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解析】

103眾聖神仙佛(三)

                                   【民國一0三甲午年六月廿五日】

天德善惡之有報 
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哪裡,影子也跟隨到哪裡,永遠都不分離。
善惡就是人心,報應就是天理;要知道身體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體歪斜了,影子也歪斜了。
善惡之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佛家因果說『因果通三世』認為人之禍福,全來自前世之善惡。唯有上善之人,才能認清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之理,天理難以欺瞞,而神明無時無地不在鑑察善惡。
有人因一念的誠善,就暗中蒙神賜福;有人因一念的邪惡,就明顯遭天譴罰。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孔子曰︰「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古人有言︰「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萬物的帳非用人類的算法可以結清的;萬物的天權非用人權可以公斷的。
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人雖不知,天必知之。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

官吏不侵佔國帑 
財物取得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生活中如何避免損福耗財之業? 因此對於財富的追求,《太上感應篇》更以因果報應的思想勸誡人們對於財物應該取之有道,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不可好高騖遠,財富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不過如何合法取得呢?人類為了生活及生存,無論男女,都會為了所需,而努力以求財物,中國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妄取無道不義之財,非法獲得的財利,是不合乎正道的。

神鬼合其吉凶也
易云:「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這是《易經》裡的一段話。《易經》在中國學術上可以說是根本,稱之為「易」,「易」就是簡單容易。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也就是說:大人要依時而做,不要妄作,這是易經一段話,這段話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大道循環無端止 
《中庸》曰:『誠者,物之終始。』終之所以為始也,循環無端,何曾斷滅?千變萬化,未始有極,怱然而為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遵循自然之道,唯有順任自然,循環無端止,佛說仁義禮智信,務求內敦樸,外誠實,踐道勵行,夫誠實之篤,不以令色偽裝,作事不以時起時止,此則心非誠篤,遠君子之道矣!道德經  不得不就其與物終始之間,循環無端之妙,强字之曰道。真所謂神乎其神,妙乎其妙。欲求其名,吾不得而知,不得不就其與物終始之間,循環無端,月有自然之明。日有自然之照,故曰:「道法自然。」大道之妙 美者貴乎藏 善者貴乎隱 譬如天地之化工 造物之神機 循環無端,終則有始,循環無端,此天地所以恒久也。此恒所以必利有攸往,而後謂之恒也。若有所往,不能終始循環不窮,則與天地不相似,安得謂之恒哉!相互交替,循環不息。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環,正奇相生,如循環之無端止。

天運流行有得失 
尊守聖賢之垂訓
古聖賢之立教垂訓。曰積德。曰積功。曰積善。

晨鐘暮鼓叩覺醒
所謂晨鐘暮鼓,佛教叢林,晨早先擊鐘,後擊鼓;日暮則先擊鼓,後擊鐘,以集眾上殿諷誦早晚功課。每日不絕,循環不已,故稱為「晨鐘暮鼓」。

修行者聞鐘鼓聲,要發如是願、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菩薩剎那覺醒,自己的無明。

讓我們警醒,認清人生真正意義是什麼,正所謂:「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

覺悟覺醒,超凡入聖,離苦得樂,修真修行,夙夜不退,志向堅毅,言淺意深動爾心。

 

楊子之說應闢言

楊子之學,直不足以掛齒之學。孟子闢「楊朱為我,是無君也,墨翟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是說一個人很自私,很吝嗇,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古時有一句成語「一毛不拔」。

原來是戰國時候一位思想家楊朱的主張。

孟子說:「楊朱為我,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

說楊朱這個人太自私了,他甚至連拔他身上的一根毛以利天下都不肯。

禽子問:「聽說你說過『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這句話?」

楊朱說:「我是這麼說過!」

禽子:「拔去你身上一根毛以利天下你肯不肯做?」

楊朱:「人世間本來就不是一根毛可以幫上忙的。」

禽子:「假如能幫上忙,你肯做嗎?」楊朱:「哼」。

楊朱此言一出天下驚。初聞此言,深感不可思議,天下難道還有如此極端自私之人嗎?

明知這是一個假設,忍不住還是要認為,如果天下或國家需要我一根毛或者别的,從內心深處還是要願意。

「為我」則是貴己的邏輯發展。關於楊朱「貴己」、「為我」的政治主張,

孟子指其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韓非則說楊朱「不以天下之大利,易其脛一毛」改寫成「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

楊朱曰:“古人之,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