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聖母開示言】

菩聖宮言啟示錄(十一)

                           【民國一0二癸巳年九月廿六日】
晚上向門生所說的就是一個道理,比較卡空洞的一個觀念,因為咱每個人,都很執著,每一個人內心
都會有一個『我』字,『我』,所以會有『我執』,一個人內心無可能放棄『我執』,既然無法放棄『我執』
,就會產生私心,產生私心,就會有偏執,一般人所說的偏心、私心,相當偏見、固執,就會產生一些歪理,甚至有些人會說,我天生就是安ㄋㄟ,不然要怎樣,是你自己對自己安怎而已,當然要讓一個人可以放下我執,無經過相當的修持與修正這觀念,是不可能的,大家也都很堅持,尤其『情』字,對一般人來說,更加是根深蒂固,不管是親情、友情、或者是愛情,實在說:褒揚愛情的精神最大,說:
『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千里共嬋娟』這真正有夠堅定,但是雖然是『情』『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千里共嬋娟』,但是這過程當中會有變故否?有變化否?一定會有變化,哪個能海枯石爛?可以天長地久?唉!大限來時各自飛,縱然是夫妻,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尤其是黃泉路上不相逢,這是一般人的遭遇,境界差不多就是這樣。
但是有人有了解學著彭祖的精神,彭祖說八百年,你們有否這精神,這是流傳說壽命八百年,壽命可比天長地久,與天地共存,我們要與天地共存,要透過修持才有可能,否則一個人由有,回歸到無,不斷的生死輪迴轉化,何時可以了結,只有透過相當的修持,才能說超生了死,才能了結生死問題,問:答:『你還未通徹這道理,因為幾經輪迴,從無始劫來,到今日人生,能夠聽聞道法、聽聞道理,你是否有腳踏實地去做?妳是否落實修持?你是否真正屏除一些雜念?一些妄念呢?稍加檢討一下,加加減減、去去除除,你就知道自己剩下多少?但是咱不需要這樣就氣餒、退志,常說:『君子立常志,小人不斷的立志。』無落實,君子立常志,有腳踏實地真正做到,多少會有一定的成果,當然一個人的修持,若非遇聖人、仙佛,來傳示、來指導,你在今世當中,無可能當下就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歷史有說起,有人有此遭遇,但是那是經過有幾世的修持,才轉化有今日,才有今日究竟,所以咱今世,能聽聞道法,就是要用心來做起,當然啦!每個人有一些雜事,一些雜念,也有一些願望;雜念不能去除、一些願望未能實現,在你的人生過程當中,斷斷落落,留下無限的遺憾,感覺人比人不是氣死人,人比人感覺不如人,要看你的立足點在哪裡?你是怎樣比較?當然你在此階層,要比最高階層,當然有距離,差很大一節,你就難去比較,所以人說:一個人落土時命都不同款,所以有不同的命運與遭遇,這是也要看你是否看的開、是否放的下,你若是感覺人生,要追求萬貫家財,你才能快樂,如此人生道路,人生的路線,就會走入一條不同的路線。你若是說:我的人生要做著一個大企業家,你走的路線又會不同,或者是你感覺說,我就平平凡凡、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我是一個平凡人,過了平凡的一生,這也是你的人生。所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念與他的見解,所行出來道路、路線就不相同了,但是不同是不同,有一句話說『殊途同歸』,到最後也是走回到同樣的終點,塵歸塵、土歸土,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等待後世,是否輪轉做人,或是六道的任何一道,就不得而知了,這就要看你,此生是怎樣,所以當然這道理要牽扯,再說十天九夜也說不完、說不盡,因為一個人的執著,一個人心中的我執,他的觀念見解,所行人生道路就不同款,到後來,塵歸塵、土歸土之時,也是做了人家的祖先,反應回來就是安ㄋㄟ,就是有人現在所遇到的痛苦,苦惱,這也是一個因果循環,也是六道輪迴的一種,當然其中的過程是說不盡,今日最主要所要強調,就是諸生跟隨聖母、菩薩,伯公阿,久者,也有幾十年,十幾年的來來去去,比較不久的,也好幾年了,你所接受,能吸收、甚至能消化的,在每人自己心內有數,雖然都是一個短短的時間,在一天當中,二十四小時,所佔比例只是輕輕的而已,經過日積月累,所累積起來,所感觸的,所了解的一些觀念,自動去找資料,找經典,自己已知、未知、不知的,來充實內心無知,心裡有數,自己了解,當然每個人每日,都為家庭、為家人、為自己,奔波打拼,在此我問你一句真通俗的話?你是為誰辛苦為誰忙?你們每個人心裡有數,忙進忙出,你為的又是什麼?有的人很容易回答此問題,有人會為之語塞,而不知所云,有人會對人生有一些悵然,如果你若能深深體會,人生最後那一刻,你是會覺得不捨,遺憾或是痛苦,每個人感受不進相同,有人晚上睡覺時,不知道是否能見得到明日的太陽,或是見不到呢?所以這是『無常』,『無常』這是給你料想不到的,真難讓你預料到,但是

你若是要去探求,窮通一些道理,你若是無真正用心、提出真心,根本你就不得其門而入,連邊都搆不著,有時我們讀一本經典『讀書千遍,其意方見』,一本書讀了千遍才知道他的意思,更何況你若像看故事書,一遍兩遍翻一翻而已,包含的意思,無那麼容易,一些聖賢的經典,所包含的意思,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去了解、去透徹,要不斷去研讀,去認識、去了解,所以儒家說:『格物致知』。事情格物,每一件事、每一種東西。『致』達到極頂點,至高點就知道演化過程,簡單比如:我們每天所要遇到三餐,一棵稻子,生長過程,從開始犁田、播種、種秧苗,開始過程何時要灌溉、施肥、灑藥,何時開花結果、成熟收割,氣候變遷,種種生長過程、收割過程,都能了解,但是還不夠,從無到有,循環的道理。太初、無極、太極生兩儀、陰陽,生化萬物,所以這些道理,過程是真奧妙,真深的物件,不管動植物,天下間萬物,都有伊的道理存在,若能了解這道理,一理通萬理就徹,當然這要花費你一番心思,這要花費你一番時間,要能堅持,才能了解這物件,要了生死在此,因為一個物種有到無到有,演變過程,循環的一貫理,瞭解通徹,天下間萬物無啥特殊,無啥奇怪,因為每種動植物都有伊生存條件、環境和循環,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到那時就感覺無什麼,安ㄋㄟ你的精神,就可以人說『比天地』,或許這些道理,與諸位門生分享起來,有時感覺比較空洞,沒有邊可以附著,最難處,就是下手處,不知從何處下手,所以會感覺無所適從,但是最主要也是人的心,因為人的心會追逐物質,人心很容易動,所以人說『心猿意馬』,人的心,很容易被物質所引誘,人心是無定的,不像老和尚那麼定心,泰山崩於前而不動,沒有那麼大的定力,熊熊晴天霹靂打個大雷,就嚇著了,所以我們的定心、定力又未夠,無那麼穩重,這些就是我們所要學習,所要做的條件,向此目標前進,因為大家都追逐生活、追逐物質、追逐金錢,追逐一切,你心之所想、眼精所看的外在條件,內在的好壞,想說沒人知道,所以人的心,很不穩定,這點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所在,真正說要多讀一些經文法典,所說的都是這些,希望大家能了解,加減多少了解說我在說什麼,可以吸收多少,主要是心要穩定,你們知道什麼,大多數心無穩定,追求物欲,所以才會產生這麼多的雜念,上一節課也說過:『身上的事少苦就少,言少就禍少,食少病少』也不是一切少就好,是說一切身外之物、身外之事,盡量少比較好,一切身外之物,身外之事,有一個程度就好,不要暴飲暴食,不要一直吃,吃好的吃精緻的,相信大家都了解,物欲放不下,第一、要的到其他的物件,除了不是偷不是搶,要打拼要去賺錢,不斷的因果循環,要賺錢,要付出努力、付出代價,才賺有,物慾的心亂了修持的方寸,阻塞了修持的觀念,這些提供給諸位門生大家做個參考,今夜分享至此時間就給大家。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