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聖宮觀世音菩薩降 觀心自性本如如 世事如塵在翻滾 音聲如雷驚遐邇 菩提智慧如大海 薩埵眾生盡皆渡 降靈本宮垂訓示

109菩聖宮言啟示錄(十八)

109-12-23【庚子年十一月九日】

觀 心 自 性 本 如 如
世 事 如 塵 在 翻 滾
音 聲 如 雷 驚 遐 邇
菩 提 智 慧 如 大 海
薩 埵 眾 生 盡 皆 渡
降 靈 本 宮 垂 訓 示
如 是 妙 法 幸 聽 聞
應 常 念 佛 而 生 喜
受 持 廣 度 生 死 流
佛 說 此 人 真 善 友
此 時 此 刻 聽 吾 法
應 是 無 上 之 歡 喜
末 劫 流 言 隨 處 傳
天 災 人 禍 亦 頻 頻
趨 吉 避 凶 如 何 做
任 是 誰 人 沒 把 握
今 日 不 知 明 日 事
怎 能 避 災 又 避 禍
尚 祈 蒼 冥 之 佑 助
還 是 莫 可 奈 何 也
徒 求 平 安 尚 不 易
遑 論 尊 榮 及 富 貴
進 德 修 業 快 快 做
不 能 片 刻 再 等 候
天 道 運 行 不 忒 也
人 道 克 己 復 禮 也
地 道 載 重 不 曾 言
吾 等 諸 生 順 時 行
一 切 自 在 冥 中 定

觀心自性本如如 世事如塵在翻滾 音聲如雷驚遐邇
菩提智慧如大海 薩埵眾生盡皆渡 降靈本宮垂訓示
如是妙法幸聽聞 應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此時此刻聽吾法 應是無上之歡喜 末劫流言隨處傳 天災人禍亦頻頻
趨吉避凶如何做 任是誰人沒把握 今日不知明日事 怎能避災又避禍
尚祈蒼冥之佑助 還是莫可奈何也 徒求平安尚不易 遑論尊榮及富貴
進德修業快快做 不能片刻再等候 天道運行不忒也 人道克己復禮也
地道載重不曾言 吾等諸生順時行 一切自在冥中定

 

【聖訓解析】

觀心自性本如如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五祖大師給六祖講《金剛經》,
講到說:「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
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
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是從來沒有被染污過的。
所以染是妄心,我們現在迷了,把假的當作是真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盤,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夢寐以求的不生不滅。
「觀心自性」,
自性的修持,非用肉眼觀看,用自性看。自性不迷,才看得到,觀清淨心。
《大學》:「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說話前先有心念,做事前先有心念。
善念增長,惡念去除」。
「本如如」,
如如不動,藉指見月,天命明師之指,見到自性明月。
修持切不可作一指之想,切不可只滯著在此手指點上。
而忘卻其所指之自性佛。
不要只執著在玄關一點之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忘卻所指的先天本覺,無生真人。
如如不動才能功夫成就。
我們六根都往外跑,收不回來,看到了、見到了,
馬上自己就有意見,應該怎樣怎樣。
什麼時候你能成功?
看到什麼,如如不動,聽到什麼,也如如不動,是為「觀心自性本如如」。

世事如塵在翻滾

世事如塵,出泥蓮花,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繁華落盡,身在何處。
世事如塵,納濁藏汙,地湧金蓮,幻化淨土。莫沾習氣,莫染塵汙。
靜如水中蓮,豐華脫穎出。

音聲如雷驚遐邇

觀世音菩薩,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
又譯為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手持蓮花觀音菩薩,
蓮花手菩薩或持蓮觀音。
遐:遠。邇:近。形容聲音很大,遠近都知道。

菩提智慧如大海

菩提,梵語意譯覺、智、知、道。
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
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最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以一分毛渧大海水。我今所說眾生少分亦復如是。
其不說者如大海水。假使諸佛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廣演譬喻說亦不盡。菩薩發心悉能遍覆如是眾生。
云何諸佛子。是菩提心豈可盡也。
若有菩薩聞如是說。不驚不怖,不退不沒。
菩提心就好像「江河」一樣,它自自然然會流向大海。
依止菩提心,成佛之路,自然就會成佛。
如流菩提心就好像「雲」一樣,滋潤大地讓莊稼生長。
菩提心會增長眾生的智慧。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薩埵眾生盡皆渡

聽經聞法之動機,不僅是希望自己能獲致解脫。
同時,也希望一切有情眾生,也能從輪迴中得到解脫。
欲從輪迴中得到解脫,必須不斷地累積福慧與淨除業障。
而金剛薩埵百字明修誦法,即為淨除業障的法門,
其目的仍是為了成就圓滿菩提。

降靈本宮垂訓示  如是妙法幸聽聞

這樣微妙殊勝稀有之法,你能夠有這個幸運,你能夠聽到、聞到。
「聽」字就淺一點。「聞」字就深入一點,「應信我教如實言」。

應常念佛而生喜

就應該常常去念佛,而生起歡喜心來。在這個地方,這是流通分,
就是要普遍都流通,所以大家都能做的,要廣勸的,也就是勸大家念佛,
要常常念佛,自然就生起歡喜心來了。

受持廣度生死流

「受持」,你去接受,你就去修持啊!
你就可以廣泛的,都可以度脫生死煩惱的中流,這個苦海。

佛說此人真善友

佛說這個人,真正是善知識。「善友」就是善知識。
肯這樣做,能夠聽到之後就念佛,就常常念佛而生歡喜心。
他還受持,不但他自己可以「廣度生死流」,而且他廣泛去度脫大眾。
在「生死流中」的大眾,他都去輾轉教授,輾轉度脫。
佛說這個人是真正的善知識。

此時此刻聽吾法 應是無上之歡喜

這個時候本宮觀世音菩薩在菩聖宮中說善知識,
給諸位門生與在雲端上瀏覽訓文的諸眾生聽聞,
應能同霑法益,應能同生歡喜心。

末劫流言隨處傳

何謂末劫?
所謂「末劫」,乃為天地會元說中之名詞。
其意乃為:此時際值午未交會,將有浩劫降臨,
以此共勉眾生向道而修。
蓋,修道可救靈,人,受假體所束縛,而日愈沉淪矇蔽之靈性甦醒,
不再造罪惡之因,浩劫來臨時,即可避免受到波及,
換言之,即是善惡之清算。
身邊已經充滿各種耳語,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有流言。
人生天地間,無人不會受流言困擾。
尤其作為公眾人物的人,更容易是流言擊中的群體。
流言滿天飛!群組裡傳的資訊,你都相信嗎?
現代人和網路密不可分,生活中隨處都可以見到。

天災人禍亦頻頻

準確預言2020年庚子年全球大瘟疫等危機的預言家,
近日,又針對2021辛丑年做出預言。
說,因疫情重創,國家之間更易發生衝突或戰爭,
下半年很可能會遭遇更大的災禍。
2020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木星與土星將相合,
是800年來2顆行星最接近的一次。
曾預言武漢肺炎(亦稱新冠肺炎、COVID-19)的「印度神童」阿比吉阿南德,
視此天象為「大凶」,說災難恐捲土重來,另一波疫情、經濟崩盤,都可能再度發生,
而即將問世的疫苗也很可能出現問題。
庚子年中國大陸天災人禍不斷,瘟疫、洪水與蝗災等異象頻生。
招致天災人禍頻頻,山川海怒濤湧不歇。諸多預言都提示將要發生大瘟疫。
瘟疫是什麼?亦稱大流行病,泛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的流行病。
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給人或其他物種。
但引發大流行的疾病不一定能引致很多人死亡。
如癌症至今仍無可救治,並造成世界許多人口死亡卻不屬於大流行病。
因為癌症不具傳染性。
世界各地都頻頻出現天災人禍,僅僅是澳洲的山火,就足足燃燒了五個多月。
最近,最受人類關注的國際性事件便是新冠肺炎。
古人相信,世間出現的天災與疫症,都是由於人類違反自然的行為而導致的結果。

趨吉避凶如何做

運氣不好的時候行事宜謹慎,
運氣倒霉的時候,千萬不能盲目衝動行事,不能意氣用事,
因為這時自己氣場很弱,抗打擊抗風險的能力很低,
衝動做事往往會失敗,甚至招來禍事。
化解災難是藉助外界力量來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被巨石壓住了腳,自己一個人又抬不起這塊巨石,
這時如果有他人幫忙,就可抽出腳來化解了這個被巨石壓住腳的災難。
在災難化解技術中,外力是災難能否化解的關鍵。

任是誰人沒把握

「笑看風雲」歌詞:
誰沒有一些刻骨銘心事,
誰能預計後果,
誰沒有一些舊恨心魔,一點點無心錯,
誰沒有一些得不到的夢,
誰人負你負我多,
誰願意解釋為了甚麼,
一笑已經風雲過。

今日不知明日事

今日不知明日事。意思是,
今天不能預知明天將要發生的事,
所以難以預測未來的吉凶。

怎能避災又避禍

先改過,再積善。
改過的結果就是避災避禍。
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
改過要發三心:恥心、畏心、勇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
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
要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必有餘慶。

尚祈蒼冥之佑助  還是莫可奈何也
徒求平安尚不易  遑論尊榮及富貴

泛哲學,義大於利?
何必曰利?還是先義後利?
論儒家「義利之辨」中道德與幸福的關係。
或許有人會認為主張「存天理,去人欲」的儒家,
僅專注在個人的道德修養,人的欲望、愛好是不好的、
追求它們的滿足也是不好的、不對的,
紙上富貴不足喜,貧者愈貧最堪憂。

進德修業快快做  不能片刻再等候

凡人不能篤志勵行,進德修業,惟嗟遇合之難,以得失之感,橫諸胸中,
以性命之尊,置諸膜外。如是之人,天下恥之。
所以,人倫卓絕之士,內無機心,外無機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坦然以往,一言一行,處常處變,必合乎天理,審乎人心。

天道運行不忒也

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在變,唯有天道規律是不變的。
這種天道規律永恆不變的最高表現就是天上地下,陽尊陰卑。
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體現尊卑長幼的秩序。
這種常變規律也是《周易》成卦的根本原則。
天道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規律。
「天道無親」,是說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是無為,普遍,大公無私。
如陽光普照,大雨普潤,大地普生萬物,供養萬物。
對待萬物沒有偏私,或者親疏之分的。
道德經講天道,老君:一切言說,應以天道解說。
神道設教,原指順應自然之勢,效法天道運行的奧妙,設教化於天下,
使百姓順服。借禍福因果之說以勸戒世人。
天道為何無吉凶?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是《繫辭》中說的,也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
「通變致久」天道運行的規律。
「唯變所適」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
《易經》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顯示了「恆常通久」的不變法則,
又在這種「恆常通久」中、表現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律。

人道克己復禮也

天道與人道之分,書中説:「天道人道怎分?修時以何者為先?」
天道是修性了命的昇天之道。
人道則是世間做人處世之道。
而做人處世不外乎人倫綱常。
孔子曾説過:「下學而上達」。
就是説由生活周遭最淺近處盡人道,則能體會了悟天理天道。
佛說:「仁義禮智信」。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道,天下大倫也。
故上位自貴其尊,使下以禮。
下事上以忠,此上下一致,盡吾心而專誠,謂之盡人之忠也。
忠者,危身奉上,險不辭難也。
大慈天下,大悲萬象。
普渡眾生,普救緣人。仁者,親也,親切之謂也。
亦即人與人相處,要有親切和順之心意。
有了親切和順之心意,發於外則有愛人、敬人之行為。愛人者人恆愛之。
修道要把握時機,現在不修,過了就沒了。
顏回說:為人處事,貴在一個「和」字。
人若不和,行必有偏,言必衝突,紛爭因而產生,而禍端豈敢言無?
因此做人乃貴之以「和」,修行亦不外乎「和」也。
人道盡,天道達。要「盡人道行天道」。
人如果只在凡情俗事上打持,沒有行天道,人生無法圓滿,
也無法更上一層樓。
你既是個人,就要學人道,盡了人道,才能達天道。

地道載重不曾言

地道承載萬物,伸展無窮無盡。
坤卦以雌馬為象徵,表明地道生育撫養萬物,而又依天順時,性情溫順。
它以「先迷後得」證明「坤」順從「乾」,依隨「乾」,才能把握正確方向,
遵循正道,獲取吉利。
《易經》大道:天道剛健、地道厚實、人道中庸。
地道寬厚《周易》中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大地厚重,故能載萬物,寬厚包容,所以能德合無疆。無疆,就是沒有邊界。
《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地球承載萬物,很不幸地,萬物卻也是破壞地球的元凶,尤其是人;
人心不正,欲念、對立等造成戰禍不斷,再加上天災的破壞,
使得地球慢慢崩壞中。
佛經裏提到饑饉、瘟疫、戰爭等三災,
就是人們對土地的征服與破壞後,使得地、水、火、風四大不調。
致使地球受毀傷。近幾年,全球各地天災頻傳,有的是旱災,植物無法生長;
有的是大水淹沒作物,沒有收穫;還有因為土地和水受到污染,即使已收割的稻米,也無法食用。
坤卦講的是大地的運行、以及其造化作用。
地道順應天道運行,並且承載萬物與養育眾生。
所以它也和乾卦一樣具備了浩大與亨通的理象。
地以厚重為主,厚重的大地承載萬物,君子領悟了這種智慧,
就要效法大地,修聖德以容載萬事萬物。
厚德載物,最重要的是要養成一種廣大厚重的人生格局。

吾等諸生順時行 一切自在冥中定

「順時行」,與時偕行,指順應時宜而行之意。
乾卦,闡釋九三爻辭:「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君子為進德修業,終日不息,配合時宜而行,把握時機。
與時偕行,首先是自然規律的客觀存在。
人作為感知這種客觀規律的生靈,需要學會遵循自然的法則去做事情。
這種思想,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代就已經產生。
例如《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就是要遵循客觀規律,
進行身體健康的調節與養生,以盡天年。
道德經精義:「消息盈虛,與時偕行」。
庶生生化化,以成自在無為,萬年不敝之天。
平正通達——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即損上益下之道,唯在一個「時」字,
時當益則益,時當損則損。
成語「與時倶進」即來源於此。
從哲學上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
只有把握現實脈動、跟上時代發展,才能始終走在前列,立於不敗之地。

 

【觀世音菩薩開示言】

晚上這篇,我是當中有四句,是借用「無量壽經」經典,勉勵大家自己。
這四句「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
主要是吸收善知識,渡人渡己,有善知識,才來渡他人。

第一句「觀心自性本如如」,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何謂是菩提?
「菩提」乃來自釋迦摩尼佛坐在菩提樹下禪修而證悟,
菩提樹落葉木,本屬菩提科,高一丈多。
葉互生且潔淨。花淡黃白色。實圓質堅。

咱原靈本性本來是真如,因為後天的環境,致使造就出每個人的善惡,與不同的人生觀,
本來初始,是真如本性,是實實在在。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這都息息相關,全都有他的因由在。
是這幾句比較艱深一點,其他應是白話文。
再說文中真多文句,也是一再的叮嚀,大家都差不多已經是耳熟能詳了。

「世事如塵在翻滾」,
滾滾的凡塵,滾滾的紅塵,已經惹出了無限的,滾滾的恐怖之事,
實在說,已經造成人類,一切生物上的損害,傷害真大,雖然有一些是大自然的反搏,
但是一切的一切,大部分都是人為來造成的,因為人類的貪嗔癡慢疑,人當然有貪嗔癡,
就會引起爭奪,有爭取,有爭取就會拼輸贏,無形中也造成大自然上,真大的破壞與損害,
致使今日大自然反撲,天地人都受了災難,受了災劫,我們生成為人,站在天地之中,
咱沒辦法,走哪裡去。

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碧落:天空;黃泉:地下)。比喻竭盡所能四處找尋。
何必上窮碧落下黃泉,緣分未到之時無須強求,有些事情需要時間沉澱
才會有解答」。不然,去哪裡找。

我們人的心,你的心在哪裡?
要找心,不管出家眾,或真多在家修,都在修。
都修啥?修心。修心,怎樣修?
首先「安心」,安心才能定,
如何安心?
因為人的七情六慾,心是很難安的,色身香味觸法,
要五蘊皆空,真的皆空,人變空空,以一般人眼光水準,
其實修性,空是心的空,看是真的空,還是假空,
因為要修持到若像入定,一切都空,實在是困難。

說「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當然到後來說要,「空乏其身」,
實在不是一般人,一蹴可幾的,這是要真的特別下功夫的,
因為咱每個人都有菩提之心。

說「菩提之心本清淨」,因為外境是與心境相應的。
怎麼修清淨心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佛法的根本,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
是為眾生承擔的心,承擔對眾生的責任,
起心動念不為自己,一切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全部為眾生。

本心是佛心,也是清淨的心,是沒有染著,離開善惡對待,
無分別比較的。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能發露菩提自性沒有分別心時,才能真正體會佛法奧義。
清淨自性是不假外求的,那麼如何保有本來清淨之心呢?
就是時時以般若智慧自内觀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都是受到後天環境來汙染,致使遇到禍福,要如何掌握,如何閃避,
這就是各人憑各人福運了。

今日在冥冥當中,這些天災人禍,大家看來好像要結束了,好像過一半了,
其實大風大浪,才剛要開始而已,尤其天道循環,「無陂不平,無往不復」。
都有一定的軌道,一定的循環,這句話也成了一句警句,
以此來說明事物發展的正反之間的變化。

此一爻是言世道盛極將衰,君子當盡保泰之道也。
平,泰也。陂,不平也。往,謂小人去。復,謂小人來。
艱,謂思慮艱難。貞,謂施為正固。
恤,憂也。孚,謂泰極否來,一定之期。

都有一定的軌道,一定的循環,
在走無開始,無結束,終則有始永續不息,
一些道理,在修持當中,要漸漸通徹,要漸漸了解,
當然要達到「一理通、萬理徹」,無那麼簡單。

抬頭看月亮,月亮在眼前,其實還離你遠的很,
冬至剛過,「天增歲月人增壽」,
長了一歲,不管富貴貧窮,都加一歲,都公平,
這就是天道,也是天道之一,大家都同在這個空間,
你沒那功夫逃出,到另一度空間。

現代的科學家,在研究空間的轉換,只不過時空的轉換,
沒那麼容易就讓你研究出來。

如陰陽二界,陰陽的消長,就是如易經六爻,
初爻到上爻,不管陰陽,是為「七日來復」,
又回來,終則有始,又從初爻開始到上爻,
如乾卦純陽,坤卦純陰,要轉回來
一個山地剝,一個地雷復,陽剝盡。
冬至一元復始,這是一個道理,
一個基本的道理,應該要知道。
所以其他應該是大家都知道,
我就不再說太多,大家要謹慎。

一年將近要過去了,來年有啥米變化,
這是天地的大代誌,我們無法去掌握,
我們掌握好自己的事情。

無量壽經原文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聞

  已曾供養諸如來 則能歡喜信此事

  惡驕懈怠及邪見 難信如來微妙法

  譬如盲人恆處暗 不能開導於他路

  唯曾於佛植眾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聞已受持及書寫 讀誦贊演並供養

      如是一心求凈方 決定往生極樂國

  假使大火滿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來深廣智慧海 唯佛與佛乃能知

  聲聞億劫思佛智 盡其神力莫能測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人身難得佛難值 信慧聞法難中難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是妙法幸聽聞 應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無量壽經末四句:
「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
給大家勉勵,我就解釋至此。以上。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