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第四集︽菩聖宮言啟示錄四 之一 ︾

菩聖宮言啟示錄(四)

 

︽菩聖宮言啟示錄 ︾

壹、 出版緣起二
貳、 菩聖宮沿革四
參、 菩聖宮宗旨五
肆、朝靈篇 靈山付囑七
伍、聖訓篇    天上聖母嘉言錄一四
      觀世音菩薩覺省言一三八
      福德正神示言錄一四六
      眾聖神仙佛勉勵言一五一
陸、問事篇一五五
柒、感應篇一七一
捌、讀者來函一七八
玖、勘誤表一八一
拾、助印大德芳名錄

 

【出版緣起】
    菩聖宮言啟示錄。集言成冊第四集。
    水清見底見明心。路遙方能知馬力。
    走過痕跡還清晰。依然記得來時路。
    回眸深望亦噓唏。多少歲月已過去。
    記得曾經留何許。或然遺忘些甚麼。
    白紙黑字來記取。能將時空倒回去。
    看看曾經做何許。希望諸生盡點力。
    共同留下些回憶。應是著手來處理。
    筆下留言千年語。心語陳跡留歷史。
    點點滴滴在陳述。感應你我莫遲疑。
  聖母說:﹁工商社會,人人為名、為利。教化民心,重要課題。不可能走到
各地方,傳播道的心聲,用善書傳達,渡化眾生,也是佈道真好的方法。﹂
  一些瘟疫、天災地變,使得人心一再恐慌,實在是真可怕。三期末劫一個真
大的劫數。劫難當中,大家求自保、求平安、潔身自愛,好好來做起。為著眾生
,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也有做著相當的努力,希望門生也著手去
做。聖母希望門生將十一年來菩聖宮上課聖訓集冊成書,讓眾生能超越時空,也
能同修。行百里路半九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堅持下去才是更重要。並
且指示在每年天上聖母聖誕日出書,方不負上天賦予天上聖母代天宣化的重責大
任。
  走筆至此,讓我們領悟到,很多事情,只要著手下去做,休言容易莫畏難,
無形中不僅得到聖母的加持,更能得到智慧的開啟,也才能完成天上聖母所交付
的任務。

 

【菩聖宮沿革】
  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年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因緣際會與屏東儀鳳
宮天上聖母結緣,而儀鳳宮天上聖母緣由港口宮。民國七十七年戊辰年也早與聖
恩宮觀世音菩薩結緣,直到八十二年歲次癸酉年請回供奉。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
丑年崁頂福安宮福德正神也來會緣。
  曾經聖母問:『(八十五年六月三日)求神拜佛何意義?說來只是三二一。
其中真意要真知,相互感應吾心意。』直到今天才恍然大悟,原來菩聖宮三菩薩
二聖母與大福德正神,就是聖母所說的三、二、一。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成立菩聖宮至今,匆匆已是第十一個年頭了,一切行事準
則皆照天上聖母的旨意。
  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年天上聖母聖誕,拍照時無意中拍攝到上天所賜的『
玉旨』,更加明白,上天旨意,賦予天上聖母傳佈聖道,渡化眾生的神聖使命,
玉旨已然在本宮。玉旨相片隨書刊出,以示眾生。(玉旨刊登封面內頁折封處。

【迎新送舊】
迎新送舊是天意
雞啼黎明將來臨
拂曉初覺寒意濃
不知夢中人醒否
茫茫天涯何處歸
不歸路上常迷途
若問君意欲何往
唏噓前程嘆未來
感言數語與生勉
好好研修來完成

【一別三秋】
一別三秋歲月長
引頸盼望朝思量
滿天星斗夜思量
心中想說千句話
臨別依依難分開
萬望靈兒早回來

 

【盼兒靈歸】︻民國八十九庚辰年五月十八日︼
盼兒靈歸母身旁
今日相逢淚滂滂
怎知一別到何方
此時此刻心茫茫
望卻四方何故鄉
凡塵滾滾人海茫
望母指引一妙方
好教靈兒心依傍
每日引頸在盼望
不必再是淚汪汪
業業障障一邊放
從此過去將遺忘
收圓相聚是彌吽

【靈山會母】︻民國九十二癸未年九月十五日︼
靈山會母淚漣漣
宿世因果今生業
使之愚昧智未啟
智愚迷濛紅塵滾
留連紅塵不知回
母子相會知何時
跪拜靈山揮淚別

 

【凜凜冽冽】︻民國九十一辛巳年十二月十五日︼
凜凜冽冽三聲淚
問心多少是懺悔
如今身心未有歸
記得警語多少回
只有依稀耳邊飛
問君今年汝幾歲
別讓母娘心再碎
多少諄諄已教誨
只盼靈兒莫心灰
望兒盼女心智慧
翼滿體壯光明輝
此期綿綿絕無悔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按時歸
未見靈兒思母回
只有殷切在盼望
靈山會見淚雙垂
若知春印 何處
豈是夏荷朵朵開
一葉知秋深幾許
且問今歲寒冬落
晦月寒夜人未歸
道途長征尚未回
感時鳥語花香月
常使夢中喚靈兒
但願今生常伴隨
三山五嶽吾仍在

  視之不見聽不聞
  內觀其心外觀物
  心無其心物無物
  唯見於空遣其欲
  自然心靜見真吾

    靜坐是身心靈和平相處。呼吸要達到凝心內境。
    腦中的情緒都要拋開。止息頭腦的風暴。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爾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常念
  南無大悲慈仁天上聖母天尊
天道地道人道順
   上品果位證道得
   聖訓法古今完人
   母德留傳萬古芳
   嘉佳互勉緣中人
   言載記取博善識
   錄存傳閱千里緣

【民國九十五丙戌年十二月一日】
菩聖宮言啟示錄
聖訓集冊傳千里
宮中奧密藏玄機
天出異象變化玄
上策諸生勵志意
聖令旨意要遵行
母靈收圓當赴會
南海紫竹圓通教
無上正覺妙善法
觀民設教道施行
世間冷暖庶民知
音律步調要一致
菩陀山上神仙住
薩彌爾心普眾生
福田果圓可收成
德行兼備可教化
正直不阿走正道
神仙即時濟眾生
啟發道德教民心
示意門生好修行
錄點名冊註天庭
序行編訂不錯亂
言至此刻應有知

【菩聖宮,天上聖母,南無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啟示錄序言。】
  寫在書的前面是為﹁序﹂;寫在書的後面是為﹁跋﹂。菩聖宮天上聖母、觀
世音菩薩、福德正神啟示眾生,為﹁菩聖宮言啟示錄﹂的真實義寫序言。
  
【菩聖宮言啟示錄,聖訓集冊傳千里,宮中奧密藏玄機】
  菩聖宮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啟示門生、眾生,教化民心、引
迷入悟,不遺餘力。菩聖宮言啟示錄,聖訓集文成書,廣為流傳。啟示眾生、說
法闡述,論道出自四書五經,教以﹁循規蹈矩﹂,學以﹁良善﹂,一門深入,生
活上周遭的事情,暗藏玄機的啟示。﹁易之玄機,為無私者可得之。﹂無私者可
謂有緣人。有些話語另有隱情,有些話語基於天機不可洩漏,因此有些事,想當
然爾,不能說的太白,讓各自去領悟、去體會,玄由密證,道由心悟。聽得明白
,融會於心,那是理解;見到什麼,體會實踐,那是境界;境界的深淺,不可言
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謂宮中奧密藏玄機,如能了悟真理,信受奉行,則
大道康莊,天堂有路也。
  
【天出異象變化玄,上策諸生勵志意,聖令旨意要遵行,母靈收圓當赴會】
  天出異象時,意味何事發生呢?真是變化多端,玄妙莫測。天上聖母鞭策諸
生勵志聖訓,傳達來自上天的意旨要遵之行之。佛法無邊,但是不渡無緣渡有緣
,普願眾生急早回頭是岸,如仍貪戀紅塵無了時,沉淪苦海才哀怨,受輪迴之苦
,永無出期。適逢三期末劫母靈收圓之際,修得功圓果滿雲城赴會。
  
【南海紫竹圓通教,無上正覺妙善法,觀民設教道施行,世間冷暖庶民知,
   音律步調要一致,菩陀山上神仙住,薩彌爾心普眾生】
  觀音讚:『觀音大士。悉號圓通。十二大願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尋聲
。無剎不現身。』觀音菩薩居南海紫竹林。南海大悲願、普陀海潮音、紫竹林觀
自在如來、圓通教主,諸佛菩薩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言無少法可得,所言善法者
,乃本性中自然之妙性,明心見性的一切妙善法,如法修行,方能成就無上正等
正覺。﹁觀﹂卦象曰:『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國家治民,重者教,輕者
法,何也?法可因時制宜,隨時變更;教則千古流傳,萬世共守。天道不言,聖
人無心,是以道由人弘,非由道弘人,故入道必以智慧為根本,以福德為基礎,
觀民設教。世間的疾苦,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嚐遍冷暖炎涼,感受如何?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普陀山上佛子歸,個人修行是小乘,普渡眾生是大乘,大
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廣大靈感、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無分別,能令眾生拋開煩惱
,從生死苦海的長流中得到解脫,證得無上涅槃妙果。
  
【福田果圓可收成,德行兼備可教化,正直不阿走正道,神仙即時濟眾生】
  欲達佛的境界,一定要以救渡蒼生為職志,行菩薩道,福田果圓,道果方可
成就。福德正神也來引導眾生,在修持的道路上,勤於耕種福田,灑下福德的種
子,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功果圓滿慶有餘。福德正神的教化,教化眾生德行兼
備,教化眾生正直不阿,教化行者具足仁心、德行、修養。在為人方面公正剛直
,不逢迎、不諂媚,守正不阿,正直無私,高風亮節的風骨,以出世之心,關懷
入世之情。眾聖神仙佛不忍眾生一再迷昧沉溺。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神
仙即時救渡眾生的大悲願,感應誠是不可思議的。
  
【啟發道德教民心,示意門生好修行,錄點名冊註天庭,序行編訂不錯亂,
   言至此刻應有知】
  覺世牖民,力挽狂瀾,弘揚倫理道德,教化民心向道。淨化心靈,啟發善念
,指導門生皆能以修身養性為依止,來做好為人處事之根本。﹁行善積德有功勳
,上天註冊有名字﹂(啟一頁)天庭是眾聖神仙佛聚集的地方,能在錄製的點名
簿冊當中列名,實在要好好珍惜好好修,將來一定有好功果。天上聖母、觀世音
菩薩、福德正神,為啟示錄寫下序言,能按照書中所說的道理去貫徹、去實踐、
去力行,了解『菩聖宮言啟示錄』這部書的內涵,知道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
福德正神在書中講些什麼內容、方向、義理之所在,﹁一指經文萬卷引。﹂讓我
們行事有準則,生活有目標,在人生旅途中行止不致錯亂方寸。

【竭誠歡迎您:加入修心養性的行列】
天上聖母說:
﹃若您認同本宮宗旨,歡迎前來共參。
 若您有更好的體悟,歡迎賜稿分享。
 若您有不明白訓文,歡迎共來研究。﹄

【民國九十四乙酉年一月十五日】
新春開課會門生
欣逢元宵萬燈亮
猶如本宮前錦明
本宮宗旨告訴生
天庭請命旨有令
招牌掛出四海明
吾宗吾旨共遵行
道德匡正教化民
慈悲時雨潤蒼生
經典詩書凡吾讀
眾生疾苦吾救渡
以上四句乃宗旨
神人共鑑奉行之。
欲窮千里上高境
還得深研諸妙理
其中變化本無窮
神佛降文一時興
誰人當做座右銘
時常說說就忘記
實在不知要如何
三言兩語說不盡
面對現實最重要
堅持到底總有得
雖然歲月已長流
使人無奈不知何
此心若是能堅持
解其意境知吾意
好好深思自有得
感念吾在吾自在
莫待空手興嘆回。

【民國九十五丙戌年一月十五日】
前有明燈後有路
因緣際會來相聚
後續發展靠努力
果真如此看自己
算算歲月已過去
清楚明白在做何
楚歌若起四處危
一片真心難訴說
語重心長望了解
難能可貴到終始
盡訴心思表萬一
世間冷暖誰人知
下筆難點諸生意
事情總有意外乎
望日適逢天官壽
吾生同祝天官福
門生一起同心祝
生在當下要把握
多多接近善知識
省思了解聖訓文
思慮一切行為中

【冠頂訓】
  前因後果算清楚,一語難盡世下事,望吾門生多省思。

 

【要句解析】
  【多多接近善知識】
  善知識是能教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人。善知識是每個人生活上,不能
捨離的引導、不可或缺的老師。師長的教導是我們的善知識。朋友也是我們的善
知識。(所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凡是博學、明辨、篤行的君子
,皆謂善知識,一切善法都是從善知識之所生。
  善知識是菩提智慧,人人都有之,只因一念心迷,不能自悟,必須藉著善知
識,才能見到自己的本性。更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因為他讓你了知世事是無
常的、虛幻的真理,他也是你的善知識。學佛、向道,親近善知識,才不會因自
身習性,或是別人的三言兩語,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聖母說:﹁解釋沒有對錯,有的是境界的高低、意境的深淺。﹂若您有更
高境界的意境,更深入的解析,不吝分享給眾生!】

 

【民國九十五丙戌年二月一日】
一文一字已記錄
一言一語再叮嚀
一本初衷不容易
一心一意所求何
一年四季想功利
一恍歲月已過去
一身到底何意義
一味只想求神祇
一旦無常萬事休
一切全部都是假
諸生一念可轉變
天下諸事變化多
因人因事因地異
難免錯估當下情
真理不變只有一
因小失大划不來
偏執己見不可為
尋求真理修養性
可和萬物一同在
若知天地之消長
並列聖賢為師焉。
暢言所知無過矣
道理深淺看修為
只要無悔何有錯
能知消長列聖賢
可以為師說道理
大學之道在明德
是故修德與道焉。
點燃清香拜神仙
心中只求希望現
不管當下默許願
怎知事隔已多久
早已忘卻時下言
造就諸業來現前
煩憂苦痛繞身心
方覺人生無意義
今生若是何來生
消除業障有方法
莫要諸業再加身
求得今生平安福。

【要句解析】
  【真理不變只有一】
  所謂﹁一理通,萬理徹。﹂一個道理通徹了,萬理都能透徹,相互都能融會
貫通。聞一知十,舉一反三,都是真理不變。不可斷章取義,遇到不懂的地方,
要多請益、不恥下問,虛心學習。
  【若知天地之消長,並列聖賢為師焉】
  『人與天地同才,為何不能與天地同長久,因為人不知消長之理。』
  『人與仙佛同體,為何不能與仙佛同超證,因為人不知先天之道。』
  『人與君臣同形,為何不能與君臣同富貴,因為人不知積德之功。』
  『人與萬物同性,為何不能與萬物無傷者,因為人不知惻隱之心。』
  不知天地消長之理,不知先天之道,不知積德之功,不知惻隱之心,則天堂
路窄、地獄門開。天上聖母的諄教之言,渡人之寶筏,醒夢之暮鼓晨鐘,字字珠
璣,句句詳明,眾等當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聖訓文詞淺顯,道理深奧,若是善
逢機緣,實為三生有幸;若能行功立德,德能感天,自有明師來遇。
聖母說:『能知天地消長之理,就能與聖賢同證道,並列聖賢為師焉。』
  【大學之道在明德,是故修德與道焉】
  ︽大學︾開章明義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追求
真理,安身立命之道,古有明訓。一件事情的道理,只要﹁知道﹂先後順序、來
龍去脈,便懂得其中的道理,就接近道了。知道自己的目標之後,確定自己的志
向。︽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修德不止,處處合德,成
為有德之士,力求思想、言行,皆合乎德。道之在我,謂之德,德即是我身中之
道,是故修德與道是一體的。
  【今生若是何來生,消除業障有方法】
  ﹁今生若是何來生﹂古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
作者是。﹂(啟三頁)今生的苦樂是前世種的因,來生的苦樂是今生的作為。﹁
前世善緣今生續,今生續緣來生延。﹂今生是前世的來生,今生不耕耘,怎能盼
望來生有收穫。今生如果沒有好好來修持,何能有美好的來生。前世、今生,牽
連著來生的命運,輪迴的奧秘與因果是密不可分的,今生若是好好修持,相信一
定會有美好的來生。
  ﹁消除業障有方法﹂﹝聖母解析﹞﹁很多人也曾經在神前許願,祈請神佛幫
助,化解,不管是有實現的,未實現的,平凡的人生,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一個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守信,所謂﹁人言為信﹂。俗云:﹁君無戲言﹂
。神佛無戲言,人也要無戲言。今天給門生上一課,也是要來幫門生化解,在今
日之前,對神明所祈求的願望,有實現的已去還願了,有無兌現的,或是說完就
忘記的,但是在神前祈願,一言一語都有記錄,你都沒去還願,這筆帳永遠也都
記著,所以感覺前途受阻礙,事情不順遂,身苦病痛一堆,困擾著你的人生,影
響你的修持,尤其你有心想要修持,看別人都在進步,我卻不能。看別人日子過
得真輕鬆,為何獨我坎坎坷坷。當然這也包含真多的因素,今天強調的不是那麼
多的因素,而是能在今年聖誕千秋的科儀中為門生來消願。也讓眾生了知,許下
願望時務必要慎重。

 

【民國九十五丙戌年二月十五日】
寒風夜幕已漸深
學子一日已勞累
求道之心誠可嘉
只是道途遙莫測
無有終點無時間
有志之子終可成
道業果成息息關
初衷信念可堅定
休怕途中波折湧
朽木琢磨方成器
望子成龍父母心
天下父母一般同
吾願諸生學有成
日復一日望生成
時光歲月不留情
天地變化一瞬間
掌握契機最可貴
仙佛指引最難得
修持之人彼彼是
把持正道心不移
方得正果光耀祖
謙恭之心不可無
方能接受善知識
有朝一日仙佛說
得此機緣勝十寒
此道只在行間裡。
天地定位宇宙成
水火亦在五行間
損益可有一平台
陰陽論述天下事
吉凶禍福在此間
人文道理不離此。

【天上聖母解析】
  【天地定位宇宙成,水火亦在五行間,損益可有一平台】
  ︽易經‧繫辭傳︾先天八卦論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
相射。】天地是乾坤,乾坤上下二爻交者,取象於否泰之義。定位是不可爭議的
,天高地低,宇宙是左右上下,【天地定位宇宙成】一般人是看高不看低,都希
望向高處行,那是人性,也是一般的道理,但是高低是不能亂的,如亂了,天地
倒反,宇宙變形。真理、道理是不變的,就像天高地低。水火不相射,水火是坎
離,不相射怎會在一起,雖在一起,但是並不相衝突。
  【水火亦在五行間】五行錯綜但不失條緒,便是理。若以常識來解說,水滅
火,是不能相容,水火是無情的,雖不能相容,但是水能滋潤萬物,火可照耀塵
寰,為民生之必要,不可或缺。一切剛好就好,太多反為災。剛好,可滋潤萬物
;太多,萬物消滅。思維模式要寬廣,含意才會豐富。修持的意義:﹁不只是與
仙佛說說家庭的大大小小,誰人受驚嚇,何時做啥,那是凡人課題,一但要修持
,也有修持的課題。﹂若只問吉凶禍福,此非修持,是善知識的了解,求道是求
真理。訓文當中也說了不少回,而且也費心編輯成書,諸位有否將﹁菩聖宮言啟
示錄﹂用心來研讀。如只是平常求平安、求賺錢,也是真平凡。當然賺錢人人在
祈求,修持求平安、求賺錢以外,也要進一步真真正正在修持道路上,腳踏實地
尋求真理,才不枉費修持的真正意義。我時常說事業與道業可以齊頭並行,但是
你們都比較重頭輕,就是【損益可有一平台】在損益的平台上,並無平衡。平常
我一再叮嚀,咱今日能來菩聖宮共修,就是大家有緣分,我也珍惜與大家的緣,
能來說一些道理,能來幫助眾生解決一些問題。但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帶業
,每個人因因果果、業業障障,多多少少都有,當然修持要把業業障障來消除,
才能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樂,除此之外修持就是要進一步與一般黎民庶子有所不同
,所以才叫修持。真多人嘴說修持,修什麼?持什麼?沒有腳踏實地,真真正正
在做。人說三寸氣短,有時還會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就像爆炸一般,違背了修
持的基本原則。人生數十寒暑,能來修持、求取真理,實在說也是不容易啦!我
歡喜你們能有這份心與意願,但是要好好來珍惜,難免人生中會有波折、考驗。
但若不經過考驗,你就不會有成長,遇到挫折看的開,放的下,如此才會有成就
啦!很多人真可惜,在過程當中就來放棄了,是否真可惜呢?
  聖母教我們如何修持?如何吸收善知識?是真好的時機,真好的機緣,為何
大家不確實的掌握這契機呢?希望好好的思考,看看事業與道業要如何來均衡發
展,若是你有腳踏實地,我希望由你們做起,讓道業與事業齊頭並行這個事實,
在你們身上得到印證。
  聖母說:﹁這也是你們一步一腳印走過來,歲月累積的經驗。﹂心要有定,
要多用心思考,平常所學、所了解的一些知識,充分來利用、來認識,融會貫通
,看開每一件事情,最起碼暫時放下。若能放空一切,思考、專心做著你想要做
的每一件事情,如果能知重點,就能處理真多事情。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出書菩聖宮言啟示錄,希望讓不能親聆天上聖母開示的有緣眾生,能藉由
啟示錄一書,拓展人生之領域與視野,聖母指引我們明路,讓我們有目標、有方
向,真正落實修持的意義。】

 

【民國九十五丙戌年三月一日】
今夜物語黃庭腹
一葉知秋萬般緒
各個府中藏奧密
千頭萬緒難厘清
寄語仙佛斷分明
花開花謝有時序
時光歲月不饒人
終其一生成就何
往往回憶空悲切
若問當下成就否
徒奈一笑泯天下
諸生是否問吉凶
禍福自召怪誰來
常教善識啟智慧
確是只有流歲月
諸多因果現前業
只有修持來消除
老生常談無意義
還望吾生來記取
菩聖宮內展鴻圖
願吾門生齊奮力。
書贈有緣渡緣人
誰識書中之真諦
當可洞悉其奧密
修身養性在其中
為人處事亦言及
更有靈性之開啟
增長智慧種福田
為何不能夠參與
諸生汝言是否呢?
身陷智慧海中游
心入修身養性慧
祈欲出人頭地時
還得因緣際會到
因果業障並消除。

【要句解析】
  【今夜物語黃庭腹,一葉知秋萬般緒,各個府中藏奧密】
  今夜所說的每一件事,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內心深處的話。黃庭腹是說靜
坐的工夫,修真的第一步,聖母教導門生靜坐。一葉落知天下秋,預知事情,由
小見大,由微知著,也由此窺見,每個人城府很深沉,心中都深藏一些不為人知
的千愁萬緒,心事一籮筐。
  【花開花謝有時序,時光歲月不饒人,終其一生成就何,往往回憶空悲切】
  花開花謝惜當下,春夏秋冬節氣有規律、有法則。人生過程也是如此,有起
有落、有因循自然。若無把握當下,隨著時光的流逝,日昇日落一晃,月圓月缺
一晃,花開花謝一晃,春去秋來一晃,吾身五十也一晃。人生啊人生!只不過晃
晃。歲月無情,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
去光陰哪裡尋。﹂一個人終其一生努力多少?成就多少?很快的一年過了又是新
的一年,若不及時努力,有所警惕,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
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時光歲月不停留,蹉跎時歲徒留感嘆!
  【若問當下成就否,徒奈一笑泯天下,諸生是否問吉凶,禍福自召怪誰來】

  逝者不可追,來者猶未卜。當初立下的心願,如今成就了多少呢?當初信心
滿滿,想做的事情做到了嗎?奉勸眾生把握當下莫等待,時光歲月是不等人的。
若無胸懷志向,也就是這樣過了一生。言歸正傳,諸生是否還要,求問吉凶禍福
之事?老子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福相倚,禍有可能是福,福也
有可能是禍,人生的際遇是很難預料得準的,禍福既是相生,名利何敢追求?
  【常教善識啟智慧,確是只有流歲月,諸多因果現前業,只有修持來消除】

  在菩聖宮中常常教導善知識的了解,啟發良知良能之善智慧。豈可任由在春
去秋來、歲月如流、光陰匆匆中流逝。更何況生命也是有使用期限的,總是希望
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無可限的事,所以要認真的去做應該做的事,不能再任由寶
貴的光陰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因果業障如影隨形,業障的現前,無能力拒絕,雖
說每個人都有因果業障,或重或輕,來時欣然接受(也是不得不接受,無奈吧!
)但修持是不畏逆境的磨考,災消難滿時,等待善緣再現。
  【老生常談無意義,還望吾生來記取,菩聖宮內展鴻圖,願吾門生齊奮力】

  以上這些格言,都是聖訓中經常說的,從一開始說到現在,還是一直重複再
重複的說,了無新意的老話,人生富貴功名無非都是老生常談,縱然已是耳熟能
詳、老生常談的話語,還望門生、眾生都能牢牢記住,更不可重蹈覆轍。所謂﹁
聖母教誨不能忘,聖言必須來記取,做個有智慧的人。﹂能夠修成個人今生的道
果,人生不留白、不空過。造就自己、成就菩聖宮,利人利己。聖母說:﹁願聖
母與門生朝此目標,一起努力。﹂
  【書贈有緣渡緣人,誰識書中之真諦,當可洞悉其奧密,修身養性在其中,
   為人處事亦言及,更有靈性之開啟,增長智慧種福田,為何不能夠參與,
   諸生汝言是否呢】
  聖母回答信眾說:﹁啟示錄一書是贈送有緣,渡化有緣,如果能了解書中所
說的真知灼見,應該可以明白其中的奧密。何況聖訓文中所談,不外乎古聖先賢
經典著作,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事、靈性啟發、福慧雙修。為何不能夠深入其
境,而會感覺深奧難懂,請問門生是否也感覺艱深難懂呢?﹂
  【身陷智慧海中游,心入修身養性慧,祈欲出人頭地時,還得因緣際會到,
   因果業障並消除】
  多充實善知識,多想一想,退一步時海闊天空,多反省,聖母訓示:﹁三必
自反﹂(啟三頁)如何心入修身養性慧?做個有涵養、有智慧的、有禮貌的、道
德高尚的、談吐溫馴的、不輕易動怒的、不佔人便宜的、誠懇對待週遭人、事、
物的人。﹁出人頭地﹂的定義是什麼?以世俗人角度觀之,世俗人的出人頭地,
無非是做大官、賺大錢,但是升官發財就是幸福嗎?其實真正的幸福是來自心靈
的平安,是偉大出於平凡、是自然勝於勉強。因眾生的根基不同,見解不一,三
百六十行更是行行出狀元,所以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修為。多元化的社會,多
方面的學習,才是出人頭地的正確途徑,不管怎樣的因緣在此際會,能互切互蹉
、互琢互磨。也期待冥冥之中自然業消障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得到闔家平
安,是所至盼。
 
 【天上聖母嘉言錄】
  這篇聖訓,文雖短短但含意深遠,當然入木三分見工夫。你讀多少?了解多
少?才能表達多少?說出多少?一個人內涵由此見分明。工夫不是一天兩天就能
成就的,總是歷經歲月的累積,你是否用心、真心、盡心在修持,一出口便知有
沒有。所以在此我也很明確的來向你們說,打基礎的歲月再不多久,在今日之前
你流了多少汗,費了多少心血,下過多少工夫。當然我等,還是會予門生、眾生
不斷的教化再教化,最主要是靠大家自己掌握修持的機緣。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