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財神大天尊 聖訓解析 安身之後而動也 易心之後而語也 定交之後而求也 君子行此三立也 中立不倚強哉矯 如此之行於天下 斯可行道之也矣

106眾聖神仙佛(六)

106-12-18

【民國一0六丁酉年十一月一日】

昊天不負有心人  為官愛國更愛民  理財善用不浪費  通神明之德者也
妄大自伐不可為  求天之助先求己  天尊地卑健行也  靈降財廟垂訓示

為人處事本不易  今之社態繁賾多  君子本立而道生  立心之道要有恆
安身之後而動也  易心之後而語也  定交之後而求也  君子行此三立也
中立不倚強哉矯  如此之行於天下  斯可行道之也矣

【聖訓解析】

 

昊天不負有心人

昊天是上天,道教神尊,皇天上帝。
常與”后土”並用,合稱天地。
皇天不負有心人,是說:只要肯努力,皇天不負苦心人的意思。

 

為官愛國更愛民

為官者,要堅持節操、愛國愛民、矢志獻身國家社會。
以國家的興亡為己任、以人民的疾苦為信念。
為官者,能做個愛國愛民的好官,力行清廉勤政的「為官之道」。
為官者,最起碼的政治要求和道德價值取向。
以廉為綱,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
讓世風日正,心繫人民,才會得民心。
所謂:人在公門好修行。
為政者,居高位、享尊榮、食厚祿,若尸位素餐、荒廢政務,就是不適任。
須知殺人以政,尤甚於殺人以刃。
對蒼生之荼害千萬倍於妖魔、洪水、猛獸、瘟疫。
對於民生疾苦,念茲在茲、時時關懷人民的心意,誠為良官。
不只以法治國,更是以德治國,
在法律和制度的制約下,忠於為官之道,
崇尚「勤政愛民」,開創鼎盛繁榮的社會景象。

 

理財善用不浪費

所謂:「當省不用、當用不省」。
當省若用謂之浪費,當用若省謂之吝嗇。
懂知足、善用金錢,培養正確財務觀。
除了買東西時省錢,買回來不浪費也很重要,不至於淪為「月光族」。
所謂大方『慷慨』,不是小氣『吝嗇』之一端相對,
也不奢侈『浪費』之另一端附和,而是視個別情況而變通取捨。
即知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當進則進、當退則退;
當取則取、當捨則捨;當迎則迎、當拒則拒,均要合於分際。
若人依據節儉的原則,照著預算,做到不浪費,無咎矣!
智慧名言:
當省而不省,必致當用而不用。
今日用盡,明日求人。
濫用者必苟得,揮金如土,斷不能不取非其有。
座右銘:
勸君莫著一毫私,若著一毫私,終無人不知;
勸君莫用半點術,若用半點術,終無人不識。
處事應物,惟無私心者,乃當於理、而得其平。

 

通神明之德者也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
法,法象也。天之象,日月星辰也。地之法,山陵川澤也。
以通神明之德,可以說是與宗教有關的,究竟天地間有沒有神?有沒有鬼?
天地間只要有人,就有鬼神。
換句話說,你若相信有上帝,便一定有鬼神,
因為有魔鬼,才會有上帝,才有佛菩薩,
祂們是存在於一個空間兩個面的。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易經,古帝太昊伏羲氏作。其時無文字,伏羲氏乃發明陰陽兩畫,
以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八卦重為六十四卦,萬事變通之理,悉在其中。
後代聖人研之,凡有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今所研讀者,周易也。

 

妄大自伐不可為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
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講仁講義者,不必遠求。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何也,且天下者大器,有神主之。
豈可以人力私智取而奪之耶。故曰不可為。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每日應事接物,如駕順水之舟,只須掌得舵穩。
當行則行,不履邪徑;當坐則坐,無偏無倚;
當立則立,端凝不苟;當言則言,是非不阿;
當揖則揖,當拜則拜,無事一毫矯強,何等自在!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求天之助先求己

自助者,天助之。常說:求人不如求己。
其實,這是提醒自己,凡事能自為者即自為,不要輕易求人;
能獨自完成則獨自完成,不要輕言放棄。
諺語:「自助者,天助之;自棄者,天棄之!」
求人不如求己的名言: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只說不做,損人不利己,
如果自暴自棄,無法自强,又有誰樂意相助呢?
君子之遇險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天尊地卑健行也

《易經˙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言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
《春秋》「抑諸侯,尊周室,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以是見聖人於君臣之際,未嘗不惓惓也。」
「惓惓」真摯誠懇。

 

靈降財廟垂訓示
為人處事本不易

人間三千事,淡然一笑間。
面對人生種種境遇,一笑而過,是一種人生的優雅。
人生不易,不要笑話別人。
誰的人生都不易,笑人等於笑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我們的生命猶如一炷燃香,過去的都過去了。
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做人難,做事難。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話。
的確,人生不易,為了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很大的壓力,
要自我奮鬥,要參與競爭。
成功者固然志得意滿,令人羨慕,折戟沉沙者只能令人同情。
為人處事要學會把握分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把握分寸,說話有度,
交往有節,辦事伸縮得當,人們就會尊重你。
如果不懂分寸,說話冒失,舉止失體,不識深淺,不知厚薄,
那麽你的人緣不但是一籌莫展,處世也可能處處留下敗筆。
所以,掌握於分寸之間,是為人處事的規則,是獲得好人緣的關鍵。
應該掌握基本要領,從容對待世間事。
心胸寬宏大量,為人處事豁達。
小氣人小看,大氣人大看。
大氣不僅能廣交朋友,還能使自己很有魅力。
小氣不僅不易結交朋友,也使自己顯得庸俗、卑微。

 

今之社態繁賾多

古之學者為己,欲得之於己也;今之學者為人,欲見知於人也。
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於成物;今之學者為物,其終至於喪己。
古之學者為己,為了使自己更完美,其終至於成物,成就他人。
今之學者為物,為外物;為了使他人看重自己,最後喪失了自己。
君子之學,必日新,每日都有新的進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惟聖人之道,無所進退,以其所造者極也。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聖人所知,宜無不至也;聖人所行,宜無不盡也。

 

君子本立而道生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四書裡有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提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物有本末,事有始終,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就是所謂「本末之學」的思想。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確立了,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
“務”是“致力于”,是能專心用力的意思。
孔子說,一位有志於修養高尚品德的君子,「修身」就是他一切修養的根本。
「修身」的根本樹立,大道就自然樹立,所以說;「本立而道生」。
仁道就像一顆大樹,它的根部立住了,大樹就能雄偉茁壯起來。

 

立心之道要有恆

鐵杵磨成繡花針。
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鍥而不舍。鍥:鍥刻;舍:停止。不斷地鍥刻。有恒心,有毅力。
山畱穿石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的根本,
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生命之源,
成就的是千古之無量功德,是為立心之道。

 

安身之後而動也  易心之後而語也  定交之後而求也  君子行此三立也

要成就一番事業,要先問問自己本身條件夠不夠。
首先要「藏器於身」,本身要有本事,有條件,
若說有人會幫你,那是空的,也靠不住。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
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
聖人身處高位,就以道德仁義作為自己安身的居所;
面臨險境危難,就把聖賢之人作為自己。
行動在別人之前,說話在別人之後;
若有利可得,要想想是否會招來恥辱;
面對困難,如果退縮逃避,
要想想是否會招來辱罵;
貪求嗜欲要考慮會招致羞恥;
忿恨怨怒就想到會有禍患。
所以君子應終生保持這種謹慎戒懼的心。
富遭嫉妒貧遭賤,算來自然合天機,
青山不管人間事,綠水何能洗是非。
《周易˙繫辭》:「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
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周易是中國最古的卜卦書,當中包含了豐富的哲理。
上文所述,就是君子的修養。
「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穩,然後才可以行動;
必先換個角度為人著想,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再開口說話;
必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提出要求。
君子能修養這三點,所以與人和睦相處,無所偏失。
為何現今社會變成這樣?因我們大多數人己忘卻了聖賢的的教導。
君子領導他人之必備德行修持,而曰『君子』。
安頓他人身命,而後策勵行動,故曰『安其身而後動』。
感召他人心志,而後言語遊說,故曰『易其心而後語』。
底定他人交誼,而後進行要求,故曰『定其交而後求』。
聖訓文重複言說,期許自己開啟圓融的人際關係。

 

中立不倚強哉矯  如此之行於天下  斯可行道之也矣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中正獨立,而不偏倚,意志強哉,形貌矯然。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
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為人處事,如果能夠中立不倚,當然最好,但不可矯枉過正,
變成一味倔強而不通人情世故,
那也便要加以矯正,使他能夠合於和順的為人處事。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所以說是「中者天下之正道」,因之更可了解這中庸之「中」,
乃是「大中至正」「中立不倚」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守道不變之真君子!

唐白居易《養竹記》:“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若是毫無勇氣,那必須要加以矯正,使他能夠剛毅而獨立。
總之,為人處事,如果能夠中立不倚,把握好分寸,才能實現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駕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沖鋒陷陣;
駕馭不好,就會讓你摔跟斗,甚至踢傷別人。
對於為人處事、內心世界及表現在外的儀態,也一一說明了優缺點。
一切會否極泰來,漸入佳境。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柔剛、開閉、張弛之道。
第一、處事之道。
人生要捭闔有度,進退自如,這是為人處事的宗旨和要領。
進和退是人生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然而卻都是為人生大目標。
星雲大師:為人處事舉重若輕。
塵勞雖多,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隨心轉化,就可以舉重若輕地轉煩惱為菩提,轉愚痴為智慧。

《道德經》「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行於左;而目不瞬。
由言之中,則自知大德具足矣!是以乃為天下之則也。
夫學庸者,皆君子之動、君子之行。
換言之,即念茲在茲,朝斯夕斯,是以永保聖譽於當世後世也。
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不恥則無所不為。
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無所不取,無所不為,
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云 :「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所以在上位的君子,心中存養著至誠的思想、容貌表現出至誠的儀態,
以篤實恭敬的態度來應對一切,
以彰明道德來教化人民,那麼天下就太平了。
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
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盛德的君子在外沒有人憎惡,在內也沒有人憎惡;
希望從早到晚都自修不懈,永遠保有這個美好的名譽。」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處事待人,如能謹守:捨己以為人、虧己以利人、薄己以厚人。

益卦:以損己益人的原則,會受他人的幫助而事半功倍的達成了希望。
義者,宜也,即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制宜之意。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
能知言,則有以明夫道義,而於天下之事無所疑惑;
能養氣,則有以配夫道義,而於天下之事無所畏懼,
這就是能當大任,而心有所主的原因。」

詩云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

中庸「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君子能拿人能知能行的法則教導人,直到他改過為止。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之道始終不想你推到高遠地方去,
始終把高遠之道拿到平常之間來,平常就是道。
所以道真正用到人生的道理、政治的道理,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以上。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