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聖母 【民國一0四丙申年一月十七日】

105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四)

天上日月照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

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慾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

玄帝真經度眾生,功同日月照大千,歷劫救世彪炳,勳功偉績永長綿,群黎士庶遵經句,求謀如意運通亨。玄帝真經今著就,青天白日照人間,真經頒布乾坤內,如同日月現豪光,光照大千無黑暗,妖魔邪祟永潛藏,人生在世罪多端,真經誥誡爾一番。

 

聖母慈懷救眾生

聖母渡台數百年,慈悲為懷救世人,媽祖娘娘佑萬民,感念聖母慈悲為懷,救渡眾生。

 

新象蠢然發機制

《黃帝陰符經》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春雨已然潤大地

一場春雨,似乎知道人們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時候降臨人間,在無聲無息之中滋潤著大地,帶給人春的美景。

 

物換星移新舊雨

物換星移,時代急遽之變化,令人驚異。

萬物無有弊不新

當你找尋萬物的時候,如果沒有心去看,萬物也不成其為萬物。

所以,心跟諸法是相依存,而互相統一、不分主從的(此與「唯心」論是不同的),
日月無為,才能日昇月墜,循環往復,才有盈虧消長、晝夜分明,才能普照萬物無有對待。

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此言天地日月具無私無待別之德行,故修者須學之。

物極則反,過盛則衰,盈滿則覆。道體是幽深虛無的,為化生萬物之源,讓萬物以和諧的方式運行,

因和諧,所以不盈滿過甚,故能無窮無盡,生生不息。 生命中的每樣事物都要保持在限度之內,

保持適中。

 

物極則反,過盛則衰,盈滿則覆。

『道』體是幽深虛無的,為化生萬物 之源,讓萬物以和諧的方式運行,因和諧,所以不盈滿過甚,故能無窮無盡,生生不息。 生命中的每樣事物都要保持在限度之內,保持適中。

萬物都有利有弊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聖人自是不棄人,因何自己來棄之

自是其是者,是名雖出於已,而是之理未必服于人,其是故不彰也。
聖人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聖人與天地為一體,與萬物為一身,曲成而不遺,愛育而不棄。
不自是故彰。自是:執己為對。彰:顯揚,盛德顯於外。「不自是」就是不自以為是、不自私。一個人若能常常認為別人對、我錯。曲成而不遺,愛育而不棄。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已達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的境界,人我俱泯。

人心不在軀殼裏,如何讀得聖人之書。只是杜撰鑿空說,元與他不相似。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逐句 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學者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無馳走散亂,方始看得文字精審。

就如天道不遠人,只有人來遠道之

說天道不遠人呢?其實率性就是道。

如何率性?即率領你的本性,順乎天性而為,人道盡,天道成,故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是因為世人好求素隱行怪,不安平常心,離開大中至正的中道,才會走入邪魔外道去。

天道之奧義,良能之微動,其燭照不遠,其動力亦小。鉅動者為良能之發揮,修天道至此境者,必是不世之睿哲,便是一代英豪。可以動天地,動鬼神也。
知道大道沒有離開人的道。人道、天道是一致的,人道的根據在天命的性,所以說道不遠人。
乃人失五常五德,因人自遠,非道遠人。

所謂修天道者,須由人道立基為始,人道備,即離天道不遠。

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

中庸,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人道盡,天道不遠矣!

如果人倫這一關都修不過,更遑論天道。

為人父盡恩否?為人夫盡責否?為人妻盡任否?為人主盡仁否?為人臣盡忠否?為人師盡道否?為人友盡義否?行有餘力,才當志工,這樣人道圓滿,天道就不遠了。

人生感悟

今日與爾不善惜,明日棄爾悔未及,以此自勉勉人之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一葉落知天下秋。進云。九九八十一。還歸有道君。師云。但恁麼信取。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