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聖母的話】

菩聖宮言啟示錄(九)

                                                                                    【民國一00辛卯年九月一日】

聖母說:「有人還要補充否?」聖母說:「把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要同流合污就好。有這個心,安ㄋㄟ你工作就不會感那麼枯燥、痛苦,因為如果有認知時間、歲月,也是人生旅途的過客,留不住,他也不停留,所以很多事情,你能夠隨順這個因緣,能夠順勢而為,能同其塵、合其光,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會得罪什麼人,你都可以跟任何人相處,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當然也有一些,讓人看起來比較壞的,那我們就敬而遠之,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也都知道,但是,要真正的做到,卻是比較不容易,有的人就常常會說:「我真是被她氣的半死,真的是氣不過,如果可以的話,真想揍他幾拳,是不是很多有這樣的事情,但是你這個氣不過,你這個揍他幾拳,之後的事情就很難說了,以後事情要發展到什麼地步,不但是有咎也有愧,什麼事情,一蹋糊塗,莫名奇妙的事,不是增加你無謂的困擾和麻煩嗎?氣不過,真的會吭死人,真的是會把之前所有的一切的努力,毀之於一旦,太不值得,但是有時說,你說要忍下這一口氣,好像你很矮小,被人家瞧不起,告訴你,那是你自己瞧不起你自己,別人瞧不起,那是他家的事,干你啥事?又不會影響到你什麼?那麼在意作啥?好好的過自己的人生,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週遭的朋友親切一點,讓你的親和力就會好一點,你的人生旅途,如果逢到逆境,好像就自會有人關心你一下,就會伸出小手,你這輩子,就常常得到你們所謂的,貴人來相助,沒有小人來相害,如果真的小人來相害,你又要氣的半死,兩個半死加起來,妳這一生就完了。一個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很不容易,大部分的人,眼睛都很賊,心機都很重,這是一般人常有的弱點,也是很不好的地方,因為這樣子情緒、火氣一上來,就很難壓下去,所以,易經說、求道求神仙說,也是要求逆,肝火要壓下來,火性是向上的,越向上,越發,火越大。水性向下,所以修仙求道是要求逆,把心火,肝火壓下,腎水要往上升,水要往上,就是人說的精氣神,化火氣,水氣往上提升,心火往下降,這樣就心平氣和,最初基本的修身之道。聖母漸進式的教導,每一次上課,說一些道理,訓文,就好像其他教門,時常念阿彌陀佛,耶教念阿門,我們在此說一些道理,剛剛聖訓說:『吾道倡勝乏人推』不是說『昌盛』要說昌盛也對,但是聖母說『倡勝』有一些轉折,沒有一些大力提倡,推動不是很具體,很普遍,現今較普遍的你們都知道的。以後學道的人,派門派別,越來越多,像一棵樹長大,樹枝樹幹越多,無人整合、統合,所以也各自發展啦!平常不是在枝微末結之處努力,研究道理時,就要注意枝微末節細小的地方,好像做事情,要從大處著眼,要從小處著手,不能眼高手低。忘記真正修心,就像吃素與修行是兩回事,不是吃素就是在修行,吃素和修行不能畫上等號,吃素是一種養身之道,這些都是人誤導。道,什麼是道?那是勉強給他安個名字叫做道。沒有一點規矩,就會亂了方寸,不能成方圓,沒有就太散、太亂了,規是圓的,矩是四方的,規矩不是束縛,不要急於想擺脫束縛,沒規矩也是不行。像老子說的,以前的人比較純樸,今人因為習見習聞多,樸散成為器,再怎樣都回不到樸的境界。所以說,很多東西,很多現象,想不到的事情,這就是樸散成為器。但是我們要知,大器晚成、大智若愚。道教說:『反璞歸真』佛教說:『明心見性』樸沒有器,樸沒有受限,器就有受限,就是要大器晚成,界線不是很清楚,很明晰,凡事都要專一。一理通萬理徹,樸就是沒有器,沒有數限,能同其塵、合其光、隨順大自然,把一棵樹木鋸下來,做成一張桌子,再怎樣也回不到樹木,只有桌子的用途,要在樸做努力,不是在器上下功夫,只是可以修飾一下。還有什麼其他的問題嗎?還有什麼結打不開的嗎?還有什麼路走不通的嗎?還有什麼關過不了的嗎?『門生說一言難盡』吳生,問聖母說:「我時常念你的七句偈,你會煩嗎?」聖母說:「你心中有聖母在,聖母就常常在你左右。你沒感覺,冥冥當中很多事情都自然迎刃而解了嗎?」你有一天你有本事,說到讓我生氣,安ㄋㄟ你就成功了。ㄚ如果你都沒進步,我就會生氣啦!那是恨鐵不成鋼的生氣。要求自己是最困難的,很多事情都會認為,那是別人的錯,是別人對不起你。第一集說的,三必自反,真多事情會說,就不會做,大家都沒有虛懷若谷,谷都沒放空,谷都裝滿滿的,越放空,才越能容納真多的物件,越謙卑,會得到越多,別人搶不走,但是咱要反省,人說三必自反,我對你這麼好,ㄚ你為何對我這樣,是否人家誤會你的意思,或者是人家不要接受你的好意,那你就隨順因緣,我已經有達到告知的目的和責任,但是你不接受是你的事情,你就不必牽扯在身上,你就不會感到鬱卒,氣不過,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不給我接受,回過頭來又打壞感情,那是不是,庸人自擾之,拿繩子綁自己,太閑,拿石頭札自己的腳盤,你不是天下第一憨大呆嗎?所以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生活環境、待人接物,所有種種接觸的習見習聞,都因人而異,因地事物,而有所不同,咱的標準,咱的要求,人家不一定接受,我要求達到同樣的標準,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時候,返回來說我付出真心好意,想幫忙你,竟然不接受,那你是看我不起,或者是安怎,很多的理由,那你不但會逆自己、還會氣對方,何苦呢?真多時間要做事情,時間就不夠用了,有時常說,昨晚睡不好,頭腦想太多,心思亂去了,一些正念、一些正事,這輩子都做不完了,有人說:留待後世人再做,後世人在哪裡還未知,所以這世人要做的、歡喜做的,就快緊去做,你為何要那麼在乎別人對你怎樣呢?只要你不是去害人、不是去誤人、不是損人利己的事情,你何必想那麼多,把心收回來,一天廿四小時真正都不夠用了,除了吃飯休息,剩多少時間做正事,多少時間做修心養性,所以廿四小時分配一下,所剩不多少。不要在乎,虛懷若谷,空杯的心,就好了,就能吸收善知識,容納的下,越謙卑,得到越多,能吸收的,讀經典就能記住,沒有其他不愉快的情緒,雜事來干擾,來影響,所吸收的就會飽滿,安ㄋㄟ好否?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