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昇經 第十章至卅九章

道教經典

          老子西昇經

重告章第十

老子曰。吾重告子。子當諦受。

道以無為上。德以仁為主。

禮以義為謙。施以恩為友。

惠以利為先。信以傚為首。

偽世亦有之。雖有以相誘。

是以佑世薄。華飾以相拊。

言處飛龍前。行在跛鱉後。

仁義禮信廢。道德荒亡腐。不以道相稽。反以財為輔。

譬如鏡中影。可見不可取。言如響中應。風聲豈可緒。偽世教若此。如是迷來久。

天下之人物。誰獨為常主。迷迷以相傳。輾轉相授與。

邪偽來入真。虚無象如有。

自偽不别真。為貪利往守。

非常正復亡。癡盲持自咎。

如木自出火。還復自燒腐。

聖辭章第十一

老子曰。聖人之辭云。道當以法觀。如有所生者。故曰為自然。

眼見心為動。口則為心言。鼻為通風氣。鼻口風氣門。

喘氣為宅命。身壽立息端。

譬如穀草木。四氣時往緣。

氣别生者死。增減嬴病勤。

以是生死有。不如無為安。

無為無所行。何缘有咎愆。

子不貪身形。不與有為怨。

五行不相剋。萬物悉可全。

萬物無有常。成者不久完。三光無明冥。天地常照然。

觀諸章第十二

老子曰。觀諸次為道。存神於思想。

道氣與三光。念身中所治。

彷彿象夢寤。神明忽往來。

淡泊志無為。念思有想意。

自謂定無欲。不知持念異。

或氣尚蠱盛。自知尚多事。

事興則形動。動則外通謀。

謀司危之首。危者將不久。不久將欲衰。衰者將不壽。

以身觀聲名。物事難可聚。

以名聲稱號。必為是所誘。

皆坐於貪欲。貪欲為殃咎。

貪者為大病。習貪來已久。合貪微漸滋。非鍼艾可愈。

還身意所欲。清静而自守。

大聖之所行。不慕人所主。

有常可使無。無常可使有。

經誡章第十三

老子曰。經誡所言。法義所推。赫赫興盛。不如妙微。

實不如虚。數不如希。

茂多卒夭。急不如遲。

興者必廢。盛者必衰。

聖人绝智。而為無為。

言無所言。行無所施。

孰能知此。偶不如奇。

多不如寡。孰賢難随。

孰仁難可。其義少依。

能知無知。道之樞機。

空滅成無。何用飛仙。

大道曠蕩。無不制圍。

若能明之。是所反非。

經言審諦。孰知能追。

深妙章第十四

老子曰。道言深妙。經戒乙密。天地物類。生皆從一。                                                                                        

子能明之。為知虚實。

子若不照。顯之不别。

子志於有。無為所疾。

為有所嬰。億載無畢。

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取於略。誡慎勿失。

先損諸欲。勿令意逸。

閑居静處。精思齋室。

丹經萬卷。不如守一。

經非不達。終有虚實。言有必無。子未能别。言無必有。子未能决。

但當按行。次來次滅。

道有真偽。福有凶吉。

占往知來。不如樸實。

虚無章第十五

老子曰。虚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萬物。

萬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氣化。

人有長久之寶。不能守也。而欲益尊榮者。是謂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恍惚章第十六

老子曰。虚無恍惚道之根。萬物共本道之元。

在己不忘我默焉。

生置章第十七

老子曰。生我於虚。置我於無。

生我者神。殺我者心。

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我何知乎。

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直以精氣聚血。成我身耳。

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人也。

夫主安静。神即居之。躁動神即去之。

是以聖人無常心者。欲歸初始。反未生也。

人未生杲。豈有身乎。無身當何憂乎。當何欲哉。

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留也。道德一合。與道通也。

  為道章第十八

老子曰。古之為道者。莫不由自然。

故其道。常然矣。强然之。即不然矣。

夫何故哉。以其有思念。故與道反矣。

是以橐籥之器。在其用者。

虚實有無。方圓大小。長短廣狭。聽人所為。不與人爭。

善人在於天下。譬如橐籥乎。非與萬物交爭。其德常歸焉。

以其虚空。無欲故也。

欲者凶害之根。無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原。

聖人者。去欲入無。以輔身也。

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玄。

學之徇異名。析同實。

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色身章第十九

老子曰。人皆以聲色滋味為上樂。不知聲色滋味。祸之太樸。故聖人不欲。以歸無欲也。

道虚章第二十

老子曰。道者虚無之物。

若虚而為實。無而為有也。

天者。受一氣。蕩蕩而致清。

氣下化生於萬物。而形各異焉。

右第二章
關伊子曰  觀道者。如觀水。是以聖人者。知道德混沌。玄妙同也。

亦如天地清静。皆守一也。

故與天地同心而無知。

與道同身而無體。

而後天道盛矣。

以制志意。而還思慮者也。

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

遠者出於無極之外。不能窮也。

近在于己人不見之。

是以君子。终日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内知而抱玄。

夫欲視亦無所見。欲聽亦無所聞。欲言亦無所道。欲食亦無所味。

淡薄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復歸於無物。

若常能清靜無為。氣自復也。

返於未生。而無身也。

無為養身。形骸全也。

天地充實。長保年也。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子曰。人哀人。不如哀身。

哀身不如愛神。

愛神不如舍神。

舍神不如守身。

守身長久長存也。

神生章第二十二

老子曰。神生形。形成神。

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神常愛人。人不愛神。

故絕聖棄智。歸無知也。

常安章第二十三

老子曰。聖人常安。與天地俱安。而鬼神通。

眾人皆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

蓋天道減盈滿。補虚空。毁强盛。益衰弱。

損思慮。歸童蒙。塞邪智。聖人之樸也。

是以天下尚存。可謂養母。尚能愛母。身乃久長。

  
身心章第二十四

老子曰。身之虚也。而萬物至。心之無也。而和氣歸。

故善養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見也。

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國。

既死不亡。其國盛也。民不敢散。更復充也。

若能知常。施行反也。

眾人歡樂。用生生也。動而失之。壽命竭也。

夫天下大物哉。甚綿綿也。冥冥混混。不可知也。

知者去之。欲者離之。近者遠之。

是以聖人非託於天下。亦非託於鬼神。亦非託於萬物。常以虚為身。亦以無為心。

此兩者。同謂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守神。

守神玄通。是謂道同。

無思章第二十五

老子曰。智士無思。無慮之變。

常空虚。無為。恬静。修其形體。而萬物育焉。

變者貪天下之珍。以快其情。

然後兵革四起。禍生於内。

國動亂者。而民疲勞也。

夫國以民為本。民勞去者。國立廢矣。

所謂出其無極之寶。入贼利斧戟也。

故曰。子能知一。萬事畢。

無心德留。而鬼神伏矣。

我命章第二十六

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屬天地。

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

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也。

非效眾人行善。非行仁義。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愛欲。萬物即利來。

常淡泊無為。大道歸也。

故神人無光。聖人無名。

兵者章第二十七

老子曰。夫兵者。天下之大凶事也。非國之寶。

寶之者而不用也。

用之者。動有亡國失民之患也。

是以聖人懷微妙。抱質樸。而不敢有為。與天下交爭焉。

雖有猛獸。不能據也。雖有蜂虿蟲蛇。不能螫也。雖有兵刃。不能害也。

柔弱章第二十八

老子曰。天下柔弱。莫過於一氣。氣莫柔弱於道。

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貫穿萬物。

夫柔之生剛。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如其根本所以從生者乎。

是故有以無為母。無以虚為母。虚以道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民之章第二十九

老子曰。民之所以輕命早終者。民自令之耳。非天地毁。鬼神害。

以其有知。以其形動故也。

是故無有生有。無形生形。何况於成事而敗之乎。

人欲長久。斷情去欲。心意以索命。為反歸之。

形神合同。固能長久。

天下章第三十

老子曰。人雖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雖在國。令意莫在國。人雖在鄉。令意莫在鄉。人雖在家。令意莫在家。神雖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謂道人。

意微章第三十一

老子曰。患生不意。

禍生絲微。

善生於惡。

利生於害。

大生於小。

難生於易。

高生於下。

遠生於近。

外生於内。

貴生於賤。

動生於安。

盛生於衰。

陰生於陽。

是故有無之相生。虚實之相成。

是以有歸有。無歸無也。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子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

魚在水中。水在魚中。

道去人死。水乾魚終。

故聖人自知反歸未生。捐棄憍奢。绝除憂思。

是故形隱神留。

天下歸焉。

無為無事。國實民富。保道畜常。是謂玄同。

有國章第三十三

老子曰。有國者。其根深也。

天地覆載。萬物畜養。金玉重寶。不積留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壽命存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樂人之所不樂。為人之所不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

是以道德備矣。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子曰。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

萬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眾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

君有德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是故聖人藏神於内。魄不出也。

守其母。其子全。

而民熾盛。保其國也。

玄虚積充。壽命長也。

人能徒知天地萬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是大不知也。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子曰。治身之道。先隱天地。静居萬物之始。

夫聖人通玄元。混氣思。以守其身。

俗人以情愛貪欲。以守其身。

此兩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異焉。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子曰。道德天地水火萬物高山深淵。各有所歸之。

夫道非欲於虚。虚自歸之。德非欲於神。神自歸之。

天非欲清。清自歸之。

地非欲濁。濁自歸之。

濕非欲於水。水自歸之。

燥非欲於火。火自歸之。

萬物非欲見其形。形自見之。

高山大澤。非欲飛鳥虎狼。飛鳥虎狼。自來歸之。

深淵河海。非欲魚鱉蛟龍。鱼鱉蛟龍。自來歸之。

人能虚空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

由此觀之。物性豈非自然哉。

善惡章第三十七

老子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惡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

是以積善善氣至。積惡惡氣至。

是以聖人言我懷天下之始。復守天下之母。而萬物益宗。以活其身。

吾意常不知。

安能知彼行善惡焉。

積善神明輔成。

天道猶祐於善人。

寂意第三十八章

老子曰。吾道淡泊寂。

意死者。生静而復命也。

生生積浸潤。滋酌留滞。

玄冒沾洽。

元氣包之。

其根益深。

乃四固。

中無心。

故能致萬物精華。

無極之物。自然來歸之。

以其空虚吾欲故也。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子曰。喜。吾重告爾。古先生者。吾之身也。

今將返神。還乎無名。

絕身滅有。綿綿長存。

吾今逝矣。亦返一原。

忽焉不見。

斯須館舍光炎。五色玄黄。

喜出中庭。叩頭曰。願神人一見。授以一要。得以守元。

即仰視。都懸身坐空中。去地數十丈。其狀金人。存亡恍惚。老少無常。

曰。吾重誡耳。爾其守焉。

除垢止念。静心守一。

眾垢除。萬事畢。

吾道之要誡。警見即隱。

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託疾。

棄念守一。萬事畢矣。

老子西昇經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