德配天地,母炁萬物宗」
天地和炁,萬物合德,人心合理。
聖德配天、與天同功。功參造化、德配乾坤。
萬物之所宗,宗即是本,萬物皆有其本。
蘊蓄聖德,俟時而出,日月所照之處,無不尊仰。
母炁虛無,無為化萬物。先天一炁,周流乾坤。
一炁化三清,三清化五行,五行化萬物,故為萬物之所宗。
  菩聖宮 天上聖母 觀世音菩薩 福德正神 與眾門生
  歡 迎 十方善信大德 各友宮壇蒞臨本宮 共結善緣

【民國九十八己丑年五月十五日】

參天之道唯一理
訪師益友增見聞
普羅大千萬物芸
濟渡眾生登彼岸
寺庭中野有玄機
廣闊視野增智慧
結果花開有實物
善識傳佈益智文
緣起百里之路遙
望聞遠方之高見
吾應勵志共勉之
門裡門外誰知情
生徒誠然可知否
勤習修文增智慧
行為舉動恭儉讓
之知所以而為之
加強修持積善功
  

  參訪普濟寺,廣結善緣。此次交流,聽一聽遠方道友之高見。回菩聖宮,天
上聖母勉勵門生。此路程距離百里之遙,天上聖母應普濟寺˙濟公禪師再三邀請
,共同降駕開示門生、勉勵眾生。修行是一面學習,一面實行,尤須良師益友的
指導,從一切日常生活中,體會菩薩道的真精神,由訪師問道中增廣見聞。尊師
重道,訪師求法,智慧增長,見聞廣闊,善知識就是良師益友。參訪善知識,聽
聞師尊開示,爾今爾後,要步步為營,警惕自我,詩書勤習,效法聖賢增智慧,
行為舉動溫文儒雅,加強修持,累積善功,多行善事,多積善德,提昇各方面,
卓然有成、開花結果。

【民國九十八己丑年三月廿六日】
天有三光日月星
地有三物水火風
人有三寶精氣神
體用三才妙無窮
天地奧妙盡其中
若人有眼識其中
天地盡在吾心中
凡塵俗務繞凡心
諸多困難憂身心
未能解脫淨心靈
因此感應不能明
障礙身心苦心靈
神佛不辭凡塵亂
救渡庶子下凡塵
若是今生逢有緣
契掌此機近神緣
未是只求功名利
榮枯爭寵又如何
百歲骸骨復不存
萬象一切終歸零
不勝唏噓嘆何時
百訴不厭勤修持
再次諄諄示門生
  
物欲心移未定靜
觀目測心察誠信
人心藏機瞬念轉
福禍倚伏未可知
若要趨吉來避凶
自當積德善無窮
欲知今生是禍福
修得凡體來超脫
  
寒來暑往幾度異
年復一年又過去
勸君惜取當下時
緣起緣滅要掌握
幾度夕陽彩雲過
驀然回首方驚覺
悟道之路當下起
覺悟人生看自己
若是有心來窺伺
中年悟道不嫌遲
老年知理亦不晚
欲知堂奧妙中求
有朝一日將可成
  
觀天之道誰識得
執天之行誰修為
帝經天言道真機
緣者可聞窮其理
方知天地之真理
身心兩全悟真機
晦明朔望陰陽理
識得陰陽化萬機
人生到此知玄理
  
觀道之奧淵深矣
幻化無窮不居功
欲聞道是何物也
無名無形無方隅
卻在天地無間中
四時運轉六合中
寒暑時序不背行
萬物自然化育也
知此消長則知道
說難不難亦不易
有心證道可得之
  
西方極樂淨土界
東方琉璃妙境界
上天下地任君選
善惡只在一念間
英雄豪傑怎區別
此生誓願作何為
夢想願望一大堆
黃昏之齡猛然覺
百歲之軀已枯萎
感嘆壯時無作為
時至今日方醒覺
縱然來日不可期
夢想未現願未成
仍可成就功果業
證道於此有何難
只在為與不為矣
  

 常念
 南無大悲慈仁天上聖母天尊

   天 道地道人道順
   上 品果位證道得
   聖 訓法古今完人
   母 德留傳萬古芳
   嘉 佳互勉緣中人
   言 載記取博善識
   錄 存傳閱千里緣

【民國九十八己丑年一月十五日】
歲歲平安植福田
次第節氣已立春
己所不欲勿施人
丑歲土重金深藏
年運逢旱山泉渴
菩提樹上結佛子
聖德流傳萬古芳
宮庭四中玄機藏
天道無私道德全
上達九霄三重天
聖訓集冊六出書
母訓示言耳邊繞
新到一年計畫否
春滿乾坤福滿門
開宗明義鼓勵生
示言吾生多用心
言詞鮮簡且易懂
  
今逢元宵天官福
未知諸生心思何
年復一年歲月逝
人生百歲匆匆過
究竟今生是何事
榮辱光耀在何處
勞役此身受何苦
萬丈紅塵業難除
今生若是未覺悟
來世身業亦將隨
唯有自己幫自己
積功育德業消除
才能淨拂塵土垢
哪得機緣性自見
一身業緣從此了
淨身淨業金光現
       
新春首課輕鬆語
聊聊諸生心中意
一年之計在於春
大家心中卻不明
願聞諸生幾句言
  

【聖訓解析】
  

「歲歲平安植福田,次第節氣已立春,己所不欲勿施人,丑歲土重金深藏,
年運逢旱山泉渴」『歲歲平安、年年有餘、月月積德、日日行善、時時用心、分
分己穫、秒秒把握。』植福田是啟發善的種子。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
門,歲歲平安植福田。施比受更有福,讓我們共植福田。聖母說:「福是修得非
祈求得。」要勤植福田,廣積陰德於冥冥中。春天為一年之始,立春乃二十四節
氣之首。按照曆法上的計算,立春才算新一年的開始,中國人的生肖次第也是依
循此法。聖母說:「凡事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想,若把自己的主觀意
思,強加於人,於己於人,均是件痛苦的事,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讓別人去做
,這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至高境界的品德。」歲次己丑
年,天干屬土,地支屬土;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說土重金深藏。全球很多國
家,已經鬧旱災,堪稱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無數居民已經深受其害。
  

「菩提樹上結佛子,聖德流傳萬古芳,宮庭四中玄機藏,天道無私道德全,
上達九霄三重天,聖訓集冊六出書,母訓示言耳邊繞」菩提樹下成就無上覺者,
佛以一切眾生為佛子。聖德流傳,萬古流芳,珍惜得來不易之機緣。聖神仙佛慈
悲為懷,知世人沉迷不悟,罔顧綱常,遂以無形之道,借有形聖筆,降文指示、
教化諸眾生,開設宮壇,啟迪人心,婆心至切,世人應了知,神佛之用心,好好
遵循天理行事。末法時期,大道普降,蘊藏玄機,宜早親近,庶免入寶山空手而
回。天道是無偏無私的,但是常常會與善人感應道交,而善人也不需要特別說什
麼,上天就會很巧妙的回應他,神佛也不需要善人的祈求,自然會保佑他。「上
達九霄」比喻天上無限高遠的地方。三重天的第一層人界,第二層仙界,和第三
層靈界。菩聖宮言啟示錄,第六集聖訓業已出書,天上聖母苦口婆心、循循善誘
,殷切的諄諄訓示勉言,常常縈繞耳際,更要時時牢記在心中。
  

「新到一年計畫否,春滿乾坤福滿門,開宗明義鼓勵生,示言吾生多用心,
言詞鮮簡且易懂。」新年新計畫,在歲末年終時,人們總會省思過去一年來,並
期許在新的一年能更好,每個人的新年新希望都不同,新年帶給人新的希望,期
盼新的一年,能有所成長。乾坤,是陰陽、天地,春所代表是萬物滋長,新的開
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開宗明義,將修行次第,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從慈
悲心、菩提心的啟發,到修持的過程,修行六波羅蜜,最後成就佛果。以最簡潔
易懂的文詞,最清晰明瞭的比喻,說明修持的步驟和方法,言詞簡單扼要、深入
淺出,清明有勁、讓人印象深刻,好記易懂。
  「今逢元宵天官福,未知諸生心思何,年復一年歲月逝,人生百歲匆匆過,
究竟今生是何事,榮辱光耀在何處,勞役此身受何苦」今日開課,正逢元宵節,
又稱上元或燈節,是民間習俗,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
後一切將恢復常態,所以在民間熱鬧慶祝,有小過年之稱。適值天官大帝萬壽,
諸生祈求開恩赦罪。天官大帝職司賜福,「天官賜福」這一句吉祥話語便是由此
而來。人生在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忽忽悠悠。『白駒過隙歲月中,人生何
必苦匆匆,瓊樓玉宇連雲起,夢裡方知萬事空。自古強霸今何在,爭名奪利似流
螢,春花秋月人自老,百歲有誰能返童。』人生匆匆,不過百歲,由少年至白頭
,彈指即過,讓人驚覺年華流逝之快速,感慨人生之無常,與生命之短暫。「光
陰荏苒,日月如梭,綠鬟少年,忽已白頭,人生如夢,夢醒便休,終日碌碌,所
為何由?」芸芸眾生,熙來攘往,卻不知自己,從何而來,行將何往?糊裡糊塗
貪戀世間,匆匆就過了一生,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求取功名,來
光耀門楣,也要懂的做人的禮節,知道榮辱,勝而不驕,敗而不怨。人之一生,
若只為錢財來勞役身心,苦心積慮來求財,必遭災禍,命中的財星不是越多越好
,也是要看自身,能否承受得了。
  

「萬丈紅塵業難除,今生若是未覺悟,來世身業亦將隨,唯有自己幫自己」
『萬丈紅塵業滾滾,無明妄想未曾止,煩惱歷鍊智慧長,點點煉就成菩提,一念
覺心妄轉真,真妄俱離入一真。』證嚴上人說:「紅塵萬丈的人生,起心動念都
是難關。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
。」︽菜根譚︾『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吾心之
冰炭難去。去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善惡之報,如
影隨形」只是世人多不覺悟,無法洞察因緣果報的真相,果報在遠的,當然也就
看不到了,就是看的見的果報,也多將它當作平常的順逆之境,而不加以重視,
只要徹底覺悟了,就會了知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
生作者是;知善身力行,便是西方路。』所謂:「因果通三世」今生行善積德,
善果可能報在今生,也可能報在來世,若是今生還未究竟覺悟,宿世諸多惡業又
未消除,來世還是因果業緣如影隨形。不要只是期待別人的幫助,唯有自己先努
力,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幫自己。
 

 「積功育德業消除,才能淨拂塵土垢,哪得機緣性自見,一身業緣從此了,
淨身淨業金光現。」及時行善,積功累德。眾生自無始以來,以至今生,造業多
如恒河沙數,習氣毛病滋生,要滅除貪嗔痴三毒,唯有力行三施、(財施、法施
、無畏施)勤修戒定慧,積功育德,才能消除業障、增長智慧;才能到達圓滿的
境界。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因果各人了,各人業障各人消,解鈴還需
繫鈴人。」淨身淨業,得佛十力。(信力、捨力、戒力、進力、念力、定力、慧
力、智力、道力、德力。)
  

「新春首課輕鬆語,聊聊諸生心中意,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家心中卻不明,
願聞諸生幾句言。」『言必信、行必果』說話一定要算數、做事一定要明確。在
新的一年之始,以輕鬆愉悅的心情,聊一聊大家心中的想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
一半,一年之計在於春,不是因為春天氣候有多好,而是因為它是新的一年的開
始。古代以農立國,在春天,農夫就開始準備今年耕作事宜,如果沒有開始,今
年就不會有好收成,有了好的開始與計畫,這一年才會有收穫。目前混沌不明,
大環境不佳的此時,『念頭轉個彎,道路無限寬』在逆境時,先靜下心來,再去
思考,或許念頭轉個彎,事情沒有想像那麼困難。轉個彎人生更美好,轉個彎會
讓道路無限寬,遇到挫折時,能以此來激勵。轉個念頭,思想轉彎,萬事皆圓滿
。一念轉,何其自在,一念轉,海闊天空。

【民國九十八己丑年二月一日】
天地玄宗虛空中
上智下愚識見別
聖道弘佈遍宇內
母德恩澤配天地
物換星移塵世變
人心不古不如前
諸多塵劫已連連
眾生為了生活苦
勞役身軀耗精神
運用巧智謀生計
人情世故似多餘
為達目的管他去
致使業緣更加計
誰能趨吉避凶矣
積德善功是唯途
修持道路要開闢
方能得宜安身命
可是庶子膚淺識
只見眼前鏡花月
因果業緣拋腦後
到時身痛萬般苦
此時呼叫誰救助
只有天命流年運
逢此塵劫多小心
無端之禍躲不過
招喜逢慶靠天運
求神求佛求自己
安身立命要根基
求道修持要機緣
此時此刻更待何
一旦錯過淪萬劫
自當提心來應對
諸多巧思細密中
時歲流年運不佳
諸生應加謹慎行
渡過此劫萬年身
       
大海不辭江河水
開闊胸襟萬般容
天地長養萬物中
神仙渡緣萬物種
逢此佳期蘊育中
得之不易非運氣
握掌契機莫失卻
玄宗妙理智者悟
極思窮通一道理
再逢龍華不遇期
  
迷踪錯步玄機藏
天時地利人和齊
上下橫豎無碍阻
若得道理竅妙通
萬般可行利亨通
  
【聖訓解析】
  「天地玄宗虛空中,上智下愚識見別,聖道弘佈遍宇內,母德恩澤配天地」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實中有空,空以致實,虛中含實,實中含虛。天地虛空,
充滿著澄明與祥和。伍子曰:「儒家有執中之心法,仙家有還虛之修持,皆是一
致也。」中即虛空之性體,執中即還虛之功用。孔子曰:「上智與下愚,即巧拙
也。然而一,天賦之,一心受之,何有巧拙。天有清濁之於穆,人有稟賦之善惡
。在賦者,全與偏,而受之者,近與習。人性雖有巧拙,而本來俱是混沌。但因
習見習聞多,而巧拙愈廣,因識以迷真。」社會能淨化,人人平心靜氣,虛懷若
谷,研讀聖賢至理,虛心向學,同研聖道,道理明了,效法聖賢。聖道弘佈,遍
佈寰宇,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母恩浩蕩,德配天地,恩澤緬懷。其聖德、慈行
,皆永恆刻印在人們的心中,引導大眾走向光明的修道之路,母德功恩澤,乃如
日月萬世功,功德配天地。
  

「物換星移塵世變,人心不古不如前,諸多塵劫已連連,眾生為了生活苦,
勞役身軀耗精神」世事莫於變,一如今夕星辰燦爛,或許明夕月隱星斂,物換星
移,多變的塵世。天下間最難測的是人心,世事多變,人心多變,今日能掌握,
並不代表明日的局面依然是如此。據說早在四千多年前,堯舜以後的遠古時代,
人類就開始墮落了;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沈淪,更甚從前。聖母慈悲時
雨滋潤蒼生,以經典詩書、聖凡共讀,來引迷入悟;以道德匡正、教化民心為宗
旨,力挽頹風;眾生的疾苦,就是聖母等,發願慈心救渡。諸多塵劫未消,苦難
未受,如何便得成道;能夠堅心耐苦,修持下去,心境自能逐漸明澈,淨如明鏡
時,一切就都能了悟。眾生生活清苦,雖知要放下,卻還是苦,把吃苦當吃補,
誰都明白,但說穿了還是自己所造。眾生自無始以來,因一念無明,所以在三途
六道,生死長流中,輪迴不停。眾聖神仙佛,常常護念著這些苦難眾生。若欲脫
離輪迴,能離苦得樂,要努力修學智慧法門,遠離世俗塵累的生活,守住清淨本
然的光明自性,清淨無染,如出淤泥的蓮花。無奈眾生不明白,疲累了身軀,勞
心勞力又勞智。
  

「運用巧智謀生計,人情世故似多餘,為達目的管他去,致使業緣更加計,
誰能趨吉避凶矣,積德善功是唯途,修持道路要開闢,方能得宜安身命」運用聰
明巧智,容易鑽牛角尖,如果人情世故通達,就知道怎麼與人互動,與人交流,
怎能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天上聖母的教誨讓眾生,由淺入深,去探索人生的真
理,教導眾生的法門,都是循序漸進的,這些領會都是因人而異,緣份到時,自
然會領悟明白,若不用心去看清所有事物,只有導致業緣更加深重。對人生抱著
恬淡虛無的想法,而且世事洞明,能防範於未然,避免危機的發生,而自能趨吉
避凶矣!越到了危急關頭,越要冷靜沉著,順勢應變,切不可緊張惶恐,自亂陣
腳,靈活運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才是趨吉避凶的上上之策。改變命運的基本原理
,不是唸唸經咒,好運好事就降臨,沒善功福報,沒行善積德,一下子就要求,
變得跟比爾˙蓋茲一樣有錢,那簡直是緣木求魚。如果能堅心向善,謹言慎行,
善功久積,心願必能達成。修持道路沒有開闢,只有狹窄的小徑;為人處事,必
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良好的態度。所謂觀念,就是我們的思想,如果思想正確,
就是一條光明的道路,若思想不正確,就會南轅北轍。方向錯誤,做任何事情,
不能成就。以佛法來說,就是正業和淨業,修行即在修心,應時時懺悔改過,修
行得宜才能安身立命。
  

「可是庶子膚淺識,只見眼前鏡花月,因果業緣拋腦後,到時身痛萬般苦,
此時呼叫誰救助,只有天命流年運,逢此塵劫多小心,無端之禍躲不過,招喜逢
慶靠天運,求神求佛求自己」平凡的俗子,平庸膚淺的凡夫,見識淺薄,實在令
人惋惜。鏡花水月是經不起時間、歲月的考驗,到頭來終究會是一場空,眼前所
看到的財氣名利,彷彿浮光掠影一般,所謂「鏡花水月,終虛所望」。因果乃為
事物變化過程的相對關係,前因後果,種因在前,果報在後,一但種因,果報已
在,一絲一毫,絕不偏差。故慎因於前,即在當下之一言一行。我們要照著聖神
仙佛指示修持,擺脫因果業緣,不要把修持拋諸腦後。古云:『萬般帶不去,唯
有業隨身。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
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每人的因果不同,所受的果報當然也不同,有人墮
地獄,有人生極樂;有人墮惡鬼,有人變畜生,所以黃泉路上不相逢。︽地藏經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
,縱然相逢,無肯代受。』人生的最後,什麼也帶不走,能帶走的是,這一生中
所做的一切,也就是『業』。窮究天地參合之數,推人事造化之機,天命不可推
窮盡,道德宜須修完全。「塵劫」所經過的世界,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
作一劫來計算,逢此塵劫各自多小心。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無
端受牽累,而遭池魚之殃。上天慈悲,大開普渡之門,我們真心求道,要令私慾
盡淨,恢復本來光明之性。天助神助人自助,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求神求佛不
如求吾心。
  

「安身立命要根基,求道修持要機緣,此時此刻更待何,一旦錯過淪萬劫,
自當提心來應對,諸多巧思細密中,時歲流年運不佳,諸生應加謹慎行,渡過此
劫萬年身。」處在世風日下、道德式微的社會中,也慶幸古聖先賢為我們留下豐
沛的寶藏,引導我們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有寄託,努力地讓自己安身立命
,明白修行的重要。或者因程度不一,觀念不同,而有見仁見智的觀點,然其「
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聖,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鑑的
。因緣難遇、機緣難逢,今之普化又進入新之階段,亦要眾生自己明心悟性,能
依法修持,修持內功外果。這麼多發人深省的話語,雋永有味,希望多多增廣見
聞與知識,不要只做一介凡夫。由凡胎轉聖胎,修持應該要邁向聖途,一言一行
、動見觀瞻,自當謹慎,提心來應對。有了智慧,便能毀譽不動心。有人毀謗你
,心中沒有不高興;有人讚賞你,心中也沒有歡喜。誰人敢保證我們青春永在?
誰說我們的生命能久長?目前景氣還不好,冒然躁進,相當不利,大環境行運不
佳,保守為要,歲次己丑年,流年逢土,不要增加壓力和煩惱,只能保守應對。
康莊大道,積德造功,當今應悟,人生追求之目標,欲得之,必須行之,努力才
能到達,全力以赴之。物有造化,人有死生,若能修持得法,精神永不滅也。自
有天地迄今六萬餘年,永證無始真玄,脫乎生死之關也,與天地合一,能全其性
命也。
  

「大海不辭江河水,開闊胸襟萬般容,天地長養萬物中,神仙渡緣萬物種,
逢此佳期蘊育中,得之不易非運氣,握掌契機莫失卻,玄宗妙理智者悟,極思窮
通一道理,再逢龍華不遇期。」『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成其深。』高山之所以能是高山,是由於它不捨棄任何一塊小泥土;大海之
所以能成為大海,是因它容納任何細小的溪流。人與人的相處,要以寬宏的心量
來包容,有如大海之容納百川,有如泰山之不辭土壤。天地無私,覆載萬物、長
養萬物,生長不失其時;聖人無私,神仙渡緣,化理黎庶,樂在清平。眾生有幸
,逢此普渡佳期,大道宏開之時,無分貴賤智愚、都能聞此至道,有緣同參共修
,亦要體會玄文妙意,先天大道之門路,以期超生了死,見性成佛,萬年不變,
千古不易,如日月運轉,東昇西落,晝夜分明。得之不易,非只靠好運氣,掌握
契機、把握當下。天地玄宗妙理,智者謂智,仁者謂仁。智者佛也,仁者人也,
智慧也。般若是智,是謂仁之情也,隱妙理之玄宗。太上曰:『至真妙理,寂絕
無形,清淨凝湛,不可言名。』言道身者,離一切相,除斷虛妄,冥契玄宗,與
道為一,不滅不生,無來無去。玄宗妙理,智者領悟,妙理自明。人生的窮通禍
福,繫於自己。無論什麼事,都是在極平易之處,寓藏著極高深的道理。佛寶讚
:『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聖母說:「不先預設的日期,龍華三會彌
勒佛前親授記。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迷踪錯步玄機藏,天時地利人和齊,上下橫豎無碍阻,若得道理竅妙通,
萬般可行利亨通。」儒釋道的思想學說,都是人類至高的理性,在本質上是相同
的,是不二的,但在學習過程的精度上、深度上,則是不同的。經云:『儒冠道
服釋袈裟,紫竹紅根白心芽,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一語道盡儒
釋道三教,迷踪錯步藏玄機。但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者,是道。故中庸曰
:『道不遠人。』又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我們能得
天時、地利、人和之助,進而行事順利、所求易成。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如果
能懂得橫的連繫、豎的關懷,才能有「橫豎人生」。人之生命有限,佛的慧命無
限;人之智慧有限,佛的智慧無限。無時無刻深自惕勵,修行能修到遇境不變,
所有脾氣、毛病、私心、偏見,都能去除。有深心、清淨心、有決心、有信心,
任何事情就能完成心願。拜佛的目的,是學習效法神佛的德行、神佛的精神,學
道明理,明理如黑夜之明燈,如航海之指南針。本性還原,返回聖域,永脫輪迴
,超生了死,明白因果之理,而篤行之!
【天上聖母的話】
  聖母說:「了解道理,一些枝微末節就甭去太計較。」俗語說:「小鼻子、
小眼睛,人人嫌、顧人怨。」如果你的胸襟有夠寬闊,有肚量、福氣來了才裝得
下。一些善知識,也是要去了解、去運用。現實社會亂、風氣壞,人與人當中的
互動問題愈多,當然大環境的改變,大家為著要生活,用心計較在打拼,勞心勞
力又勞智,在這大環境,冥冥當中隱藏著一股危機,若是處裡不好,也是一個真
可怕的危機,所以大家也要小心處事,甭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不做冤不可結
的事情,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才不會到時失落感那麼大,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
,大環境的影響也是有關係,但是最主要還是自己的堅持與認識,在能力範圍之
內不太超過,才能接近著成功,時機要變好,或變壞,也不是可以料的準的,但
是如果好好來做,腳踏實地,不太過癡心妄想,平安順利來度過此困難期,神佛
每天都接收到眾生困難的心聲、呼救聲,眾生這麼多,你說仙佛要先幫助誰呢?
所以說自己的努力最重要,有善心、善德能感應著仙佛的救助,予以諸位勉勵、
鼓勵,希望諸位皆能有所成就,各個家庭圓滿、修持有究竟,但是話又說回來,
諸位所心急的,也是快快能突破困境,打通難關,但這要看你平時如何作為,在
冥冥之中,本宮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與福德正神,自會助你們一臂之力呀!
  

天上聖母著書,無非藉以勸化眾生,學無為之道,效法聖賢之精神。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