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一事無成

人文勵志

馬雲說: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一事無成!

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失去自己的意願,
做事就會以別人的意見為依據,從而失去主見。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一旦你確認了一條認為正確的道路,
就應該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如果別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可以將其作為參考,
但絕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馬雲總是堅持內心的想法,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最終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公眾人物。

1976年,馬雲12歲,他進入中學,開始學習英語。
當時的中國,懂英語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對英語也不是很重視,但馬雲卻十分喜歡。
改革開放以後,到杭州遊玩的外國人逐漸增多,為了提升自己的英語水準,
馬雲一有機會便會跑到大街上,拉著他們開練。
為此,他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朋友們罵他,吃飽了撐的,沒事學什麼英語?
可他全然不在乎,仍舊四處尋找外國人進行對話。
就這樣,雖然一天也沒出國過,
但馬雲卻練就了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
這對他日後事業的蒸蒸日上不無幫助。

由於出色的英語水準,
馬雲在1995年給自己爭取了一份翻譯的工作,並有機會去了美國。
在美國他第一次聽說“互聯網”這個詞語。
於是,馬雲作為國內第一批投身互聯網的人,開始了他艱辛的創業生涯。
他四處宣傳互聯網,為人們講解其功能及作用,
但是在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人知道互聯網,
因此沒有人願意相信他,還有很多人都誤以為他是一個大騙子。

不過,這些困難都沒有摧毀他的信心,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始終堅持走屬於於自己的路。
事實證明,他的堅持是正確的。
1999年互聯網悄然在國內風行,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開來,
此時互聯網的概念成為最熱話題。

如果一個人不能堅持己見,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所以,當個人認為自己所堅持的事情是正確的時候,
就不要管他人的言語,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一事無成。

一個“爺孫騎驢”的故事:

一個爺爺和他的小孫子去趕集,牽著一頭毛驢,爺爺心疼弱小的孫子,便讓孫子騎在驢身上,
自己在路上走。
路人看到後便紛紛說道:「這個小孩子真是不孝順,他的爺爺都這麼大歲數了,怎麼自己騎驢,
讓爺爺走路呢?」
爺孫倆聽到後,覺得人們說得有理,兩人便換了一下位置,
爺爺騎在了驢背上,孫子則在路上走。
走著走著,路人們又開始竊竊私語:「這個人真是的,孫子還那麼小,怎麼一點都不知道愛惜呢?
太不像話了。」

這下爺孫倆徹底沒轍了,他們站在原地,思考了很久,不知道是騎,還是不騎。
最終,兩個人只好誰也不騎,牽著驢走在路上,結果更是招來了人們的笑話。
這兩個人真奇怪,明明牽著一頭驢,卻偏偏誰都不騎,你們說傻不傻呀?哈哈哈。

其實,爺孫倆完全沒有必要理會路人的指責,
他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反而擾亂了自己的方寸,讓行路變得更加沉重。
因為無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不同意你的做法,
既然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那就不妨照顧一下自己的心情。

一、培養自信
自信對一個人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遇到事情時,無論是自己此前遇到過的,
還是沒有遇到過的,只有相信自己能夠解決,
才不至於沒主見,根本無從下手。
而且,自信的人往往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主見,
所以無論何時,他們只把別人的意見當作參考,
最後的決斷還得由自己做出。

二、嘗試分析生活中的某些事情
遇事沒主見,說到底就是因為一個人在短暫時間內,
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做出判決的能力不足。
一個人能夠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情,
能夠經常分析某些事情,
不僅能夠豐富他的閱歷,還能夠提高他處理事情的能力。

三、多讀實用性較強的書籍,多交知識面較廣的朋友。
遇事沒主見,有時是因為對生活的積累比較少,遇事比不出個好壞對錯」所造成的。
讀書和交友,可以彌補某些閱歷方面的不足,多讀書,可以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智慧,
多交朋友可以擴大人際圈子,增長自己的見聞。
如果遇到某些事情時,都是似曾相識的,那麼拿主意就有經驗可借鏡了。

四、先想好再問別人
在拿不定主意時,要儘量先想好自己的主意,再去問別人的意見,最後由自己決定。
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遇事拿主意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久而久之就不會遇事沒主見。
人要成大事,經營管理好自己的企業,
就必須如一句格言所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當然,這並不是說獨立思考,就不去認真聽取別人有益的意見。
如果別人的意見有可取之處,
哪怕是來自“敵人”的意見,我們也應該吸取。

不管別人怎麼說,
我們要堅信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我們,
我們在乎怎麼看待這個世界,
如何按照我們的既定夢想,一步一步往前走,
這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走的路。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