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福德正神降 福報來之於善業 德所好者福之道 正念惡念心田間 神道設教善為宗 降靈訓示諸門生 落葉知秋時序歲 履霜堅冰知冬臨 遲暮之春何可久

109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八)

109-10-28【民國一0九年九月十二日】

福 報 來 之 於 善 業
德 所 好 者 福 之 道
正 念 惡 念 心 田 間
神 道 設 教 善 為 宗
降 靈 訓 示 諸 門 生
落 葉 知 秋 時 序 歲
履 霜 堅 冰 知 冬 臨
遲 暮 之 春 何 可 久
人 生 幾 何 歲 月 流
曾 幾 何 時 還 追 逐
今 已 無 力 再 春 回
想 想 今 日 和 過 去
多 少 記 憶 已 忘 記
身 上 留 著 是 何 許
記 得 神 明 常 說 起
為 人 處 事 之 道 理
修 身 立 德 之 作 為
保 身 安 命 之 行 則
斷 惡 從 善 之 大 道
潮 起 潮 落 均 過 去
今 生 為 了 是 什 麼
家 庭 身 體 之 負 擔
累 及 身 心 之 疲 憊
天 道 循 環 無 盡 息
人 生 到 終 一 切 無
效 天 法 地 唯 聖 人
凡 俗 庸 碌 終 歸 土
若 要 今 生 有 作 為
留 下 什 麼 無 愧 己
無 忝 父 母 及 先 祖
了 道 超 生 渡 凡 聖

福報來之於善業  德所好者福之道  正念惡念心田間  神道設教善為宗
降靈訓示諸門生  落葉知秋時序歲  履霜堅冰知冬臨  遲暮之春何可久
人生幾何歲月流  曾幾何時還追逐  今已無力再春回  想想今日和過去
多少記憶已忘記  身上留著是何許  記得神明常說起  為人處事之道理
修身立德之作為  保身安命之行則  斷惡從善之大道  潮起潮落均過去
今生為了是什麼  家庭身體之負擔  累及身心之疲憊  天道循環無盡息
人生到終一切無  效天法地唯聖人  凡俗庸碌終歸土  若要今生有作為
留下什麼無愧己  無忝父母及先祖  了道超生渡凡聖

【福德正神開示言】

其實晚上這篇聖訓文,道理很簡單大家是都知道的。
也曾經都說過,只是老調重彈,不知你們是聽了之後,
總覺得再講都是這些,再說也是這些道理,
也沒有比較特殊的,因為要說特殊的,應該是有,不是無,
但是因為特殊的,你們程度就不到那裡,特殊的給你們說,
你們也是做不到,只有從最平常的,最樸實的,
一點一滴的來做起。

不管你的人生在世有多少,可以做多少,算多少。
人說:「千層的高塔是累土積,千里之行是從足下起」。
一步一腳印,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當然咱時常說起,「人在做,天在看」,可是很多人不怕天,
為何不怕天?
因為天離我們太遠太遠了,構不到,所以不怕天,
不怕天,就會做出一些悖理的事情來。

第一句我說「福報來之於善業」,
當然這些善業,是你有生之年,所做的一些善業。
人說,善有善報,你自己有做,沒做,自己也知。

有些人,我們看這個人,就無做啥好事,但他一生這麼好過,
人好積德,善報抵蔭三世,人說「三世因果,但是你若無積德,
若無再做善業,這些福享盡就沒了,你就知吃苦了,吃苦之時,
就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所以積德好的,就是福報之道。

功德與陰德,比較份量這陰德,分數較高,但是積陰德這樣說,
但是有時候,你也不會做到、也不會去遇到,所以也是隨順因緣。

咱人隨順因緣,天道運轉,與時偕行,順勢而為,不逆天逆地,
不違背天道,不違背道理,如此是做人最基本的。

當然今天大家有此機會,在此說一些善知識,說一些聖賢的模範、典範,
讓我們吸收來,是否能轉化成為,做我們自己的準則,遵照聖神仙佛的啟示,
與典範,腳踏實地,真實在做。

雖然有一些考驗,但是你要經得起考驗,可以經得起考驗,你的成就,就會出來。
因為每個人,所帶來的業,不相同,因此每個人的考驗,也會不相同,
有的人受當得起,有的人就放棄了。

其實時常談起修持,「修持」怎樣修?怎樣持?
最主要咱要有一個時間,「反躬自省」,也是「反觀內心」,咱有哪裡無做到,
有哪一點,啥事情,去得罪到他人,所以一些恩恩怨怨,可解不可解,
可結不可結,相信大家真清楚。

但是我們是一個凡夫俗子,我們不比聖人,咱的思維,在這範圍內,就是脫離不出。
時常說起「放下」,「看開」。怎放的下,看得開,是真不簡單,真不容易。

但是聖神仙佛苦口婆心,所勸化的也是這樣,「代天宣化」,「勸人為善」,醒世覺世,
也都大同小異,這些語言,這些道理,只是我們是否咱做的到,做不到,如此的差別而已。

看到今日的亂世,就像上一節說邵雍,這位歷史人物。在宋朝,北宋五子。
他有滿腹學問,學識真豐富,但是他知天命,所以他不上朝為官,他了解凡人的七情六慾,
一旦為官,離不開七情六慾,一些人間繁雜的世事,脫離不了這些。

所以會再比喻屈原投汨羅江,屈原是楚國人。
但是寫春秋史,也有研究歷史一些專家,說他也不用走死這條路,
為了盡忠,為了報國,被小人陷害。連太卜和他說,到後來也不再多說,
只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這些是歷史名言。
不錯,但是以後的人評論,可以先退隱山林。
易經卦有「天山遯」,小人得道,君子退隱,等候時機。
因為天道無端,終則有始,天道循環。
「元:震卦」。「亨:離卦」。「利:兌卦」。「貞:坎卦」。
四正:先天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
先天為體,後天為用。
易經:上部都說乾坤,下部人道說起。這就是咸卦。
「咸」就是人道開始,澤山咸。
上冊30卦,下冊34卦,都說的很清楚。

所以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每一天所接觸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情義理,
利益與恩怨,無說天道、說地道、說人道,所以在這方面善知識,
靠自己去找,自己去研究。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真多真好用的典故與經典,值得我們去加以研討。
你的人生,這世不容易出世來做人,你想自出世,至懂事以來到如今,
你所拼的是啥?你所爭取的是啥?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痛苦,大家必須經過,
無法修到,如在西藏,修到假體化無去,無那本事,也無那功夫,更無那環境,
也無下手給我們指導的老師,因為一些眉角,也要老師指點,我們才知下手處,
不然知道是知道,無經過師門給你指導,你就不知從何下手。
就如靜坐,黃庭宮在哪裡你就不知道,
「三關九竅」在那裡,你也不知,聽聽左耳聽,右耳出,還是一樣。

所以咱所了解的,所懂的,實在是有限,尤其我們接觸的層面無夠寬,
我們接觸的師門無夠高,因為若是我跟你們說,你否能知道?你否能照這樣做?

「氣」從子,走到午,你不知子在哪裡?午在哪裡?
那是在人的身軀裡面。
還有一些關竅,「會陰、夾脊、泥丸、鵲橋、重樓…..」。
還說,比如打坐之時,
「心火」如何抽坎添離,鉛汞如何讓他….

求道是求逆,因為火性是往上的,你看火上面燒,地上若舖沙土地不會燒,
水性往下流,心肺在上面,屬火。腎在下面,屬水。
如何心火可以配合,說抽坎添離,可以修練這個氣,這些也是要有老師指點,
看書所說,書中名詞真多。

書中名詞真多,無人點破,你不知道,這是自己自修的一些功夫,
當然你坐到三關九竅,氣會通,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到奇經八脈,
這些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做不到,無法找到明師來說,但是一些經典,一些善知識的吸收,
可以吸收,盡量吸收。主要是「化」。吸收的東西,簡單比例說,例如「吃飯」,
經過胃,胃酸消化,消化後,營養份,分到五臟六腑,奇經八脈,手腳,這就是化。
我們就沒辦法達到那個境界,若有辦法就「三花蓋頂,五氣朝元」,
靈可以出竅之時,
假使有一天,「三花蓋頂,五氣朝元」,可是一定要有「主」給你顧著,出去要知道回來。

假體被其他的邪魔侵入,就走火入魔,竅打開開,靈不在身,人時常會十二元神失落,
就會不自在,不是難入睡,就是吃不下,有的沒的,無所不致,全身憋扭,
有的沒的,十二元神無統一,精氣神無自在,手中抱一,精氣神有統一,元神自在,
就不會做出一些超越本份之事,而且一些事情,來還未來,去還未去,
可以預知什麼事情,要了解有關天機之事,就不可亂說,亂說你擔待不起,
就會出事情,若是你可以預知天機之時,就要三緘其口,不要亂說。
說出來,你要負責。當然天機之事,不是你個人可以擔的起的事情。

所以今天說了這麼多,一般平常都說過的道理,下一節是由觀世音菩薩,
感覺菩聖宮這樣輪著真好,但是時間歲月,就是這樣在走,
但是時間、歲月,就是這樣在走,歲月在過,就像地球在轉,
地球若有一天,當中有萬有引力的定理,有一天若不轉,冷的冷死,
熱的就熱死,人就會掉下來。

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多遠嗎?
其實每年你比它多跑30倍距離,
2017年由宇宙萬能鏡,發表于科學。
我們所在的地球,時刻圍繞太陽轉動著,
這是眾所周知的,地球每圍繞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
那麼在這一年中,地球一共跑了多遠呢?

地球是圓的,地球一圈30萬公里,光速一秒繞行地球七圈半,
當然這是一個宇宙的大事情,你今生在世你有修持,修到啥程度,
等到有一天,經過五行的變化,你去到另一度空間之時,你就不相同了。

你這世若是遊戲人間,若是有一天去到另一空間,你就做苦勞了。
不用欣羨別人,只看我們自己,當然眼睛在看都是看別人。
心中若是只有自我,沒有他人之事,就是自私,
永遠不知道他人之事,那就是自私、固執、與執著,別人知道了,
也會和你保持距離。

當然俗語說:「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
當然在這人群當中,可以交心的,可以談心的,真正是無幾人,這是人之常情,
這就是人道。

但是你要了解人道,要看得透、不要執著,該放下的就放下,因為你自己的身苦病痛,
無人可以代替你的身苦病痛,自己要去承受,身苦病痛也是自己的作為,別人無法代替。

所以真的有此認知,真正修持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未來看不到,但是透過修持,你就可以了解,你的過去世,從哪裡來,
從哪裡去,這條路雖然近在眼前,遠在不知何處?
但是因為你看不到,摸不到,用你的心,也想不到,只有透過修持,
慢慢一點一滴來了解,一些恩恩怨怨,因因果果,我們做一些好積德,
留下以後好行的一條大路,以上給各位做一個勉勵,看還有啥問題,
不然今天我們就到此。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