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觀世音菩薩降 觀象取法知進退 世人迷惑貪嗔癡 音聲疾呼來救苦 菩提慈航已揚帆 薩訶逐浪向彼岸 降靈妙筆垂訓文 擇友益者有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 內心能謙下是功 外行能於禮是德

109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八)

109-08-12【民國一0九年六月廿三日】

觀 象 取 法 知 進 退
世 人 迷 惑 貪 嗔 癡
音 聲 疾 呼 來 救 苦
菩 提 慈 航 已 揚 帆
薩 訶 逐 浪 向 彼 岸
降 靈 妙 筆 垂 訓 文
擇 友 益 者 有 三 友
友 直 友 諒 友 多 聞
內 心 能 謙 下 是 功
外 行 能 於 禮 是 德
如 是 行 為 於 社 會
才 能 得 之 善 行 矣
相 處 規 矩 不 易 全
能 得 益 友 之 助 益
處 事 方 便 較 容 易
圓 滿 周 全 不 易 到
但 能 得 宜 更 得 時
做 人 本 來 就 難 全
意 見 不 同 爭 執 紛
利 益 糾 葛 更 難 為
擇 善 固 執 得 罪 人
孰 是 孰 非 難 論 定
真 是 有 理 難 說 清
一 生 爭 執 有 多 少
一 生 紛 紛 又 擾 擾
時 維 伏 天 夏 秋 接
是 年 半 載 將 過 去
逢 此 无 妄 之 災 眚
應 要 自 知 保 安 身
平 安 順 遂 是 祈 願

觀象取法知進退  世人迷惑貪嗔癡  音聲疾呼來救苦
菩提慈航已揚帆  薩訶逐浪向彼岸  降靈妙筆垂訓文
擇友益者有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  內心能謙下是功  外行能於禮是德
如是行為於社會  才能得之善行矣  相處規矩不易全  能得益友之助益
處事方便較容易  圓滿周全不易到  但能得宜更得時  做人本來就難全
意見不同爭執紛  利益糾葛更難為  擇善固執得罪人  孰是孰非難論定
真是有理難說清  一生爭執有多少  一生紛紛又擾擾  時維伏天夏秋接
是年半載將過去  逢此无妄之災眚  應要自知保安身  平安順遂是祈願

 

【聖訓解析】

觀象取法知進退  世人迷惑貪嗔癡  音聲疾呼來救苦

「觀象取法知進退」,知進退,懂分寸,易經中卦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
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聖人設卦觀象,此總言也。
謂聖人設畫其卦之時,莫不瞻觀物象,法其物象,然後設之,卦象則有吉有凶。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謂的「象」就是通過眼睛觀察刻畫在我們心靈上的東西。
古代最大的象無非是天地之象。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世人迷惑貪嗔癡」,梵語,又稱三不善根。三根,佛教術語,
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癡是愚癡無明,
因貪、嗔、癡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稱「三毒」。
「音聲疾呼來救苦」,觀世音菩薩,誓願弘深,慈悲廣大,隨類現身,尋聲救苦。
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便前往救度。所以“循聲救苦”
是觀世音菩薩最大的特點。
《法華經》「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億衆生,受諸苦惱,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此為菩薩慈悲心救渡眾生。

菩提慈航已揚帆  薩訶逐浪向彼岸  降靈妙筆垂訓文

菩提慈航,揚帆起航了,升起船帆開始航行了。
揚帆向何處?「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
『覺海虛空起』覺海就是表示我們的自性。
《楞嚴經》裡面把我們的自性比喻成大海,覺海就是覺悟。
馬鳴菩薩《起信論》「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
「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宇宙生命的起源,這是迷了以後的現象。
「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教我們回頭是岸的方法。
我們迷失了自性,末法時期,只有淨土,彼岸是覺岸。
我們今天在迷的岸這邊,諸佛菩薩在覺的彼岸,我們要想破迷開悟,要想返迷歸覺。
去到極樂世界的彼岸有辦法。

擇友益者有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人生在世,不可以一日沒有朋友。過去社會如是,今日世界亦然。
唯朋友有益、損之分別。與益友交往確能互助共勉,精進人生;
誤交損友則足以敗壞人格。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可見朋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我們的朋友,
我們應當交什麼樣的人為朋友,又如何與朋友相處呢?
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有三種朋友,能讓自己在通向聖人之道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有三種朋友,能讓自己在通向聖人之道的道路上止步不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唯近墨者黑,若誤交三種損友,則有損人格。
「友便辟」:習於威儀,致飾於外,內心無真誠。只懂得粉飾儀容外表去討好、
取悅朋友,完全缺乏誠懇忠信的態度,與其交往將容易受其虛偽、矯飾之態所感染。
「友善柔」諂媚逢迎。擅於諂媚阿諛者。
「友直」者,指與言行正直的人為友。若朋友為人正直,講求道義,
則與其交往亦能盡安。「道義相砥,過失相規」。
「友諒」,指與誠實安信的人為友,這樣的人性格是敦厚忠誠。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
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
是有害的。

內心能謙下是功  外行能於禮是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六祖說:「見性就是功,見你本來的自性,見你本有的光明妙性。
當你有了功夫,就可以見自性。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
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
「內心謙下是功」你內心裡頭謙下,這就是功。
謙下,就是不自滿,對任何的事情,都很謙虛的。
不是說:「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你看我多大本領,你看我知道佛法比誰都多」。
你一教人看你,那就不是謙下了!不是謙下,你就沒有功。
詩云:「勇如弱,退我一步;有若無,讓人三分」。
「佛法須從謙恭中求」「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放下自我『可以被取代』。
六祖云:有我罪即生。時刻存著感恩和懺悔的心,
去觀察周遭環境的順逆,對這一切都用一份微笑的心懷去注視,
則免除了許多煩惱。
這是說明功德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相貌。
古人說:「讀書在於變化氣質」。
能變化氣質,這個人待人接物必能謙虛恭敬,這就接近功德。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世人沉迷於顛倒作善,癡狂修福,不是為了讓人誇讚你的善心,
就是為了來世得福報才行善修福,這都是不正確的修行觀。
如果你想用做好事來累積『功德』那就是你的執著。

如是行為於社會  才能得之善行矣

《孟子》「真誠是立身之本」,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立身之本即自立的根本。
作為一個社會屬性的人,都要有其特有的立身之本。
每個人在社會上立足,都要具備多種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條件,
比如先天的相貌,身材,氣質,習慣,家庭背景等;
從後天環境中汲取的各種知識,才能,修養,道德等,
有的以相貌身材,有的以才華知識,有的以性格脾氣,有的以技術能力,
有的以信仰,至於知識,能力,什麼時候都可以去歷練,知識本身也是永無止境的。
但是能稱為立身之本的一定是一個人的思維、品德、態度、能力,等精神層面的內涵。
相貌是天生的,而美麗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營造的。
比如,溫柔的性格或堅強的性格、細膩的皮膚、紅潤的氣色、甜甜的笑容、
性感的身材、關愛別人的善舉等等,又叫氣質和修養,都是增加自身美麗的辦法。
賢者還在閭巷之間,貧賤終老,被無妄之謗。
若此,何時可知乎?然而必欲知之,觀善心也。
夫賢者,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舉是。
何以觀心?必以言。有善心,則有善言。
言行無非,治家親戚有倫,治國則尊卑有序。
無善心者,白黑不分,善惡同倫,政治錯亂,法度失平。
以言而察行,有善言則有善行矣!

相處規矩不易全  能得益友之助益  處事方便較容易  圓滿周全不易到 
但能得宜更得時  做人本來就難全  意見不同爭執紛  利益糾葛更難為 
擇善固執得罪人  孰是孰非難論定  真是有理難說清  一生爭執有多少 
一生紛紛又擾擾  時維伏天夏秋接  是年半載將過去  逢此无妄之災眚 
應要自知保安身  平安順遂是祈願

 

【觀世音菩薩開示言】

「觀象取法知進退」,
「觀象取法」不要想太深,想太深了,撩越深,就落入濫田,爬不起來了,就不知道怎樣走。
觀象取法知進退,我們想說,不管大、小事情,要發生,或要做之前,都會有一個朕兆,
都有一個現象,只要你有細心去觀察,你就能發覺那個朕兆,那個現象,
事情要發生都有一個朕兆會浮現出來,朕兆出來,若是有智慧之人,就知道要用啥方法,
取啥方法,以啥態度,來處理這件將發生未發生的事情,你就有心理準備,你就可以來應付,
來面對,來圓滿,來處理,這樣說來,不就稍微比較完整。

「世人迷惑貪嗔癡」,
世人都迷失在「貪嗔癡」,這大家都知道,差不多大家也都這樣做,這些剪不斷,理還亂,
用槍押著,也照常這樣在做。得不到的,拼死拼活;得到了,又不滿意,想得到更多,
雖然榮華富貴大家都在爭取,都愛,誰人都愛過著榮華和富貴,
所以會用盡心思、用盡方法、用盡手段,不管好的,或著壞的,都會去爭取,
只是說「得多」,還要更多,「得少」覺得不夠,「得無」,要拼到「有」,
這好像在賭性命一樣。
這是世間人的通病,也就是宗教,每一教都在教化的,這些世人、凡人的貪嗔癡,
這些可能也很難去除掉。
因為你一旦能看淡,一切能放空,能放下,你就得道了,成聖人了。
所以這些,不但是一個理想,也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目的,只要是你有修持,
有向這方面目標,做相當的努力,至於可以做多少,就是看你能看開多少,
可以放下多少,這樣一定會有結果。
如果沒辦法者,只有是多吸收一些善知識,借你們一句話說,儘量啦!我儘量做,
這是無法去估計,難以估計的,所以一切是看自己的認知與自己的覺悟。

「音聲疾呼來救苦」,
大家在神佛面前,也是都喃喃自語,遇到困難之時,呼叫菩薩,呼叫眾神明,
趕快來救苦救難,我們都有聽到,但是凡人畢竟是凡人,都是這般如此。

「菩提慈航已揚帆,薩訶逐浪向彼岸,降靈妙筆垂訓文」,
所以菩提慈航,布帆已經ㄍㄧㄥ起來了,不管是順風,逆風,都已經要行駛了。
慈航法船,已經要開了,雖然有風浪、有波浪,但是慈航法船就要駛向彼岸。
就是勸化諸位,可以體悟菩提心,叫做「菩提般若」。

再來就是在社會上,應該看有,再來都是白話文。
「擇友益者有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選擇朋友最起碼有三種。「友直」:朋友要正直、無邪。不是邪裡邪氣的,
要是走正道的,不是走橫路的,所以友直。
友諒,不是斤斤計較,不是佔人便宜。雖然不是要像海那麼深,最起碼要容納的下,
一些意見,一些困難,須要可以解決的,互相體諒互相包容。
友多聞:不是不懂世事的,要博學多聞,博學多聞不是說一定要「博士」的,
是見多識廣,一些有善知識,博學多聞的,不管高低大小,都可以做我們的朋友,
表示就是這樣。說「友直、友諒、友多聞」,主要前提,選擇這樣的朋友做朋友。
才不會前面一個樣,後面一個樣,就不好。雖然說「誰人不說人,誰人沒人說」,
就是要有正直的胸懷,有善知識。再來就是內心要空虛,要謙卑,要聽的下別人的意見,
不是說,說不合適,不到三秒鐘就凸槽去,聽的人心情不好,說的人也氣沖沖,
你說再好,我也聽不合,就是一種「功」。因為你有謙虛的心,我也有謙虛的心,
互相聽,有不好的,互相討論一下,大家有共同有一致,這就是一種無形的「功」。

在外:行為上有禮貌,有仁愛,有禮仁,這就是「德」。
大家客氣來客氣去,互相體諒,互相客氣。有禮貌,互相尊重。
不是說你家有錢,就看你有,你家沒錢,就用後腦勺看你。
如此不好,如此不是做人的基本。在社會上,你不可能單獨自己在生存。
在社會上,人是群居動物,食衣住行育樂,就是各種不同的人合起來,
就是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要做到周全,要做到大家滿意,這是真不可能的,
因為每個人的思維,生活背景,自小至大,他的教育,他的交友,大家都不相同,
有好的,有壞的,所以好壞,就參差不齊,既然這樣,要做到周全,
做到大家都滿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是一方滿意,就是另外一方有意見,
如此就不一致了,不一致就有紛爭了,紛爭永遠是這樣。

不管人與人,現在世界上,國與國,也是一樣,你這國的意見,我這國的意見;
你這國的利益,我這國利益。大家有都在爭取,大家都在相拼。
你這國利益較多,我這國利益較少,大家就爭來爭去,看怎樣爭取。
所以人與人中間,這是最小的單位,放大到國與國,世界各國都是一樣。

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了解,只是說,每個人三寸氣短。
佛家說的,一個人的性命有多久?「呼吸之間」。
人的生命多久,在呼吸之間而已?你這口氣呼出去,有再吸回來,還是活的。
這口氣呼出去無回來,就歸仙了。所以人是活在一口氣,呼吸之間,
有人氣長,有氣短。有人胸懷較寬,說氣較長,有人活久說氣較長,
有人活不久說氣短,所以人之性命在呼吸之間而已,當然這是一個比喻。
因為現今科技發達,醫學發達,救人也是一時而已。
也無法長生不老,自然老化,世間凡夫俗子,每個人都是吃五穀雜糧,
所以都有生老病死,這些四大痛苦,其實對一個修持的人來說,
生老病死應該是是置之度外,因為生老病死苦,是假體,肉體痛苦,
我們的元神,我們的主神,是不跟你生老病死,人亡了,元神出竅了,
不知哪裡去了,所以元神不會痛苦,假體有神經,知道哪裡痛,
但是我們的元神主神,祂是超脫凡體的,無受這些痛苦。

一些聖神仙佛勸化我們要修持,就是這樣,修我們的本性元靈,
你的生老病死這種痛苦是算什麼,根本不算什麼,因為你看開了,
看淡了,你就放下了,就無值得你在那裡痛苦,在那裡為著凡間雜事來在困擾痛苦,
當然這些人生做人的道理,你們大家在社會上走這麼久了,也都了解,也都知道,
就是說,做的到,做不到,看得開,看不開,放的下,放不下,能放下的是放下多少,
可以看開的,看開啥程度,各人境界不同,所以才說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修持各人得,
得果無人搶的走。

當然現在說,國外災劫還很嚴峻,受到水火風的災難、災劫,也還真嚴重,
在我們寶島說比較平安、較順勢。但是暗中也有一股暗流,你看不見的暗流,
在那裡竄來竄去。所以「時維伏天夏秋接」,時序來到六月令,(伏天就是六月令),
每個人有每個人,人生的造化,若是天命一到,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順勢。
以上就說至此!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