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觀世音菩薩降 觀今濁世之繁賾 世事如棋局局新 音聲相合調韻律 菩提花開滿天下 薩爾眾生度慈航 降靈扶筆垂訓示聖訓解析 106-12-20

106菩聖宮言啟示錄(十五)

【民國一0六丁酉年十一月三日】

觀今濁世之繁賾  世事如棋局局新  音聲相合調韻律
菩提花開滿天下  薩爾眾生度慈航  降靈扶筆垂訓示
人情險阻而不同  情現其辭而各異  將叛者其辭慙也
中心疑者其辭枝  吉人其辭則寡也  躁人其辭則多也
誣善者其辭游也  失其守者則屈也  能說諸心者何也
能研諸慮者何也  能化天下吉凶何  成天下之亹亹者
通神明之德者何  能成之斯者道矣

【聖訓解析】

觀今濁世之繁賾

繁賾:複雜深奧。
觀今濁世之繁賾,人心險惡,無以復加,調伏剛強眾生。
有心之士,嘗思以佛法拯濟之;然佛法博大精深,浩如煙海,
法相繁賾,法性玄微。值此三期末劫,人心不古,無術化導。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此通病也。

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這種東西就像紙,張張都很薄。
世上之事就如棋局每盤棋都是新的,沒有一定的下法。感嘆人世無常而人情澆薄。
古語,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
世界上的事都像棋一樣,變化莫測。《增廣賢文》:「人情似紙張張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音聲相合調韻律

音聲韻律調相合,韻律語調相合,樂音的特點:在聽覺感受上,有韻律,和諧悅耳;
音聲具有規律性,若是噪音,是由多種不同振幅,且頻率不成比例的振動成分構成的聲音。
不同頻率、不同強度,是聲音無規律的組合;和聲與和弦有韻律相合的。

菩提花開滿天下

人間修行,菩提滿願,花開見佛,即聞佛乘,
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朝見花開滿樹紅,暮觀落葉又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不同。
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薩爾眾生度慈航  降靈扶筆垂訓示
觀世音菩薩,南海駕慈航,普渡眾生登覺岸;西方懸慧日,光昭萬姓庇鈞天。
三期大開普渡,菩薩應運倒裝下凡,慈航普度,度化眾生。
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萬聖護持。

 

人情險阻而不同  情現其辭而各異

 

人情險阻: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
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聖人之情見乎辭」者,辭則言其聖人所用之情,故觀其辭而知其情也。
是聖人之情見乎爻象之辭也。
若《乾》之初九,其辭云「潛龍勿用」,則聖人勿用之情,見於初九爻辭也。

 

將叛者其辭慙也  中心疑者其辭枝
吉人其辭則寡也  躁人其辭則多也
誣善者其辭游也  失其守者則屈也

 

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震卦。『震為言,震反為艮,故言寡;艮為人、為止、為靜,故曰吉人。』
故言:吉祥而善根深厚的人,業障淺薄。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其旨意是吾人視聽言動。
吾人視聽言動,當謹慎適宜。
枝:像閑枝一樣分散的樣子。
游:虛。
想做惡的人,心裡有虧,故言語慚愧。
見理不明,心頭迷惑者,言辭就會支離多端。
端良正直的吉人,言不亂發,故辭寡。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強調謹慎說話的名言,
如「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喪家亡身,言語佔八分」,但許多人仍然有「話多」之毛病。
有人說:「愈少思考的人,說話愈多。有些人好管閒事,
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事,仍愛追問到底;
有時可能是基於善意的關懷,有時卻也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其實,適度地關心,會令人覺得窩心,
但若整天喋喋不休、蜚短流長,則令人厭煩。
據研究,不滿的人、缺乏自信的人,通常話比較多,
想要隱瞞某些事實或欺騙對方的時候,話就會愈多。
最好是先「傾聽」再發言。

能說諸心者何也  能研諸慮者何也 
能化天下吉凶何  成天下之亹亹者

今以阻險逆告於人,則萬物之心,無不喜悅,故曰「能說諸心」也。
「能研諸侯之慮者」,研,精也。
諸侯既有為於萬物,育養萬物,使令得所。

易既能說諸物之心,則能精妙諸侯之慮。
諸侯以此易之道,思慮諸物,轉益精粹,故云「能說諸心,能研諸慮」。
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人之貧富、禍福、吉凶,皆在於自己所作所為;國家之治亂興亡,亦端在人為。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唯天下之至誠為能化」,對人真誠,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歡迎。
因為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人們對於真誠是可以感應的。
只要有至誠之心,萬物都可以被感化。

注云:諸侯,物主有為者也。能說萬物之心,能精為者之務。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注云:夫變化云為者,行其吉事,則獲嘉祥之應;
觀其象事,則知制器之方;玩其占事,則覩方來之驗也。
「成天下之亹亹」者,亹亹,(ㄨㄟˊ)勉也。
天下有所營為,皆勉勉不息。若依此易道,則所為得成,
故云「成天下之亹亹者」也。
「是故變化云為」者,易既備含諸事,以是之故,物之或以漸變改,
或頓從化易,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為也。

通神明之德者何
 
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然則學易者何,莫由乾坤二卦乎?
蓋乾坤者,六十四卦之祖也,六十四卦者,乾坤之別也。
不明乎乾之陽、坤之陰,則無以知陰陽如之何而合德,
剛柔如之何而有體,如之何而體天地之撰,如之何而通神明之德。

能成之斯者道矣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不驕者,不自滿也。
滿招損,謙受益,乃聖賢之名言。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之所以能有如此高度,正因為不拒絕任何微小的土壤,
以致能夠堆砌成為如今高山。
天地不自生,以萬物為體,萬物如果能生生不息的話,天地就不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能成就斯者唯道矣!以上。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