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 全之3

106眾聖神仙佛(六)

觀天之道誰可為

《黃帝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於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道的原型意象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社會環境,人心風氣,諸多遞嬗遷變,要學習天之道。

為官之道弗可違

「為官之道」,夫天命弗可得辭,兆民之望弗可得違,
順天命,聖人知天命不可逆,曆數弗可辭也。
孔子曰:『周公其為不聖乎?以天下讓。
是天地日月輕去萬物也。』是以舜嚮天下,不拜而受命。
聖賢為官做人的圭臬,傳頌不絕。

求財之道以正法

世上的忠孝、慈悲、信義,這些倫理道德都是正法。我們想求財,不能用邪法、外道,要用正法。
此外,不論什麼道,也都有其正法。
應如何求得正法呢?
精進:聽聞正法:修持正法的首要態度,就是以一顆精進的心,多聞薰習,
如此才會對正知、正見有所了解。
聽聞能知道理,聽聞能知意義,最重要的是,聽聞會增加自己的信念。
分辨是非善惡,什麼事情是我可以作,什麼事情是我不可以作的,
這是「正知」。不與人爭強逞能。求財也要用正法,求財得財,就是冥冥之中自然有其因果。

問神之道以孚誠

: 孚, 誠也。寧靜之道,平安喜樂。

為大於其細小矣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做事情要先從容易的事做起,能將容易的事做好,才能將困難的事做好,
做大事情,先從細小處做起,凡事應慎於始。
聖人總是先從細小,容易的事情開始做起,
而不是一下子,就想做大事業。
所以,根基穩固,終於能成就大事業。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
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皇天不負用心人

只要有心做,用心做,皇天不負用心人。
奉尊眾神之啟示 未知是否記心懷

覿面之失錯契機

覿面的意思是:見面;當面。覿面:看見。相見。彼此覿面,都不說話,說話又說沒重點的話。

時下機緣真重要

轉機交運,時下機運甚佳,大吉大利。
事情進行到最重要關頭,應慎思斟酌,方不致帶來災害。
競爭中需料敵如神,妥為佈置,贏得勝利後尚需妥善收拾戰果。
岸闊水深舟易落,路遙山險步難行,蛇行自有通津日,月上天空分外明。
縱然河面寬廣,需防翻舟,雖前方路遙艱險難行,總有小徑通大道,最後必能成功。
諸事宜向寬處打算,向遠途著想,最後必能成功。
非歷盡艱辛受盡磨折,必不能際會風雲。
「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定要加倍努力。

 

不做無謂之浪費

和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浪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
凡是不能直接創造出價值的一切活動,均視為浪費。
做什麼才不叫做浪費時間,究竟浪費時間與否?
不能端看表面,必須看結果,即便打無謂的仗,是最浪費時間的事,
然而出外去闖一闖,反而開竅了,這些瞎忙的挫折也就是值得的。
緊守目標,不要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這個重點,本身已經很無謂,
大部份人也都會說:「我也知道,我每天都很忙,我絕不會浪費時間,
別浪費我的時間,我不想做無意義的事情。」

萬眾一心做不到

萬眾一心:千萬人一條心。
「萬人一心」。「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
形容眾人精誠團結,齊心協力。
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就沒有做不到、辦不成的事。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萬眾一心,愛致祥和。
萬眾一心入經藏,有心就不難,不致被人視為理想空談也。
夫如是,乃能萬眾一心,急起直追。

共識不多亦枉然

若是沒有共識,一切都成為枉然。
談起如今現況,頗覺憂心。
對於如何解決當前的困境,卻沒有半點改進,
那麼又給人們傳遞了什麼樣的訊息呢?
所謂「見道不到,亦是枉然。」

再見楓紅已宏圖

神佛慈悲,期許結局是美好的。
許一個美好的未來|精彩新契機。
想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其實,就是有好的信念,支持我們持續前進,推動進步的觀念,
總得相信自己!借由己力讓結果更美好。

 

天下至賾不可惡

賾:雜亂也。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
雖是雜亂,聖人卻於雜亂中見其不雜亂之理,
便與「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相對應。
此是說天下之事物如此。
曰:「卦亦如此,三百八十四爻是多少雜亂!」學蒙。
《易經﹒系辭上傳》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官勢權謀不可為

權謀: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奢。
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
亦是福無重受日,禍有並來時。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
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以忠信為甲胄,以禮義為幹櫓。

財物之取不可欲

和人有往來,應當分辨清楚,不可含糊。
財物給與他人,應該慷慨多布施;取用別人的財物,則應少取一些。
有事要託人做,或有話要和人說,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喜歡?
如果自己不喜歡,就應立刻停止。
不可看到他人的財物,甚麼都想要白拿,甚麼都想要貪取。
與人不互相幫忙,也不贈予他人財物,則不可貪想謀取求他人之財物。
可欲不一定不生病,但少欲卻可以減少不少意外與生病。

神靈幽冥不可欺

啟示我們,不可讓神明、相命、卜卦、風水等來操縱自己的窮通禍福。
人不可存有僥倖之心,善惡有報,天理昭彰,絲毫不爽。
幽冥鑒格,善惡難瞞,以修身為本。
真假原來不可欺,暗中作惡鬼神知;
高懸寶鏡明如水,總有昭彰報應時。
幽冥阻隔路迢迢,咫尺迷濛萬里遙;
莫道陰司無報應,眚神記案未曾銷。
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千萬不可輕忽。
作惡的人,神明既減了他的壽,又罰他貧苦,耗散災厄纏身,愁苦禍患人皆惡之。
智慧名言:
業緣一日不可減,亦一日不可增,惟遲早則隨所願耳。
善留其有餘,惜福者當如是。
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
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必苟同也。
今日是,猶可憶;昨日非,不可留,時時能自檢點,日日減免愆尤。
當思人生一世,宛若春夢片時,富貴難期長壽,榮華豈能久持。

大道之行不可違

能做到忠與恕,就離中庸的大道不遠,那些不願意加到自己身上的事物,
也就切勿加到別人的身上。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孔子說:「中庸的大道,在吾人的身心之中,是不會遠離人的。」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修行之道不可違,
大道修來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積功修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修道必須遵師命,未命不敢先,既命不敢後;
有命不可違,無命不可自專。
孔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曾子所說的“忠恕”卻是行為,是道之行,是道之用了,已經有了“體用”的分別了,
已降為形而下的內容了,還能是“道”的層次嗎?不是了。
所謂天意不可違,既然上天用心營造這麼自然的情況,就好好接受上天的美意吧!
道不可須臾離,基本條件是道不遠人。換言之,一條大道,歡迎所有的人行走、學習、實踐。
相反的,不能只有自己走,把別人推得離道遠遠的。
《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如何以民為本之道『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合乎理者,即合乎道。
違於理者,必背乎道。
合而言之,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物。
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
行正路,則平平坦坦,就是合於理者,為光明大道;
背於理者,為黑暗。

天下至動不可亂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變動之理,論說之時,明不可錯亂也。
若錯亂,則乖違正理也。
若以文勢上下言之,宜云「至動而不可亂。」
易簡,而天下矣之理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系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言說人間至極事物概念而沒有矛盾,故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言說人間至極履踐行動而沒有錯亂。
子曰:「晝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
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神則至理微妙,不可測知。
無象無功,於天下之事,至理名言,不可論也。

尊卑之亂有節制

天地本同根,萬物是一體,其間並無尊卑之別。
在古代,左、右有尊卑之分,右為尊,左為卑。
古代帝王朝南而坐,因此地理上便以東為「左」,以西為「右」,跟現在地圖完全相反。
建立上下尊卑的和順秩序;執掌國家軍務,輔佐君王平定天下之亂;輔佐君王建立強制性的社會秩序;
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準則。孟子認為: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故
凝者,嚴整之貌也。鼎既成新,即須制法。制法之美,莫若上下有序,正尊卑之位,輕而難犯,布嚴凝之命,故君子象此以正位凝命也。
問佛:世間為什麼要有尊卑之分,貧富之別,金錢之爭?
佛說:世俗蒙蔽了人的雙眼,一切皆身外之物。再說: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君子言行須慎之

君子慎其獨,如果不說出來,別人自然無從知曉,只有自己明白。
所以追求道德修養的君子,哪怕在獨自一人時,也要謹言慎行,不要使自己的行為有違背禮儀之處。
小人就不會慎獨,以為自己一人獨處時,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行為,聽不到自己的言語。
修之身,其德乃真。
君子慎獨,個人獨處時,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
不要因為别人不在場,或不注意的時候而做壞事。
簡而言之,就是要『自律』。
在別人沒看見時,仍遵守禮節與道德規範。
《大學》君子必慎其獨也。有修養的人在獨處時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周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臭」通「嗅」,味道的意思。
同心協力的兩個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斬斷,
同心:兩人心思相同,所說的話,令人聽了就像蘭花一般馨香。
朋友間的美善之。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
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儒家倡導以和為貴。實際上在人際交往中崇尚和氣、和睦。古人非常重視和的作用。
《中庸》做事時也要顧慮到與自己所說的話,是不是一致。
君子何不努力篤行實踐,做到言行合一呢?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
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言語的修養,言出乎身,加乎民;
行發乎邇,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古德說:「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
修什麼?修善道。
造什麼?造惡業。
善知識不厭其煩的警告我們,可是愚痴的我們,
不接受善知識的忠告,仍然我行我素,只顧利己,不知利人。
修道人,
要群居守口。
要謹防是非。
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的真理,
不可随便亂講話,免得惹出麻煩,最好守口如瓶。
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强出頭。」
要獨坐防心,自己獨坐的時候,要謹慎防心,不可打妄想。
宣化上人:『
守口防心。
群居守口,
獨坐防心。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窮通有命,
吉凶由人。
以鏡自照見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崇德效山,藏器學海。
修養自身的德性要效法高山,內心寬廣要像海一般遼闊。
與人在一起要謹慎說話,自己獨處要防胡思亂想。

諸事擬言而後動

《易經˙繫辭上》『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擬議以動,則盡變化之道。
人間至極事物概念而沒有矛盾,
故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言說人間至極履踐行動而沒有錯亂。
故曰『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
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
懼以語,則民不應也﹔
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茅草非常柔軟纖細,但卻可以承重,
像墊茅草一樣謹慎之心去做任何事情。

天下之亂言為階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為之階。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經云:『守口如瓶』。
蓋凡夫三業中,唯口業為最重,興邦喪邦,在乎一言。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可不慎。
故學道之士,凡有所欲言,當籌之於心,揆之於理。
離諸諂曲,質直無偽,然後發之,無不合轍,是名慎言。
儒家思想也強調謹言慎行。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慎言的重要,
說:「訥於言而敏於行」,
「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
撥亂反治之志,奈無寸土為階。
倘皇天不沒此心,成的些小基業,
不知天下形勢何處為可守,何處為不可。

苟者不慎慎不苟

不苟:不随便、不馬虎。
君子以禮義治國,以誠信養心,以自律而求同。
苟者,不合理;
不苟,恰當合理。

大善功德不可伐

希望不要炫耀自己的善行,也不要誇大自己的功勞。
從內心好好地修行,不斷地將自我驕慢、貪念、瞋怒、疑惑的心態去除,
下功夫縮小自己,尊重別人,就叫做自謙。
功德,功勞和恩德。功是善行,德是善心。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一切眾生本體中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
雖然看似一種微不足道的善行,但卻是一種大善業,其功德不可思議。
佛陀在本經中以身作則,率先拿起掃帚打掃,並說道就現世當下而言,發願服務的善男子善女人,
內心可遠離貪嗔痴,遠離驕慢,遠離掉舉,遠離五蓋。
論語「願無伐善,無施勞。」不要張揚有功勞。
伐:誇耀。施:張揚。勞:功勞。無伐善無施勞。
論語:『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無伐善」的意思是不炫耀自己的才德,惟求備其在我;
伐善施勞之人,容易生我慢之心的。
毀譽榮辱,早已不放在心上,所以既沒有敝之而憾或無憾的煩惱,
也沒有伐善不伐善、施勞不施勞的顧慮。
這是孔子所教置個人於度外的胸襟。

為人敬仰不自矜

自伐自矜必自傷,求仁求義得仁義。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
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講仁講義者,不必遠求。
只顧豐家裕室,是不會長久的。
不以個人享受為追求目標,
利澤施於人者,聲明永葆,為人敬仰。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今聖佛能成就偉大而令後世人長久所敬仰者,
這不離歸根的道尊與復命的德貴,以無為所經歷之不辱與不殆。
自歧、自誇、自見、自是、自伐因而迷真。
聖者離俗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所犯的錯,人人都看得見;
改正了,像日月蝕後重現光明那樣,人人都敬仰。
所修善業,本不自矜伐,
所行罪業,慚愧發露懺悔。

謹言慎行為首要

孟子曰:「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我們遇事要辨別是非,謹言慎行,不盲目順隨潮流,多做少說。
方合乎孔子所說:「君子上達」,如此才是真智慧。
廣遠的慮事器度,獨到的見識。
恭敬是修德的首要條件,
謹言慎行為處世的基礎。
嚴守忠信,行為踏實,
不可信口開河,
不要妄傳荒謬言論,
不要聽信毀譽他人的是非。
聽到他人的過錯,耳可聽受,口不可宣傳。
做人當盡本分,謹言慎行,心存厚道。
一生無過,雖是平凡,確是現今社會中的不凡之人了。

警惕之心時時在

若能時時長養我們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隨喜讚歎他人的功德,
有能力就盡心盡力,為我們自己積累大福。
警惕之心時時在,
感恩之心常懷抱,
佈德之心當知曉,
驕傲之心不可要,
反省之心好不好,
勇猛精進要持續,
理念正確不可少,
儀容端莊有禮貌,
態度從容心莫驕,
責任負起大愿了。
故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外境如何,心念都要能保持平靜,
不隨境而起貪念、憎厭分別之心,
惡念要及時斷除,善念要日日增長。
在舉手投足、待人接物、行住坐臥、時時自我警惕,時時觀照自己的心,
欲求自心解脫,要看自己被什麼綁住?
是名、利、情?還是被自己的自私、執著綁住?
世上最難掌握的是,瞬息萬變的心,猶如脫韁野馬,易放難收,
要時時刻刻正心、正思念,常常自我警惕。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來反照觀察;能夠如此,
愛欲心自能斷除,讓自己不起惡念、不出惡言。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修口修心,
不要有所得的期待,
不必期待福報很快來,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功成垂敗在此舉

事情容易功成垂敗之嘆,必析其理而明其故。
庶幾成竹在胸﹐前乎殘局之攻殺﹐有所準繩﹔
終乎殘局之決賽﹐不至功成垂敗也。
很多明明可以獲得勝利的,卻往往因為某些事功成垂敗。
此皆志定於前,功成於後。
初似落落難合,而卒能建大功,立大名,定大業,功施於當年,名垂於後世,
載在典冊,不可誣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日月之道貞明者,天下之動貞夫一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
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從奇,奇主辰,辰為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
《周易》「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
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並;
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並;
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
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
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
「天」則為先天能量,指先天炁。
「地」則為後天能量,指有形體。
故人體乃是天、地、人三者之中最小活體。
因此,人體必須比照地球、太陽系、宇宙天體等存在法則存活。
李道純《全真集玄秘要》「陰陽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
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數也。
五行運化,機緘不已,四時行而百物生焉!
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臟生而五行具矣!」
凡五行減五,大衍又減一,故四十九也。衍,演也。揲,取也。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是一種自混沌無極之中脫出的陰陽和諧狀態;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性,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德,萬變定基。
觀一指而知全身,不以其所已知蔽其所未知,而常以其所已知推其所未知,是之謂慧觀。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剛柔者,立本者也;
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
變通者,趣時者也;
八卦,謂三畫之卦也。象,卦象也。重,謂重三畫之卦。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之辭,是以貞為勝,做事無往不利,是在於能把握正常之理。
天地之道,是以貞為觀,效法天象,要體認正常之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有原則,不要迷信,是中國文化哲學的道理,天地間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

闡幽顯微是神明

闡幽顯微《易˙系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顯微闡幽」。
顯示細微之事,說明隱幽之理,使之顯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孚誠堅心是根本

見真性,堅修大法,心不動,提高層次是根本。
考驗面前見真性,功成圓滿佛道神。
孚誠堅心,道之根本。
親近善知識軌理,有智慧才能根本解決一切問題。
道生萬物,道是一切根本。
要依道而行,才能夠長久,如果背道而行,就會自作自受。
並不是上天和仙佛要懲罰人,而是天理昭彰。
天理在哪裡?就是天地良心。
孚誠堅心為根本,根固葉茂,未有根不植,而枝葉茂盛者。
金剛非堅,願力最堅,生活即是修行。

參天兩地而倚數

陽數以生數為參天:天一、天三、天五相加為九數,為順,為陽終之數。
陰數以生數為兩地:即地二、地四,相加而得六,為逆,為陰終之數。
河圖之陽數終九,陰數終六。
故乾爻取之為九,坤爻取之為六。九六為乾坤之大用。
天圓地方。
圓者一而圍三,三各一奇,故參天而為三。
方者一而圍四,四合二偶,故兩地而為二。
數皆荷此而起,故揲蓍三變之末,
其餘三奇則三三而九,三偶則三二而六,兩二一三則為七,兩三一二則為八。
《說卦傳》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
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朝官位階有高低
福田靠心耕,從古至今,為官都是有高低之分的。
地位有高低,八字分貴賤;
官職有大小,四柱辨清濁。
通過八字可以看出人的一生的命運,
例如事業、婚姻、財運、健康等等運勢。
地府管理人就是「閻羅王」,判決地府一切事物。
陰陽殿安溪三殿大二爺伯,
新竹都城隍爺為威靈公,
鳳邑城隍廟的城隍爺為顯佑伯。
其實城隍爺的官階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因此,我們可以從城隍爺的封號,知道各城隍廟裡城隍爺官位高低。
從古至今,沒有出現過身份平等,沒有貧富之分,沒有主僕之分的社會。

運財妙法有多種

五鬼運財是一種法術嗎?
也有富豪,其周圍是「財鬼」幫忙,這是「五鬼運財」,有鬼神助之,才能成大富。
至於貧窮者,不但沒有福神財鬼侍候,有時候甚至有倒楣鬼上門。
「財位佈置」風水有妙法。
大廳的最重要方位,在風水中被稱為財位,
關係到全家的財運、事業、聲譽等的興衰。
所以財位的佈局及擺設,是不容忽視的。
財為養命之源,不管你有多清高或者多脫俗,財在生活中的確是重要的。
在生活中,常會有人問,自己的財運啥時變好?什麼時候會有財運。
民間傳說拜財神、土地公等。

幽神鬼謀人亦謀

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愚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
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
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保赤子而不忍釋。

放大眼光看天下

想要致富,只要放大眼光看未來,其實很容易判斷。
「頭腦聰明、做事勤勞」就夠了嗎?
想成功,要培養以素直的心,觀看事物的修養,
活化獨特風格,人間萬事放大眼光。

上天鑒察凡人間

上天鑒察無微不至,修身克己體道行,明此真情切切體,勿錯奇緣速建功,良辰難遇而易失,
人生易過而難逢,大好佳期空空度,屆時空有淚飄零。
芸芸眾生,人各有志,既為修道之人,當懷修道之心;
念自受命於上天,即當行道於人間,正己成人,完成自己。

天尊地卑自古然

周易繫辭上˙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柔斷矣!方以内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
乾坤其易之門戶,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體。』
天尊地卑,尊卑是兩個對立的名詞,
並不是說權力財富的尊貴,
卑亦不是下賤,
是人的感情思想,對于宇宙不可知的事,
天很偉大,譬如對登山者登上玉山,讚它一句偉大,這是尊的真意。

凡事謀於之未兆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一般人做事,常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
所以凡事要慎終如始,才不會失敗。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所以聖人教導人民要減少私慾。
『未兆易謀者』,謀之於無事之時,即還沒有徵兆顯示要發生事情之時。

謀定而後去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計劃好了再行動。
不論做什麼事情,先想清楚動機、前因與後果,再衡量現實,而後採取適當的行動。
每天我們都會面臨無數的選擇,不論做什麼,『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知止而後有定。』
在做事之前,先考慮清楚做這件事的後果,然後再去做;
懂得何時停止行動會有不錯的收穫。
行動力不是橫衝直撞,而是謀定而後動,
經常需要做一些決策,更需要一顆澄明與安靜的心,
不能心浮氣躁,該靜時要能靜下心來仔細評估,思考謀略而後定奪。
有了成熟的理念,理念愈清晰,作法愈是優雅有力。

冥中自有助力推

平時多為善助人,冥中自有因果,冥中自有安排、得到善報。

逐步推展功將成  功敗垂成視此舉

功敗垂成是事情在將要成功的時候遭到了失敗。

眾望所歸一定成

大家一致期望的,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在群眾中威望很高,最後一定事有所成。

希望攜手共奮進

奮進的力量,積極的期許,期待攜手奮進,共創卓越,共贏未來。

待續中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