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 全之陸

106眾聖神仙佛(六)

天門地戶在何處

 

天地真的有門戶嗎?那麼天門在哪裡?地戶又在哪裡?
其中的奧秘在兩個節氣上:春分,秋分。
結合二十八宿星圖,天門地戶的開啟閉合。
天門開,相對應的就是地戶開。
人體的地戶,又稱「魄門」,魂魄的大門。

 

官勢權威可畏乎  財利誘人才可怕

 

可怕的鬼不可怕,不可怕的鬼才可怕;
叫你去做壞事的魔鬼不可怕,叫你去做好事的魔鬼才可怕。
撒旦會偽裝成光明的天使,當撒旦用猙獰的面目來示人時,
我們很自然就會有所警覺,反之則不然。
《聖經》說:「人不能同時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指財利,易誘人。
內心著實感到震驚與駭然。
人類如此唯利是圖,為了貪圖財利,無所不用其極。
因為有種種欲求,我們才被財利所誘。
要知足常樂,才不會被利誘。
「理性很重要,智慧更重要。
理智與智慧像水晶,燦爛光明,清澈透明。
眾等,應有的追求方向與目標,不應以錢財為標竿。
若是有接受智慧教導的人,是不應該貪圖財利的。
如人不為財利所誘惑,知道那是害人的網羅,是使人身陷囹圄的陷阱。
吾人尊守法律典章,任憑多大的官威權勢,都不必害怕。
更可怕是不論販夫走卒、不論高官顯要,都被利慾薰心了。
俗云:「虧錢的生意無人做,殺人的生意卻是有人做。」
要知道這年頭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生意,卻沒人願意做,
原因無他,就是被金錢所誘惑而已矣!
所以財利的誘人,比官勢的權威還可怕。

 

神仙勸醒迷津人

 

「三施」就是:財施:布施財物;法施:宣揚道理、勸醒迷津;無畏施:幫辦聖事、服務大眾。
是修道成道的根本,其中的真理,實是非常之寶貴,若大家都能照著聖賢所教導,
好好來精進實行,且將洪誓大愿,量力盡心的去做,真正於二六時中,了了分明,
溶入日用倫常。
明理的人,如果不出來勸化世人,那麼眾生,又如何能聽聞真理天道。
一世師生萬萬年,神仙是指點眾等走出迷惘路途的明師,
接受教化,應當反覆的體會自勉。
古聖先賢教我們要「善與人同」。
意思就是得了這麼寶貴的真理,開始努力學習,
就是因為大家都不懂,沒有一個明確的是非對錯概念。
真正了解聖賢所教導,照著所教去自我修證,照著實修、實證、實悟,
就能像聖賢仙佛那樣解脫了生老病死苦諸種煩惱,而得以涅槃寂滅。
奮力向前,廣行三施。
若不盡力而為,無寸功片德,豈非入寶山空手而回,欲返天鄉,豈不難矣!
上膺天命,傳承薪火,慈悲救世、醒化世民,
經由神明開示,指示迷津,勸醒世眾,人身難得,莫負今生。
應及時覺醒、趁早修行。
告訴大家,這世上的一切有形色相,皆是虛妄。
勸醒大眾,每人都有來根,只是根根不同,
但不管是啥來根,沒有真功實善,是難以還鄉歸根。

 

大道公正無私偏

 

不知道恒常,就會胡亂作為,這就是凶。
知道恒常就會有包容之心胸。
能夠包容者,公正無私,公正無私者才可以當天下之王。
這樣的王才能夠與天合德,與天合德才是大道。
大道修心救靈性,心燈點亮悟此生,天無私偏傳公正,回歸原位向天行。
天道無私,輪轉萬代,已歷無數元會。
公其心則無私、正其心則無偏、明其心則無蔽,大其心則無極。
道為人所尊,德乃人所蹈。
智者當順應時勢,善用心中戒尺。
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中,學習人生價值真況味。
眾修士皆是理天下大事者,德培隱微、慎獨其間,首當以大公為尊,
達極無為、無私,公心方無偏頗、仁則所依道而歸。
大慈大悲、大願大行、無私渡萬靈。
公平公正、公理公義、無偏待萬物。
至中至正、至道至德、無情看萬象。
正心正念、正信正行、無我傳萬道。
「公」者無私無我也。
「平」者無凹無凸也。
「正」者不偏不倚也。
「理」者合陰合陽也。
老子說:「道為萬物的根本」,為無私、無偏,為公正。
與一般萬物有情有愛,迥然不同,
以是之故,其與科學之鐵面無私一樣,毫無人情可言。
因此,既然大道,創生萬物純任自然,無所偏袒無私情。
那人類在治理國家時,更應該效法此種精神。
儒教有云:「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人講仁義,愛人以德,且能致誠、正修、治平之大道。
修道須要瞭解「道」本公正,無私無偏,
要多用心參研,要能悟得真髓,才能開竅徹悟,而登返先天之路。

 

天理循環誰敢犯

 

印光大師說:「道德仁義,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報應,實天地化育之大權」。
各人氣質稟性不同,根機深者,自然能恪遵道義,能盡做人本分。
但若宿生習氣重者,則障蔽性德,以致心念、口說、身行都與道義違背。

 

尊行一切之規範

 

規範並不是嚴苛的教條,而是透過禮節,大家尊行,人人能和合。
先王之道,一切即是以和為貴。
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的自由,都應該受到保護。
一切道德規範的標準,不符合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

 

立道修業創建者  行為言語及誠信

 

一個人的言語、行為要一致。知行要合一、內外要透明、通體要光明磊落。
常說:「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在言語上,要有信用;在生活上,也是要有誠信。
不能違反道德行為及誠信。
能接受他人較不理智的行為言語及過失,是高EQ的感受力,
善於察言觀色,表達能力良好,且令人感覺善意,遵守保密原則、誠信原則,
基於誠信原則,實踐行為準則。
誠信,衡量自己的能力,答應別人後,再困難也一定要做到。
按時完成交代的工作,對自己的言語或行為負責,盡力做好團體決定的事。
應以敬神之心,誠信行事,專心致志,方能立道修業。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格言、警句。
所謂君子,就是在別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謹慎小心;
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也要有所警惕。
這是慎獨的工夫,就是時時刻刻小心謹慎,防止自己離開了「道」。
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以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
持守、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
「慎獨」是一種境界,能時時刻刻做到「慎獨」。
君子嚴格要求自己,警醒、勉勵自己。
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提醒我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儒家曾子每日都從三個方面來反省自己。
雖然只有兩個人在暗室之中談話,那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遵循本性來待人處世叫做正道,慎獨的功夫,為存養省察的要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吾人若能以謹慎之心自持,不敢稍有大意,才能慎防過錯。
君子所堅守中庸,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了解道不可離的道理,學中庸之道的君子,
在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要戒慎恐懼。
如在無人之處,只要起一念損人利己之心,甚至動一妄念,
雖然沒有人看見聽見,不是外物而是自身,慎守於天命之性的純然不染,保證真我的獨在。
最隱密的東西,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
最微小的東西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
道德之士慎行之!

 

立超群拔萃之志,人之難為我能為,人之難行我能行,

人之難苦我能苦,人之難受我能受,人之難屈我能屈

立:立定志向。
超群拔萃,群:同類;
拔:超出;
萃: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
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類拔萃,卓越出眾,不同一般。
才能特出,超越眾人。基本上就是傑出或非凡的意思。
所謂的難為能為,難行能行,難苦能苦,難受能受,難屈能屈,難忍能忍、難捨能捨,
是從小處、易處,開始做起,是從可為、可行、可忍、可屈、可受,可捨開始,

慢慢地做,愈做就會愈有成就,愈做就會愈覺得值得去做,
漸漸就可以難行的也能行,難忍的也能忍,難捨的也能捨了。.
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難為能為,難行能行,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人之欲望,因身而起。
佛陀經三大阿僧祗劫,割肉餵鷹,捨身飼虎,
難行能行,難捨能捨。
廣修六度萬行,功圓果滿,證得無上菩提。
智慧福德,圓滿具足,覺悟宇宙人生。
釋迦牟尼佛,具足這三種智。由這個智慧起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
得到完全正確的瞭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覺。
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覺」有三:
第一、是自己覺悟了。
第二、是能夠幫助別人覺悟,這叫做覺他。
第三、是圓滿的覺悟。
生老病死,無常譬如風雲,容易改變,痛苦煩惱何時才能真正停止?
覺悟宇宙人生真理,廣度六道眾生,不復輪迴受生。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佛經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
佛陀只是教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禍為福。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性圓滿具足一切智慧、福德、才藝、相好。
「佛」是覺悟的意思。
這念覺心、智慧心能夠破除心中種種幻相、契悟空性,
於真空中產生妙有,具足一切神通、智慧;
這念覺悟的心就是法身佛。
法身就是佛性、覺性,眾生皆有。
明白此理,就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天官財神大天尊說:

『人之難為我能為,人之難行我能行,人之難苦我能苦,人之難受我能受,人之難屈我能屈』

《佛說人有二十難》

天地遼闊蘊萬物 善惡苦樂隨心造
春來花紅秋映月 夏熱冬寒實難堪
人生苦短貴知覺 國土危脆念無常
難行能行立宏願 調伏人生種種難
人身難得佛法聞 柔和忍辱是妙方
發心立願六度行 慇勤精進道非難
一勤天下無難事 心靜行正戒定慧
天地含藏微妙法 體解大道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貧窮佈施第一難
隨業受生輪迴轉 困頓橫逆迢迢難
佈施助人多方法 慳吝未除最貧乏
心中有愛貧亦富 貧窮佈施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富貴學道第二難
凡夫易被名利牽 貢高只因權勢顯
榮華總是三更夢 富貴如同九月霜
謙和好禮心有愛 富貴學道也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棄命必死第三難
紅塵難忍生別離 貪生畏死人之常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得慧命在人間
悲智力行菩薩道 棄命必死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得睹佛經第四難
昔時文字誠難覓 讀經無心如不見
修行處世如調弦 自古佛道重實踐
體解佛心正精進 得睹佛經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生值佛世第五難
殊勝因緣值佛世 聞法不行亦枉然
難得人身今已得 勤養慧命聚資糧
佛心己心行正道 生值佛世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忍色忍欲第六難
慾海無邊千尺浪 貪婪色慾心煎熬
財色名利慾難忍 不念無常毀前程
知足常樂不貪戀 忍色忍欲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見好不求第七難
人生大患在貪婪 庸碌一生心難安
精進棄除身外欲 心中寧靜能致遠
清淨佛心最輕安 見好不求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被辱不瞋第八難
凡夫總是愛顏面 受欺受辱憤難填
轉化心念從心起 培養不瞋胸襟寬
一忍天下無難事 被辱不瞋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有勢不臨第九難
執著權勢向高攀 趨炎附勢不勝寒
淡薄名利心最富 不凡人生心自閒
有時常念無時苦 有勢不臨就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觸事無心第十難
天下原來本無事 心中常因計較煩
前腳落定後腳放 悟得真空始是閒
恆持心淨能輕安 觸事無心也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廣學博究十一難
專心學習本已難 深入探究難上難
博究學問如登山 有心還要恆心伴
慧海無涯學是岸 廣學博究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除滅我慢十二難
淺薄短見自誇張 稻穗低頭是飽滿
尊人謙己天地寬 去除貢高與驕慢
日常生活持正念 除滅我慢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不輕未學十三難
待人謙和如種田 插秧後退是向前
聖人猶能畏後生 丈夫豈可輕少年
三人行裡我師焉 不輕未學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心行平等十四難
天生我才必有用 自古行行出狀元
生命原來本同源 何必區分貴與賤
怨親一如無分別 心行平等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不說是非十五難
綺語兩舌皆禍患 祥和人間畏言讒
修行舉止言談間 莫隨好惡論長短
揚善隱惡棄偏見 不說是非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會善知識十六難
良師益友善知識 普遍天地眾生間
開闊胸襟敞心田 世間聲音皆良言
縮小自己棄成見 會善知識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見性學道十七難
邯鄲學步迷本性 薰習懈怠失道心
人人本皆具佛性 恆持清淨一念心
把握當下勤精進 見性學道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隨化度人十八難
眾生剛強難調教 規過勸善萬般難
眾生度盡證菩提 菩薩歡喜化人間
精誠所至金石開 隨化度人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睹境不動十九難
道心不堅隨境轉 千經萬論也枉然
志玄虛漠心清澄 守之不動賢聖道
節制貪慾正心念 睹境不動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善解方便二十難
會事啟理方便法 舉手投足是妙方
萬法唯心重善解 隨機逗教方便法
不變隨緣圓事理 善解方便就不難

佛示人生二十難 有心對治就不難
常念此身非我有 慧命長養不退轉
恆持剎那戒定慧 調伏人生種種難
心靜行正念慮定  身行心念不退轉
妙語如蓮不妄言  真善美德身口意
會善知識並不難  菩薩心地如淨土
人間淨土在身旁  身體力行菩薩道
堅固道心事無難  人生那有二十難
將八萬四千難關,歸納為最基本的二十項總則,
即是二十種修行者常見的煩惱。

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一滴水一滴水匯集起來能成河,
一粒米一粒米聚起來能裝滿籮,
積少成多,滴水成河,粒米成蘿,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今日事,今日畢,明天還有新工作。
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會落空。
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心中常存善解,如是立道修業可,以上有誰能及之。

天時地利及人和  缺一不可實行之
信誠共識弗能無  屢次告誡及訓勉  有所惕悟及覺醒  大業可成志可伸

才智兼備、可成大業。俱智仁勇、越挫越振。
名成利就、貴人扶助。旭日東昇、猛虎添翼。
錦繡前程、能奏大功。鶴立雞群、名利俱全。
智慧充滿、風雲際會。如能慎始、必可昌隆。
意氣用事、人和必失。德智兼備、溫和仁厚。

大業可成,成功可望。進退得宜、激勵人生每一天!

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個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終可成大業。

前面的路還很長,繼續加油。

成功的時候有人與你分享快樂。
失意的時候有人給你鼓勵安慰。

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超玄拔祖榮耀乎

 

超九玄拔七祖,庇蔭兒孫。所謂「一子成道,九玄七祖得超生」。
求道可以改惡向善。
人之行事,安份過日子。
聖凡兼修,超玄拔祖、生順死安,超生了死,四生六道轉法輪。
三曹普渡亙古未有,消冤解孽改變命運。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道之尊貴,得惜緣分,得遇大道普傳,觀盡世間荊棘路,唯有修道不誤人。
明朝醒世詞:
『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急急忙忙苦苦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迎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親恩昊天罔極,何能報答親恩?
使脫地獄之苦,修成返本還源之功。
功成超玄拔祖,方報雙親無量之恩,
方可全一「孝」字也。
天道殊勝,九玄七祖同超生。
悟體上天之道,見自本性如來。
超玄拔祖榮耀乎!知福!惜福!

 

善惡是非自有論  匪言毀謗及謠言  眾神自當鑑察之  來龍去脈有跡尋

《荀子》對善惡的定義,是以後果界定善惡,而非以人的動機界定。
即性惡論是後果論,是由實際經驗觀察到的結果,決定是性惡還是性善。
「是非自有論,善惡隨心分」,是有「是非義氣」之心。
《孟子》「人性向善論」。
所謂性善,其實即是針對善的一種傾向力量。
不知天理,何以存之?
「善」一旦失去絕對標準,人人都可以相對於自己的立場定義善。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仁、義只是道的虛華,是有偏私而為的,做得勉強辛苦。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道德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攘臂而扔之:伸出手臂來使人們強就。
性本善與性本惡,
孟子說:「人有人性」,「人皆有四端,仁、義、禮、智。」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他認為人性本善,具備了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四種善端,加以發揚,便可成為仁、義、禮、智。

善惡的標準,善因會得惡果嗎?眾神自當鑑察之。

世間人很難要求自己在每一個當下,都可以完全達到一個完美的善的標準。
「分別善惡、分別是非」能對彼此謙讓及尊敬的心、辨別善惡是非的心,
以惻隱之心,最易為人所體會,
孟子常以此心,又稱「不忍人之心」,概括其他三端。

緣者即合去由人

 

所謂『來者不拒、去者不留』
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謀而合,
皆論宇宙各種事物,皆呈相對。
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順其自然,不可勉強。
有緣則渡,有德則助,皆順天理。
心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由此可知我這念心,必然也是不來不去的。
廣欽老和尚說「無來無去,無代誌。」
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
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井蛙應謂無龍窟  籬鶉爭知有鳳巢

人人都有得運時  機緣成熟金滿屋  何須道法求仙神

紫陽真人《悟真篇》
『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拋。
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鶉爭知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其七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
鉛遇癸生須急採,金逢望後不堪嘗,
送歸七釜牢封固。』
「尋草學燒茅」指燒汞煉丹。
人性往外追求,另覓長生之路,愚迷甚矣!
水火既合,黃芽既生,
真種自種,甘露從天而降,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源自本能的天賦,
身體可以自我調節,達致身心靈的和諧與平衡。
人人都有行運之時,對某一些人而言,
可謂是好運連連,平安和順,喜事盈盈。
在事業上,生活中,還會有橫財從天降。
人人都有得運時,只是遲早未可知,
人人都有得意之時,常有好運降臨。
人人都想好運長伴,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如願。
積累多少福份,就有多大的享受,
正所謂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
其實一生好運長伴的人非常少,
大多數人都是在起伏不定中度過一生的。
也正因為經歷了起伏,嘗過了苦樂,才能對人生有所體悟,才能更明白。
機緣成熟,自然任運。
正是「因圓果滿,畢竟成就。」
「人多逐末,不求其本。先得本正,自然風行草偃,水到渠成。」
佛法中的有緣人,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
所謂機緣成熟,是指外因須得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

 

人多言多是非多  本守中庸之道也

 

古人說得好,「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
認識的人多了,是非多了;
知道事多了,煩惱多了,心怎麼會清淨?
怎麼能夠都攝六根。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論語˙中庸》“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說話也要十分謹慎,不說違背道德的話;
在别人看不見自己的地方,也時刻守著中庸之道。
君子與小人的行為,有無尊守中庸之道的分別。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
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就叫做性。
遵循著本性所形成的各種軌則,叫做道。
修治這種天命人倫規則的行為,叫做教。
中庸者,謂中庸之道,
不以君子而有,不以小人而無,
君子之有,此中庸也!
自己的言行,不超過本分。
人生在世,無時無刻都要修行,處貧賤自得之事也。
人行中庸之道的君子,重在真修實煉,
不好高騖遠,其為守著本來之位來行事。

 

允執厥中不失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是堯、舜、禹三聖,十六字心傳,以治天下要道。
執中、是執守不失。
凡事有一半是、一半不是、須要精辨其是非。
惟一者、既辨得是非、卻要守得徹頭徹尾。
佛說仁義禮智信,動靜合度,中和命節,可謂合乎正道矣!
中者,正道也。
中庸者,以明道者也。
庸即用也,用中以明道之用。
故守中即不離道也。
堯舜之「允執厥中」,
蓋天不以聽於日月風雨,故不失其時;
人不以聽於情欲,則不失其道。
故儒教言修道者,為欲全人之生。
其修也,有異於枯守空山。
乾之道,會于一而巳。
堯舜禹相傳以惟精惟一,乾之一也,允執厥中。
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
易其惡則剛柔皆善,有嚴毅慈順之德,而無強梁懦弱之病矣!

如有錯者勿憚改  反躬自省可進步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於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内心就不會尊敬自己、尊敬别人、尊敬學問;
學習的過程是學、用相輔相佐,如果没有懇切莊重的誠心,
所學所知很容易變遷而逝,無法给我們的生命帶來真實的體驗受用;
忠信是我們學而習之的基石。
子曰:「過則勿憚改;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過則勿憚改」,意謂人生難免有過錯,重點是不要害怕改過。
真正可貴的是能夠由過錯中吸引教訓,成為進步的動力。
一次又一次變得更好,正是「過則勿憚改」的精髓所在。
一個人做錯事後要能反躬自省,才能有所進步。
為人莊重,自敬自愛,就能時時進步,
如果一味地貪圖安逸,只會一天比一天疏懶。
一個洞明世事的人,凡事反躬自省。
君子每日必「反躬自省」,有過必改。

一心一意別放棄

 

一心一意不要放棄,做人不要那麼小氣,成功也不要有傲氣,失敗了也要有骨氣,
只怕天生俱來的壞脾氣。
沒有藉口、不要放棄。一心一意,心態對了,行為就對了。
任何有讓自己可能的事,就盡量去做,一定會有收穫。
遇到困難到底該不該放棄?想成功,你需要的是「決斷力」。
如果不灰心鬆懈,時候到了就會有收成。
不要放棄任何希望,如果這條路不通,大不了換別條。
不輕言放棄,讓你逆轉勝,勉勵大家,歷經人生的重大挫敗,一心一意,只想把事情做好,
這樣逐步導向成功。

五行八卦配合用

 

五行八卦分爲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
“五行”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
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先後天通氣、先後天八卦配合。

七竅相通到靈台

 

第一步「煉精化氣」,
內氣由背後的督脈而上,
通過尾閭穴、夾脊穴、玉枕穴。
「天之陽氣,唯日為本」;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金丹身中,傾刻而成。」
斯時,我之氣,通母之氣;母之氣,通天地之氣;
天地之氣通太虛之氣,竅竅相通,無有隔閡。
幾乎氣數滿足,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囚地一聲,
一點元陽落於立命之處。
自此後天用事,雖有呼吸往來,不得與元始祖氣相通。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心在靈台,則心虛矣!
氣歸元海,則腹實矣!
蓋心虛者,元氣方能下降而直貫於腹。
而腹實則深根固蒂下元鎮定。
靈台與玄關中間之方寸三角地。
一點靈光令到靈台通明,明悟於心。

待續中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