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

眾聖神仙佛(一)

                                                【民國一00辛卯年十月十三日】

喃 喃 自 語 心 中 祈
怡 然 自 得 神 化 之
進 德 修 道 若 有 功
無 為 而 為 似 有 為
清 心 寡 欲 無 所 為
化 而 欲 作 是 可 得
古 時 明 月 照 今 日
青 山 綠 水 恆 常 之
習 道 求 道 亙 古 存
但 願 吾 生 能 悟 之

 

「喃喃自語心中祈」

在廟裡拜拜,總是看到人人手持清香,虔誠的、不停的,喃喃自語著,有好多的話跟神明訴說著、祈求著,神明靜靜的傾聽著,但在人的心中卻是澎湃著。

「怡然自得神化之」

雖然身處困境,仍然能夠怡然自得,不被榮華富貴所迷惑,人生在世,能夠無欲無求,靜觀自得,道通天地,自然能得神佛,冥中化解。

「進德修道若有功」

進德修道,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我有功於人不可念,我有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有怨則不可不忘。行佛規、學修道,循規蹈矩、敏而有功、莊重穩定、平易近人。修身進德,孜孜矻矻,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若有功德當自覆藏,若有過失當自髮露。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有過則不可不念。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無求之施一粒萬鍾,有求之施萬金無功。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鍾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對於施捨恩惠給人家,斷不能有一點點虛榮作祟的心理,要完全發自內心深處,切不可存有已經施捨了的念頭。對外說,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處的想法存在。

「無為而為似有為」

由於「無為」之無心無我,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因自然而為,乃產生「無不為」。有心有為,自困自苦;無心無為,自在自得;有心有為是人文,無心無為是自然。《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做學問求取增益;修道求取無欲,最終的目的,即是無為。不悖離、不強求、順其自然,似是無為,卻能有為。所以「無為」不是無所不為,而是不強行妄為的「有為」。老子云:『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法自然。』告誡我們只有在尊重客觀規律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所收獲,違反客觀規律的有為,那就是妄為,其結果也必然『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清心寡欲無所為」

未除慾心焉修道,若無識透必難清。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清心寡欲,而無所亂心,無所亂心,則無以受制,方臻於至剛。 清心寡欲,隨緣隨喜,心無罣礙,不為七情六欲所苦。

「化而欲作是可得」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道,什麼也不成為,又什麼都可以成為。

「古時明月照今日,青山綠水恆常之,習道求道亙古存,但願吾生能悟之」

明月照紅塵,流水潺潺。長江長千里,黃河水不停,景物依舊在,人事卻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塵,莫負古聖賢,長江還是一樣的長,黃河的水還在流,青山綠水依舊在,人事卻已非,只剩下古時的明月照著今日的塵俗;古時的淳風美德與今日的道德,相形之下,就好比斜陽夜暮已落,流水一去不復返,高掛在天上的明月,它照耀著有情眾生,月亮沒有變,是人變了。習道求道,要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自性自度。清楚的了解人生的意義,提昇精神之層次,大道,非時不降,非人不傳,人得一可以為聖。今逢三期末劫,三曹普度,有緣眾生,均可得聞此亙古不變的道理,尚未求道者,何所待也!『求道為何求,為明生死由,回天路明然,生死便得休。』今日得遇亙古不普傳的道,必須盡心盡力,為自己百年身後作打算,人命無常,今日雖存,明日難保,一息不存,轉眼又是來生,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到那時才後悔,就為時晚矣!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