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聖母聖訓解析1】 【民國一0五丙申年五月四日】天上仁德於萬物 聖母代天來宣化 降靈聖宮垂訓示

105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四)

天上仁德於萬物  聖母代天來宣化  降靈聖宮垂訓示

萬物的創造者,仁者不殺,生之者為仁。故曰:『天有好生之德,如何生之,而成其仁德,不忍其死也。』

道顯露於仁德的生育之功,寄身於萬物的運化之妙。鼓動萬物的生機,出於無心而成佔,聖人為天下蒼生有憂患之感。這個道體的盛德,實在太偉大了。

它使萬物都豐富其所有,大開方便之門,救渡眾生。

天上的日月星辰,晦明等,一切現象,在地下的山川草木、鳥獸等,一切形態,其變化都呈現在眼前,顯露在卦爻之中。

修道唯誠,上士聞道拳拳服膺,須臾不離。

天地有誠,萬物才能隨著自然的定律而出生、成長、滅亡。
人之有誠,各類器用才能不斷被發明、製造。

人應體上天好生之德,學聖賢作濟人利物之事,常願天下太平,是為仁德。

感謝上天讓我們擁有平安的每一天;
感謝聖母代天宣化,教導我們無窮盡知識,
指引我們人生迷惘方向和目標,悟玄參真,窮究真理,體悟真理的玄妙,殷勤宣化,
因時、因地、因人,費心勞神,欽承天命來垂訓示。

夫修道進德之士  慎守惟危之人心  時惕惟微之道心  切勿放逸好閒也

夫修道進德之士,
有頂天立地之格,自強不息;
有民胞物與之量,濟困扶危;
有內聖外王之業,修已治人。
立三不朽,方不忝父母所生,不愧為天地完人。

何謂之「修」,何謂之「道」,何修道之謂「教」?

「道」在人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中,皆有道。
而修「道」,最重要是能受「教」。

六萬年來因果重重,萬世積孽冤債累累,非功而魔怎清,無德而孽怎解,故要修道進德。

如今世道日衰,於此浩劫之興,良可慨嘆。

有道有德之人、有才有學之士,
“混兮其若濁”,說明修道之士的“微妙玄通”。

夫,修道本來就是要人,離苦得樂,以了脫紅塵苦惱。

雖然在世修行,有人身之煩惱,但是樂道之人,依然能在凡塵中得到安樂,修道之樂也,不可量之,不可計之。

修道,重修心,欲修身,必先正其心,然心者,神明之主,萬理之統也。

夫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臨眾,猶樹表望影。

而有德之士,如夏日之蔭,冬日之爐。
學道之士,當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善為道者:在修道方面有造詣的人。
微妙玄通:善為道者的功夫已進入識玄的境界,思想意識已經和大道相通。

恬淡自致神。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葆之可長活。至哉言乎!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佛說仁義禮智信,不欺己,遠不欺人,可謂誠實矣!
.
慎守惟危之人心。毋令放逸。
時惕惟微之道心。務深涵養。
閉邪以去其非。主敬以立其誠。
忠以持已。恕以待人。其進德也。
效湯銘之日新又新。其修業也。
法說命之遜志時敏。謙以自牧。虛以受人。
學問本無盡藏。勿恃才而傲物。省身常患不及。
勿文過而飾非。常思羹牆之見。勿貽衾影之慚。
積厚者自然流光。貴在持之以讓。
若顏氏之有若無。
實若虛。發邇者,自能見遠。
尤在居之以約。念端木之貧無諂。富無驕。沉潛於六經之府。歷究夫四子之文。
讀聖賢書。體聖賢心。行聖賢事。為聖賢人。

若顏子之不校。孟氏之自反。皆以瞋為害道。妨功德利。故雖非義之加。橫逆之犯。皆恬然受之而不與計也。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說:『自己有才能,卻問沒有才能者。
自己見識多,卻問見識少者。
有而自覺如無,實而自覺如虛。
無故受人侵犯,而不報復。
昔日我的老友曾如此實行。
若內朽無實。一遇暴風。立見摧折。
是以不善攝生之人。一遇天時寒則畏寒。熱則畏熱。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國家。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慎獨,
自性當家,不被聲色貨利所引誘而迷失。

惟危之人心(小人);
見惟微之道心(君子)。
則見賢思齊,摒棄其不善的習染,表現出良善的一面。

如此一來,道心、人心與身體。
誠於中,形於外,心胸寬廣豁達,四體安泰快樂。

發於氣性者,為人心。
發於理性者,為道心。
凡人都有人心,又有道心。
人心危而不安,道心微而難見。

〈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一天過去了,我們的生命又少了一點,生命實在是太短暫了,能充實過每一天才重要,一定要好好珍惜。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珍惜當下。當我們的生命,不再有光輝照耀、在我們人生中,還要有一些永恆的東西可以留下來。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