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祖宗智慧 改人生命運

修行法門

《弟子規》當中講到「聞譽恐,聞過欣」,我們跟經典、跟祖宗教誨一對照,不對的地方馬上能改過來,
「直諒士,漸相親」,經典裡面的聖賢,就到生活當中來指導我們。

所以我們一個謙卑受教的態度,站上五千年的智慧,我們又以身教來給下一代、給社會做榜樣,那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站上去,能夠有這麼好的福報。

學習的心態非常重要,心態不對了,學習的效果不見得好。

我們一翻開《弟子規》,看到弟子兩個字,弟子指的是誰?我們可能第一個念頭,孩子學的。

那麻煩了,我們大人一學《弟子規》,從爸爸就變警察了,從媽媽也變警察了,就盯著孩子,你這個沒做《弟子規》,你那個沒做《弟子規》。

然後孩子學得就很痛苦,很討厭《弟子規》,因為一看到《弟子規》,就想到父母一大堆要求。

所以應該是先要求自己,而不是先要求別人。

學習古聖先賢教誨都不能急,急於求成。我們剛剛念到,「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學,是要內化成我們的存心,而不是只是學到這個文字而已。

所以《弟子規》把學習談得很清楚,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今天我們學到「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我們假如沒有馬上領受,變成我們的心態,那就有可能長浮華,就覺得我學過了,而且很容易拿著學的東西去要求別人,那就變成往外去學習、往外去要求。我們佛法、聖賢教誨是內學,應該是往內要求自己。

我們佩服老祖宗在哪裏?所有的道理不是空泛的,統統都落在實處,落在生活,落在根本上。所有家庭、社會、世界的問題,根源就是人心的問題。
   
願要大,志要堅,心要細,氣要和。當然,願是利益大眾的,是與道義、恩義、情義相應的願。
    
處事待人都是順著我們自己的性德、道德,那樣的人生很痛快、很自在。
    
遇到了經典,遇到了聖賢的教誨,這是人生難得的一個緣分。知緣,惜緣,才能造緣,把自己人生這個緣創出最高價值、最高意義。
    
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從真誠心中流露出來。
    
成就自己的人生,經營好自己的人生,進而承傳自己的家道,帶動社會的和諧,承傳民族的文化,給世界一個好的榜樣,就從這一顆心做起。
   
學問在哪裡?就在一念之間,提升自己的功夫也在一念之間。
    
不是學的有多少,記的有多少,是能時時提起來,放在心上的有多少,這是最真實受用處。
   
真誠才跟道相應,應付、虛偽、不平等,這個就與道不相應了。所謂不平等就是,見到喜歡你的人,高興;見到挑你毛病的人,看他不順眼,這個都是失去平等。
    
每一句用心去領受,每一天都覺得自己的心靈在升華,怎麽會不快樂呢?我們要用心來領納經典的每一句教誨。而且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念念為人著想,是世間第一等學問。不是只為眼前的人著想,還能時時想著以後的人,能顧及到他們,那這個心量就不斷拓寬了。

節錄自 2010/1/1 2010年1月新加坡弘法大會-蔡禮旭老師主講   學祖宗智慧,改人生命運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